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宇森的《追捕》,上映五天,票房也没能过亿,作为集齐中国、韩国、日本明星团队的动作警匪片,毫无疑问,这个成绩很不乐观,甚至可以说是扑街的。

而说到票房扑街的问题,对于吴宇森导演来说,这也不是第一次了,之前上映的战争怀旧片《太平轮》同样遭遇滑铁卢。

记得宣传的时候,这部片在甚至用到了东方版《泰坦尼克号》的广告语,不过很可惜,它的票房成绩远远不及卡梅隆的经典神作。

不得不说,这几年吴宇森似乎运气很背,拍一部烂一部,不仅仅是回本的问题,如今就连口碑都是有问题的。

很多死忠粉甚至产生如是质疑:莫非吴宇森是真的老了吗?

导演职业很特殊,特别是商业导演,必须在艺术口碑和娱乐口味之间实现一种平衡。

说起来很简单,但是做起来真的非常难,如果放眼好莱坞的话,能做到这种功夫,至今还没有失手的也就卡梅隆、诺兰等少数导演。

但我们发现,同样是家喻户晓的香港导演,徐克并没有随著年纪越来越大,而失去市场和影迷的宠爱。

北上拍戏之后,徐克已经摸索出了自己的路数和风格,在个人兴趣和商业资本之间,他几乎是玩转的如鱼得水。

《龙门飞甲》,《智取威虎山》,《西游》等等作品,作为一部商业片,无疑十分合格。

厉害的是,他还开发出个人专属的三部曲系列作品《狄仁杰》系列,这不,明年就要上《狄仁杰之四大天王》。

徐克是毫无争议的武侠之王,也是与时俱进的3D技术狂人,他的武侠动作片,是华语电影中极少数的真3D效果,这点确实牛逼。

而且徐克明显比吴宇森忙太多了,不仅自己的作品要导演,还要给老朋友袁和平执导的电影《奇门遁甲》做编剧,太忙了。

吴宇森其实很厉害的,能在执导好莱坞大片的香港电影,屈指可数,他就是其中之一,但是近年来的水准,实在让人不敢恭维。

总之,两位年纪都不小了,境遇不同跟年纪没有关系,跟各自的才情和华语电影市场的理解有关系。

显然,徐克更懂得拿捏现在年轻观众的观影需求嘛。


众所周知,吴宇森导演与徐克导演是一对「好基友」,吴宇森曾说,在未拍电影前常常与徐克导演在一个未盖好的楼顶上喝酒、抽雪茄,畅谈未来要如何拍电影。

可如今,两位导演境况却不相同。在诸多香港导演选择北上中,吴宇森显然是最惨的一位,旗北上后指导的三部影片,不仅票房反响平平、口碑也不如人意,甚至还被观众质疑「吴宇森即将晚节不保」。

而他指导的三部作品,评分和票房成绩如下:

再来看看老有徐克这几年的成绩:

从这两个表个上可以明显看出,徐克在进入内地市场后,票房号召力要明显高于吴宇森。不仅如此,徐老怪的口碑也一如既往的保持著「怪才」称号。

之所以造成这种原因,在娱小兽看来,既有题材选择问题也存在著诸多市场因素。

从题材来看,吴宇森选择的题材,大多与重大历史题材和历史事件相关,例如《赤壁》和《太平轮》系列都是很厚重的年代感,这其实并非吴宇森最擅长的套路,吴宇森最受欢迎的作品还是具有强烈英雄色彩的动作片。

徐克选择的题材,多数还是其最擅长的视觉、特效、奇幻为主,《狄仁杰》系列打造了一个很奇幻的长安,《智取威虎山》也是将革命题材拍的很有瑰丽…而在和周星驰合作的《西游伏妖篇》,更是将想像力和视觉奇幻玩到一个新高潮;可以预见,之后徐克监制《奇门遁甲》的视觉和特效也会同样出色。

而从市场因素来看,在国内电影市场飞速发展下,电影受众早已易主,曾经的80后主力军早已被90、甚至00后所取代,厚重的历史题材著实难以勾起年轻人兴趣。在此之前,吴宇森导演便很难有高票房作品出现,加上,这几年他的电影逐渐走起下坡路后,北上的掘金之路当然更不明朗。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