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盧悅(新浪微博@盧悅盧悅)

首發於公衆號:心之助(ID: xinzhizhunvxing)


幾年前心理圈裏有一場論戰。


起因是著名心理作家李雪在微博上發了一段文字,引起心理健康教育與諮詢中心總督導、北大教授徐凱文的反擊。



然後他寫了兩篇長文,一篇主要說,他二十年的諮詢生涯,從未見過父母會恨孩子。


另一篇從諮詢的倫理督導層面,告誡諮詢師要謹言慎行,一旦觸及到受衆的心理創傷層面,內心的創傷被喚起,一發不可收拾。


隨後,更著名的武志紅老師用另一篇長文回擊,證明父母對孩子的確是有恨的。


  • 如果說愛恨情仇是人的基本情緒,那爲什麼父母對孩子就缺失了“恨”?

  • 如果缺失了“恨”,孩子是從哪裏學會這種情緒的?(關於父母恨孩子的更多例子,可查看文末Tips)

  • 父母“恨”孩子,到底有多可怕?

  • 宣揚“恨”,真的會引發更多的“恨”嗎?


這一系列問題都非常有趣,以至於我也想在這裏說說。


01


愛恨有正負之分


愛與恨,是人類最基本的兩種情緒。幾乎所有情緒都可以歸於這兩種類別。我的理解是,這場論戰的核心在於愛與恨對我們的影響。


英國精神分析學家比昂說過,愛和恨都有正負之分:+love,-love,+hate,-hate。


舉個栗子:


諮詢中,我問來訪者:你覺得你爸媽愛你嗎?

來訪者:愛啊,我爸爸天天忙工作,拼死拼活維持家裏生計,沒有他,我根本上不了大學。媽媽帶我四個兄弟姐妹,身體都拖垮了,很多時候,我不得不替她去田裏收割。

我:如果有“但是”,你會說什麼?

來訪者:但是,爸爸經常揍我,多是因爲我學習不好;媽媽常跟我說她的痛苦,希望我多理解她,爸爸覺得她太嘮叨不願意聽。

我不能拒絕媽媽,如果拒絕,我擔心她身體更差了;可當我想她聽我說的時候,她總會說:你不要給媽媽添麻煩了……


這裏面的愛,是 + 還是 -,區別就在於,是把人物化還是人化


一個貧寒之家爲了能生存下去,沒有條件談人權,必須被物化。


被工作和家庭折磨到精疲力盡的父母,需要孩子承受他們所不能承受的,做他們的傾訴對象和泄憤工具,這樣,這個家才能勉強維持下去。


你無法要求,生活在貧困線上的父母還能給孩子多麼強大的情感支持,因爲他們自己都自顧不暇。


被物化的愛,就是-愛;被當作一個「」看待的愛,就是+愛。


所謂的“我都是爲你好”這樣的愛,往往都是-的。一旦共情的需要是單向的,那麼這樣的愛,往往就是負值。



02


我都是爲你好


很多80後都有這樣的體驗,父母往往風裏來雨裏去,含辛茹苦省下錢給孩子買鋼琴,送各種學習班,他們真的很愛孩子。


可他們愛的,不是作爲一個的孩子,而是作爲一個物體的孩子。


什麼意思?


因爲他們從未問過你:你喜歡鋼琴嗎?你想要的是什麼?


這樣的愛,就是“母嬰”之愛——我們所有人都需要這樣的愛。但這樣的愛,不是愛的全部。


當我們是一個嬰兒的時候,我們的愛,都是-的。


如果我想拉尿,喝奶,我纔不管媽媽晚上起幾次夜,我纔不管爸媽剛吵完架,正在產後抑鬱階段,我就是要吃喝拉撒,你們必須馬上滿足,否則我就哭哭哭!


之後我們纔開始社會化,我們才需要很多挫折,把自己和他人當成獨立的個體區別看待。


但如果這種挫折超過了我們的承受範圍,就會形成假性自我——我們會變成“孔融讓梨”提倡的那種乖孩子看起來過度早熟,但內核還是一個嬰兒。


這樣的嬰兒會安然度過少年時代,直到進入親密關係,內核中的嬰兒本質就會暴露出來,要求他人滿足。


此時我們就會轉向自己的孩子,用一句“我都是爲你好”,把“吸管”插到孩子身上……


殘酷嗎?


我不認爲。


你如果在《動物世界》裏看到獅子捕獵羚羊,可能會覺得羚羊很可憐。但你要知道,吃不到羚羊,獅子會被餓死,它就不可憐嗎?就是因爲它長了鋒利的牙,它就不能被同情嗎?


在“物化”的世界,是不存在殘酷這樣的名詞的,只有生存。而生存要比“殘酷”這樣的詞更根本性地決定我們的行爲。


03


+恨 VS -恨


我也會問來訪者:你的爸爸打你,媽媽強迫你聽她絮叨,你恨他們嗎?

來訪者:不,我很愛他們,他們那麼不容易,我怎麼能恨他們。

我:也就是說,如果他們不辛苦,你就能恨他們了?你並不是沒有恨,你是不能恨,不忍恨?

來訪者:是的。

我:如果你恨了他們,會發生什麼?

來訪者:我爸爸就會毀了我,我就會毀了我媽媽。


到底什麼是恨呢?


恨就是需要不被滿足的時候,或遭遇入侵的時候,我們想要排除掉的不悅感的趨向。


沒有人喜歡被爸爸打,沒有人喜歡聽媽媽嘮叨,沒有人喜歡自己需要被理解的時候,卻遭受指責、無視和誤解。


當我們想要對方調整的時候,我們其實是要挑戰對方的。如果這種挑戰不能被環境容納,反而會導致更糟糕的打擊和更惡劣的結果,我們就必須忍受這種痛苦。


在我的諮詢室裏,我看到大量的對自己空前指責的來訪者,因爲他們的恨不能被接納,他們就轉而攻擊自己,希望自己更強大,更沒有依戀的需要,更不需要他人的理解,不需要愛。


他們的關係如此脆弱,以至於不得不給自己構建一個美好的幻想:我父母都是愛我的,他們也不容易,他們需要我更多的愛。


禁不起表達恨的愛,實在太脆弱。


這就是爲什麼徐凱文提到當今社會盛行“空心病”的原因——人和人的關係,實在有太多的“假性親密關係”,我們不敢去愛,也不敢去恨


因爲我們怕一旦拿出真正的自我,這個關係就會摧枯拉朽一樣被毀滅。



04


“我不能表達恨”


很多的媽寶男和婆媳矛盾會出現,都是因爲“不能表達恨”。


很多女人不明白,爲什麼一說到自己的母親,很多男人會擺出爲共產主義事業奉獻終生的革命姿態——我媽說的,都是對的;我媽不容易,你必須順着我媽!你和我媽掉到水裏?當然是救我媽啊!


媽寶男的養成,就是剛纔的來訪者說的那句話:對爸爸表達恨或攻擊,我會被爸爸毀掉;對媽媽表達恨或攻擊,我會毀掉媽媽。


無論是毀人還是被毀,都是無法接受的。於是,很多媽寶男會找一個充滿戰鬥精神的女人來鬥媽媽,或者找一個瘋狂的小三兒來鬥妻子;會對領導唯命是從,但總會壞領導的事兒。


這就叫被動攻擊,或李代桃僵。


因爲,沒有人願意生活在永遠被爸爸欺負的世界裏,也沒有人願意生活在要永遠滿足媽媽願望的世界裏。


每個人,都想成爲一個“”。


如果正面表達恨的方式無法實現,我們會就用負面的方式表達。不能向外表達,就只能向內或者換個方式迂迴地表達。因爲人,就是表達情緒的器官,就是表達情緒的工具。


我曾經看過一個電影,因爲很多矛盾分道揚鑣的兩兄弟,最後在拳擊場上相遇,彼此打成豬頭,最終兩個人緊緊擁抱,那叫一個愛。


在女性世界裏,掃地不傷螻蟻命是愛;在男性世界裏,不打不成交是愛。


問題在於,如果我們的環境太艱苦,我們就無法實現+love和+hate的轉換,而長期滯留在-love和-hate的世界裏。


我們看到太多人沉浸在對父母,對伴侶,對孩子,對世界的仇恨裏,因爲他們不敢承認,自己是有愛的。




05


真實,比愛恨更重要


一個來訪者在諮詢室裏不斷傾訴着對父母的仇恨,無窮無盡地說着。直到有一天,我說:也許你想要的,就是讓媽媽好好抱抱你。


她愣住了,眼淚流了下來。


有的來訪者對我說,我可以攻擊你嗎?我可以拒絕你嗎?我可以說你剛纔說我的,我毫無感覺嗎?


他們都在嘗試着走出舒適區,嘗試着發展曾經停滯的自我,嘗試着去發展+love和+hate。


當他們表達出太多-love和-hate時,我都無法承受了,我有時會失去諮詢師的位置,也會和他們一起陷進去,然後好不容易我爬上岸,告訴他們:剛纔,我也掉進去了,我那時候沒有沉住氣。


來訪者說:我喜歡你掉進去,我從沒想發展什麼正能量的愛和恨,我只覺得剛纔失控時候的你很真實,我想要的,就是真實的你。


對,那一刻,我不是諮詢師,我是一個人;他也不是來訪者,他也是一個人。


還是那句話,“沒有誘惑的深情,沒有敵意的堅決”。


我相信是那些相遇,我與你的相遇決定了什麼發生,而不是其他。而這種真實,可能會比愛和恨更重要,因爲它是原初的,沒有被扭曲或加工過的。我們人生太多的問題,都是因爲沒有條件去“真實”。


因而,也會更有生命力。

 


Ps:武志紅說過,中國人有太多巨嬰症,有巨嬰的地方,就必然有巨爸巨媽。


在中國只要任何慘事發生,一定有人要求政府立法,要求更大的國家強制力保護我們的存在。


徐凱文的說法是,我們諮詢師要小心,不要暴露傷口,以防那些容易受傷的人看到。


這恐怕就是很典型的“巨爸巨媽”心態,把全世界都看成育嬰場。換句話說,他們制定了一個規則,一切都要爲創傷者讓路,那其他沒有創傷的人呢?他們的權利就要被限制嗎?


還有,創傷者必須要被治癒嗎?他們有沒有一直不好的權利?諮詢師的存在,是爲了把一個人治好嗎?諮詢師有沒有權利制定一個標準告訴大家:這就是好,好就必須要執行?


拳王阿里曾在一個小巷子裏被幾個流氓攔住,被打了一頓。有人問他爲什麼不還擊,他說,我只在拳擊場上揍人。


諮詢師的倫理也是如此,如果要講倫理,最好還是在諮詢室裏去講,不要把全世界都當成手術檯或講臺。


我們必須要小心,沒有那麼多人可以被我們誤導,也沒有那麼多人的人生,和我們說了什麼有關係,我們沒有那麼偉大。


所以,倫理,不如世界觀更重要。


   


Tips:“母親都是恨嬰兒的”


著名的客體關係大師溫尼科特列舉了18條原因,我發現,將這些原因放在父母雙方和大一些的孩子身上,很多是同樣適用的:

 

  1. 嬰兒(孩子)不是她自己心中設想的那樣;

  2. 養育嬰兒(孩子)不是童年的遊戲,爸爸、哥哥也不像我一樣地對待孩子;

  3. 嬰兒(孩子)的出生一點也不具備浪漫和神話色彩;

  4. 懷孕和生產的時候,嬰兒(孩子)對她的身體是個危險;

  5. 嬰兒(孩子)妨礙了她的私人生活,對自己全神貫注做事也是個挑戰;

  6. 母親生個孩子是爲了安撫自己的母親,因爲她或多或少會需要一個孩子;

  7. 嬰兒(孩子)傷害了她的奶頭,甚至讓它被咬破流血;

  8. 嬰兒(孩子)是無情的,對待她就像對待一個下等人,一個不領取報酬的僕人,一個奴隸;

  9. 從一開始她彷彿就只能愛嬰兒(孩子)、ta的排泄物以及愛ta所有的東西;

  10. 嬰兒(孩子)總是設法傷害她,週期性地咬她;

  11. 嬰兒(孩子)表現出不再信任和眷戀她,還會嫌棄她;

  12. 嬰兒(孩子)得到了ta想要的東西,就把她像垃圾一樣扔掉,不再理她;

  13. 嬰兒(孩子)一開始肯定至高無上,ta必須被保護免於意外,生活必須以嬰兒的步調進行,所有這些都需要母親不斷周到地學習;

  14. 最初嬰兒(孩子)一點也不知道她所做的事,或她爲ta做的犧牲,而嬰兒還是不能被恨的;

  15. 嬰兒(孩子)有時候拒絕她給予的食物,使她懷疑她自己,與此同時嬰兒卻吃其他人給的食物;

  16. 明明她和嬰兒(孩子)一起出門,度過了一個糟糕的上午,而嬰兒向一個陌生人微笑,陌生人就說“ta多可愛啊”;

  17. 如果她從一開始就拋棄或疏忽了嬰兒(孩子),她知道嬰兒(孩子)將永遠報復她;

  18. 嬰兒(孩子)使她興奮,但也使她感到受挫——ta並不屬於她。



作者簡介:盧悅,女性情感心理平臺“心之助”聯合創始人,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IHNMA國際催眠師,1000+心理情感文章作者,5000+人婚姻情感心理諮詢師,世紀佳緣情感心理專家,張德芬空間心理情感作家,北京電視臺《誰在說》、《生活廣角》,鳳凰衛視《一虎一席談》,《心理月刊》,《精品購物指南》(健康版)等數十家主流媒體特邀心理專家。

新書《親密關係的重建》正在噹噹、京東熱銷,購買鏈接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

本文轉自微信公號心之助 id:xinzhizhunvxing。


九州心理測評,爲您準備了四大類200項專業有趣的心理測評。掃描下方二維碼,即可選擇您感興趣的心理測評。


近期課程 (點擊可查看詳情)

九州心理2019—2020年課程(新增正念師資班)

心理諮詢培訓項目招生簡章詳情(線上隨時學)

社會工作師】人社部、民政部雙認證(線上隨時學)

後現代療法|吳熙琄敘事治療(線上隨時學)

國際認證EAP專員(DEAP)培訓(5月、上海)

長沙站 | 趙小明音樂治療工作坊(5月、長沙)

國際認證OH卡治療師初階(臺灣陳伯煒,5月、長沙)

國際大師Zvika舞動治療(DMT)工作坊(5月、成都)

許維素焦點治療(SFBT)長程班(6、12月,長沙)

2019年曾奇峯實操工作坊第四期(6月、長沙)

泰祺抗挫力青少年訓練營(7月、長沙站、南京站)

青少年團體輔導培訓師系統課程(7、9月)

浩然動力心理成長營青春期專場 (8月、陽朔)

浩然動力草原之旅心理成長遊學營(8月,內蒙古)

浩然動力海外遊學營第15期美國站(7月,美國)

浩然動力海外遊學營第16期英國站(7月,英國)

浩然動力海外遊學營第17期日本站(7月,日本)

浩然動力海外遊學營埃及(8月,埃及)

SFBT焦點解決核心技術工作坊(9月,長沙)

正念生活 幸福當下| 5日正念止語靜修營(9月,長沙)

黃素菲敘事生涯規劃工作坊(10月)

蘇曉波|後現代精神分析工作坊長沙站(10月)

徐鈞自體心理學二年制長程班(10月)

正念舞動工作坊(10月、長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