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座伟大的城市都需要一个伟大的作家写出它的灵魂和故事,真正让我们把握这座城市的本质。都柏林有乔伊斯,布拉格有卡夫卡,里斯本有佩索阿,北京有老舍,上海有张爱玲。而伊斯坦布尔,终于有了属于它的奥尔罕·帕慕克

—— 梁文道

伊斯坦布尔的命运就是我的命运

我依附于这个城市

只因她造就了今天的我

《伊斯坦布尔:一座城市的记忆》是一本一半由回忆、一半由图片构成的关于伊斯坦布尔的书。帕慕克在书中不仅以优雅的文字叙述了他对伊斯坦布尔的回忆,还在书中配了400多张摄影于1950 - 1975年间关于帕慕克本人也关于伊斯坦布尔的老照片。其实我觉得光看书里的老照片,就已经值回票价了,很多珍贵的老照片把我们带回半个世纪之前的伊斯坦布尔,看看帕慕克记忆中的城市,回味帕慕克记忆中的人和事。

「呼愁」

「呼愁」一词,是土耳其语的「忧伤」。帕慕克用了一章的篇幅专门来解释「呼愁」的内涵,从词语的起源,到它的各种意义。意在向大家说明,书中描写的不是某个孤独之人的忧伤,而是数百万人共有的阴暗情绪,是伊斯坦布尔的「呼愁」。从君士坦丁堡到伊斯坦布尔,从罗马帝国到奥斯曼帝国,绵延的辉煌不止千年,世界上大约没有几个城市能像伊斯坦布尔那样拥有那么长的光辉历史。自从奥斯曼帝国没落以后,伊斯坦布尔也从最高峰慢慢往下走,城市里辉煌的历史和文明遗迹处处可见,然而政府无力把全部遗迹都保护起来,市民在遗迹上继续他们的生活,这些遗迹仿佛都在提醒人们伊斯坦布尔曾经的辉煌,然而却无力再创造出与过去相同的财富、权力和文化高峰。现实与过去的落差,凋零与辉煌的落差,正是伊斯坦布尔人产生「呼愁」的根源。帕慕克以博斯普鲁斯作为过去辉煌时代的代表,用自己小时候游玩的所见所闻与画家梅林在1819年出版的《君士坦丁堡与博斯普鲁斯海岸风景之旅》为读者展示了过去的充满奥斯曼特色的宏伟建筑,帝国达官政要们的奢华生活,仿佛让人回到了奥斯曼帝国的统治时期。

在现实中,城市里不受保护的遗迹比比皆是,很多以前帕夏所居住豪华的建筑逃不过被拆的命运,而没有被拆的历史豪宅,很多市民在其中生活著,这些市民无力让建筑重现当年的辉煌,只能与它们苟延残喘。帕慕克把读者带到过去,再让读者重回现实,把伊斯坦布尔独有的「呼愁」深深地带给了每一位读者。

东西方作家

帕慕克给读者介绍了四位近代的土耳其作家,四位孤独忧伤的作家,他们分别是记事录作者希萨尔,诗人雅哈亚,小说家坦皮纳,记者历史学家科丘。他们都曾经在人生某个阶段著迷于西方艺术与文学的色彩,对西方文化大力推崇,但是他们也意识到,作为一名土耳其作家,要是把作品写得也西方人完全相同,那他们的作品就不能如他们那些西方偶像的作品一样伟大。经过一段时间的迷茫和探索之后,他们找到一个重要而地道的主题:他们出生时的大帝国正步入衰亡,若把作品的主题定位于有关伊斯坦布尔的失落和毁坏,便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风格。作为帝国的标志性城市,伊斯坦布尔吸引了众多来自西方的艺术家,不仅有前文提到的画家梅林,还有佛楼拜、奈瓦尔、戈蒂耶、洛蒂,纪德等人先后来到伊斯坦布尔。帕慕克借这些西方作家的文字,从另一个角度更深入地了解伊斯坦布尔。他们用自己的游记,记录下了当时伊斯坦布尔特有的风光,一种属于伊斯坦布尔的特有的异国情调或美景。他们为伊斯坦布尔创造出一个更为丰富的形象:僧侣道堂、大火、墓地之美、宫殿与其后宫、乞丐、流浪的狗群、喝酒的禁令、妇女的与世隔绝、城市的神秘气氛、博斯普鲁斯的漫游、天际线之美。

成长

在这本书里,帕慕克的家庭回忆也占了不少篇幅,从身世介绍、与家庭成员的关系、与哥哥「斗争」的趣事、回忆与初恋情人的幽会、到决定要走作家之路的心路历程等等,通过文字介绍和图片展示,能更深入地了解帕慕克年轻时候的样子。帕慕克的祖父和祖母来自于马尼萨附近的戈尔代斯,帕慕克的祖父在伊斯坦布尔念土木工程,在1930年代初期开设工厂生产产品而发了大财,用书中的话说「他1934年过世,时年五十二岁,留下大笔财产,让父亲和伯父怎么用也用不完,尽管他们有一长串失败的商业冒险经验」。祖父留下的产业给帕慕克带来了外人眼中无忧无虑的生活,但是他在书中也提到了属于有钱人的烦恼,「一旦在所有权、股份和公寓所属等问题上出现分析,唯一肯定的是,永远得不到任何解决,大家庭欢乐的背后是堆积如山的旧账和波涛汹涌的责难」。如同很多家庭一样,父亲和母亲的感情并不是很好,父母有各自的生活和想法,然而他们还是尽量保持表明的和谐,照料好两兄弟的生活。书中还记录了土耳其的富人生活,大概只有帕慕克这种来自富裕家庭的作家写出来的文字,才显得更加真实吧。

帕慕克是一个念建筑系的大学生,对于画画有很浓厚的兴趣,最后走上了作家的道路。书中另外一个有意思的线索,帕慕克年轻时家人对他的一些看法和建议,这些观点没有对错之分,都是为了他好,有如我们的家人给我们的建议一样。

祖母

我的孙子奥尔罕来访。他很聪明,很乖巧。他在大学读建筑。我给了他十里拉。愿真主赐福,有一天他会功成名就,让帕慕克的家族名声再度受到尊重,如同他祖父在世的时候。

父亲

一个人最好按自己的想法过日子,钱绝不是目标,但快乐若取决于它,则可把钱当做达成目的的手段。听凭自己的直觉和热情十分重要。他说,人生其实很短暂,如果知道自己这一生想做什么,那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事实上,一辈子写作、画画的人,能够享受更深刻、更丰富的人生。

母亲

小时候,即使在最糟糕的时候,你也总是笑逐颜开,非常乐观——喔,你真是个讨人喜欢的孩子。每个人看见你都不得不笑。不仅因为你可爱,还因为你不知道悲伤是何物,因为你不曾无聊,因为即使在最坏的时刻,你也会发明游戏,愉快地玩好几个小时,因为你总是那么快活。让这样一个人成为老是向有钱人磕头跪拜的悲惨画家,即使我不是你母亲,也无法忍受。在我们这种贫困的国家,身边这么多虚弱、落魄、半文盲的人,若想过你该有的生活,不想一败涂地,若想昂首阔步,你就得有钱。所以,别放弃建筑吧,儿子。否则你将痛苦至极。

尽管在家庭生活中,父爱不如母爱多,帕慕克还是听从了父亲的劝告,走上了文学创作的路,个中的艰辛肯定比念完建筑出来工作的要大得多。帕慕克的经历也有如乔布斯说的,「过去的那些点点滴滴,会在你未来的生命里,以某种方式串联起来。你必须相信一些东西——你的勇气、宿命、生活、因缘,随便什么——因为相信这些点滴能够一路连接会给你带来循从本觉的自信,它使你远离平凡,变得与众不同。」曾经酷爱画画的帕慕克,把他对细密画的深入理解,融入到了小说《我的名字叫红》中,成就了一部让他夺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使他成为一名属于土耳其自己风格的伟大作家,如同他祖母说的那样。

【有才小家微信号:cjl_readme】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