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秦二世的誅殺範圍,我也有一些個人的看法,如史書記載李斯的兒子都娶了秦始皇的女兒,女兒都嫁給了秦始皇的兒子,可見李斯的長子李由娶了秦始皇的女兒。可以想像秦二世殺死的兄弟姐妹包含了李斯的一些女婿,但李由的妻子我認為很可能沒有被殺,因為按道理她應該出嫁後就跟著丈夫了,後面秦二世和李氏父子的互動也一點也沒有表現出與李由有殺妻之仇的樣子。

還有就是和問題關係較近的一件事:秦公子高為了保全族人請求殉葬,犧牲本人,保全了族人。公子高是秦始皇的兒子,他的家族難道不是秦二世的家族嗎,顯然他要保全的族人是自己這一房的子女。既然族人得免,那麼公子高當有子女免遭秦二世誅殺,所以秦二世放過秦始皇的孫子是有可能的。

但是其實問題的關鍵是,子嬰是不是扶蘇的兒子還兩說。

秦二世大殺四方的時候,子嬰曾經勸阻。雖然秦二世沒聽,但子嬰也沒事。顯然子嬰的身份沒有那麼敏感。而且後來子嬰和兩個兒子合謀殺趙高,子嬰的兒子顯然必須有一定年紀了。秦始皇卒年50,秦二世和趙高都死於秦始皇死後三年,秦始皇的曾孫能有多大呢?所以學界有根據《李斯列傳》:「高自知天弗與,羣臣弗許,乃召始皇弟,授之璽。子嬰即位,患之,乃稱疾不聽事,與宦者韓談及其子謀殺高。」認為子嬰是秦始皇的弟弟即秦二世的叔叔,或根據《李斯列傳》集解引徐廣說「一本曰『召始皇弟子嬰,授之璽』」認為子嬰是秦始皇的弟弟成蛟的兒子即二世的堂兄,是有道理的。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嬴政在巡遊過程中,病死於沙丘。胡亥和趙高、李斯的密謀祕不發喪,偽造秦始皇詔書,立胡亥為太子,迫令在北方蒙恬軍中的皇長子扶蘇自殺。

回到鹹陽後,胡亥登基為帝。為進一步鞏固帝位,胡亥藉故屠戮自己的兄弟姐妹二十餘人。但子嬰不在殺戮之例,可見子嬰並不是扶蘇之子,也不是始皇之子。

前207年,趙高逼殺秦二世,去秦帝號,立子嬰為秦王。五天後,子嬰誅殺趙高。十月,劉邦率兵入關,在位僅四十六天的子嬰投降劉邦,秦朝滅亡。

那麼,子嬰到底是什麼身份呢,既能逃過胡亥的殺戮,又能被趙高立為秦王呢? 綜合種類史料分析,子嬰最大的可能,應該是胡亥的遠支的堂兄弟。這樣既能在胡亥殺戮兄弟姐妹時,進行勸諫而不被殺戮,因為他不對胡亥的皇位構成威脅。又能在趙高逼死胡亥後,被立為秦王,因為他有皇室血統。

布衣草堂聊歷史,歡迎關注! 歡迎留言,交流不同的思想和觀點! 謝謝!!


想要弄清楚秦二世為什麼不殺子嬰,就要先弄明白子嬰的身世。「立二世之兄子公子嬰為秦王」這句話是很多人認為子嬰是扶蘇兒子的依據。從秦始皇去世的年齡來推算,扶蘇自殺的時候已經30多歲,有一個成年的兒子也很正常。不過胡亥連自己的兄弟姐妹都下得去手,怎麼會放過自己競爭對手成年的兒子呢?從這一點來看的話,子嬰應該不是扶蘇的兒子。

很多人其實誤解了這句話,秦始皇的兒子有很多,胡亥是小兒子,也就是說胡亥的兄長有多個。子嬰即使是胡亥兄長的兒子,也不一定就是扶蘇的兒子。假如是胡亥平常的兄長的兒子,對於胡亥的威脅也不大,不殺子嬰也很正常。這裡面有一個一點,子嬰在胡亥殺害兄弟姐妹的時候,曾經出來阻止過胡亥。如果子嬰是胡亥兄長的兒子,不可能有機會站出來阻止胡亥,因此子嬰的血緣關係可能和胡亥比較偏遠。

子嬰很可能只是秦朝的宗室,並不是秦始皇的後代,因此纔能夠在胡亥的大屠殺中倖存下來。同樣有史料記載,子嬰是秦始皇的弟弟,趙姬只有秦始皇一個兒子,但是秦莊襄王並不是隻有秦始皇一個兒子,子嬰可能是秦始皇的異母弟弟。如果是這樣,那麼子嬰能夠倖存下來就很好解釋了。

這樣看的話,子嬰極有可能是胡亥的叔叔,秦莊襄王的兒子。從他的事蹟來看,子嬰並不是扶蘇的兒子,也不是秦始皇的兒子。正是因為血緣關係的疏遠,子嬰才能倖存下來,並且在胡亥屠殺秦始皇兒子的時候出言相勸。


秦始皇病死沙丘,秦二世胡亥繼位,為了鞏固自己的皇位,胡亥殘忍的殺害了所有兄弟姐妹,那麼胡亥被趙高害死之後,繼位的子嬰又是誰呢?關於子嬰的身世,《史記》中的記載同樣各不相同,哪個又為真呢?為何胡亥殺死了有資格與自己爭奪皇位的所有人,偏偏留下一個子嬰呢?

△秦二世胡亥

子嬰的身份,至今仍是一個謎

由於司馬遷在寫史記的時候,已經是秦朝滅亡一個世紀之後的事情了,故而關於秦朝的很多事情,不僅記載的比較模糊,甚至出現很多互相衝突的記載,秦始皇的身世如此,而子嬰的身世更是如此。目前關於子嬰的身世,主要有以下幾種說法:

△秦王子嬰

1、胡亥的侄子。《史記·秦始皇本紀》有載「立二世之兄子公子嬰為秦王」,《六國年表》則有載「高立二世兄子嬰」。因此,依據這種記載得出,子嬰應該乃是胡亥兄長的孩子。這種說法最為流行,從東漢至今大多採納這一說法,甚至直接認定乃是扶蘇之子。

2、秦始皇之弟。《史記·李斯列傳》有載「高自知天弗與,羣臣弗許,乃召始皇弟,授之璽。子嬰即位,患之,乃稱疾不聽事,與宦者韓談及其子謀殺高」。這同樣是較為流行的說法。不過,目前史料中提及的秦始皇弟弟僅有三人,分別是成蟜和趙姬、嫪毐所生兩子,成蟜早在秦始皇親政之際便已經身死,而趙姬、嫪毐所生二子也被秦始皇所處死,目前並無秦始皇有其他弟弟的記載。

△秦始皇嬴政

3、胡亥的兄長。這種觀點認為,《六國年表》中的「高立二世兄子嬰」,應該斷句為「高立二世兄,子嬰」,也就是說趙高擁立的乃是秦二世一個名叫「子嬰」的兄長。不過這個觀點很難站住腳,如果子嬰是胡亥的兄長,那麼顯然會將其視為潛在的威脅而處死,根本不會留下。

4、成蟜的兒子。《史記·李斯列傳》集解引徐廣說「一本曰『召始皇弟子嬰,授之璽』」中的「弟子嬰」,指的應該是秦始皇弟弟的兒子,而由於趙姬、嫪毐所生二子幼時便已經被秦始皇處死,因此一般認為乃是成蟜的兒子。且根據推測,成蟜大約出生於前256年左右,子嬰則大約出生於前240年左右,故而在成蟜於前239年降趙之時,2歲左右的子嬰被留在了秦國。因此,子嬰應該是秦始皇的侄子,胡亥的從兄。

△成蟜

總之,由於《史記》中相互矛盾的記載,導致目前關於子嬰的身世仍然是個謎。

胡亥為什麼沒有處死子嬰

關於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搞清楚,胡亥為什麼要殺死自己的兄弟姐妹。

《史記·秦始皇本紀》有載,在誅殺兄弟姐妹之前,秦二世胡亥曾與趙高有過一段對話,秦二世對趙高說道,「大臣不服,官吏尚彊,及諸公子必與我爭,為之柰何?」這纔在趙高的建議下,對兄弟姐妹舉起了屠刀,在都城鹹陽處死了十二個兄弟,又在杜郵處死了六個兄弟和是個姐妹,公子閭等三人則被逼自盡,公子高則最終主動為秦始皇殉葬。

△胡亥和趙高

可見,胡亥之所以處死自己的兄弟姐妹,主要便是擔心諸公子對其皇位形成威脅。因此,可以斷定的是,胡亥所殺之人,全都是對其皇位能夠構成威脅者,也就是自己的近親,而對於關係較為疏遠的贏氏子孫,因不構成威脅,故而應該能夠逃過一劫。而根據《史記·蒙恬列傳》的記載,子嬰甚至曾對胡亥的這種暴行進行過勸諫。

那麼我們回頭再來看看以上關於子嬰身世的四種說法,扶蘇的兒子和胡亥的兄長兩種說法應該都可以排除,因為這種身份顯然對胡亥的皇位構成了極大的威脅。至於胡亥的侄子,也就是除扶蘇之外其他兄長的兒子這種身份,則應該可能留下姓名,畢竟與胡亥之間差著輩分,對皇位的威脅較小。至於秦始皇之弟和秦始皇侄子這兩個身份,則更加不會對胡亥的皇位造成威脅了。

△子嬰因沒有威脅而得以活命

從關係的遠近親疏來看,以上四種身份排序大概如下:「胡亥的兄長>胡亥的侄子>秦始皇之弟>秦始皇的侄子」,關係越遠、威脅越小,越有可能在胡亥的屠殺中活下來,但關係越遠,史料卻越少,越是難以找到足夠的史料支撐。

總之,胡亥之所以沒有殺死子嬰,根本原因便是子嬰對其皇位沒有威脅,胡亥並不擔心對方的存在,但子嬰的身份到底如何,實在無從判斷。


子嬰不可能是扶蘇的兒子!史籍記在,趙高、李斯在矯詔殺死扶蘇,立秦二世胡亥為皇帝之後,秦二世殺光了所有可能威脅自己地位的兄弟,甚至連很多姐妹也沒有放過。因此,這次大屠殺很可能還包括了秦二世這些兄弟的兒子、孫子(如果有的話)們。連最最普通兄弟都不放心,更何況是頂著庶長房光環的扶蘇的兒子們?秦始皇沒有立後、無嫡子,在沒有嫡子的情況下,庶長房意味著什麼,想必不用本人再多說什麼。秦二世既然已經高高舉起了屠刀,又怎麼可能放心地留下嫡長房的後代?這無異於是在自己枕頭下放了一枚定時炸彈。根據秦二世的行為邏輯分析,在處死扶蘇之後,最先成為他刀下亡魂的,很可能就是扶蘇的兒子們,不是嗎?因此,子嬰是扶蘇的兒子這一說法根本站不住腳。

那麼,子嬰的身世到底如何呢?嬴姓趙氏肯定是沒有疑問的。趙高本身就是嬴姓趙氏的遠支,他似乎不太可能找個外人來接班。再者,趙高雖然指鹿為馬、隻手遮天,甚至弒殺秦二世。但是,要找個外人來接班,恐怕還做不到。無論是秦宗室,還是士大夫階層,甚至是普通百姓,趙高都無法交代得過去。因此,子嬰是秦宗室、是嬴姓趙氏子孫基本上沒有疑問。但是,秦二世殺光了所有兄弟,很可能也殺光了所有侄子、甚至侄孫。而且,從秦二世的行為邏輯來看,這種可能性是非常大的。換句話說,在秦二世被趙高弒殺之後,秦始皇很可能絕嗣了。

因此,子嬰如果是嬴姓趙氏子孫,基本上只能是小宗旁支。要麼是秦莊襄王其他兒子的後代,要麼是秦孝文王其他兒子的後代,要麼是更為遠支的秦宗室。關於子嬰的身世,史籍沒有明確記載。按照中國古代宗法制度,血緣越近,越在優先考慮之列。在秦始皇絕嗣的大前提下,按照宗法制度,秦始皇同父異母的弟弟、長安君成蟜這一支血緣最近。成蟜早在秦始皇一統天下之前就因為「謀逆」而流亡趙國,在秦始皇一統天下之後,他的後代自然也是最不受待見的一支,在朝中缺乏根基也是必然的。血緣最近,既合乎宗法制度,又在朝中最缺乏根基,這不正是趙高想要的嗎?天然的「最佳傀儡」!因此,個人認為,子嬰是長安君成蟜的後代這一可能性是最大的。

當然,其他可能性也並不能完全被排除。如秦孝文王其他兒子的後代,也還是存在可能性的。畢竟長安君成蟜背負著「謀逆」的罪名,趙高否決他的後代也是有據可依的。但是,子嬰是秦始皇弟弟這一說法的可能性,個人認為並不大。因為史籍記載,秦莊襄王只有兩個兒子,即秦始皇和長安君成蟜。成蟜死於秦始皇去世之前,以秦始皇的風格,也不可能讓他活著!如果子嬰是秦始皇的弟弟,只能是沒有任何記載的一位。可是,作為千古一帝秦始皇的弟弟,怎麼可能一點兒記載都沒有?即便可以用史料遺失來解釋,可是作為秦莊襄王的兒子、哪怕是遺腹子,到秦二世被殺時起碼也已經四十歲了。立一位擁有皇叔之尊、且有著四十年人生閱歷的人作「傀儡」,除非趙高腦子「瓦特」了!不是嗎?當然,還有一種可能性,秦始皇這位弟弟本身有問題,如智商低、殘廢等等。可是,從子嬰即位後的表現來看,哪一樣也靠不上!因此,子嬰是秦始皇弟弟這一說法,實際上也是站不住腳的。

綜上所述,子嬰是長安君成蟜後代的可能性最大,至於是兒子還是孫子,由於古人生育較早、子嗣眾多,無法確定。除此之外,子嬰是秦孝文王其他兒子的後代或者是更遠支的秦宗室也無法完全排除。從宗法制度和對於趙高的現實意義等方面分析,個人更傾向於子嬰是長安君成蟜的後代。當然,史籍沒有明確記載,即便是距離子嬰只有百年左右太史公也無法確定。更何況,又經歷了兩千餘年的歲月侵蝕,我們已然無法還原事實的真相,只能根據現有史料,作出合理的推測。子嬰的身世到底如何,只能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謝邀。子嬰到底是不是扶蘇的兒子,這還是一樁歷史懸案,《史記》的記載前後矛盾,語焉不詳,令人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所以史學界至今各執一詞,尚無定論。我個人認為不是,因為秦二世胡亥聯合趙高和李斯嬌詔篡位,陰謀發動「沙丘政變」,篡奪了皇位合法繼承人扶蘇的帝位,如果子嬰真是扶蘇的兒子,胡亥一定會毫不手軟的斬草除根。

那麼問題來了,子嬰究竟和胡亥是什麼關係?除了子嬰系扶蘇之子的說法外,還有兩種說法,我一一列舉出來。第一種,說子嬰是秦始皇的弟弟成蟜的兒子,也就是秦始皇的侄子,胡亥的堂兄弟。《史記·李斯列傳》集解引徐廣說一本曰「召始皇弟子嬰,授之璽」,不少史學家認為,這裡的「弟子嬰」要斷句一下,讀作「弟子,嬰」,應理解為「弟弟的兒子——嬰」。

如果這樣理解,那麼子嬰確實和胡亥就是堂兄弟的關係。胡亥上位後將自己的親生兄弟和姐妹屠戮殆盡,由於子嬰只是他的堂兄弟,並非直系皇脈,不會威脅到他的皇位,所以不在清洗之列。

我認為,這種說法看似合乎情理,實則經不起推敲,因為它無法解釋另外一個反常的事件。據史料記載,長安君成蟜是個不安分的人,一直覬覦秦國王位,後來他叛秦降趙,史稱「成蟜之亂」。秦始皇平定叛亂後,成蟜的部下軍吏均遭連坐被殺,而成蟜逃到了趙國。試想一下,如果子嬰是成蟜的兒子,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子嬰還有活路嗎?退一步講,即使子嬰僥倖活命,作為一個亂臣賊子的後人,他憑什麼可以入繼大統?所以,我認為這種說法也站不住腳。

第二種,說子嬰是秦始皇的弟弟,也就是胡亥的叔父。也就是第一種說法中的「召始皇弟子嬰,授之璽」,應該讀作「始皇弟——子嬰」,就是秦始皇的弟弟子嬰。此外,《史記》還有一條記載可以證實這一說法,見於《史記·李斯列傳》:高自知天弗與,羣臣弗許,乃召始皇弟,授之璽。子嬰即位,患之,乃稱疾不聽事,與宦者韓談及其子謀殺高。」

子嬰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個曇花一現的人物,他的生平事蹟鮮見於史冊,早年經歷更是無從談起。他一生做的最大的事情便是誅殺了指鹿為馬,禍亂朝綱的趙高,在歷史長河當中吹起這麼一個漂亮的泡泡之後便匆匆離去。

既然司馬遷記載子嬰誅殺趙高是與兒子合謀的,那麼以此推斷子嬰的兒子至少成年了,否則誅殺趙高這麼大的事情,子嬰不可能與黃口小兒商議。誅殺趙高的時候,子嬰的兒子年齡應該在15到20歲之間,那麼子嬰的年齡就應該在35到40歲之間,這個年齡是秦始皇的弟弟最靠譜,因為秦始皇駕崩的時候也才50歲。

我個人比較支持這一說法,因為只要這個說法成立,它既可以解釋為什麼胡亥殺了所有的兄弟姐妹,卻沒有對子嬰痛下殺手,又可以解釋《史記》關於此事記載引起的眾多歧義和疑團。

我是西嶽頑石,一個放浪形骸的歷史神侃手,一個狡猾多變的腹黑腫裁,一個半打節操的現實教主~~~


斬草要除根,否則將會後患無窮。這麼簡單的道理,趙高不會不懂,因此子嬰的身份就出現了最大的問題(很大程度上不是扶蘇的兒子)。

秦始皇嬴政在最後一次東巡的路上病逝了,在密旨中指定要扶蘇繼承皇位。可趙高為了一己私慾,威逼利誘身為丞相的李斯,合謀篡改遺詔逼死扶蘇。

趙高在二世祖胡亥成功登上帝位以後,慫恿他無情地殘殺自己的兄弟姐妹,表面上是為了幫助胡亥穩定政權,實際上是為了自己日後能獨攬大權而奠定基礎。因此趙高殘忍的賜殺了贏姓·趙氏的33位血脈兄弟姐妹。

人算不如天算,秦二世的種種暴行成為百姓起義,六國餘孽起義的藉口,一時間起義軍風起雲湧,章邯和王離的大軍也被項羽打得一敗塗地,同時劉邦大軍從南陽西進,一路暢通無阻,百姓望風歸附,所過之處,各郡縣將領紛紛歸降,以這速度不日就能直達鹹陽。

一方面趙高害怕秦二世治自己的罪,另一方面想通過殺害秦二世來討好劉邦從而能和劉邦分治天下。因此派自己的心腹太監勒死了胡亥,並命子嬰為新一任的皇帝。

因此就引出了題主所問的問題,如果子嬰是扶蘇的兒子,趙高也不會傻到立一個巨大隱患為新皇帝。因此可以推測子嬰既不是扶蘇的兒子,也不是胡亥的兄弟,那麼就極有可能是他們的叔叔、秦始皇的兄弟。

因為只有這種可能性,子嬰才能逃出當初胡亥對自己兄弟姐妹的血洗,生存下來。

作者:安夏歷史君。原創不易,關注不迷路喲!

為人低調的子嬰是秦二世的堂兄弟 ,對胡亥的帝位構不成威脅。


沒有史料記載子嬰是扶蘇的孩子啊,通過後來趙高立他為王就是看中他沒有勢力,所以不可能是扶蘇的孩子,應該就是秦國宗氏,具體哪一支現在考證不了


他與胡亥無皇位爭奪的利害關係,所以不在二世所欲清除的兄弟姐妹中,反而能站出來勸諫二世不要濫施誅殺。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