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邀請!

秦始皇為什麼能容忍趙姬和嫪毐那麼長時間?聾王認為有原因有四:

一、趙姬畢竟是嬴政生母,雖然這個母親生性風流,先和老相好呂不韋藕斷絲連,後又招牛郎嫪毐進宮,但畢竟血脈相連,不到萬不得已,嬴政下不了黑手。

二、嬴政也是血肉之軀,皇宮三千,能夠理解「食色,性也」的道理,畢竟母親守寡多年,需要男人關心呵護,如果嫪毐僅僅充當牛郎角色,贏政或許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放過他們。

三、家醜不可外揚。這是老百姓也知道的道理,何況是後宮內的八卦事件,能捂則捂。

四、呂不布干涉。呂不韋和趙姬偷情的事情被嬴政覺察後,作為大政治家,呂不韋清醒地認識到其中利害。為了擺脫趙姬的糾纏,在民間找到某個器官發達的牛郎嫪毐。對於此事呂不韋諱莫如深,當然要幫助趙姬擺脫困境,因此一拖再拖。

但是嫪毐有些膨脹,不但飛揚拔扈,而且還和趙姬生了兒子,便想當太上皇,威脅到了嬴政的地位。皇帝丟了面子,地位受到威脅,呂不韋對嫪毐失控,也兜不住了,快刀斬亂麻,連同無辜的孩子一殺了之,結束了一段孽緣。

做人要低調,高處不勝寒。大家覺得聾王分析的有道理嗎?


世上哪有不透風的牆,秦始皇肯定就知道這件事情的,但是他為什麼會容忍這麼久呢?

原因就是莊襄王即位三年,並沒有加強王權,以至於他死了之後留下孤兒寡母到處受人欺負,趙太后擁有「一國之母」的頭銜,仍然難於逃脫被權貴欺辱的命運。

(趙太后與太子政劇照)

從各種渠道的信息來看,都說趙太后權勢滔天,可以隨意把控朝政,可以找面首娛樂,但是她真有那麼大的權勢嗎?

莊襄王能上位本來就是因為他無背景、無後臺、易於控制的原因。

這才入了華陽太后的法眼,從「異人」改名為「子楚」來取悅華陽太后來看,莊襄王就是依附於外戚勢力才坐穩的王位,但他僅僅做了三年的大王就死了,趙姬純粹是「妻憑夫貴」,老公都死了她還能有多大的權勢?

(莊襄王趙太后劇照)

同理,莊襄王死了之後,贏政十三歲繼王位,一個剛剛從邯鄲回來不到三年的少年,又如何能把控得住一個國家呢。

況且,贏政繼位的時候,地位並不穩固,在他初繼王位的時候,就有人因為反對他而發生了叛亂。

晉陽反,元年,將軍蒙驁擊定之。。。八年,王弟長安君成蟜將軍擊趙,反,死屯留,軍吏皆斬死,遷其民於臨洮。——《秦始皇本紀》

秦國自昭襄王以來,朝堂那叫一個亂,王位也更新地非常地快,孝文王三天而死,莊襄三年而死,根本都無法有效地捋順和管理朝庭的各方勢力。

贏政是從趙國歸來,哪來的一言九鼎的威望,所以他肯定是選擇了隱忍,這纔有「王年少,初即位,委國事大臣」的結果,這也是趙姬為何要下嫁嫪毐的原因。

為了保住贏政,趙姬「下嫁」給了嫪毐,拉攏他一起給贏政保駕護航,因此贏政不僅有了「仲父」呂不韋,還有了「假父」嫪毐,還好,贏政都一一地挺了過來,終於挺到了他可以親政的年紀。

(嫪毐、趙太后)

當然,如果拿後世的「貞操觀」去衡量趙太后那也肯定也不對,因為那個時候古人的貞節觀念還是很淡薄的。 (並無後世理學的約束)

比如,宣太后為了徹底解決義渠問題,曾經下嫁給義渠王,還為他生了兩個孩子,等到義渠王徹底放下防備心之後,被宣太后殺死在甘泉宮裡頭。

所以說,嫪毐和趙太后也不違背當時的道德倫理觀念。

不過從贏政的角度來看,他可不是這麼想,所以等到他親政之後,出於集中王權的需要,立即就清算了呂不韋和嫪毐,趙太后所生的那兩個孩子也被殺死。

始皇九年,太子政四月份回到雍都老家行冠禮,行冠禮之後就代表著他可以名正言順地親政了。

(千古一帝秦始皇親政)

在此期間,嫪毐就叛亂了,如果去看看嫪毐叛亂的過程也挺有意思。

據記載一方面說「長信侯毐作亂而覺。。將欲攻蘄年宮(雍都老家)為亂。」另一方面又說「王知之。。。戰鹹陽,斬首數百,皆拜爵,及宦者皆在戰中,亦拜爵一級。」

既然嫪毐在雍想要殺死贏政,然後「以子為後」,為何戰鬥卻發生在鹹陽城?

另一方面又說「盡得毐等,衛尉竭、內史肆、佐弋竭、中大夫令齊等二十人皆梟首。車裂以徇,滅其宗。及其舍人,輕者為鬼薪。及奪爵遷蜀四千餘家,家房陵。」

嫪毐的上千舍人被流放到蜀地,多位大臣被梟首,牽扯到的四千餘家族被流放到房陵,但是等到嫪毐和呂不韋被清算後,贏政又給了他們「復」的待遇。

上面所寫的這些東西,在《史記》是有記載,但是出土的睡虎地的秦簡裡面,那名叫做「喜」的秦吏對此次叛亂的記錄卻是空白一片。

而且,經過此事之後,趙太后也差點被趕回雍都老家,如果沒有大臣茅焦的勸進,贏政也不會把他的母親留在鹹陽。

齊人茅焦說秦王曰:「秦方以天下為事,而大王有遷母太后之名,恐諸侯聞之,由此倍秦也。」——《秦始皇本紀》

(茅焦)

齊人茅焦的勸說記錄在《秦始皇本紀》裏,如何勸說的就記錄在了西漢大儒劉向的《說苑》裡面。

下令曰:「以太后事諫者,戮而殺之,蒺藜其脊。」諫而死者二十七人。茅焦乃上說曰:「齊客茅焦,原以太后事諫。」皇帝曰:「走告若,不見闕下積死人耶?」使者問焦。焦曰:「陛下車裂假父,有嫉妒之心;囊撲兩弟,有不慈之名;遷母鹹陽,有不孝之行;蒺藜諫士,有桀紂之治。天下聞之,盡瓦解,無向秦者。」王乃自迎太后歸鹹陽,立茅焦為傅,又爵之上卿。」——《說苑》

「陛下車裂假父,有嫉妒之心;囊撲兩弟,有不慈之名;遷母鹹陽,有不孝之行;蒺藜諫士,有桀紂之治。。。」

這說明瞭,茅焦之前是知道「趙太后為嫪毐生子」這件事情的,然後茅焦在內的大部份人認為,嫪毐給莊襄王帶綠帽子,並且還讓趙姬生了兩個娃,這也沒有什麼大不了,而且還表示,贏政在這件事情的處理錯了,並且讓他改正錯誤,向天下人做個表態來吸引更多的人才來投。

(劉向《說苑》)

劉向也是西漢大儒,這種記錄他能採用肯定有他的道理。

茅焦這麼勸進之後,被秦王政列為上卿;而呂不韋罷相之後,發生了「逐客」事件,李斯也是挺著風險寫了一篇《諫逐客書》,然後也被列為上卿。

「大索,逐客,李斯上書說,乃止逐客令。。。大梁人尉繚來。。。秦王覺,固止,以為秦國尉,卒用其計策。而李斯用事。」——《秦始皇本紀》

怎麼看怎麼想,好像都是贏政為了安插親信來把控朝堂做佈局。

總之,秦史的記錄讓人感覺到撲朔迷離,但從主角的光環來看,贏政還沒有成長起來的時候,他選擇了隱忍,連嫪毐和趙太后的事他都選擇了隱忍。

等到親政了之後,他便以縱橫捭闔的手段,以捨我其誰的態勢向政敵發起攻擊,等到成功加強王權、把控朝堂話語權以及軍隊之後,便開始征伐天下。

至於嫪毐神馬的,都是浮雲。

資料來自於《秦始皇本紀》《呂不韋列傳》《說苑》

歪眼小史工作室

文——千古


實際上秦始皇的老孃趙姬和假宦官嫪毐那點兒事在當時不算個什麼事兒,先秦時代,婦女守貞潔並不是主流觀念,寡婦偷換歡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兒,最多也就是不好聽而已。還有那位大名鼎鼎的宣太后羋月,先是跟義渠王有一腿還生了兒子,晚年又寵幸魏醜夫。秦始皇對老孃的風流事兒不可能不知道,為了面子也只能裝著不知道,還有,秦始皇的父親秦莊襄王在趙國邯鄲當人質,秦始皇在邯鄲出生的,出生前秦趙長平之戰,趙人恨死了秦人,出生時正趕上邯鄲之戰。一家人在趙國處境非常艱難,也擔驚受怕會被趙國人殺死。秦始皇也體諒當年老孃帶著自己在邯鄲喫盡了苦頭,如今老爸死了老孃還不算老,找個情人享受就享受吧。趙姬提出想搬到秦國舊都雍城去住,秦始皇不也順著老孃的意思答應了。如果不是嫪毐作死想染指權力謀反被秦始皇殺了滅族並遷怒於趙姬,秦始皇對這事兒多半隻能裝著不知道了


秦始皇母親趙姬原是衛國商人呂不韋的妾,當時秦始皇的父親莊襄王異人在楚國當質子,呂不韋以商人的智慧懂得異人回秦後有極大的登基可能性,就選擇機會把貌美如花的趙姬送給了異人,趙姬後來為異人生下了贏政。

在呂不韋的扶植下,異人回國後果然榮登大寶,而呂不韋本人也在秦當了相國,過上了榮華富貴的生活;異人崩駕後,贏政上位,呂不韋為丞相,號稱「仲父」,權傾天下,;但耐不住寂寞的趙姬又與他舊情復燃了,而始皇帝在漸漸長大懂事,呂不韋知道延續與趙姬的苟且生活,將來會死無葬身之地。

呂不韋處心積慮地找來陽具能驅動車輪的繆毐,把他偽裝成宦官送給趙姬,趙姬試用後心滿意足,還生了兩個兒子;秦始皇親政後,處死了嫪毐及其二子,軟禁了母親趙姬,又貶了呂不韋,最後逼迫他自殺。

顯而易見:秦始皇之所以容忍這麼長時間,是因為:

1.親政前他是名副其實的傀儡皇帝,無調兵譴的權力,裝聾作啞是唯一的選擇。

2.嫪毐後來有自己的勢力,如果輕舉妄動,留下蛛絲馬跡,自己有可能被母親與繆毐所生的同母異父的弟弟替代。

3.呂不韋怕禍及自身,有引導其忽略此事的可能性。

4.家醜不可外揚,趙姬畢竟是自己的母親(最終處置嫪毐是他有圖謀弒君的舉動),得過且過吧。


呂不韋、趙姬、嫪毐之間的三角關係,自古便為人所稱奇,談到秦始皇時,總是不免言及此事。這時,另一個疑惑便隨之而出,為何秦始皇能容忍他們的事情呢?

是秦始皇不知道?還是另有隱情呢?

這件事說來話長,故事的開始發生於趙國邯鄲,當時秦國與趙國之間剛剛發生長平之戰不久。

童年

公元前259年,嬴政出生在了趙國的都城邯鄲。

那時,嬴政的父親異人還沒有當上秦莊襄王,他以質子的身份作為秦趙兩國「和平」的象徵居住在趙國邯鄲。

這個質子的身份,正常情況下都是王室不得寵的子嗣被派往各國,如果兩國關係惡化了,質子便面臨著生命的威脅。雖然,質子也是王室後代,可身在敵對國家,卻是得不到多少尊重的,生活上也遠遠達不到國內錦衣玉食的標準。異人的生活困窘到:缺少出行的車馬和日用的財物,十分失意。

秦昭襄王五十年(公元前257年),因為趙國沒有履行長平之戰後約定割讓給秦國的六座城池的約定,還妄圖組成聯軍共同抗擊秦國,秦國派大將王齮率師圍攻趙國都城邯鄲。呂不韋花費了600金賄賂看守城門的士兵,帶著嬴政的父親跟隨秦軍走了,而趙姬母子便被拋棄在了趙國。作為報復,趙國人理所當然想要拿他們母子出氣了。

《史記·呂不韋列傳》:趙欲殺子楚妻子,子楚夫人趙豪家女也,得匿,以故母子竟得活。

此時,嬴政年僅三歲。

公元前251年,嬴政的曾祖父秦昭王死去,祖父安國君即位,是為孝文王,異人(已更名為子楚)正式做了王太子。趙國為了緩和秦趙關係,便命人把趙姬母子送回了秦國。

這一年,秦始皇九歲,他第一次踏上了秦國的土地。

公元前249年,秦莊襄王以呂不韋為相國,封文信侯,食邑河南洛陽十萬戶,門下有食客3000人,家僮萬人。

黃雀

嬴政當上秦王的時候,他13歲。

不知是呂不韋還是趙姬先提出來的,嬴政以「仲父」之稱稱呼呂不韋,或許,那時候的他心理就已經有了一絲模糊的感覺。

隨著呂不韋年事已高,他對應付和趙太后之間的特殊情愛,愈發覺得不是長遠之計。因為他要承擔的風險實在太高,一方面此時他已經47歲,精氣神早已大不如前,另一方面此時是秦國的恥辱,隨著秦王年齡的增長,他必須有所顧忌了。趙太后的身份和容貌都不能讓現在的呂不韋產生衝動了,論實際權力,他可比登基不久的秦王要大得多,論才貌,呂不韋也有更多更優質的選擇。

嫪毐,便是在這樣的情況下被選中。

《史記·呂不韋列傳》:始皇帝益壯,太后淫不止。呂不韋恐覺禍及己,乃私求大陰人嫪毐以為舍人,時縱倡樂,使毐以其陰關桐輪而行,令太后聞之,以啗太后。太后聞,果欲私得之。

太后也是有所顧忌的,在呂不韋的建議下,她把嫪毐偽裝成太監,陪伴在左右,並且搬到了雍地的宮殿中(今寶雞市附近,秦國王宮在鹹陽)去居住。在雍地居住期間,是嫪毐成長的階段,他和太后還有了兩個孩子。

雍地是秦國的陪都,而趙姬是太后,擁有很大的實權。在趙姬和呂不韋的操作下,嫪毐以山陽(今山東省鉅野縣一帶)為其住地,以河西太原郡為其封地,被封為徹候長信侯。

這個職位是秦國軍功二十爵制最高爵位,而嫪毐卻並無實際戰功。在雍地居住的期間,嫪毐網羅門客,門客、僕人達萬人規模,在秦國幾乎成了呂不韋之下權勢第一人。

得權之後的嫪毐,不復之前的恭順城府,他開始展現出了自己的野心。呂不韋在為秦國開疆擴土的同時,遭遇了一場劇變,他派遣的王翦率領的30萬大軍在和信陵君率領的五國共40萬的聯軍面前,損兵折將10來萬。

而呂不韋假借商議和平事宜,邀請信陵君來秦,想像囚禁楚懷王那般困住他,結果也失敗了——來的是信陵君手下的門客。

但,這些事件之後,呂不韋遭受成為相國以來最大的一次失敗,不可避免的引起了他的對頭的關注。而這時候魏國又分成兩派,聯秦和抗秦,隨著信陵君被卸了兵權,每天縱情舞樂消磨壯志,聯秦派在魏國佔據了主流。

嫪毐和魏國在這件事上達成了一致,魏國企圖用嫪毐削弱呂不韋,引起對抗,嫪毐又需要這份功勞。

《戰國策》:今由嫪氏善秦而交為天下上,天下孰不棄呂氏而從嫪氏?天下必合呂氏而從嫪氏,則王之怨報矣。

嫪毐最大的失敗,就是小人得志臉,他仗著自己的權勢,便不再把他人放在眼裡。

在一次酒宴過上,嫪毐喝醉了,他和一位秦始皇身邊的大臣發生口舌之爭。也許是太過惱怒,竟說出了:「吾乃皇帝之假父也,窶人子何敢乃與我亢!」

看看,不僅稱為君王的父親,還把大臣稱作「地位卑賤之人」!

這件事傳到秦始皇耳中後,一場註定載入史冊的事件,即將發生了。

另一邊,嫪毐酒醒之後,知道事情不對。他就盜用秦王的大印和太后的印璽,發動京城部隊和侍衛、官騎、戎狄族首領、家臣,企圖攻打秦始皇居住的蘄年宮。另一邊,秦始皇令下昌平君、昌文君也率領軍隊去攻打嫪毐。

嫪毐最終被抓住施以車裂之刑,受害的還有嫪毐的三族,依附他的衛尉竭、內史肆、佐弋竭、中大夫令齊等二十人皆梟首。

嫪毐的事件背後牽扯甚多,對於還未成年,正式掌權的嬴政而言是不能打草驚蛇的。

這件事上,他要面對來自輿論、呂不韋、趙太后、嫪毐多方面的勢力,是必須謹慎而為的。

感謝大家的閱讀,喜歡的話歡迎關注、點贊、分享(* ̄︶ ̄)

每日一篇歷史故事,故事有溫度,歷史有詩意,百般滋味,全在心間。

期待您的關注。


秦始皇不是一開始就自己做主的,說穿了,他即位為王后較長一段時間都是傀儡,因為他即位時年方十二歲,掌握大權的是呂不韋。

秦始皇母親趙姬早年就是呂不韋的妾,這時呂不韋大權在握,她又與呂不韋私通了。隨著秦始皇慢慢長大,呂不韋知道這樣下去是死路。於是呂不韋想著法子退出,找了繆毐偽裝成宦官送給趙姬,趙姬很滿意。兩人私通還生了兩個兒子,為了遮人耳目,他們搬到別宮居住。

秦始皇親政後,聽說此事,處死了繆毐及其二子,幽禁了其母趙姬。不久又貶了呂不韋,隨即逼迫他自殺。

回到問題。秦始皇之所以容忍這麼長時間:

一、秦始皇親政前做不了主,知道了也沒有用;

二、趙姬和繆毐注意遮人耳目,秦始皇很長時間不知道此事;

三、呂不韋害怕醜聞暴露,禍及自身,幫助做了遮掩,使得此事很久之後才被發現;

四、趙姬畢竟是自己母親,秦始皇也想把此事的不良後果降到最低,所以秦始皇最終處置繆毐是以他謀反圖謀弒君的名義。


秦始皇生母趙姬原來是呂不韋的小妾,後送給異人(秦始皇生父、秦莊襄王)。秦莊襄王去世後,趙姬喜淫,原來和呂不韋有不正當關係,呂不韋深感長期下去非常不好,於是找了一個能用陽具撥動車輪的門客——嫪毐,在府中表演,很快傳到趙姬哪裡,趙姬派人索要嫪毐,呂不韋就將嫪毐剔除鬚髮以宦官的身份進宮,嫪毐成為了趙姬的男寵。並且生了兩個兒子。

公元前247年,13歲的秦始皇登基,公元前238年,22歲的秦始皇親政。我覺得秦始皇容忍是為了積累屬於自己的勢力和力量,如下幾個方面:

一、登基時年齡太小,只有13歲,羽翼未豐,要到22歲才能親政,這是秦國祖上的規定。秦始皇未到親政年齡期間,朝堂上呂不韋掌握相權,替代秦王管理羣臣,秦王玉璽和虎符(軍隊的控制權)在太后趙姬手中。親政後這些權利和印璽都歸秦始皇,就可以行使秦王的權利了。

二、支持秦始皇登基的主要勢力是呂不韋集團和太后趙姬,秦始皇的成長需要他們的支持。嫪毐在初期是呂不韋的門客,和呂不韋屬於同一戰線,不能馬上翻臉。下圖為呂不韋像。

三、可能秦始皇早就知道,趙姬和嫪毐的事情,趙姬在懷了嫪毐的孩子後怕秦始皇和其他皇族看到,自己找了理由,去了秦王朝的祖地雍城,生了兩個兒子。秦始皇隱忍是認為時機還未成熟。

四、秦始皇在成長過程中,培養了趙高、李斯、尉繚子等人,在軍隊上也培養了一批年輕的將領,這都需要時間。

等待了這麼久,需要的就是解決嫪毐和呂不韋的時機。這個時機就是在秦國祖地雍城的秦始皇成年親政大典,時間是公元前238年。

一、呂不韋集團和嫪毐集團的決裂。嫪毐入宮後,和趙姬生了兩個兒子,深得趙姬寵信。於公元前239年獲封長信侯,以山陽(山東鉅野縣)為其住地,以河西太原郡為其封地,所得賞賜豐厚異常。秦國祖地雍城的事務也是嫪毐說了算。一時門客雲集,高官依附者也很多。作為呂不韋的門客,嫪毐有了自己的勢力,處處和呂不韋集團做對,兩個人勢成水火。這個嫪毐封侯的事情,秦始皇應該是知道的,估計是順勢而為,製造了呂不韋集團的分裂,用嫪毐制衡呂不韋。下圖為《尋秦記》中嫪毐和趙姬。

二、秦王雍城親政大典前的異動。秦始皇親政的話,玉璽和虎符都要給他,也就是權利的回歸,太后趙姬的權利會受到影響,也就是影響到嫪毐的生存了。據各種史料記載,有兩個渠道,彙報嫪毐謀反:

1.嫪毐和趙姬在喝酒時,酒後失言,說自己是秦王的假父,也就是繼父的意思。而且說秦王死,可以讓他和趙姬的兒子登基秦王。這個嫪毐有點異想天開,自我膨脹的厲害。即便是秦王死他的兒子也做不了秦王的。

2.呂不韋密報,在秦始皇雍城成年大典上,嫪毐將發動兵變,殺死呂不韋和秦王。

3.嫪毐也感到危險臨近,他盜取秦王玉璽和趙姬的太后印信,組織自己的門客以及部分侍衛部隊,出擊秦始皇的駐地。

秦始皇滅嫪毐和呂不韋集團

公元前238年,呂不韋和昌平君等早就準備好了軍隊,張網已待,嫪毐的叛亂迅速被消滅。嫪毐逃跑,隨後被抓,車裂而死,滅三族,他和趙姬的兩個兒子,被裝進麻袋摔死了。

秦始皇親政後,深挖嫪毐事件,呂不韋是嫪毐進宮的罪魁禍首,被牽連,公元前237年10月,被免去相邦(類似宰相)職務。公元前235年,在河南封地的呂不韋仍然高朋滿座,賓客如雲。呂不韋在秦始皇成長的過程中居功至偉,秦始皇不想殺他(擔心他的影響力太大)。於是秦始皇寫了一封信給呂不韋,要遷徙他的封地到蜀地,呂不韋感覺到末日,喝毒酒身亡,他的家人也沒有遷徙到蜀地。

秦始皇隱忍時期培養的趙高成為宦官集團的首腦,李斯成為新的相邦,尉繚子是兵家,著作《尉繚子》,未任官職離去。其他培養的年經的將領在軍中被提拔,秦始皇徹底掌握了朝政和軍隊。為統一六國打下堅實的基礎。

隱忍是為了更好的爆發,不飛則已,一飛衝天。


開始的時候秦王還小,呂不韋怕太后糾纏,送上有極高異能的男寵給太后,那時候太后雖然位高而富貴,但一個年輕女人在深宮極為寂寞。秦王知道也不會幹預,這是孝道。

嫪毐精通房中術,史記介紹他經常練功,竟然把很重的鐵圈套在下面,竟然能不停轉動鐵圈,他靠這樣的異能迷住太后。

直至嫪毐和太后生下許多小孩,並且由於慾望的膨脹,嫪毐要發展自己的勢力奪取秦國江山,到這一個階段,嫪毐再不是母親的玩物,而是影響江山社稷的人物,秦王醒悟過來,立即果斷地殺死這些母親的小孩,並誅殺整個嫪毐集團。秦王容忍嫪毐的存在是經過多個階段的

喜歡我的原創文章,請關注轉發


謝謝邀請;這是因為秦始皇登基後,要處理很多紛繁複雜的事情,秦始皇必須區分事情的輕重緩急,一些事情緩一緩反而有好處,趙姬和嫪毐的問題,因為牽涉到秦始皇的母親,也牽涉到秦始皇的名譽,所以要非常謹慎的處理,如果沒有掌握到足夠的證據,證實趙姬和嫪毐的不法行為,是不能輕舉妄動的。

另一方面,秦始皇登基後的一段時間裡,大權掌握在呂不韋手中,擺在秦始皇面前的第一件事,是要解除呂不韋的權力問題,否則秦始皇的權力就會被架空,罷免呂不韋也必須找出理由需要的是時間,呂不韋被秦始皇罷免後,就來解決趙姬和嫪毐的問題,充分體現了秦始皇的政治頭腦,能夠分清先解決主要矛盾後解決次要矛盾的順序,所以解決一些看起來棘手的問題,就顯得容易多了。


手中無璽腰中無劍。你能怎麼辦?唯一的方法是促使嫪毐瘋長吧所有不忠於自己的勢力都拉走(促使嫪毐叛亂早生,並達到括清朝局的目的)。然後自己結交軍方王翦蒙恬蒙熬等人。在叛亂髮生時果斷平亂。當然了。如果史記的記載無錯。事實上秦王政在偏袒他母親。她母親與嫪毐所生兩子若活。那麼將會進入秦贏一族家法程序。(舉凡王女,與人私通則母及孽子太廟車裂)。秦王派人殺二子。駟車庶長府也就沒有理由車裂趙姬了。救了趙姬一命。畢竟冷宮這地方雖然冷清了些。好歹人活著不是嗎?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