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倪熊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不知什么时候起,每天反反复复进进出出来来回回的巷里岔路口平白无故多了一座岗亭式的简易屋子,除了某个大雨滂沱的平常日子,屋外檐下毕恭毕敬站着黑色制服的一男一女两个严阵以待的岗哨,让人煞费苦心百思不得其解。此前往后白天黑夜的所有走过路过就不再看到任何人与这屋子有何关联。

  匪夷所思的不仅我,这巷子还有如出一辙的:街头巷尾路口岔道星罗棋布其密度几乎已经超过了街上公共卫生间建置的这类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不是城管即是警察的亭屋,很是令人难以想象的,仿佛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恍如一夜之间进入的法治社会。

  这和很多年以前也有一阵子,有个心血来潮的市长一时兴起满大街街边路口弄莫名其妙的信息亭——其实无非是个书报亭的一厢情愿、痴心妄想一夜之间建设信息城市异曲同工。互联网手机时代,浩浩汤汤摧枯拉朽的发展直接在此后的岁月里将此沦落为小商小贩的手机修理店,有一搭没一搭的报刊摊将就着买卖的点心铺,然后始乱终弃成为一个城市街头的疤瘌。

  我在无数次路经到此并未有意偷窥而是充满好奇,有意无意的张望却喜出望外的看到别一种旖旎的风景。作为一个兜兜转转游荡在城市各个犄角旮旯的手机街拍摄影爱好者,自然而然理所当然不会置之不理视而不见,何况这是我持之以恒堪称创作母题生活。

  在兹至今依然满腔热忱走来走去,随手东拍西拍张三李四王二麻子、东家长西家短的偶家巷子。曾经因为让李家饼店、刘家车摊、老四家锁匠等等等等诸如此类平头百姓露一小脸,登上了报刊网络心花怒放沾沾自喜而一直进进出出需要频频点头招呼熟人,也让好多过去住我这巷的朋友圈点赞之外,心存念想忍不住节假日抽一空挡回来看看从来以为就是破之落索邋里邋遢的旧居故巷竟然如此洋溢人间烟火。

  我之所以能够装傻充愣,貌似百无聊赖地孜孜不倦长年累月,不罢不休自信满满的坚持不懈,其实都离不了这类不管冷嘲热讽唏嘘慨叹的起哄架秧子,不管是对得住对不住这条名字都改来改去、繁乱到快递小哥不得不减慢速度曲里麻拐东问西问的巷子,还是对得住对不住无缘无故落在镜头里三不五时遇到的常住居民因缘际会的偶或路人,亦或对得住对不住关注关心关怀照应着微信图片的熟人生人,或许已经不那么太重要甚至无所谓了,重要的所谓就是不能熟视无睹这样一个街头的望角,并有之而来带给我们一种别一样的新视点新图式的产生体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