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韓國旅遊後發現有很多關於明朝的事,韓服和明服也很相似,歷史不太好,但特別好奇,明朝和李氏朝鮮之間有什麼暖心的小故事嗎?


萬曆東征前,兵部頒發軍律條例,赫然宣稱「朝鮮疆域即我土地,朝鮮百姓即我子民」…


1、大明成化年潮男最愛服飾——朝鮮馬尾裙

我看題主問題描述里說到韓服和明服,那我就先說一個成化年間從朝鮮國傳入,在明朝上至侯伯閣老,下至富商庶民,不分貴賤,人見人愛的「馬尾裙」。

馬尾裙始於朝鮮國,流入京師,京師人買服之,未有能織者。初服者,惟富商、貴公子、歌妓而已,以後武臣多服之,京師始有織賣者。於是,無貴無賤,服者日盛。至成化末年,朝官多服之者矣。大抵者,下體虛奓,取觀美耳。閣老萬公安,冬夏不脫:宗伯周公洪謨,重服二腰;年幼侯伯駙馬,至有以弓弦貫其齊者。大臣不服者,惟黎吏侍淳一人而已。此服妖也,弘治初始有禁例。

本史料出自《菽園雜記》,作者陸容(正統元年1436-弘治九年1497),蘇州府太倉州人,原冒姓徐,成化二年丙戌科殿試金榜第二甲第29名賜進士出身,歷官兵部主事、郎中、浙江參政。本書是關於明代朝野掌故的史料筆記,多有可與正史相參證並補史文之闕者。

馬尾裙最早從朝鮮國傳入京師,先是京師人買來穿,當時還沒人能織。最開始穿的,只有富商、貴公子、歌妓,後來在武將中流行,京師開始有人織造販賣。於是,無論貴賤,穿馬尾裙的人越來越多。到了成化末年,朝廷官員大多都穿。大概就是下面空空蕩蕩地張開,我估計其實就是一種裙撐,反正就圖個好看。萬閣老(即時任內閣首輔萬安,有名的紙糊三個老之首)無論冬夏冷熱都穿(跟現在的女孩子差不多),禮部尚書周洪謨喜歡穿兩層系在腰上,反正閣老、尚書雖然老大不小了,也是要趕時髦的,潮男嘛!而年輕的侯伯勛戚貴族,那就更潮了,還在馬尾裙內綳上弓弦,以使其外形整齊。滿朝重臣,不穿馬尾裙的,只有吏部右侍郎黎淳一個人。這衣服看起來就是妖艷賤貨才穿的,弘治初年便開始有封殺之例。

而據《萬曆野獲編》的記載,到了萬曆年間,馬尾裙竟然已經在中國絕跡!

馬尾裙者,不知所起,獨盛行於成化年間,雲來自朝鮮國。其始閣臣萬安服之,既而六卿張悅輩俱效之,獨禮部尚書周洪謨至重服二腰,尤為怪事。萬眉州亦何足責,如洪謨素以理學自命,哆口談天下大事,服之不衷,下僚且不可,況司風化重寄,何以示四方?雖遭彈射,直至弘治初元始去位,亦靦顏甚矣。似此服妖,與雉頭裘,集翠裘何異?今中國已絕無之。向在都見高麗陪臣出館,袍帶之下摺四張,蓬然可笑,意其尚服此裙耶?

其實朝鮮還傳來不少新潮的玩意兒,特別受到達官貴人的喜愛,比如「松扇」,同樣,據《菽園雜記》記載:因朝鮮國進松扇,上喜其卷舒之便,命工如式為之。不過據《萬曆野獲編》記載:「即今朝鮮所貢,不及日本遠甚,且價較倭扇亦十之一。」似乎倭扇更受青睞。

2、侍奉殷勤的藩屬國——成化皇帝謝絕朝鮮國王李瑈進貢珍異鳥獸

成化三年正月戊子(正月二十一日),敕諭朝鮮國毋獻珍異。

先是朝鮮國王李瑈累以海青、白鵲遣使來貢,禮部言:先有詔「禁天下貢獻。」而朝鮮三進異烏,雖曰小國效順,然遠途勞費亦多矣,請止絕之,以彰不寶遠物之盛德。上深以為然,至是其陪臣崔景禮、趙瑾等陛辭,乃賜之敕,令齎歸諭瑈。敕曰:去歲孟冬,王遣金永需進白鵲,季冬遣趙瑾進海青,未幾,又遣崔景禮繼進,三閱月間三次進貢,王之勤誠,固為可見。然朕即位之初,已詔各處不許進貢花木鳥獸,況白鵲瑞異之物,海青羽獵之用,朕以稽古圖治為用,得賢安民為瑞,於瑞禽鷙鳥澹然無所好之,得王所獻,徒以置諸閑處而已。

王繼今進貢,宜遵常禮,勿事珍奇,況王羅致此物,不免勞民,取其嗟怨。昔者周武王慎德,四夷咸賓,無有遠邇。畢獻方物,然惟受其服食器用,於旅獒則卻之,朕所法也。王詩書禮義之國,豈其未知此乎?王其忱念之。

朝鮮國王李瑈老是給皇帝進貢海青、白鵲等珍奇,海青估計就是海東青吧,一種大型隼科動物。白鵲,不知具體之什麼鳥,應該就是羽毛是白色的鵲,古時以為瑞鳥。

禮部根據皇帝先前的詔書,建議皇帝禁止朝鮮國進貢這種勞民傷財的東西。

皇帝聽從了,給朝鮮國王李瑈下了一道敕書,大概這麼說的:

去年冬天十月,小瑈你派金永需送來了白鵲臘月又派趙瑾送來了海東青,沒過多久又派崔景禮繼續進貢,三個月三次進貢,小瑈你侍奉得朕也太殷勤啦。不過朕在即位之初就已經下詔令各地不要進貢花木鳥獸,況且白鵲是象徵吉祥的奇異事物,海東青是打獵用的,朕意在圖治,以使百姓安居樂意為瑞,對這種玩物喪志的東西沒興趣,真不好這口,你送給朕了也是隨手放在一邊。

小瑈你以後進貢還是送點正常的東西,別整這些勞民傷財的玩意了,你家朝鮮也是有小中華之稱的詩書禮義之國,你懂的,以後好好聽話。

3、偶有越矩的忠誠藩屬——朝鮮協從軍

看前面也知道了,朝鮮國是大明忠誠的藩屬國,侍奉天朝非常殷勤,大明皇帝也常下令朝鮮出兵協助朝廷大軍的在遼東等處的軍事行動。

成化三年,明朝出動大軍征剿建州女真,是為第一次「成化犁庭」,竟發現這平日里低眉順眼的朝鮮其實在私下裡也和建虜勾勾搭搭,於是皇帝下詔嚴厲責備了朝鮮國王李瑈,並命其出兵助陣。

時朝鮮國王私授建州董山官,命嘉猷齎詔往責之,瑈惶恐伏罪。

在提督遼東軍務左都御史李秉向朝廷的報捷奏疏中也提到:「搜出敕書、朝鮮國帖文及番書器械等件」,人贓並獲。估計把李瑈嚇得夠嗆。

後來成化十三年的時候,遼東巡撫陳鉞都還提到:「建州夷虜始居斡木河,與七姓野人為仇,奔依朝鮮不受,因而來貢朝廷」,朝鮮後來相當長的時間都不敢再勾搭建虜了。

不過當時李瑈很快也用實際行動證明了自己:

成化三年十二月戊午(十二月二十六日),朝鮮國王李瑈遣其陪臣高台弼等來奏所獲建州賊屬。

上命厚賜瑈並台弼等,且敕瑈曰:董山等世受國恩,以為藩衛。近者陽為朝貢之名,陰行盜邊之計,朕宥之而愈肆,不得已用兵致討。惟王世守禮義,忠於國家,王宜閉絕關隘,以杜其奔迸之路,更能遣兵相應,伺便而感之,則彼之授首尤易,而王之功愈茂,忠愈彰矣。朕豈無以報王哉,勉樹勛名,時不可失,故敕。成化四年正月戊辰(正月初七日),朝鮮國王李瑈遣陪臣高台弼來獻建州俘。先是朝廷遣將征建州,瑈因以其所獲賊屬遣台弼來獻,上嘉之,特敕瑈出兵以助征剿。瑈遣其中樞府知事康純等統兵萬餘,渡鴨綠、潑豬二江,攻破兀獮府諸寨,斬賊酋李滿住及其子古納哈等三百八十六級,生擒二十三人,獲牛馬等畜二百餘,焚其積聚二百一十七所。至是仍遣台弼來獻俘,命禮部從厚賞賚,詔加賜錦四段、西洋布十匹,並賜領兵有功官白金、彩段有差,遣內臣金輔齎與之,敕瑈曰:向者朕命將率師致討建州逆虜,俾王協助天兵。王遣中樞府官康純統萬眾入虜地,斬虜酋李滿住、古納哈父子,獲其部屬頭畜,焚其廬舍積聚,得其所掠我東寧衛人口,遣吏曹參判高台弼來獻,已將王所獻賊屬依例處置,人口給親完聚,牛畜給軍屯種良由。王世篤忠貞,故朕以尺札命王,而王國之眾響應于海東,朕之將士,雷厲風驅,內外合勢,逆虜瓦解,王可謂能副朕所命矣。朕與王君臣同心,豈不美哉!今遣內官金輔至王國,賜王彩叚、白金、錦綺,其康純、高台弼等,亦各有宴賜,以旌其勞,王其欽承之。

成化三年底,第一次成化犁庭圓滿結束,朝鮮國奉命出兵萬餘人,斬獲頗豐,於年底派遣高台弼來京獻俘。

皇帝很高興,讓禮部從厚賞賜來京人員,並派遣太監金輔攜帶皇帝敕書、禮物往朝鮮賞賜有功之臣。敕書中還高度讚揚了朝鮮國王李瑈的忠貞及統兵將領康純等人的勞苦。不過李瑈成化四年下半年就去世了。

成化十五年,朝廷決意再次出兵教訓建州女真,再來次「成化犁庭」,照例下敕讓朝鮮出兵協助:

成化十五年十月丙申(十月十四日),命朝鮮國王李娎出兵夾擊建州女直。

賜之敕曰:朕誕膺天命,君主華夷,施惠行仁,乃朕素志,興兵動眾,豈所願為?奈何建州女直逆天背恩,累寇邊陲,守臣交請剪滅。朕念彼中亦有向化者,戈鋋所至,玉石不分。爰遣大臣撫諭,貸其反側之愆,聽其來京謝罪,悉越常例升賞。宴待而歸,曾未期歲,賊首伏當加等復紏醜類,侵犯我邊,雖被官軍驅逐出境,而未遭挫衄。廷議皆謂此賊冥頑弗悛,罪在不宥。已令監督、總兵等官選領精兵,刻期征剿。我師壓境,王宜遣兵遙相應援,賊有奔竄至國境者,必擒而俘獻之。逆虜既除,則王敵愾之功愈茂,而聲名永享於無窮,報酬之典,朕必不爾緩也。

第二年春,朝鮮再次前來獻俘:

成化十六年二月壬申(二月二十二日),朝鮮國王李娎遣陪臣魚世謙等來獻建州之捷,賜宴於禮部。

初,朝廷有事於建州也,敕朝鮮出兵策應,王遣其陪臣右贊成魚有沼等率兵至滿浦鎮江,以冰泮後期,繼遣左議政尹弼商、節度使金嶠等引兵渡江,進搗賊巢,斬首十六級,生擒男婦十五人,並獲遼東被虜婦女七人,及驅其牛馬,毀其廬舍,至是乃以捷來上雲。二月乙亥(二月二十五日),下朝鮮國所俘建州衛夷婦十人於浣衣局。

皇帝非常滿意,賞賜有功之人,並下敕高度讚揚朝鮮國一貫以來的正確立場以及歷代國王的忠誠之舉:

二月己卯(二月二十日),以朝鮮國王李娎奉敕討建州虜寇有功,遣太監鄭同、姜玉齎銀幣往賜之,及其有功官軍,仍以敕獎諭之曰:

往年建賊背逆,朕嘗出師致討,而爾國先王瑈發兵來助,用能克捷。茲者賊猶稔惡不悛,朕從廷議出師討之。王發兵來助,始因江泮弗獲,與我師合勢成功。繼而兵至,乃亦抵巢攻剿,得其所掠我邊衛人口,遣陪臣來獻。王之忠誠,於先世可謂能繼,於朕命,可謂無負矣,令聞寧有窮已邪?今遣中使賜王彩叚、白金、文錦、西洋布,其領兵官左議政尹弼商、節度使金嶠亦各如例有賜,以旌勞勩。王其欽承之。

4、奉大明天朝為正朔,通用大明年號,朝鮮國王由大明冊立,故王謚號由大明朝廷擬定

成化元年十一月己巳(十一月二十五日),賜朝鮮國王成化二年大統歷。

成化四年十一月辛巳(十一月二十五日),賜朝鮮國成化五年大統歷。成化十三年十一月乙酉(十一月二十二日),賜朝鮮國成化十四年大統歷。

成化十七年十一月庚寅,賜朝鮮國成化十八年大統歷。

十二月己亥(十二月十三日),賜故朝鮮國王李瑈謚惠庄,襲封朝鮮國王李晃並妃韓氏誥命三道。

朝鮮這個藩屬國和其他的都不一樣,其他很多都是來打秋風、搞貿易的。而朝鮮確實是侍奉殷勤,相對來說,也十分忠誠,一年要來個好幾次,有時候是進貢,有時候是給皇帝、皇太后、皇太子慶生,皇太子、皇后冊立要來,元旦節要來,感覺跟很多宗室親王、地方官員差不多了。尤其是朝鮮絕對要比南邊這個白眼狼、陰險小國安南要強得多,可以稱得上模範藩屬國。

成化五年十月己卯(十月二十九日),朝鮮國王李晃遣陪臣尹岑等奉表貢馬及方物來朝,賀萬壽聖節。

成化五年十二月乙丑(十二月十五日),朝鮮國署國事李娎遣陪臣吳伯昌等奉表貢馬及方物來朝,賀正旦節。成化十三年六月甲辰(六月初九日),朝鮮國王李娎遣陪臣李約等齎箋貢方物賀皇太子千秋節,賜宴並金織衣、彩段等物有差。

《萬曆野獲編》也記載:

本朝入貢諸國,惟琉球、朝鮮最恭順,朝廷禮之亦迥異他夷。朝鮮以翰林及給事往,琉球則給事為正,行人副之。

本朝賜四夷貢使宴,皆總理戎政勛臣主席,惟朝鮮琉球則以大宗伯主之,蓋以兩邦俱衣冠禮義,非他蠻貊比也。

我們再來看朝廷是如何冊封朝鮮國王以及朝廷君臣是如何看待朝鮮這個國家的:

皇帝本來派遣了太監鄭同和崔安到朝鮮去冊封朝鮮世子為國王,太監沈繪去祭奠李瑈。值得注意的是鄭同和崔安兩個人都是朝鮮籍貫,他們的祖宗墳墓以及父兄宗族都在朝鮮。皇帝可能就是考慮到同為朝鮮人,比較方便一點。

成化四年十二月壬子(十二月二十六日),上遣太監鄭同、崔安往朝鮮國冊封故國王李瑈世子李晃為王,太監沈繪致祭。

等到出發以後,遼東巡按監察御史侯英上疏表示此舉不妥,認為不應該派太監去,一是太監騷擾沿途百姓,耗費太大。

既行,巡按遼東監察御史侯英奏:

遼東連年被建州虜寇侵擾,去歲東征至今,瘡痍未起,民窮財盡。今復禾穡不登,米價踴貴,軍士缺食,太監鄭同等所領隨從下人,沿途勞費百端。

臣查得先年曾遣翰林院編修陳鑒等素有學行聞望者出使其國,今同與安俱朝鮮人祖宗墳墓父兄宗族皆在其地,於其國王未免行跪拜之禮進囑託之辭,殊輕中國之體且朝鮮雖稱外國,其人多讀書知禮,苟使臣非人,必為所輕。伏乞追寢成命,於翰林院官或六科給事中推選一員及行人司官一員往使為便。會山東分巡遼海按察司僉事俞璟亦以為言,禮部以聞。

二就是派兩個朝鮮籍的太監去有點不太禮貌,以往可是派翰林出使朝鮮的,現在派兩個太監,到時候國王還得向這兩個朝鮮太監行跪拜之禮,好言好語相托,實在說不過去,不符合咱中國的形象。而且朝鮮雖然稱作是外國,但朝鮮人都讀書知禮,如果使臣非人,就讓人看輕了。建議追回成命,改派有學識的翰林官或給事中、行人司官員出使為好。

上曰:英所言良是,今後齎賞遣內臣其冊封等禮,仍選廷臣有學行者充正副使,庶不失中國大體,而亦可服遠人之心。

然而這個新國王李晃也沒做多久,冊封才一年多就死了。

成化六年二月辛亥(二月初二日),朝鮮國王李晃薨,封其從子娎為朝鮮國王。

晃病革,以所生止一子,幼而病廢,娎乃其兄故世子暲之子,孝弟好學,可付後事,因令權署國事,遣陪臣權瑊等以聞,並獻馬及方物,請封。乃命內官金興、行人姜浩弔祭,賜晃謚襄悼,就封娎為朝鮮國王,娎妻韓氏為王妃,並賜誥命。

5、被建虜欺負了,求朝廷做主

成化六年二月癸丑(二月初四日),建州衛都指揮兀者禿木等欲舉兵侵朝鮮,朝鮮以聞。

兵部言:初討建州叛寇時,朝鮮實發兵為助。此虜欲修怨於彼,倘置而不恤,失外國歸義之心。宜遣通事武忠諭責建州入貢之使,謂朝鮮助順討逆,乃奉朝命。爾等不知自咎,而欲咎人,神必不祐。且其士馬精強,素非爾比。宜歸戒爾屬,各安分守土,勿啟釁速禍。仍即以此意諭朝鮮入貢陪臣,並密敕其王,令謹為防備。從之。

李娎表示了感謝。

成化六年七月壬寅(七月二十六日),朝鮮國王李娎遣陪臣金國光、鄭蘭宗等奉表來朝,貢方物,謝賜其先王謚號、祭賻,並令娎襲位及賜誥命、冠服,恩賜國光等宴及金襲衣、彩段等物有差。

李娎又奏:伏蒙朝廷遣使賜敕,諭以建州虜情,俾臣先事堤備,聖訓諄切,臣不勝感激,謹依詔旨,行令邊將,嚴加防備,謹具奏聞。

雖然建虜還是時常侵犯朝鮮以報復當年之仇

成化七年四月乙丑(四月二十三日),朝鮮國王李娎奏:

往年天兵討建州,本國效順,擒斬野人李滿住其子索而哈歹。今欲報讎,聚眾肆毒本國,乞敕近臣,審賊形勢應援。詔可。

成化十一年四月乙酉(四月初七日),朝鮮國王李娎奏:

建州野人紏聚毛憐等衛夷人,侵擾本國邊境不已,乞朝命戒飭之。事下兵部,尚書項忠等以朝鮮世受封爵,尊事朝廷。曩以建州李滿住為逆,朝廷出師問罪,嘗敕朝鮮應援,今李滿住遺孽既已歸順,而又報復朝鮮舊讐。宜特降敕建州頭目,重加省諭,令悔過睦鄰,自相和好。上從之。

成化十六年十二月癸亥(十二月十八日),初,太監鄭同使朝鮮國還,國王李娎遣陪臣許熙伴送,熙還道遼東,行至開州境,建州虜騎二千乘夜邀之,掠其從卒三十餘人、馬二百三十餘匹,他所齎什物稱是。蓋往年征建州,朝鮮皆以兵來助,故虜懷忿心,伺隙竊發。至是娎奏至,願敕諭夷虜,追還所掠人畜。且雲欲令彼邊將臣伺便攻之。

事下兵部,請會府部諸臣議。於是英國公張懋、吏部尚書尹旻等議謂:

朝鮮奉藩惟謹,今其臣為黠虜所邀,固宜懲之。第遼東連年用兵,未可輕動,宜降敕嘉娎忠敬,及諭以不可用兵之意。許令邊將追其所亡,仍命之養士恤民。更乞賜敕諭我遼東守臣,整飭邊防,及遣譯者多方究其所掠,期於必得。

報可。仍以許熙率兵冒險給彩叚二表裡、銀二十兩慰之。

就看以上這些史料,因為協助朝廷大軍犁庭掃穴,朝鮮被建州女真報復得真的不輕。但這真不是朝廷不管朝鮮死活,實在是建州人極其難纏,朝廷曾經多次出動大軍去犁庭,奈何深山老林,難以全部殲滅,每每總有漏網之魚,大軍一撤,建州人又開始在遼東興風作浪,打不過朝廷就去打朝鮮。

明朝君臣為了朝鮮也是想了辦法的:兩邊一合計,乾脆給朝鮮使臣修條安全的路出來,沿途多建城堡,派兵屯守:

成化十七年六月癸酉(六月三十日),築遼東鳳凰山等處城堡。

初,朝鮮國使還,路經鳳凰山,為建州野人所掠,奏乞於舊路以南新開一路,以便往還。詔下守臣議。至是巡撫遼東都御史王宗彝等奏:鳳凰山前後,實虜寇出沒要途,距遼陽三百餘里,其間土地廣漠,舊無烽堠。請自山之東北至叆陽間,築墩台一十三座。自通遠堡東南至沿江間,築墩台二十二座。距山之西北一十五里,舊有古城遺址,於此築立一堡,名為鳳凰城,屯駐軍馬一千。距城西六十里,曰斜烈站,築立一堡,名鎮寧堡。距站之西北六十里,曰新通遠堡之南筑立一堡,名寧夷堡。各屯駐軍馬五百,以為鳳凰城聲援。如此,則自遼陽直抵朝鮮,烽堠聯絡,首尾相應,一以拒虜賊東南之竊掠,一以便朝鮮使臣之往來。奏下兵部,請改鎮寧堡為鎮東,寧夷堡為鎮夷,余悉如所奏。從之。

6、大明對朝鮮不一樣的軍事物資限購政策

其實明朝對周邊地區的國家和部落都是有限制軍售的政策的,主要包括嚴控銅、鐵、弓角等等資源的對外售賣,這常常導致北方草原部落連鐵鍋都是極度稀缺的戰略物資。但對朝鮮卻是相對寬鬆的:

成化十二年十一月癸亥(十一月二十三日),命行人伴送東北諸夷入貢者出境,並禁其市軍器。

兵部右侍郎馬文升言:比年朝鮮陪臣及建州、海西、朵顏三衛夷人入貢,軍民人等輙以弓材箭鏃與凡鐵器私相貿易,誠非中國之利,乞下所司禁約。且以行人帶領通事伴送,沿途防禁之。事下禮部,請差行人,著為例。兵部請榜諭京師並諸邊軍民,違者謫戍邊遠。會同館及沿邊伴送官吏人等,有縱之者,概治其罪。若夷人挾帶出關,事覺拘入官,給還原直,仍追究所鬻之人。從之。

上面這就是禁售政策之一,但對朝鮮不一樣:

成化十三年十一月乙亥(十一月十二日),詔:許朝鮮國市弓角。

朝鮮國王李娎以朝廷禁外國互市銅鐵、弓角等物奏言:小邦北連野人,南鄰島倭,五兵之用俱不可缺,而弓材所需牛角仰於上國。竊惟高皇帝時嘗賜小邦火藥、火炮,待遇異於諸藩。今望特許收買弓角,不與胡人一例禁約為幸。兵部言:朝鮮奉正朔,謹朝貢,恪守臣節,與諸夷不同,若一切禁止,恐失效順之心,宜訐以互市而限其數。上以朝鮮奏乞懇切,每歲許買弓角五十,不許過多。

到了成化十七年,又進一步加大對朝鮮軍售

成化十七年丙寅(二月二十二日),朝鮮國王李娎奏:本國三方受敵,近又數被野人侵擾,兵備不可疏缺,每歲許買弓角五十副,不足於用,乞依先年事例收買,不拘額數。

上許每歲增買百五十副。

不論是朝廷還是朝鮮自己,都覺他們與其他的野人、胡虜是不一樣的,可適當軍售。

7、朝鮮使臣被劫案

成化十四年四月丁未(四月十六日),斬強賊張政等十一人於市,梟首示眾。

初,政等聚眾行劫,會朝鮮使臣入貢還,乃盡掠其所得賞賚諸物,又射傷其使臣。錦衣衛指揮朱驥令官校捕獲之。事下都察院,時都御史王越以朝鮮世效臣節,今被盜劫其財,傷其人,有失夷情,且虧國體。宜先令通事曉諭來朝使臣,候會審畢,依律處決。於使臣所經道路梟令,以彰國法。將原劫財物交與收領,以慰遠人之心。其擒捕官校亦乞量加獎勵。詔從之,驥賞紵絲一表裡,官校各賞新鈔有差。

就是一夥強盜搶了朝鮮使臣的財物,還射傷了人家。鬧大了,怕是要友邦驚詫,讓朝鮮人傷心。於是錦衣衛加緊辦案,很快就將張政等十一人抓捕歸案,判了個斬立決,還傳其首級於使臣所經道路,讓朝鮮人好好享受上國的友善重視之意。


眾所周知,明太宗朱棣和朝鮮太宗李芳遠都是篡位的,也都想換了自己的接班人,這方面實在是惺惺相惜啊,所以就再講幾件永樂年間大明和朝鮮的事情吧

8、缺人缺牛缺馬找朝鮮

據說朱棣喜歡找李芳遠要女人,其實遠不止要女人,因為元末明初的戰亂,遼東殘破,漢人大量逃亡。明初因為要開發遼東,缺牛缺馬還缺漢人,從關內調就太麻煩了,這時候朝鮮給了明朝遼東很大幫助。

另外,朱棣頻繁北征,尤其缺戰馬,朝鮮供應了大量的馬匹,可以看到這時期,朝鮮進貢明朝最多的一樣東西就是馬,和後來成化時期不太一樣。

洪武三十五年八月己巳(八月十八日),遼東都司言:緣邊胡寇竊發不時,騎士乏馬操備,遼東行太僕寺舊所易朝鮮馬二千六百餘匹,請以給軍士。

從之。永樂二年六月甲申(六月十五日),朝鮮國王遣陪臣呂稱等來朝,貢馬及方物,賜鈔幣、表裡。兵部言:遼東人多亡,居朝鮮者近招復萬七百餘人,未復者尚多。上命禮部諭稱等俾歸言於王遣還。永樂二年六月辛卯(六月二十二日),朝鮮國王李芳遠遣使送耕牛萬頭至遼東。先是,上欲廣屯田於遼東,命禮部遣人徵牛於朝鮮。至是送至,命戶部每一牛酬絹一疋、布四疋,仍賜其王文綺、表裡各百六十。敕遼東都司以牛分給屯戍。永樂八年正月乙酉(正月十八日),敕遼東都指揮儲欽巫凱於原調官軍內選步軍五千,令能幹指揮領還備寇及防禦屯田,其餘官軍令赴北京隨征朝鮮所進馬令次第前來。永樂八年五月癸巳(五月二十七日),是日,朝鮮國王李芳遠遣陪臣尹向貢馬及方物,皇太子賜之鈔幣。永樂八年八月丁巳(八月二十三日),遣中官田嘉禾海壽齎敕往賜朝鮮國王李芳遠白金千兩、紗羅千疋、彩絹五百疋。先是芳遠獻馬萬匹,助征北虜,故嘉答之。永樂八年九月丙子(九月十二日),朝鮮國王李芳遠遣陪臣趙大臨等奉表賀平胡,獻馬及方物,賜大臨等鈔幣有差。

9、在選擇繼承人的問題上惺惺相惜

在這個問題上真的非常有意思,朱棣和李芳遠都是篡位的傢伙,都有改換繼承人的打算,但結果是李芳遠成功了而朱棣終究沒成。

丙子(七月二十八日),朝鮮國王李芳遠遣使言:世子禔驕恣不肖,第三子祹孝弟力學,國人之所屬望,請立為嗣。

從之,賜敕諭曰:立嗣以嫡長,古今常道,然國家盛衰,實系嗣子之賢否,今欲立賢為嗣,聽王所擇。

李芳遠說世子不肖,第三子李祹「孝弟力學,國人之所屬望」,我估計朱棣聽到這話應該是心有戚戚焉。

然後下敕說:立嗣當然是要立嫡長子,但國家盛衰全看嗣子是否賢明,現在你打算立賢,朕尊重你的選擇。

瞧瞧朱棣這封敕書,應該是把自己平時想說而不能說,想做又不敢做的事情給表露出來了。這要是讓滿朝文武、朝野士人看到,又要生出許多風波啊!

壬寅(十月二十六日),朝鮮國王李芳遠遣陪臣沈溫等貢方物謝立嗣子恩,且言:年已哀老,請以嗣子祹理國事。

從其請,命光祿寺少卿韓確為正使,鴻臚寺丞劉泉副之,齎詔往封祹為朝鮮國王。

三個月後,如李芳遠所願,李祹被正式冊封為朝鮮國王。


最後再補充一些史料中有關朝鮮的趣聞:

10、愛書崇詩文的朝鮮人

朝鮮俗最崇詩文,亦舉鄉會試,其來朝貢陪臣多大僚,稱議政者即宰相,必有一御史監之,皆妙選文學著稱者充使介。至闕必收買圖籍,偶欲《弇州四部稿》,書肆故靳之,增價至十倍。其篤好如此。天朝使其國,以一翰林一給事往,欲行者即乘四牡,彼國濡毫以待唱和,我之銜命者,才或反遜之。前輩一二北扉,遭其姍侮非一,大為皇華之辱。此後似宜遴擇而使,勿為元菟四郡人所笑可也。

這主要是說朝鮮人好學崇詩文,也有科舉,很多很有學問的人。

比如來朝貢的陪臣多是重臣,還有御史監督隨行,都是以文學著稱者。來這裡必買書,有偶然想買《弇州四部稿》的,書店故意不賣,漲價到了十倍;

又比如天朝出使到朝鮮的,也是一個翰林一個給事中,去了朝鮮有時候反倒不如人家,大為我皇明之辱,以後應該好好挑選,免得被朝鮮人所恥笑。

11、女真籍大明武將出使朝鮮以善射懾服眾人

這裡講個成化年間的小故事:

中軍都督同知武忠。忠之先女直人,宣德中遣使奴兒干,授錦衣衛百戶,後代叔父乃當哈為海西都指揮僉事,改注錦衣衛帶俸,以軍功歷升都指揮同知,署都指揮使。成化三年遣往建州招諭都督董山等,升中軍署都督僉事。 忠,會昌候孫繼宗之婿,貌壯偉,善射。嘗偕給事中張寧使朝鮮,國人請閱兵,因以弓矢請射,忠挽弓輙嫌其軟,並張兩弓折之。既而有鴈橫空而過,國人跽請射,忠援弓射,應弦而落,國人大懾服。

中軍都督同知武忠,祖先是女真人,後來歸化在朝廷當官,還是會昌侯孫繼宗的女婿。武忠長的高大魁梧,擅長射箭,曾經出使朝鮮,朝鮮人請他閱兵,還拿了弓箭讓他射。武忠拿著弓試了試,嫌棄太軟,拿了兩把弓一起拉,都斷了。這時候有大雁橫空而過,朝鮮人長跪請武忠射,武忠拿過弓箭,順手就射,大雁應弦而落,朝鮮人大為懾服。


李氏朝鮮自康獻大王始,都以明朝藩屬國,以及小中華為自稱。

李氏朝鮮和明朝,就是很典型的藩屬國和宗主國的關係。

暖心小故事?

李氏朝鮮沿用崇禎年號數百年,這算嗎?

明朝派遣名將李如松,幫助朝鮮擊退日軍的侵略。算嗎?

清朝時,李氏朝鮮的使臣穿著明朝的衣服出使大清,這算嗎?

不過有件事情倒也能說明大明和朝鮮之間的關係,這件事情和崇禎有關係。

公元一六三六年十二月,清太宗皇太極率軍入侵朝鮮,朝鮮大王決心與八旗鐵騎決一死戰。

但大清鐵騎所向披靡,十餘日之間便擊垮朝鮮軍隊,迫使朝鮮大王困守南漢山城。

此時的大明,內有寇亂,關外有虎狼之敵。但崇禎依舊派兵遣將,馳援朝鮮。

可惜援軍還未抵達時,皇太極便俘虜了朝鮮宗室,以此為要挾,迫使朝鮮簽訂城下之盟。

因為消息阻隔,崇禎皇帝曾發兵相救之事,直到一七四九年才為朝鮮君臣所知。

知道這件事情的李氏朝鮮,對於大明在自己都日暮西山時,還發兵馳援的事很感激。

「試思崇禎時景象,清兵滿遼陽,流賊遍中原,然猶欲涉海出師,遠救屬國,中夜念此,不覺淚下。毅宗德意,無異神皇。」

毅宗,乃明思宗朱由檢,也就是崇禎皇帝。

神皇,明神宗朱翊鈞,也就是萬曆皇帝。

萬曆年間,日本結束長達百餘年的戰國之亂,由太閣豐臣秀吉授意,對大明進行入侵。作為入侵時的跳板,也是既定的攻佔目標。日本入侵朝鮮時,朝鮮軍隊無力抵抗日軍,不到一月,朝鮮王城陷落,李氏朝鮮亡國只是頃刻之間。

萬曆皇帝接聞求援後,令四萬明軍,由宋應昌、李如松兩位將軍統領,奔赴朝鮮作戰。

對於朝鮮而言,萬曆皇帝對李氏朝鮮有再造之恩,而崇禎皇帝,李氏朝鮮君臣也認為,有不亞於萬曆皇帝對朝鮮的恩情。


大明的狗:


大明三造朝鮮,德被百世。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