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時節雨紛紛,連續數日的陰雨天讓人崩潰,那這個時候就要注意我們家中常備藥物的防潮了,對於家中的小藥箱要及時清理,發現發黴變質的藥物一定要趕快處理掉。那如何進行藥物的防潮工作呢?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藥學部段煉副主任藥師介紹,下面我們就來分類看一看。

  從藥物的劑型特點來看,以下4類藥物比較容易受潮

  1、沖劑及顆粒劑———這類藥品被製成乾燥顆粒狀,其中加入了糖類,由於顆粒膨鬆多孔,因此在潮溼環境中極易潮解、結塊。

  2、散劑——散劑是由一種或幾種藥物混合在一起製成的粉末狀製劑,如大家比較熟悉的“蒙脫石散”、“猴棗散”、“冰硼散”等。散劑的吸溼性比較顯著。受潮後,藥物會發生變色、結塊、藥效降低以及微生物滋生等。

  3、泡騰片——泡騰片中含有有機酸和鹼源,例如檸檬酸和小蘇打,吸潮後遇水即產生氣體,導致泡騰片膨脹、變形、破裂,因此極易潮解變質。

  4、中藥飲片——中藥飲片一般包裝簡易,密封性不好,如果存放環境潮溼,也會發生黴爛、蟲蛀、變色、泛油等現象,導致變質。因此家中未用完的中藥飲片應儘量使用密封盒或者密封袋儲存,尤其是在多雨潮溼季節,避免使用紙袋,紙盒等不防潮材料長期存放。如果環境過於潮溼,或藥品較易吸溼,可加乾燥劑保存。

  如何避免藥物受潮?

  在藥品的存放過程中,防潮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其中大有門道。

  1、藥品分類擺放。

  藥物應當分類擺放,外用藥和內服藥分開放,液體藥與固體藥分開放。

  也許你經常會看到藥箱裏一些紙盒包裝的藥物被諸如碘酒,糖漿污染的情況,所以碘酒、糖漿、口服液等這些液體藥物應當與片劑,膠囊劑分開,這樣既能避免片劑藥物受潮,也能防止不同藥物之間發生相互污染。

  2、勿在潮溼環境中存放藥品。衛生間或廚房的潮溼空氣會讓藥物因受潮而失效,藥箱上擺放的花花草草也會讓藥物隨時面臨受潮的風險,因此藥物一定要遠離這些地方。另外像魚缸、加溼器也不要與藥物距離太近。最好能在藥箱裏放一點乾燥劑。

  3、藥品中的棉花或乾燥劑應當取走。藥瓶未開封前,放棉花或者紙團的目的是防止在運輸途中由於劇烈晃動或碰撞而導致藥片粉碎,主要起固定作用。棉花或乾燥劑會吸附水汽,但是藥瓶開封后,隨着藥瓶的反覆開啓,藥瓶內的棉花或乾燥劑會不斷吸附空氣中的水汽,使之留在藥瓶內成爲污染源,並由於被多次觸摸而滋生細菌和黴菌,致使藥品受潮變質。因此藥品一旦開瓶,瓶內所附的棉花和乾燥劑就必須丟棄。

  4、散裝藥裝進瓶子。散裝藥品使用後應當及時轉移到乾淨的密封瓶子中保存,如繼續放置在醫院用的小紙袋或簡易包裝中則極易受潮變質。

  5、過期藥及時處理。過期藥表面更容易吸附水分發生黴變,稍不注意就有可能“連累”其他藥。

  用藥前仔細觀察,如片劑產生鬆散、變色;糖衣片的糖衣粘連或開裂;膠囊劑的膠囊粘連、開裂;丸劑粘連、黴變或蟲蛀;散劑嚴重吸潮、結塊、發黴;眼藥水變色、混濁;軟膏劑有異味、變色或油層析出等都要及時處理。

  【記者】李劼

  【作者】 李劼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