当然是侠义,侠分很多种,郭靖那种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自然是侠。胡斐的侠更接近于太史公和唐传奇里的侠客行为,极具古风。

凤天南:为富不仁,地方恶霸,陷害良弱。

钟阿四一家:钟阿四老婆为证清白,宁肯杀子自戕(符合当时的道德观)可见一家人虽为农民,但立身极正,从无偷盗,极重名誉,绝不接受污蔑。

胡斐:嫉恶如仇,千里追杀。不以富贵动心,不以美色动摇,不以威杀退缩,不以人情困犹,所求的是坏人俯首,死者瞑目。农民阶级以血缘地缘为纽带,然钟阿四一家与胡斐毫无关系,他的追杀行为也从未有小农阶级的软弱性,所依凭的,不过坟前一句承诺罢了。

胡斐此等行为,如同唐传奇里虬髯客一般,实乃丈夫英雄所为。


阶级斗争是,不管你有错没有,只要你是剥削阶级,那么我就要打倒你,最多最后再给你几分地,让你自己劳动,不要你命而已

行侠仗义是遇到你犯错了,国家机关都不作为了,那就需要一个人来代替执行惩罚措施

根据我的理解,胡斐显然没有阶级斗争这么高的觉悟,要知道,他关系交好的人里面,红花会是黑社会组织,苗人凤是大地主,程灵素是小地主——可能也只有袁紫衣跟他一样属于有一定财产的无产阶级

显然胡斐的阶级思想并不成熟,虽然感情上选择了成分更好的袁紫衣,但是与地主阶级也并没有划清界限

所以只是单纯的行侠仗义,而不能把这种独立的,分离的行为认为是阶级上的对立

胡斐杀凤天南,这个说起来比较复杂。

因为基于武侠小说世界的道德准则,胡斐实在缺乏杀凤天南的足够动机。

用老百姓的视角去看,凤天南自然是罪该万死。,但是基于大侠的角度,凤天南实在没有必死之罪。因为凤天南从前杀过的人、伤害的人,都是阿猫阿狗的老百姓,按武侠世界的逻辑里,这种人杀的再多、伤害的再多,它也不是死罪。

对此,可以看一下我前面写的一个答案。

泪痕春雨:金庸最让你生气或者无语的桥段是什么?

而且,从书中最初的内容去看,胡斐也一直非常尊重武侠世界的这种逻辑。在这种背景下,凤天南如果按武侠世界的逻辑行事,完全有机会躲过一死。

随即转身回殿,只见凤天南父子搂抱在一起。凤天南脸上老泪纵横,也不知是爱是怜,是痛是悔?胡斐见了这副情景,倒起了饶恕他父子之意。凤天南放脱儿子,走到胡斐跟前,扑地跪下,说道:「我这条老命交在你手里,但望高抬贵手,饶了我儿子性命。」凤一鸣抢上来说道:「不,不!你杀我好了。你要替姓钟的报仇,剖我肚子便是。」胡斐一时倒不知如何发落,若要杀了二人,有些不忍下手,倘是给他父子俩一哭一跪,便即饶恕,又未免太便宜了他们。

但是凤天南随后的所作所为,却显然犯了武侠世界的大忌讳。

我们可以想像,凤天南在跑路前(甚至是找个地方躲起来前),先对钟阿四一家赔罪认错,并且给他们一大笔银子,总而言之,你们竟然能让胡大侠给你们出头,算我从前有眼不识泰山。然后呢,请几个中间人向胡斐请罪说和,希望胡斐原谅。

胡斐回来找不到凤天南,面对这种结果,还会不计代价的找凤天南、不计代价的杀凤天南吗?按武侠世界的逻辑看,估计是不会的。因为说一千道一万,凤天南也是给足了胡斐面子;只要给面子,在武侠世界中,一切都好说。

但是很不幸,凤天南遇到胡斐时,脑袋一短路,竟然上手就狠抽胡斐的脸,这不是传说中作死吗?

凤天南在跑路前,直接就把钟阿四一家全杀了。

这叫什么事呢?胡斐替钟阿四一家出头,凤天南就把钟阿四一家全杀了。这不是明著狠抽胡斐的脸吗?

凤天南当时脑袋会短路,显然是为袁紫衣报仇作准备的。

一切是显然的,如果凤天南连个要给大侠面子的江湖规矩都不懂,也能称霸佛山二十多年,岂非成了不可思议的事?

按武侠世界的逻辑,杀一些阿猫阿狗的老百姓,根本就不是事;至于欺负一些阿猫阿狗的老百姓,就更不是事了。但是你千万不要得罪大侠,得罪了大侠,就只能求上帝保佑了。

凤天南后来之所以会死。是因为他曾伤害过一个女人(记住只是伤害过这个女人,因为这个女人后来是被大侠汤沛逼死的)。这在现实世界中,这本来不是死罪,但是因为这个女人的孩子名叫袁紫衣,所以就成了死罪。

记住,袁紫衣一心杀凤天南,主要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失去这个原因,凤天南成天欺负、伤害、杀害阿猫阿狗的老百姓,关袁紫衣什么事呢?事实上,如果没有袁紫衣突然出现,钟阿四一家就不用死了。因为当时的胡斐,即使不杀凤天南,也会让凤天南给个交待的,在这种背景下,凤天南如果还一心要杀钟阿四全家,那就是他真疯了,因为这不是明著和大侠作对吗?

但是,袁紫衣这种大侠(大侠弟子)什么时候对此事有过一丝毫的内疚呢?因为,在恶霸眼中,老百姓就是阿猫阿狗一样的人,在大侠眼中,其实也是如此的。

凤天南作恶作端,只因为他是袁紫衣的亲生父亲,所以袁紫衣就不计代价的要救他三次。

我们必须得知道,凤天南从前一直没有什么免死金牌,也一直活得好好的,现在多了三张免死金牌,按正常情形去看,怎么也可以寿终正寝了吧!

这样一来,袁紫衣的仇,还怎么报呢?

于是金庸先生只能让凤天南脑子短路一下,否则,他疯了,没事要狠抽胡斐的脸?凤天南这样一抽胡斐的脸,于是就开始一再身陷绝境,这样一来,袁紫衣就有机会一再救他了。

而最夸张的还在于,袁紫衣这样折腾了半天。最后依然想饶凤天南一死;于是,凤天南最后是死于汤沛之手。关键是,看到凤天南死亡,袁紫衣依然是伤心不已!

圆性并不回答,回头向著凤天南上上下下的打量。凤天南是她亲生之父,可是曾逼得她母亲颠沛流离,受尽了苦楚,最后不得善终。她曾发下誓愿,要救他三次,以尽父女之情,然后再取他性命,替苦命的亡母报仇。她既诬陷了汤沛,原可再将凤天南扳陷在内,但向他瞧了两眼,心中终是不忍,一时拿不定主意。......汤沛听他竟然反咬一口,料他必定越说越是不堪,暴怒之下,双足一登,四枚银针激射而出,一齐射进了他小腹。凤天南大叫一声,抱住肚子,弯下腰来,咕咚一声,摔倒在地。圆性急忙抢上扶住,叫道:「爹,爹……你……怎么啦?」

总的来说,武侠世界的逻辑,通常与我们老百姓理解的侠义精神,完全是两回事。因为武侠世界的主角是各种身怀异能的高人,在这些高人眼中,普通老百姓其实和阿猫儿阿狗没有差别。他们最多只是出于人道主义关心一下这些阿猫阿狗,绝不会为些阿猫阿狗坏了江湖规矩的。

所以,武侠世界通常只有武,很少有侠,至少与我们普通老百姓理解的侠义完全是两张皮。人们看这种小说时,通常幻想著自己就是那些大侠的同类,其实呢,常常忘了,自己通常只是与那些阿猫阿狗是同类!


这并不冲突。

而且金老爷子在后记里都已经说明了,

只是想塑造胡斐这样一个人物而已。

「《雪山飞狐》的真正主角,其实是胡一刀。胡斐的性格在《雪山飞狐》中十分单薄,到了本书中才渐渐成形。我企图在本书中写一个急人之难、行侠仗义的侠士。武侠小说中真正写侠士的其实并不很多,大多数主角的所作所为,主要是武而不是侠。

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武侠人物对富贵贫贱并不放在心上,更加不屈于威武,这大丈夫的三条标准,他们都不难做到。在本书之中,我想给胡斐增加一些要求,要他「不为美色所动,不为哀恳所动,不为面子所动」。」——《飞狐外传》后记


凤天南不是汤沛杀的么?关胡斐屁事?


写个俗一点回答,鲁智深为啥拳打镇关西?路见不平一声吼呀


真没必要将武侠小说上升到政治层面。

金庸的武侠虽然大都是有历史和政治层面的比喻,但是,没有严重到那种程度。从根本上来说,金庸的小说还是成人的童话,够不到严肃小说的层面。阶级斗争不是金庸小说的主题,金庸是长期生活在香港,虽然他的政治历史都很厉害,但并没有大陆当时那种政治敏感度,他的只有政治思想而不是政治家。

武侠小说本质上还是消遣用的,说它反映了什么现实,未免太抬举它了。如果直接去问金庸,金庸一定会笑到肚子疼。


凡是讲是非善恶的都不是阶级斗争。


首先厘清一下定义

侠义:金老爷子云为国为民侠之大者,胡斐杀人是有国雠家恨吗,显然不是,只是一时的失去理智,故意挑衅,酒后行凶。

阶级:胡斐是什么阶级,最多小布尔乔亚,还是那种墙头草,一会儿袁紫衣,一会儿苗若兰,举棋不定嘛,凤天南什么阶级,无非是个乡镇小地主小买办,一个阶级内部狗咬狗嘛。

再看看胡斐什么出身,辽东土匪,辽东在哪里,东北,土匪是什么,有组织犯罪团伙,完全是黑社会嘛。没事留部大胡子,为什么,为了吓唬人,和现在纹身有什么区别?更别提胡斐用什么武器,一把刀嘛。

总结一下:有纹身的黑社会大佬当街酒后持刀行凶,被害者望风逃遁,靠著女儿才最终脱身,这就是人生赢家通杀版的刘海龙嘛。


主要还是因为胡斐自己的性格,绝不妥协的态度

我们拿美漫来对标一下,最接近胡斐的是罗夏


阶级斗争算不上

前面答主说了 胡斐跟钟阿四不是一个阶级

他不用辛苦卖苦力为生

他也是花金叶子的

他跟凤才是一个阶级

是出于一时义愤吧

实际上金书里面

主角一根筋的复仇 直到把对方杀死

这样的情节架构是不可行的

这样一直线 杀完了大结局

情节怎么曲折离奇?

所以看到这里 我觉得相当困惑 我在想到时怎么收场呢

至于说狭义 狭义可以有 但在金书里 突出的是民族国家大义 真正平头百姓 跟金的狭义并不发生关系

有的话也是一笔带过 比方说某某为了旷护正义万里追杀谁谁

飞狐是个例外


推荐阅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