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劇,從來不是孤立的。


1861年9月的一天,湖北巡撫胡林翼騎馬走在長江邊上。


江面上,兩艘洋人輪船高鳴汽笛,縱橫馳騁,速度之快,讓人喫驚。所經之處,中國漁船均被巨浪衝翻。


目睹這一幕,胡林翼“變色不語,勒馬回營,中途嘔血,幾至墜馬”


時人薛福成在《庸庵筆記》中說,胡林翼本來久病在身,突然受到洋人輪船刺激,一口鮮血吐了出來。整個人差點從馬上摔下來。


這下病情加重,到當月月底就離世了。年僅49歲。


病逝前,胡林翼曾對左右說,沒救了,長毛(太平軍)被消滅是遲早之事,但洋槍洋炮長驅直入怎麼得了?這是我的一塊心病。


一年前,第二次鴉片戰爭落幕。外敵入侵,而中國人內戰正酣。


當胡林翼意識到這一點的時候,他已經時日無多。


“晚清中興四大名臣”,歷來有不同的版本,共涉及胡林翼、曾國藩、左宗棠、彭玉麟、李鴻章、張之洞等六個猛人。


一個個都是當時天下第一等的牛人。


這中間,個人認爲最悲劇的人物,正是胡林翼。他的才幹、品性和威望,在世時就公認在曾、左之上,李、張這些晚輩就更不用說了。


但他又是走得最早、享壽最短的一個。天不假年,讓他抱恨以歿,空有一身才氣,來不及舒展。


結果,全消耗在無盡的內戰中。


一聲嘆息。


胡林翼




1




胡林翼(1812—1861),出生於湖南益陽一個官宦之家。他的父親胡達源曾以一甲第三名進士及第,俗稱“探花”,考完直接進入翰林院,授編修。


有的人有背景,有的人只有背影。


比起曾國藩、左宗棠這些私塾教師家庭出身的孩子,胡林翼是個妥妥的京官二代。


但這個“背景”,對胡林翼的影響有好有壞。


好的影響是,他打小在皇城根下成長,起點很高,眼界非凡。據說,他年少時就說過一句話:“今天下之亂不在盜賊,而在人心。


深刻得嚇人。


1819年,湖南近代人才的領軍人物陶澍,將赴任川東兵備道,順路回老家,在益陽拜謁鄉賢,見到了陪在祖父身邊的胡林翼。


史書說,陶澍對胡林翼“驚爲偉器”,當場欣喜若狂地說:“我找到一個好女婿了!”


當時,胡林翼年僅7歲。胡、陶兩家就訂下了娃娃親。


官二代的身份,對他的壞影響也顯而易見。因爲出身好,胡林翼向來負纔不羈、揮金如土,在當時人看來,頗有紈絝子弟的習性。


他曾風流成性,流連於秦淮河畔,夜夜笙歌。


他的岳父陶澍知道後,卻不以爲意,堅信自己沒看錯人。陶澍說,此子是瑚璉之器,將來必成大事,年少縱情,不足深責。他現在不玩,國家用材之時,他就沒有時間玩了。


他後來考中進士,做了江南鄉試副考官。但在他主試的那一年,江南就發生科舉舞弊案,他受到降職處分。


這成了胡林翼的一個污點。


他父親也被這個“不走正道”的兒子氣得夠嗆,不久撒手人寰。


1841年,胡林翼回鄉丁憂守孝。那幾年他幡然醒悟,潛心讀書,逐漸從一個紈絝子弟,修煉成理學的聖徒。


這個路徑,和曾國藩有幾分相似。曾國藩年輕時,內心也充斥着各種世俗的慾念,後來通過“克己”的功夫,才修煉成表裏如一的賢人。


沒有人一出生就是聖賢,人性、品格的修煉,其路漫漫。


插句題外話,從胡林翼的轉變,不得不佩服陶澍的確眼光獨到。他親自挑女婿和親家,一個胡林翼,一個左宗棠,均在兩人名不見經傳、甚至還是小屁孩之時,就認定他們將來必成大器。果不其然。


陶澍




2




若不是朋友們力勸胡林翼重新出山,晚清中國可能多了一個隱士,而少了一個名臣。


返鄉蟄居,一住就是5年多。也只有歷經繁華奢靡、如今苦練心性的胡林翼,才守得住這份清寂。


他甚至打起了退隱山林的主意。


但朋友們覺得可惜,國家遭遇千年未有之變局,正是用人之時,這樣的人才卻深居鄉間,想想都覺得不應該。浪費人才,比浪費糧食還可恥。


朋友們湊了一筆錢,讓胡林翼去捐官,重返政壇。


胡林翼本是科舉正途出身,卻因時運不濟,需要花錢捐官復出,自己覺得十分不恥。於是,他主動選擇到邊遠之地貴州爲官,以區別於那些輸金爲官、汲汲於功名的人。


朋友們愣了,你好歹找個核心地區呀,怎麼去一個大家都不願去的地方?


胡林翼說,我第一次做地方官,貧瘠之地或許可以保持清白之風,不辜負大家資助我復出的深情厚誼。


胡林翼初到貴州,任安順知府。


當時的貴州,盜賊如毛,寇亂漸萌,官員無爲而治,百姓苦不堪言。


胡林翼到任後,第一件事就是打黑除惡。他親自擔任緝捕隊長,短衣芒鞋,深入深山老林,打擊盜匪。同時興辦保甲團練,招募了一支由他直接掌控的練勇武裝。


這支數百人的武裝,日後成爲他出黔協助對抗太平軍的資本。


在安順,胡林翼恩威兼濟,多年匪患,宣告蕩平。他很快贏得了人心,樹立了極高的威信。


任職貴州7年間,胡林翼輾轉多地,帶領官兵與盜匪作戰數百次,積累了豐富的帶兵作戰經驗,並編成《胡氏兵法》


以《胡氏兵法》爲基礎,到民國年間,蔡鍔融合曾國藩、胡林翼的軍事思想,編了《曾胡治兵語錄》。這本書滋養了黃埔軍校、八路軍一代代軍事將領的成長。國共兩黨的軍事大佬,均奉胡林翼的治軍思想爲圭臬。此是後話。


帝國的大臣們,慢慢地都知道遙遠的貴州,出了一個會做官、會帶兵的猛人。





3




胡林翼的機會,來了。


1854年初,太平軍席捲而來,湖廣總督吳文鎔奏調胡林翼馳援湖北。胡林翼立即率600多名黔兵,從千里之外出發。


儘管胡林翼抵達之時,吳文鎔已經兵敗自殺,導致這名風塵僕僕的猛人一時處境十分尷尬。


但毋庸置疑,胡林翼一旦出了貴州,時代的舞臺就都爲他搭建好了。只等他登臺。


彼時,湘軍初起。最終是曾國藩接納了胡林翼。


曾國藩認爲胡林翼“膽識過人,才大心細”,極力向朝廷舉薦。鹹豐帝同意胡林翼率軍隨從曾國藩行動,從此曾、胡聯手,湘軍進入狂飆階段。


加入湘軍後,胡林翼以強勢作風,對所部湘軍進行了一系列影響深遠的改造和重鑄:


1、吸納以東北馬隊爲代表的北岸軍精英,加入湘軍戰鬥序列,形成多兵種協同作戰局面;

2、面對太平軍的堡壘戰術,設計並實施了長壕圍困的應對之策,把單純的戰場廝殺轉化爲人力與物力的比拼;

3、一面招募老兵,另一面提拔行伍出身的將領,使得湘軍更加務實和兇悍。


經過胡林翼重鑄後的湘軍,成爲太平軍在西線戰場上最強悍的對手。


不僅如此,胡林翼胸有謀略,根據戰局,制定了“以上制下,步步進逼”的戰略。


歷史證明,湘軍正是遵循了這一戰略思想,從武漢—九江—安慶—金陵,沿長江自上而下,一步步擠壓並戰勝了太平軍。


這幾大戰役中,武漢戰役、九江戰役主要由胡林翼指揮;安慶戰役由他和曾國藩共同指揮,後因肺病惡化而退居次位,但此戰勝後,曾國藩一再強調,首功當屬胡林翼;最後的金陵之戰,胡林翼則已病逝,無緣分享勝利成果。


入湖北作戰後,胡林翼就因將才難得,獲得屢次升遷。僅1年多後,鹹豐五年(1855年)三月,署理湖北巡撫,躋身封疆大吏之列。


升遷之快,無人能及。


胡林翼成爲湘系集團中,第一位能夠有效施政的疆吏大員。


在他之前,江忠源獲任安徽巡撫,但來不及施政,就在戰場上戰死。而曾國藩的遭遇,更加微妙。


胡林翼的湖北巡撫之位,鹹豐帝原來打算給曾國藩的。鹹豐認爲,曾國藩乃一介書生,竟然能夠領軍攻下武昌,建立奇功,很難得,應該給予官位。


但很快就有軍機大臣進言:曾國藩回鄉丁憂,猶如匹夫,在鄉間振臂一呼,竟然有萬餘人響應,這恐非國家之福。


鹹豐頓時“黯然失色”,迅速收回成命,僅賜給曾國藩一個兵部侍郎的空銜。一直到鹹豐十年(1860年)以前,曾國藩始終未獲得實權。


曾國藩受到的猜忌,亦是胡林翼需要面對的。


曾國藩




4




在胡林翼之前,連續四任湖北巡撫死於非命,不是戰敗自殺就是被軍法處斬。


這究竟是偶然還是必然?胡林翼不得不認真思考一下。


雖是非常時期,但手握兵權、身居高位的漢人,始終讓滿族統治者心有猶疑。皇帝們的應對之道,就是在同城任用更高官品的滿人,形成監視與制約。


滿洲正白旗出身的官文,於是幾乎同時被任命爲欽差大臣兼湖廣總督,與胡林翼一同進駐武昌城。


官文


官文是一個典型的八旗混世官僚,仗着是鹹豐的心腹,無所作爲,而又爲所欲爲。胡林翼此時已初現名臣範兒,對這樣的官員,非常看不慣,曾說官文“左右無一正人,無一謀士,其忌刻傾險,盡是內務府氣習”


兩人剛上任時,關係十分緊張,勢同水火。


胡林翼常常悲憤欲絕,甚至到了準備率部“一意東下,覓我死所”的地步。他多次憤而參奏官文搞腐敗,但因後者背景強硬,不了了之。


官文爲此曾向胡林翼示好,但胡林翼拒不相見。


後來,胡林翼突然意識到督撫兩人這樣剛下去,始終不是辦法。他決定顧全大局,對官文實施權術。


他主動前往拜訪官文,表示冰釋前嫌,並送給官文每年三千兩的鹽務陋規。


爲了與官文交好,胡林翼還採取了“小妾路線”。官文的家事,都由其小妾和家丁管理,所以胡林翼千方百計討好官文的小妾,讓自己的母親認其小妾爲義女,“家人往來如骨肉焉”。


凡有戰功,胡林翼皆推讓於官文。


官文“有功可居,有譽可邀,有錢可使”,心滿意足,遂對胡林翼作出了回報:別人彈劾胡林翼,官文一概不署名,不但不署名,還爲胡林翼辯護;胡林翼有事上奏摺,都要拉上官文一起署名,官文從不回絕。


在湖北,督撫牽制的局面,最終變成了督撫合作的格局。


凡軍政吏治,一切事務,都由胡林翼獨掌大權,官文只起到橡皮圖章的作用。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官文的滿人旗籍身份,成了胡林翼的一把政治保護傘。


曾國藩起初嘲笑胡林翼處處討好官文,有失大丈夫氣節,後來才慨然讚歎,胡林翼能夠“借其威重之名,行自己之志”,是“柔弱勝剛強”


胡林翼曾說,“吾輩不必世故太深,天下惟世故深誤國事耳”,“當痛除此習,獨行其志,陰陽怕懵懂,不必計及一切”


這是說要以“懵懂”來對抗誤國事的“世故”。但在具體的關係處理上,又不能“太懵懂”。胡林翼的高明與底線,正在於此。


搞定了官文,他纔可以去做大事。


而在胡林翼病逝後,繼任的兩任湖北巡撫,均因未能處理好與官文的關係,而草草去職。這又是後話。




5




胡林翼撫鄂的數年間,多方改革,將“天下第一破爛鄂”治理成“天下第一富強省”


他剛到湖北獨當一面時,手上僅有分自曾國藩的2500兵力,如今,最高峯時兵力已逾6萬。


清廷始終對曾國藩不放心,當初任命胡林翼出任湖北巡撫,也有鉗制曾國藩的意圖。


隨着胡林翼在湖北做大,湘系集團內部實際上形成了“三駕馬車”並駕齊驅的態勢:


湖北—胡林翼湖南—左宗棠江西—曾國藩


三人中,左宗棠是以湖南巡撫駱秉章幕僚的身份左右湘軍;曾國藩則長期率軍客寓江西,並無督撫之權,處境尷尬;只有胡林翼有權有職,名實相副。


這一時期,胡林翼的實力與聲望,實際上已經超越了曾國藩。


但清廷想用胡林翼打擊曾國藩,卻用錯了人。


胡林翼對曾國藩,可謂推心置腹,肝膽相照。


湖北在財政上崛起後,每年爲湘軍提供的軍費,大約是湖南的3倍。胡林翼知道曾國藩客寓江西,傾食於人,總是按時給曾國藩撥去足額軍餉。


1857年,曾國藩因父親去世回籍丁憂,但他希望清廷能夠奪情,讓他繼續率軍打仗。結果清廷不爲所動,負氣返鄉的曾國藩被棄置了一年多。


這期間,胡林翼三番五次拉上官文,一起上奏請求起用曾國藩,說他“金石孤忠,可敬可念”


1860年,時任兩江總督何桂清在江南大營被攻破後,遠逃上海。這個至關重要的位置由誰接替,一時成了帝國用人的焦點。


胡林翼當時是熱門人選,但他拉上官文上奏,力薦曾國藩出任此職。


戰局仍未明朗,清廷不想再任用何桂清之類的庸流之輩,只好讓曾國藩出任兩江總督。至此,曾國藩纔算東山再起,否極泰來。


曾國藩上任後,胡林翼深知他喜歡用忍、用穩,於是送給他四個字——“包攬把持”,力勸曾國藩爲了挽救天下安危,一定要置東南半壁江山於一手遮攬之下。


不僅如此,胡林翼還將自己部下精銳的兩個營——霆營六千人和禮營兩千人,撥歸曾國藩。


如此大義,難怪胡林翼病逝後,曾國藩黯然神傷,回憶往事,說自己都是靠胡林翼“事事相顧,彼此一家”,纔有今日。從此以後,一起共事的人中,再無胡林翼這般“極合心者矣”。


衆所周知,湘軍三大靈魂人物中,左宗棠恃才傲物,性情偏激,和曾國藩搞不到一起。胡林翼經常居中調停,充當粘合劑,確保了湘軍核心的穩定。


左宗棠


胡、左兩家是世交,二人又都是原兩江總督陶澍的女婿,關係密切。胡林翼對左宗棠的性情,始終不與計較,並多次舉薦。


最危急的一次,左宗棠被人構陷,性命岌岌可危,胡林翼以私人關係,說服官文保全了左宗棠。


胡林翼病逝後,左宗棠異常痛心,有淚如絲,在祭文中寫道,自此以後,“孰拯我窮,孰救我褊?我憂何訴,我喜何告?我苦何憐,我死何吊?


可以說,沒有胡林翼,就沒有後來如日中天的曾國藩,也沒有後來收復新疆的左宗棠,更沒有湘軍內部團結一致的精氣神。


後來出任過廣東巡撫的郭嵩燾曾說:“數十年來封疆大臣,治、行、才、望,莫獲逮公。


幾十年來,論能力、品行、才幹和威望,各省的督撫們,沒有一個超過胡林翼的。




6




除了陶澍,誰曾想到,一個浪子回頭的紈絝子弟,最終成爲一個如此偉大的人物!


在湖北巡撫任上,胡林翼說過一句話:


官是苦海,不努力不能保全地方,過努力則一身一心之苦累,不可言狀。


他本已脫離官場苦海,但爲了救時救世,重返苦海。最後吐血而死,踐行了他的信條。


復出爲官後,他的清廉,舉世難見。他在神明和祖宗墓前,都曾立誓作一個清官。


用他的話說,只有廉吏“可以保清白風,而不致負國”,反之,官員“不十分廉,不足以服衆人之心”。


因此,他做官後,幾乎未給家中補貼家用。在給妻子的信中,他說:


自從政以來未嘗以一文寄家,家中苦況,何嘗不知,惜不能助,且不可助。家中窘時,可以田爲質,即罄產何足惜!


官拜巡撫之後,手握一省財權,家人希望他多照顧本家人,胡林翼斷然拒絕:


我必無錢寄歸也,莫望莫望。我非無錢,又並非巡撫之無錢。我有錢,須做流傳百年之好事,或培植人才,或追崇先祖,斷不至自謀家計也。


不僅沒往家中寄錢,在湘軍困難之時,他反而把家中糧食用做軍糧。


不得不說,胡林翼當官,很有爲人民服務的意識。他說,“吾輩做官,如僕之看家”,做官,就是做國家和人民的僕人。


郭嵩燾說,胡林翼“位居巡撫,將兵十年,於家無尺寸之積”。誠非虛言!


胡林翼臨終前,還在遺囑中強調,自己尚欠着誰誰誰的債,子孫應永世不忘,陸續還清。


而他生前,把自己的養廉銀都用來買地,在家鄉造箴言書院。因爲財力不足,至死,書院仍未竣工。他又在遺囑中說:


吾死,諸君賻吾,唯修書院,無贍吾家。


我死後,諸位給我的奠儀,就用來修書院,不必用於贍養我的家人。


後來,曾國藩等人將奠儀全部用在箴言書院的建設上,使得書院得以落成。


如此完人,不要說在晚清,就是放眼整個中國歷史,都寥寥無幾。


可惜,胡林翼走得太早,沒能活到知天命之年。


他的早逝,也使得他的名字,過早地湮沒在同時代名臣的光影之下。


與他同年出生的左宗棠,活到了73歲。年近六十,擡棺出征,平復新疆,創下不世功業。彭玉麟、李鴻章、張之洞,一個個皆享壽過七十,是是非非,晚年皆不易,但都在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曾國藩算是壽短的,亦年過六十。


他們都在後來的洋務運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唯有胡林翼,清醒地意識到外國入侵纔是心腹之禍,以至於受刺激吐血,加劇病情而逝,卻再無機會在世界的洪流中翻騰。


悲矣!


衆所周知,國共兩黨的領袖,對曾國藩都十分推崇,但鮮爲人知的是,他們對胡林翼同樣十分服氣。


蔣介石曾潛心研讀胡林翼和曾國藩文集,然後得出結論:胡林翼之才識略見,確高出一世,實不愧爲當時之名將。


胡林翼,字潤芝。毛澤東在湖南一師讀書時,瞭解了胡林翼之後,對他的人品才華佩服之至,遂將自己的字改爲“潤芝”(亦作潤之)。世間先有胡潤芝,然後纔有毛潤芝。


然而,毛、蔣這代人,是深受胡林翼影響的最後一代人。


此後,世人皆知曾國藩、左宗棠,誰人識得胡林翼?



參考文獻:

蔣廷黻:《中國近代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劉憶江:《胡林翼評傳》,河北大學出版社,2009年

胡林翼:《胡林翼集》,胡漸逵等點校,嶽麓書社,2008年

樑紹輝:《曾國藩評傳》,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

董叢林:《胡林翼與湘系勢力的崛起》,《近代史研究》,1987年第4期

洪均:《論胡林翼重鑄湘軍——以武昌攻防戰(1855—1856)爲中心》,《江漢論壇》,2018年第10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