眷恋“广仔”井

  作者 /天赐

  原载于《厦门日报》城市副刊

  小时候,家住第六市场旁的“广仔”井巷,此巷的真正地名叫南砖仔埕巷,因巷里有眼闻名遐迩的井叫“广仔”而得此名。

  “广仔”井巷名的由来,一是南砖仔埕巷窄,仅能一人通过,两人相向而行,须侧身,巷里人说小巷像罐子;巷子幽深狭长,如井,“广仔”井由此得名;二是巷子原是一座石山,河南人迁居,在石山上建造房屋,巷里百姓吃水都要到巷外二三里地远的地方挑水、买水,一位叫“广仔”的好心人省吃俭用,积蓄银两,雇人在巷里凿井,解决了巷里百户人家饮用水的问题。

  井水清澈无比,终年汲之不尽,巷里人感激他,纪念他,就把这井叫“广仔”井。随着岁月的流逝,“广仔”井也就成了南砖仔埕巷的代用语。

  这眼井,什么时候开凿建造,巷里人家没人说得准,有说是民国时期开凿建造,有说是清末。不过,从长满苔藓的内井壁和井口四周油光发亮的石板,可看出这井确实有一定的年头。

  由于巷子狭窄、地势高,巷子没有铺设水管,巷里人长期靠打这眼井的水洗菜、做饭、洗衣服,井边就成了家庭主妇聚集的地方。

  每天清晨的井边,女人们在打水时,手不闲着,嘴也不闲着,你一言我一语,聊家常,议菜价,讲笑话,泄怨气,井边不时传来咯咯的笑声;小孩调皮吵架,偶尔引发邻里之间闹别扭,其矛盾往往在井边得到化解。我帮你打水、提水,你一声“谢谢”,怨气烟消云散,重归于好。

  下午,尤其是炎热的夏天,井边成了孩子们戏水的好去处。游泳回来,孩子们在这里打水冲凉,追逐打闹;夏季,每天都有邻里把装有蜂蜜的瓶子用绳子吊着放到井里,说喝了井水浸泡的蜂蜜可以消暑祛病,我从没听见邻里叫喊瓶子丢失的;井旁的石墙上总挂着两个吊桶,供巷里人打水用,老人们说是“广仔”首个挂上去的,从那以后,巷里人一旦打水时发现吊桶漏水了,就有人自觉地买上新的补上。

  几十年里,“广仔”井见证了巷子融洽、信任的和谐之景。

  改革开放后,南砖仔埕巷的土地被征用,邻里迁居,井被填平,高楼拔地而起,但大家始终抹不去对“广仔”井的眷恋。

  作者

  吴天赐,1951年出生,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福建省优秀教师。爱好文学,兴趣写作,己在《厦门日报》"城市副刊"上发表文章40多篇,参加"城市副刊"征文活动,多次获奖。

  朗读者

  张洵,厦门日报社新媒体中心记者、主持人。

  征集

  标星+置顶厦门日报

  一秒找到日报君

  厦门日报社微信矩阵

  厦门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出品

  音频制作:张洵 黄晓青 图片:视觉中国及网络

  编辑:黄静芬 施璐玮值班主编:林燕贞

  厦门日报原创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