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指紅顏老,剎那芳華逝。現代很多女人都羨慕古代的公主,因為公主不僅可以養尊處優,衣食無憂,甚至還能作威作福,發號施令。但他們不知道,公主並不是那麼好當的。公主是皇家血脈,始終逃不脫皇家的牽絆與政治的枷鎖。宮廷鬥爭何其殘酷,政治婚姻又何其冰冷。就比如漢武帝之女陽石公主和唐太宗之女高陽公主,兩位公主最終都死於非命,結局都相當悲慘。

陽石公主死於巫蠱之禍

對於陽石公主的出身,《史記》和《漢書》都沒有詳加說明。只知道她是漢武帝的女兒,至於她到底為誰所生,說法不一。有人說她是皇后衛子夫所生,也有人說不是,這裡就不詳加討論了。我們就把他當做一枚普通的公主吧。陽石公主的死與丞相公孫賀有關,公孫賀曾多次跟隨衛青霍去病出徵,立有大功。但是壞就壞在他有個不著調的兒子公孫敬聲,這公孫敬聲驕奢淫逸,而且還與陽石公主有染。公孫敬聲因為挪用軍費被武帝逮捕下獄了,公孫賀救子心切,為了將功贖罪,公孫賀幫助武帝逮捕了「豪強大俠朱安世」。

朱安世卻成了公孫賀全家的催命符。在獄中,朱安世告發公孫敬聲與陽石公主私通之事,更重要的是朱安世還揭發公孫敬聲在皇帝去甘泉宮的路上,埋了人偶,妄圖行巫蠱之術,詛咒皇帝。漢武帝聞知後,勃然大怒,將公孫賀一家逮捕下獄,公孫賀與公孫敬聲後來死於獄中。公孫賀身死族滅,而陽石公主也被牽連其中,就這樣也跟著送了命。其實,漢武帝並沒有十足的證據證明公孫賀家族大逆不道,卻還是將他們一一處死。可以這麼說,公孫賀一家和陽石公主都是冤死的,原因就是漢武帝的猜忌,漢武帝對外戚家族勢力十分敏感,公孫賀的夫人衛君孺是衛子夫的姐姐,衛家作為外戚之家為武帝忌憚,公孫賀的族滅和陽石公主的死,發生在徵和二年春(公元前91年),這是武帝朝巫蠱之禍的開始。

高陽公主是自己作死的。

高陽公主是唐太宗的第十七女,唐太宗非常寵愛她,唐太宗將高陽公主許配給了名臣房玄齡之子房遺愛,這也是希望愛女幸福美滿的。但是呢,高陽公主恃寵而驕,並不安分。據《新唐書》記載,高陽公主與玄奘徒弟辯機和尚私通,後來東窗事發,辯機和尚更是被唐太宗腰斬了。要說的是,《舊唐書》卻根本沒有她與辯機和尚的故事,此事難下定論。唐高宗李治繼位後,高陽公主和丈夫房遺愛密謀造反,企圖擁立荊王李元景繼位。還沒行動,此事就被長孫無忌發現了。房遺愛按律被誅,高陽公主也被唐高宗李治賜死了。

這樣看來公主真是高危職業。兩位公主同樣是死於非命,陽石公主冤屈的成分大一點。高陽公主則是源於野心還有慾望。要說誰更悲慘,那隻能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陽石公主好像更悲慘一些,無情最是帝王家,虎毒尚且不食子,她是被自己的父親漢武帝賜死的,你們說悲不悲慘。

文/風雪夢不逝

點贊關注,萬事如意,鴻運當頭


一、殘暴的漢武帝

在傳統歷史角度上,漢武帝都是一個乏善可陳的君王:漢武帝這輩子所作所為,無非是窮兵黷武、貪圖享樂、幻想長生以及濫殺無辜。

在漢武帝的折騰下,漢朝人口減少了一半——現在謳歌漢武帝的人不知道想過沒有,這樣的國度,到底值不值得謳歌,是不是一個人間地獄?

而漢武帝的殘暴,從陽石公主之死可以看出來。

二、陽石公主的遭遇

陽石公主是漢武帝這個老賊的女兒,不過,在漢武帝眼裡,除了自己的狗命寶貴,其餘人的命都不是命,這一點,從陽石公主的命運遭遇,就能看出來。

陽石公主的生母是哪個已經無從考慮,不過,陽石公主繼承了她爹漢武帝不要臉的傳統,和大臣公孫賀的兒子有染。

當然從劉家老祖宗老流氓劉邦開始,劉家人就沒正經過,陽石公主和公孫賀的兒子有染,也算是隨了自家門風。

但偏偏公孫賀為了在漢武帝面前立功,於是抓捕了一個叫朱安世的地方豪強,而朱安世被捕以後,向漢武帝舉報公孫賀要造反。

於是一出狗咬狗的好戲開場了,朱安世把陽石公主的醜事兒以及公孫賀派巫師做法詛咒漢武帝的事情都抖出來了,而倒黴的是,漢武帝還真就找到了朱安世說的那些詛咒自己的木偶。

於是漢武帝一怒之下,把公孫賀全家殺了個精光,而陽石公主也被漢武帝一併送上天。

三、封建法權的殘酷

理論上說,虎毒不食子,陽石公主不管怎麼說,也是漢武帝的女兒,在漢武帝沒掌握陽石公主參與詛咒自己的情況下,殺死陽石公主,這已經是很殘暴、沒人性的體現了。

而此外,還有一點讓人啼笑皆非:那就是,如果殺陽石公主,是以陽石公主是公孫賀的兒媳婦為理由誅殺,這也勉強說得過去,但問題是,從始至終,陽石公主和公孫賀的兒子,都只是通姦關係,說難聽點,公孫賀的兒子,充其量算陽石公主的小白臉,陽石公主因為包養小白臉而被自己的皇帝(禽獸)老爸漢武帝給殺了,這可真冤枉。

而這也折射了封建法權的殘酷性。


陽石公主和高陽公主的案件,都是一個糊塗官司,疑點頗多。題幹之所以將她們放在一起比較,可能覺得她們倆有相似處,即同為公主,都有通姦的不檢點行為,都因為捲入政治鬥爭被殺。可以肯定的是,她們都有被扣了謀反大帽子的嫌疑,真相已經掩蓋。

一、陽石公主

陽石公主的生母存在疑問,《史記》和《漢書》未標註,有史學家認為她就是衛子夫的女兒。陽石公主夫家情況未記載。

與陽石公主發生姦情的公孫敬聲,是公孫賀與衛君孺的兒子,即衛子夫的親外甥。如果陽石公主是衛子夫的女兒,那就是表兄妹私通,電視劇《漢武大帝》就是按這個情節寫的。

導致陽石公主冤死的起因,是公孫敬聲仗勢跋扈,不守法度,私自挪用軍費,因此被捕入獄。公孫賀為了替兒子贖罪,請求以抓捕遊俠朱安世立功,作為救贖兒子的條件。後來,公孫賀真的抓到了朱安世,本以為公孫敬聲以此得救,沒想到朱安世在獄中反告,公孫敬聲與陽石公主私通,並巫蠱詛咒皇帝。

這件事發生在徵和二年,正是江充大行其道,到處挖巫蠱的時候,也就是在這一年,太子劉據都被誣陷捲入巫蠱事件,最終釀成父子相殘的局面。

朱安世告發後,漢武帝讓有關部門調查(估計是江充負責)。連太子都敢誣陷的江充,很快就「拿到」了證據,公孫賀父子入獄,不久被判滅族!陽石公主也受此事牽連,被殺身亡!

這明顯是一件邏輯不通的案件,公孫賀、公孫敬聲父子,因為什麼要詛咒皇帝?尤其是陽石公主,她更沒有理由以最惡毒的方式,詛咒自己的親生父親。如果這件事發生在劉據案件之後,尚可以理解,但此時,皇后還是衛子夫,太子還是劉據。

巫蠱之禍,導致漢武帝晚年喪子,皇后衛子夫也自殺了。在田千秋等人的提醒下,漢武帝開始醒悟,著手清查案件,終於還得太子一個清白。其中關於公孫賀父子、陽石公主一案,田千秋明確上報:廷尉並沒有查到任何謀反證據!

也就是說,陽石公主詛咒案就是誣告,她是被冤殺的!至於她是否真的與公孫敬聲有姦情,這不好說,但至少他倆關係密切,否則不會受到牽連。

二、高陽公主

高陽公主是唐太宗最鍾愛的女兒,生母不詳,她被嫁給了房玄齡的二公子房遺愛。因為李世民的偏愛,高陽公主的曝光率相當高,在當今的很多影視劇中也頻頻露面。

大概自幼得到李世民寵愛,父女倆總在一起,高陽公主身上沒有一點女人的溫柔,卻多了幾分父親的英武。當然,除了英武,還有一個決定了她悲慘命運的特性——跋扈!

唐太宗一生最無奈的事就是子女,幾個兒子都是「子不類父」,生個女兒倒是很得他的真傳。女人一旦具備男人的氣質,一般就是兩個結果,要麼就像武則天那樣,鳳凰凌駕於飛龍之上,要麼走向毀滅。在男權社會,女人所處的環境,恐怕早已經決定了高陽公主的下場。

性格決定命運,高陽公主做了三件讓自己毀滅的事:

第一件事,為老公謀福利,死磕大伯子房遺直。房遺直是房玄齡的嫡長子,按照古代繼承法,他是房玄齡政治遺產的唯一合法繼承人。高陽公主不幹,她一心想讓自己的老公取而代之。為了扳倒大伯子,她甚至誣告房遺直對她非禮!

封建社會女人被非禮,通常受到指責的不是男人而是女人。高陽公主毫不畏懼,不惜冒著被別人指責的風險,以「被非禮」誣告大伯子,她這是在赤裸裸地打房玄齡的臉,也是給自己的父親扔臭襪子!

第二件事,不甘寂寞,與辯機和尚通姦。這件事存在疑問,見載於《新唐書》,被後世廣泛流傳,真假難辨。

這事可性是真的,也可能是為了搞倒這個不安分的女人,強加在她頭上的污水。根結還是在於她過於囂張跋扈。

第三件事,捲入荊王李元景謀反案。這又是一件糊塗官司,爭議不斷。起因就是高陽公主無事生非的「非禮案」,高宗李治派長孫無忌徹查,結果是,「非禮」不存在,卻意外牽連出房遺愛和高陽公主,參與了李元景的謀反!

對這個案子,有史學家認為,李元景謀反就是子虛烏有,其實這是一場宗室子弟,與以長孫無忌無代表的元老派之間的政治鬥爭,被扣了一頂大帽子而已。

因為捲入謀反案件,高陽公主再囂張跋扈,她也不能左右自己的命運了。結果,她和房遺愛都因此被殺,還連帶房家全家被流放。此時,如果房玄齡還活著,不知道該做什麼呢!

三、兩個不幸的女人

陽石公主和高陽公主,兩個相隔好幾百年的女人,經歷那麼相似。陽石公主完完全全是被誣身死,冤得很。高陽公主被冤的可能性更大,但也有其自作孽的成分。

中國數千年封建史,人們看到了皇家子女的富貴與顯赫,但有多少辛酸史不為人知?多少皇室子女感慨:願來世不要再生於帝王家!

皇家弟子,政治是一個籠罩在他們頭上,想躲也躲不開的陰雲。往往是人在家中坐,禍從天上來,更何況慾望的溝壑難填,誘惑之下前僕後繼呢!

要說悲慘,兩位公主都悲慘,但比她們還要悲慘的皇家子嗣多如牛毛,誰讓他們生在帝王家呢?


陽石公主更加悲慘點,生在帝王家人生無自由,也許她參與了太子劉據反抗污陷的決力反擊,與母后一榮俱榮,一哀即哀,是個悲劇人物,虎毒不食子,漢武大帝真是禽獸不如,僅絕殺了劉據母子多人,巫蠱之事禍國殃民,僅也連累了陽石公主花樣年華命喪刀下。高陽公主是太宗掌上明珠,自小嬌生慣養,玉樹臨風,叛逆不奇,心思冥亂獨壁夕靜,她傑傲不遜,偏激玩劣,僅喜歡上了個禿頭和尚,為正統而不屑,和尚被處絕後,硬被太宗嫁與大唐功臣房玄齡之子為妻,真是一個活閻王不但害了房氏一門,也危及了大唐王氏,李恪也被殺於此污中,終她一生淫樂無度,常給皇氏夫家戴綠帽子,其一生沒有白活滾滾紅塵,遍地灑愛,一生陏短,也驚天動地。


有什麼可悲慘的。

享有了富貴生活,還喜歡放蕩不羈,更是參與謀反謀逆,都該死。

高陽公主,找面首找誰不好,還要找一個和尚當情人,不僅丟了皇室臉面,還羞辱了已故宰相的顏面。唐太宗算客氣了。高陽竟然不思悔改,參與陰謀企圖推舉叔叔李元景當皇帝,不僅害死自己,還害得丈夫家滅亡,更是連累吳王李恪。

陽石公主更是無聊。與公孫敬升通姦不說,還與公孫家一起搞巫蠱,詛咒父親。最終連累諸邑公主被腰斬。


陽石公主更慘,她死於父親不信任。

高陽死於愛情,求仁得仁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