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跟朋友一起出國,選擇的地點就是韓國釜山。原因是朋友對韓國有這莫名的喜好,特別是韓國的「歐爸」。但是對我來說,韓國是一個非常有趣的民族,也是我很想要了解的一個國家。一般來說,我們對於韓國的印象,就是泡菜、韓劇、三星、LG等,要不然就是在體育場上陷害台灣的選手等。好像我們從未真正了解這個國家,到底他們有什麼樣的經歷、什麼樣的民族性、什麼樣的思維,所以我也抱著想要了解韓國人的想法,出發到了韓國。

這次的旅程,很幸運地碰到一個華僑導遊,而且曾經在台灣定居過,所以對於兩方面的人文風情,都有一定的了解。這對於喜好文史的我來說,不啻是一個好消息!上車以後,導遊先跟我們說明,釜山是韓國的第二大城,在韓國的地位就像是高雄一樣,是以航運、工業為主的城市。為了對於釜山有一定的了解,所以導遊在吃完飯後的第一站,就是釜山博物館。

DSC05817.JPG  

在釜山博物館當中,可以看到大致了解韓國的歷史。韓國的歷史最早可以推算到商代末期,周武王滅掉殷商的時候,紂王的哥哥箕子在遼東與朝鮮半島北部建立了箕子朝鮮,而在朝鮮南部則有辰國,但是確切的事蹟都是記錄在中國的歷史當中,所以韓國並沒有特別提到這個歷史。真正在韓國有文獻記載的,就是朝鮮三國時代,也就是高句麗、新羅與百濟三國並立的時代。從下圖中可以看到,高句麗當時的國土是最大的。

Map of Goguryeo.jpg

朝鮮的三國時代受中華的影響很深,西元4世紀的時候,在中國開花結果的佛教,開始向外傳播,這三個國家也接受了中華佛教,甚至成為三國的國教,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到了釜山與慶州的時候,可以發現到佛教在這邊所留下的許多古蹟。雖然高句麗當時的領土最大,但因為面臨中國北方等民族,對於王國的威脅也是最大,一直到了隋代初期,高句麗跟中國的軍隊不斷交戰,連年的兵事讓高句麗不斷地衰弱下來,這時候新羅聯合唐朝的軍隊,同時消滅了新羅與百濟,最後又把唐朝的軍隊趕出朝鮮半島,正式成為朝鮮大一統的朝代--新羅王朝。再來的歷史就很簡單,新羅王朝結束之後就是高麗王朝,接著就是朝鮮王朝。到了朝鮮王朝中期的時候,日本那時候正式豐臣秀吉掌權,好大喜功的秀吉,希望能夠建立不世功業,所以開始遠征朝鮮,第一個登陸的地點就是現在的釜山市。雖然這次日本的遠征被李舜臣將軍給擋了下來,但是卻擋不了在三百年後的日本軍隊,在1910年的時候日本正式併吞了韓國。

DSC05819.JPG  

回顧完韓國的歷史後,接著就是我們的旅程囉。在離開釜山博物館之後,來到釜山最著名的古寺--梵魚寺。梵魚寺建立於新羅時期,是華嚴宗的義湘大師所建立,但是曾經被日本的豐臣軍給燒毀,現在的建築是16世紀時重修。

DSC05864.JPG DSC05880.JPG DSC05889.JPG  

韓國的寺廟跟台灣不同,特別是這樣的古剎,都顯得非常地清幽,而且佛寺當中都有獨立的殿,大雄寶殿就是供奉三寶佛、觀音殿就是供奉觀音、羅漢殿就是供奉十八羅漢,進入每個殿的時候,都必須要脫鞋,以示尊敬。我進去每一個殿的時候,裡面的氣氛非常莊嚴肅穆,幾乎都不講話、不能拍照,這跟台灣真的很不一樣。參觀完梵魚寺、用完晚餐,就回到飯店休息囉。

DSC05900.JPG DSC05959.JPG  

第二天早上,旅行團往北來到慶州,慶州是當時新羅的首都,所以慶州保有相當多的新羅文物,我們第一站來到的就是佛國寺。佛國寺是新羅景德王的宰相金大城紀念父母所建,已經被列入世界文物遺產,目前有部分建築並非新羅時期,但是基石則大部分都被完整地保留下來。我非常喜歡佛國寺的感覺,雖然佛國寺目前已經是觀光景點了,但仍無損寺廟的莊嚴肅穆。佛國寺的觀音殿所供奉的觀世音菩薩是現男相,後面的壁畫也是男相,但是卻沒有令人畏懼,而給予人一種莊嚴又慈悲的感覺,可惜的是不能拍佛像,所以這樣的感覺只能留在心中。(下圖圖說:這是佛國寺的青雲橋、白雲橋,總數為34階,代表從人間界進入佛國國土,以前可以讓遊客步行上去,但是為了怕毀損文物,所以目前已經封起來的。)

  DSC06092.JPG  

去玩佛國寺之後,接著就是中餐時間。中餐結束之後,在餐廳門口就是新羅的王陵。

DSC06206.JPG  

新羅王陵所採用的防盜墓方法,是所謂的「流沙積石」法,也就是在王陵之上用流沙與石頭堆積起來,這樣不管盜墓賊從哪裡挖盜洞,都無法深入王陵,所以新羅王陵目前沒有被盜的紀錄。但這一點就必須要說:韓國人真的太笨了。其實這樣的流沙積石法,在中國早就有破解的方法,中國有許多這樣的陵墓也就這樣被盜了。用完餐後我們就步行到附近的瞻星台,根據記載,這個瞻星台視由善德女王所建立,目的是觀察天文星相。在古時候的星相跟現在的天文學不同,古代的星相代表著觀測四季的運行,同時也是王權的象徵,甚至用星相就可以占卜吉凶,所以才在歷史的洪流中佔有一席之地。

DSC06217.JPG  

離開瞻星台往前走,就會來到雁鴨池。雁鴨池其實是新羅時代的一所離宮所,因為主要是皇太子在居住,所以被稱為東宮,在東宮當中有一個人工湖,是這些繼承人們為了享樂所開挖出來的,並且命名為月池。根據導遊的說法,在新羅最後一任國王與高麗王朝的第一任皇帝--王建的和談,就是在東宮舉行。經過這次談判後,新羅併入高麗王朝,新羅正式滅亡。新羅滅亡之後,東宮逐漸凋敝毀壞,月池成為雁鴨們生活的地方,所以又被稱為雁鴨池。

DSC06253.JPG  

第二天的最後一站,我們來到良洞民俗村,這良洞民俗村也是被世界文化遺產所認可,因為這邊保留的六百年前的房屋建築樣式,在良洞民俗村當中,沒有柏油路,只有早期的泥土路。而且在良洞民俗村居住的居民,如果屋子的外觀破了、壞了,是不能自己擅自修理的,而是需要透過政府的協助來恢復舊觀。

DSC06271.JPG  

在良洞民俗村當中,可以看到茅草覆蓋的屋頂、也可以看到黑色屋瓦的屋頂,這些都是有意義的。有屋瓦的屋頂,是早期貴族或是官員居住的房子,而茅草蓋的房子,就是一般平民百姓所居住的地方。其實良洞民俗村,真的沒啥好逛的,但是對於韓國政府保存文化的決心,倒是非常地敬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