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鍾會的謀反,而導致滅蜀的兩大功臣,鍾會本人與鄧艾,再加上蜀漢的大將軍姜維,在叛亂中都死了,司馬昭高興還來不及,怎麼會滅鍾會一族?

鍾會出身士家大族潁川鍾氏,從小就聰慧過人,才華橫溢,而且一直是以司馬氏親信身份參與各種謀劃,協助司馬師徵毋丘儉、文欽,協助司馬昭平定諸葛誕的叛亂,因功升任司隸校尉,以司馬昭親信身份插手朝中事務。

鍾會因得到司馬昭的寵信,在朝中一時飛揚跋扈,"竹林七賢"的精神領袖嵇康因得罪鍾會被殺,嵇康不僅是"竹林七賢"之首,當世名士,還是曹操的孫女婿。鍾會還在伐蜀時,殺了許褚的兒子許儀,許褚是曹操的貼身護衛,因曹操去世而哭至吐血,對曹操是相當忠心,而鍾會的一切行為,卻似乎是向司馬昭表忠心。

鍾會對司馬昭的支持是不遺餘力的,司馬昭因魏帝曹髦被殺,想轉移國內的矛盾,而發動徵蜀之戰,在大多數人都反對的情況下,包括名將鄧艾也反對伐蜀,唯有鍾會支持司馬昭,並以從未帶兵打仗的身份,成為徵蜀魏軍的主帥。

蜀漢投降後,由於鄧艾是滅蜀首功,而得意忘形,遭到軍中同僚及司馬昭的不滿,鄧艾也是自已作死,擅自大封蜀漢羣臣,並上書司馬昭議論朝政,這個是鄧艾應該說的話嗎?司馬昭當時就下令監軍衛瓘通知鄧艾有事要上報,鄧艾不聽。

況且鄧艾被捕並不僅僅是鍾會的誣陷,同時一起上書的還有監軍衛瓘、胡烈、師纂三人,並不是鍾會一人,可見鄧艾在魏軍中並不得人心,就算沒人陷害鄧艾,以鄧艾在滅蜀之後的種種行為,司馬昭也會想辦法除掉鄧艾的,現在好了,有人上告鄧艾謀反,司馬昭正好順水推舟。

而之後發生的鐘會叛亂,不排除有司馬昭的猜忌之心,鍾會在謀反前,收到了司馬昭的一封信,信中說:我擔心鄧艾不服從命令,今派遣中護軍賈充率步兵和騎兵萬餘人進入斜谷,駐紮在樂城。我親自率十萬大軍駐紮在長安。我們不久就可以相見了。

鍾會是個聰明人,看到這封信大喫一驚,這封信的含義不言而喻,現在鄧艾被捕,徵蜀魏軍和投降的蜀軍兵權全部在鍾會一人之手,魏軍有18萬,投降蜀軍有差不多8萬,加起來超過整個吳國的軍隊,這個兵權很大了。

司馬昭就是警告鍾會的意思,司馬昭並不是猜忌鍾會這個人,而是擔心鍾會手中的兵權,如果鍾會作亂,或者是被他人利用作亂,這麼多軍隊,將是一個很大的安全隱患,這纔是司馬昭擔心的。

現在好了,鍾會不僅自已叛亂,而且在叛亂中被殺,這樣司馬昭不僅目的達到了,而且還沒有惹上任何殺功臣的不良名聲,兩大功臣鄧艾和鍾艾皆因此而死,省得司馬昭想辦法了。

謀反本是重罪,按法律應該誅殺父、母、妻三族,既然首惡已除,對於鍾會的族人,司馬昭只是象徵性的懲罰,只處死了鍾會的養子及其兒子,放過了鍾會的其它族人。當然也因為潁川鍾氏是當地的世家大族,把打擊面擴大也不符合司馬昭的目的。

綜合起來,司馬昭沒有滅鍾會一族的原因是:

1、鍾會的謀反,導致鄧艾及鍾會自已的身死,在某種意義上,等於幫司馬昭達到了政治目的,還沒有惹上殺功臣的不良名聲;

2、鍾會因謀反被殺,首惡已死,司馬昭不願意擴大打擊面;

3、潁川鍾氏是當地的世家大族,司馬家也是世家大族,而鍾氏族人大多是忠心司馬昭的,沒有必要殺。

4、司馬昭自已也明白,鍾會本來沒有謀反之意,鍾會的謀反,有司馬昭相逼的原因。


滅蜀漢整個過程功勞最小,危害後果最大的就是鍾會,但司馬昭不會滅其族。

一.鍾會事件發生地遠在蜀地,真實一手資料還未完全掌握光憑著軍報和奏章根本不可分辨當時的真實情況。這也是鄧艾身犯夷族之罪,且君命不通的處境下,還是檻送回來而沒有就地處決。對兩人真實情況的待查情況是相同的。

二.鍾氏為潁川大家,放之天下也是數一數二的氏族,門生故吏雖不能遍佈天下卻也絕不在少數。別說滅三族,就算單單滅族也會造成不小的政治地震,這是志在代魏的司馬昭是不能承受的。且鍾氏從鍾繇開始與司馬家族關係匪淺,鍾會本人對司馬懿父子三人的貢獻巨大,一旦獲罪滅族,對司馬氏的凝聚力是巨大挑戰。這於已穩固掌控了魏廷實權的司馬昭來說是必須避免的動蕩。

三.鍾會、鄧艾是司馬昭掌權後第一次發動滅國之戰的正、副總指揮。也先後死於亂局。這對司馬昭手下的將領帶來的震撼是巨大的,雖然成功滅了蜀漢,但領軍的兩個人物都死於亂局之中。一旦再發動戰爭滅吳,領軍將領的心態難以掌控。為了建立標杆作用,就算鍾會坐實「謀反」、司馬昭也不會有額外的任何追加處罰。

司馬昭掌權後的政治手段和政治成熟度是非常強大的,甚至比其父司馬懿都要老辣。處理鍾會的問題必定會有方方面面的綜合考慮,鍾會之罪滅三族並不過分,但就當是司馬昭的政治需要來說,處理的還是非常合理的。


自高平陵之變,司馬氏家族大權在握,鍾會是司馬氏家族重要幕僚,深受司馬懿父子的賞識,曾跟隨司馬昭參與阻止魏帝曹髦的奪權,以及諸葛誕的叛亂,為司馬家族掌握政權出謀劃策,後積極支持司馬昭伐蜀,同鄧艾入西川滅蜀國建立了顯赫的功勛。後擁兵自重而謀反。

鍾會孑然一身,沒有娶妻膝下無子,怎麼會意圖叛亂呢?且叛亂緊緊發生三天沒有成功,鍾會就被屬下殺死,司馬昭也僅是處死了他的兩個義子草草了事,沒有夷其三族。

我認為無論是鍾會或是鄧艾都沒有意圖謀反,而是司馬昭誅殺功臣的說辭而已,或者說鍾會是被司馬昭逼反的。鍾會跟隨司馬昭多年,深知司馬昭的權謀之術,也受到器重,鎮壓諸葛誕叛亂有功,被封陳侯,鍾會多次辭讓,怎麼會一入西川就謀反呢?有人會說,鄧艾被捕,沒有人能牽制他,且擁兵自重所以謀反。

先說鄧艾謀反,緊緊是鍾會向司馬昭告其謀反,司馬昭沒有調查就下令就地逮捕,夷其家族,後查明鄧艾沒有謀反,那鍾會有沒有謀反呢?

鍾會謀反時門下牙將皆不同意,可以說他沒有謀反的羣眾基礎,足智多謀、深知權謀之道的鐘會怎麼可能冒險謀反呢?非但沒有成功,反而被屬下誅殺。

所以事件的真相是,滅蜀之後,司馬昭害怕鍾會與鄧艾擁兵自立,逐授意鍾會以謀反的罪名將鄧艾逮捕,夷其家族。後命賈充率一萬多步兵騎兵出斜谷,說是害怕鄧艾不肯就範,其主要意思是告知鍾會不要輕舉妄動。鍾會知道自己和鄧艾一樣也被猜忌,欲擁兵佔西川而自保,結果被司馬昭安插的親信將鍾會處死,成功的誅殺了滅蜀的兩大功臣,自己也沒有落下誅殺功臣的罵名。所以殺死鍾會的兩個義子後草草收場,防止事件擴大化。不能不說司馬昭的權謀之心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比其父司馬懿有過之而無不及。


司馬敢滅鍾會的族,你要問鍾繇同不同意啊?鍾家如此大的一個世家,盤根錯節,誰能動得了?司馬氏想篡權,沒有世家的支持能成功嗎?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