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的滋味類型有很多,

不能單純以“苦、澀、鮮、甜”來分類,

因爲茶的滋味是複合的,

每種茶都含有這幾種滋味,

只不過多多少少而已。

通常我們在感受茶湯的時候,

會用“飽滿”和“濃淡”來形容,

那麼,這兩者是一回事嗎?

又有什麼區別呢?

1

什麼是“濃淡度”?

濃淡是指某種味的強度。

茶湯的濃淡

一般與投茶量、沖泡時間和水溫等有關係。

投茶量越大、

水溫越高、

茶葉的浸泡時間越長等因素,

都可以讓茶湯變濃,

但它只是增加其濃度,

而不會增添其他味道。

2

什麼是“飽滿度”?

茶湯的“飽滿度”,

又可以指茶湯的“厚薄”,

是茶葉內含物質豐富與否的反映。

主要表現是茶湯進入嘴裏,

感受到茶葉內含物質豐富,

析出豐厚的滋味,

並且多種不同的味道和諧配合在一起,給人飽滿厚實的感受。

由此可見,

茶湯的“濃淡度”“飽滿度”

有着明顯的區別,

濃淡不代表茶葉的品質,

但飽滿則直接跟品質掛鉤了。

原料對茶湯品質有什麼影響?

一般來說,

生態環境越好,

樹齡越悠久,

採摘次數越少,

茶葉中的氨基酸、

可溶性的糖以及水溶性果膠含量越高,

茶湯飽滿度就越高。

因爲歷經幾百甚至幾千年的生長,

樹大根系發達,

能夠汲取土壤中較多養料,

爲茶葉積蓄豐厚茶質,

茶葉中的多酚類、

氨基酸類、咖啡鹼類等物質含量較多。

且茶樹幾乎沒有受到過多的人爲干涉,

自然生長。

以此種茶葉爲原料,

經傳統手工工藝製成的茶品,

沖泡後茶湯飽滿度較高。

工藝對茶湯品質有什麼影響?

真正決定口感的,

是後期的製作工藝。

茶湯的“飽滿度”由

其內在物質成分決定的,

元素分解、轉化、聚合的越多,茶湯就更醇厚。

在製作過程中,

沒有充分促進茶葉元素的轉化,

那麼則出現茶湯滋味淡薄、不耐泡。

如何判斷茶湯的“飽滿度”?

舌腔的反應

判斷茶湯“飽滿度”

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自己喝一口。

飽滿度較好的茶,茶湯入口,

茶香與茶湯相融,

湯水順滑、

韻味度、持久度相對較高,

茶湯在口腔中有厚重感。

而飽滿度較差的茶,

茶湯入口,

茶滋味淡且伴隨着水味,

感覺就像喝水,

只是水中略有茶味兒。

看色澤

厚的湯感有豐盈之感,

像是有滿滿的膠原蛋白

使湯色呈現飽和度極高,

並且透亮。

▲2008年普洱生茶湯色

看茶湯的流動

用玻璃茶器盛茶,

輕輕晃動茶湯,

便可觀察茶湯的厚薄。

厚一些的茶湯抱團集中往一個方向較小幅度的晃動

而薄一些的茶湯則容易渙散開且動靜相對較大的搖擺。

這是有關茶的一些茶識分享,

小編希望

這些茶識在您的茶生活中能夠有所幫助,

歡迎愛茶的您在我們的留言區留言,

一同分享茶的美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