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定不是現在意義上的好人,他幹出來的事用現在標準看渣男小人投機倒把人販子皮條客隔壁老王侵害著作權,哪一個都夠上頭條挨口水甚至判刑。有什麼辦法,特殊時期特殊對待,在那個奇葩狠人遍地走的時代他這樣的還算不錯了,比他更糟更壞更不要臉的有的是。嫪大牛郎就是個例子,和大牛郎比起來這哥們算是半拉天使了。就是這麼慘烈的對比他那寶貝兒子才允許他撿了一條命回家呆著去了。所以沒必要追究他到底好與壞,人家盡到自己該肩負的歷史職責就已經足以。


其實沒有單純的好與壞,只有站的角度不同罷了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呂不韋編纂《呂氏春秋》共20餘萬言,匯合了先秦各派學說史稱"雜家"。書成之日,懸於國門,聲稱能改動一字者賞千金。此為"一字千金"的由來

另外,在秦國吞併其他六國,開創天下一統的過程中起到了積極促進的作用,

從這些來看,可以說是好人

但是從家人的角度上看,不管身為丈夫還是父親,不管正史還是野史,都有不少詬病,這一點也有「老呂同志非好鳥」的感觸

總的來說,呂不韋也好還是其他歷史名人也好,不管留香百世還是遺臭萬年,能在歷史上留下名字,多少都會有我們學習和借鑒的地方

大家覺得呢?


這個問題不好回答的,它或許有多個答案。不同的標準有不同的答案。

1.如何評價一個歷史人物,而且是一個兩千多年前的歷史人物呢?

呂不韋是個商人,一個投機商人,一個成功的投機商人。他的成功之處是把資本投到了未來秦國王子楚的身上。幾乎用了幾十年的時間和精力投資運作這隻潛力股,最後獲得超高的回報。可以說這是這個商人最成功的一筆投資。如果說秦始皇統一中國,是推動歷史發展的重大貢獻,那麼呂不韋這幾十年的努力鋪墊,也算是對中國歷史發展的貢獻了。沒有他,就沒有子楚的後來,沒有子楚的後來,當然就沒有秦始皇了。嬴政的母親趙姬也是呂不韋為其父子楚找來的嘛。

這是從歷史發展貢獻的角度看呂不韋。

2.從道德角度看,呂不韋與這個趙姬趙太后一度關係曖昧,不清不楚,雖然後來秦始皇長大了,他用嫪毐進宮侍奉趙太后,與其保持距離,斷了關係,但在秦始皇眼裡,這個被稱為「仲父的」呂不韋不是什麼好東西。而即便用當時的道德標準,嫪毐穢亂後宮也是不光彩的醜事,那麼始作俑者呂不韋自然不是什麼好人。而這一切與權力之爭卻也算不得什麼,真正讓秦始皇對呂不韋、嫪毐動殺心的是呂黨與嫪毐的後黨兩個集團對秦始皇構成了重大威脅,所以最終被剷除。

如果說前面呂不韋幫助了秦國發展壯大,那麼後面呂不韋的所為就是對秦始皇最終統一中國形成了阻礙,又走向了反面,呂不韋有違政治道德,從某個角度看,又成了阻礙歷史前進的壞人了。

當然這都是事後纔可以這麼說說了。

萬一呂不韋掌握了政權,歷史發展的更快一些呢?也未可知。

歷史是無法假設的。


我認為呂不韋是商人,政治家。他幫助秦莊襄王奪得了秦國的王位,在莊襄王去世後,他又輔佐當時年幼的秦始皇,鞏固秦國自商鞅變法後的發展成果。繼續對山東六國發起兼併戰爭,為後來的秦始皇統一全國、建立秦帝國的統一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與此同時,他還組織編纂了《呂氏春秋》這本鉅著,為中華民族文化的傳承也出了力。當然隨著始皇的逐漸長大,手握大權的他就不可避免的與秦始皇發生了矛盾。最終在秦始皇親政之後,又被嫪毐謀反事件所牽連,被免除了國相的職務。出居位於河南的封地,不久又被秦始皇遷至蜀地安置,最終在蜀地飲鴆自盡,結束了其從趙國富商到秦國宰相的傳奇一生。


在那樣的一個特殊時期裏,很難說一個人是好人還是壞人。很多時候我們只能說他推動了歷史的車輪,對社會的發展做出了貢獻。

就比如秦始皇那樣的人,人們都認為他是好人,可是也不能忘了滅國大戰死了多少人,常年的勞役又使多少人妻離子散,家破人亡。我相信在那個時期,六國的大多數老百姓眼裡,始皇帝肯定都是個大魔頭。要不然陳勝吳廣之後也不會那麼多人起來反抗了。

再回過頭來說與始皇帝的可能有血親關係的呂不韋,這段歷史有待商榷啊。他本是一個商人,而且做事的手段可能在很多人看來有些卑鄙,可他為秦國的強大,為始皇帝的誕生,為中國第一個大一統的朝代所做的貢獻是不可磨滅的。

回顧歷史,我們只能說在歷史車輪滾滾向前的里程碑上,有一個人的名字,他叫呂不韋。


要評價呂不韋,就不能二元評價, 說他是好人還是奸佞之人。呂不韋是個非常複雜的人,也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現象。

先說說呂不韋的黑點,歷史上很多大名鼎鼎的英雄人物都有黑點,這不奇怪,而呂不韋的黑點卻是有些稱奇。而且大家在評價呂不韋的時候,就只是評價他的黑點,而不是對其整體評價。他的黑點主要集中在以下幾點:

  • 在講究身份的時代,出生於名分最低的商賈之家
  • 相邦合法性問題
  • 奇貨可居,政治投機
  • 獻出自己小妾,色誘君主
  • 淫亂後宮
  • 獻嫪毐禍亂宮闈,

整個《呂不韋列傳》就是講的是呂不韋個人的政治投機和秦朝的政治鬥爭,無論什麼時代的書評,都會把這部列傳說成太史公對秦國宮廷的滿懷憎惡和輕蔑而描繪出的一幅羣醜圖。這就呂不韋作為一個政客的形象,可以說是鐵板釘釘的醜惡。

就在這些醜惡的背後,卻能顯示出呂不韋過人的才智和謀略。

1.眼光極好的天才投機者,執行力超強的執行者

呂不韋的奇貨可居的故事正可謂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一個破落公子哥贏異人爹不疼,媽不愛,扔在趙國,在諸多王孫中,繼承王位他根本排不上名次,呂不韋居然發現了秦國的政治漏洞,認為異人有政治潛力,在他一系列的運作中,最後居然就把異人拉到的繼承人的身份。而這個漏洞在當時沒有人看出來,也就呂不韋看出來了,這需要多高的眼光,謀略和執行力。就是在操作過程中,以呂不韋低賤商人的身份,也是風險極大,失敗率極高,幾乎是不可操作的行動。然而卻讓他給做到了,這是傳奇,可以稱做奇人異事了。這種事不是天才能人,是做不到的

2. 天才政治家

呂不韋當了秦國相邦後,並不是開始腐化而喫喝玩樂起來了,而是真開始起了他的政治生涯,真以相邦的身份,為秦國謀事。這點以商賈出生的呂不韋來說,可以說是眼界極高了;然而他做相邦,在七國政治家中,他也算是政治精英了,能把秦國治理的井井有條,大大優於其他的幾個國家的統治者。從商人到相邦這個轉換,如果說不是一個政治天才,極有政治天賦,又如何能做到?

說到呂不韋的貢獻,主要有一下幾點:

  • 滅東周
  • 開疆拓土,奪取韓趙魏大量城池,使秦國成功分割東方六國為南北部分,為統一戰爭的勝利奠定基礎
  • 加強基礎建設,興建鄭國渠等水利工程,促進秦國農業生產。
  • 招門客,為秦國儲備人才
  • 編修《呂氏春秋》,為執政提供理論基礎

在呂不韋執政期間,其實是做到了承前啟後的作用,,不但是內政實力大增,而對6國不斷用兵,大大削弱了六國實力,秦國綜合有了很大提升,為嬴政統一全國做了充分的準備。他所作的這些貢獻,不斷對秦國貢獻極大,其實對後世的中國貢獻也極大。

這裡我對呂不韋有兩個觀點:

第一,呂不韋是戰國時期,養門客水準最高的一位。

戰國養士成風,最著名的要屬於戰國四公子了,他們對於養士的故事有很多。這裡就不多說了,不過我認為,這些養士的品味和水準都沒有呂不韋高。

呂不韋在養門客這件事上,是在戰國時期品味最高,水準最好的一位了。首先,呂不韋的門客中出了一位頂級人才:李斯。李斯在秦國嬴政當政的時代,為秦國統一戰爭和後來統一文化的過程中,做了極大的貢獻,對秦國影響力巨大;其次呂不韋集結了他的門客,一起編纂了《呂氏春秋》,為他在秦國執政做了理論基礎,而《呂氏春秋》在後世中國文化思想上也是有極大的影響力。最後,呂不韋養門客和別的人養門客的目的完全不同,別人養門客是為自己服務的,而呂不韋養門客是真為秦國儲備人才的,這從前面兩點就能看出。

當然,嫪毐也是呂不韋的門客,這點黑還是要算在呂不韋頭上。

第二,《呂氏春秋》影響力巨大,甚至改變了司馬遷對呂不韋的看法

雖然是門客撰寫,呂不韋編修。但是呂不韋畢竟是全文抄寫過的人,他不搞低級趣味,反而去搞學術,這不但顯示呂不韋那與眾不同的眼光和品味,還說明瞭呂不韋高超的文化水平和學術水平。要知道,現在做一個學術編輯也是一門很難的作業,更何況當時寫作條件極差,連紙都沒有。

《呂氏春秋》對後世文化思想世界是非常有影響力的。具體內容我就不說了,只是想談談這部書在司馬遷心目中的地位。

司馬遷對於呂不韋似乎有兩個截然不同的看法。他為呂不韋單獨列傳,這說明瞭呂不韋的影響力巨大,然而全篇確實描寫這呂不韋這個人的不堪和醜惡。只是全篇最後一句卻十分曖昧,值得玩味:

孔子之所謂「聞」者,其呂子乎?

表面上說呂不韋是是「聞」者,也就是道貌岸然,滿口仁義道德,卻做道德敗壞的事情,或者說騙取名望者。然而整片文章都在用「不韋」,卻在最後用「呂子」這個稱謂? 當仲尼稱孔子時,不韋稱呂子。這裡似乎是司馬遷把孔子和呂子作為同一類人並一起尊敬。

當你讀過《報任安書》之後,你的確會發現,司馬遷是把孔子和呂不韋一起作為古之聖賢,並為自己的勵志的偶像的。

古者富貴而名摩滅,不可勝記,唯倜儻非常之人稱焉。蓋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抵聖賢發憤之所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鬱結,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來者。乃如左丘無目,孫子斷足,終不可用,退而論書策,以舒其憤,思垂空文以自見。

這裡,司馬遷把周文王,孔子,屈原,左丘,孫臏,呂不韋和韓非一起並列,稱之為聖賢。他能把呂不韋寫得如此不堪,卻把他放到這段排比句中,實屬格格不入,甚是奇怪。而且當呂子稱不韋的時候,孔子稱仲尼,可見是把呂不韋和孔子一起作為古之聖賢的。也可見司馬遷對呂不韋的看法是分裂的。

其實我覺得司馬遷的確是分裂得看待呂不韋這個人的,他把呂不韋本人,作為醜惡政治家的呂不韋寫入了呂不韋列傳;而把這個受盡挫折的而寫《呂氏春秋》的文化人呂不韋寫入了報任安書,來激勵自己發奮,完成這部《史記》。由此可見,《呂氏春秋》在司馬遷眼裡是古之先賢呂不韋的著作。也從側面寫了《呂氏春秋》作為一部文化思想著作,對漢代的影響力。(當然,我覺得司馬遷對呂不韋的好感也就僅限於《呂氏春秋》了。)

結尾:

所以如何評價呂不韋,我覺得就不應該是整體評價他,或從傳統來說他黑點多,就評價他的黑點;反而應該把呂不韋一分為二的評價,一個是政治道德敗壞,政治手腕高明,政治謀略弔詭的政治投機商呂不韋;一個是對歷史的貢獻巨大,也對文化思想貢獻巨大的古之聖賢的呂不韋。當然這兩個形象差距是非常巨大的,確實是放在同一人身上一個複雜矛盾體。

當然如果非要整體評價,我的評價是:有政治野心,也有政治理想,但可以道貌岸然,為達目的不擇手段,政治手腕高超,能力超羣的政治天才,同時是有個人魅力,政治聲望良好,對人才和文化有著很高品味,對秦國貢獻超羣,以及對後世文化思想有巨大影響力的傳奇人物


呂不韋是一個歷史上有大志的人物,他與美國特朗普一樣是一個成功的商人,為了展示個人宏偉大志,他什麼事都能做,都能忍,超凡膽大有雄才大略。從一皆商人到把一個質子奉上王位,還不惜把妻子與胎兒贈於質子,從而得寸應手,順理成章地成為相國,與自己的原夫人舊夢重圓,把親生兒子推上了大王的寶座,誰不被他的聰明才智所屈服,生了個兒子統一了六國成為史上最有名的秦始皇。


精於算計,智不養德。出了名的小人。


呂不韋是一個真實的人,他的人生遠比歷史書上來得精彩,他是一個精明的商人,同時又有冒險精神,敢於」奇貨可居「,敢於」一字千金「。贏異人能登上王位,離不開呂不韋的奔走,但是更多原因是秦國當時幾派政治勢力的需求。不管怎麼說,呂不韋都是一個帝國王者的締 造者,也是一個傳奇的創造者。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