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外戰勝利不少,但要論將明朝一棍子打醒的,當屬與葡萄牙的海戰。確切說,是明朝正德十六年(1521年)八月至九月間,明朝水師血戰葡萄牙艦隊的屯門海戰與西草灣大戰!

而在講到此戰英雄事蹟之前,必須先明確一個事實:這場戰鬥爆發時,正是明朝海軍衰弱的年頭。一百多年來,東南沿海承平日久,除了偶爾來竄的倭寇小船外基本沒強敵。海防也就被一再削減。到了16世紀初葉時,明朝東南水師戰船,缺編常在百分之六十以上,廣東福建水師,更基本沒大船。

16世紀初,葡萄牙開始尋求海外殖民地,他們於正德六年(1511年)控制了馬來西亞,獲得了馬六甲海峽的控制權。然後葡萄牙開始西進,侵佔了中國廣東的屯門(現在的深圳、香港一帶),他們抓捕當地百姓作奴隸,修建了城堡,妄圖以此爲據點侵佔大明所有領土。葡萄牙在當地燒殺搶掠,明朝下文將他們驅離,但是葡萄牙認爲自己船堅炮利,想據險固守。

正德十六年(1521年)明朝與葡萄牙爆發了屯門海戰,明朝將領是廣東海道副使汪鋐,葡萄牙首領是阿爾瓦雷斯。明軍最先攻擊葡萄牙的軍事據點,遭到對方武裝反抗,明軍敗陣而歸;之後汪鋐採用小火船焚燒葡萄牙戰船同時派人入水鑿漏葡萄牙戰船,再以4000軍隊、50艘戰船正面掩殺,最終以衆擊寡打敗了葡萄牙人,而葡萄牙只有三艘戰艦逃脫。兩年後葡萄牙人又帶6艘最先進的大戰艦來攻打明朝,明朝水師在西草灣(今廣東新會縣)派出96艘戰艦圍殲了葡萄牙艦隊。此戰中繳獲了葡萄牙先進的火炮12門,以及數臺弗朗機(類似於今天的重機槍),之後明軍研究了葡萄牙的火器,發展了自己的熱武器。

葡萄牙兩次軍事進攻都敗在了明朝水師手中,最終他們通過賄賂廣東的宦官,於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取得了在澳門的居留權。他們租借澳門後還有過因爲拖欠了幾天租金,被名將俞大猷帶着“升級版福船”堵在澳門門口,嚇得連滾帶爬賠錢告饒的囧事。葡萄牙利用澳門作爲中轉站,將中國的商品輸往歐洲,又將歐洲的產品銷向中國,賺了不少的銀子。同時葡萄牙還向中國傳輸天主教宗教思想,最終在中國發展了部分天主教教民。明朝除了在這兩次海戰中獲得了先進的火器外,並沒有在意外面的世界,仍把葡萄牙人當成蠻夷看待,也就失去了一次瞭解世界的機會!

毫無疑問,這次險勝使明軍付出了相當大的代價,雖然奪回了屯門島,但也是空城一座罷了。好在屯門之戰使明朝清醒一些,認識到西方火器的厲害,決定大力引進並研發。明軍的軍事革新在幾經周折後終於有所成就,研發出了重型火炮、輕型火炮以及連發火炮等,並給騎兵專門量身定做了騎兵專用火炮。從此火器成爲了明軍最主要的軍事裝備,在後來的對倭戰爭中大放光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