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按照秦始皇的本意,繼承王位的是公子扶蘇,但最終卻是胡亥繼位,這驚天的陰謀確實與丞相李斯有關。但是這這齣戲的使作俑者就是那秦始皇的近臣趙高。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在外巡遊,一同前往的就是皇子胡亥,中車府令趙高和丞相李斯。走到平原津這個地方,秦始皇就病了,而且是越來越嚴重。於是秦始皇拿出一份密詔給趙高,讓趙高派人將公子扶蘇叫回鹹陽,處理喪事,然後就死了!趙高心裡早已做好打算,就是要胡亥繼位,那樣自己就能控制住胡亥,自己把持朝政。但光憑自己是不行的,所以先勸胡亥,讓他取而代之,胡亥也有此意,但還是拿不定主意。趙高看出胡亥的擔心,於是說我再把丞相李斯說服,那就穩妥了。趙高命人將丞相李斯叫來,趙高與李斯說,皇上密詔讓公子扶蘇繼承王位,那樣的話,公子扶蘇的親信蒙恬可就在你我之上,我們的下場可就不堪設想了,但如果改成胡亥繼位,那麼我們就有享不盡的榮華富貴。李斯考慮再三,最後同意。於是趙高與李斯祕不發喪,另外假傳聖旨將公子扶蘇與蒙恬賜死。這樣胡亥就成為了秦二世!

李斯幫助秦始皇統一天下,有著不可磨滅的功勞,真是鞠躬盡瘁,可惜聰明一世糊塗一時,貪心不足蛇吞象,在最後短暫的富貴之後就被趙高誣陷,腰斬而死!


謝謝邀請。

李斯這一生最失敗的事情莫過於聽從了趙高的建議,扶植胡亥即位。按理李斯作為秦始皇的重臣,荀子的高徒,深諳帝王之術,明辨是是非非,怎麼趙高一席話就能讓他改變主意呢?且聽我娓娓道來。

李斯出生卑微,觀鼠而知環境決定命運。

見吏舍廁中鼠食不絜,近人犬,數驚恐之。斯入倉,觀倉中鼠,食積粟,居大廡之下,不見人犬之憂。李斯乃嘆曰:「人之賢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處耳!」

李斯發現:居廁所的老鼠擔驚受怕,而居糧倉者則飽食無憂,它們命運不同,其實在於所處環境不同。於是李斯從那時起,就想做後者。或曰「路遙知馬力」,或曰「是金子一定會發光」,但是又有多少千里馬才能找到賞識自己的伯樂,金子發光又要等多久呢?所以,李斯年輕時就知道不能守株待兔,而要主動出擊去尋找伯樂。

斯聞得時無怠,今萬乘方爭時,遊者主事。今秦王欲吞天下,稱帝而治,此布衣馳騖之時而遊說者之秋也。處卑賤之位而計不為者,此禽鹿視肉,人面而能彊行者耳。故詬莫大於卑賤,而悲莫甚於窮困。久處卑賤之位,困苦之地,非世而惡利,自託於無為,此非士之情也。故斯將西說秦王矣。

這是李斯對其師荀卿的一段離別之言。大意是大丈夫應以卑賤為恥辱,以貧窮為悲哀,把握時機,當機立斷,而不要自困於所謂的節操。

從以上兩件小事,不難看出李斯以富貴為榮,德行其次。

李斯的升遷之路並不是一帆風順

李斯獨具慧眼,就像呂不韋之奇貨可居,所以其一入秦便投奔大權在握的呂不韋。不久,李斯就見到了嬴政,說出了嬴政心中的抱負而獲得其賞識。後來因為清除間諜,秦國頒布逐客令,李斯在名單裏。李斯據理力爭,從秦穆公講到秦昭王,詮釋人才對大秦發展的重要性,一句「藉寇兵而齎盜糧」,終於讓其官復原職。自此,李斯終於得到了秦王嬴政的重用,直至拜相。長子李由擔任三川郡守,子女所嫁娶的皆是皇親國戚。用李斯之言,可謂一人之下,富貴至極矣。

所以,當趙高說出如果扶蘇即位,那麼蒙氏即將取而代之,這就好比一個人好不容易爬上山頂,再一腳把他踢下懸崖一樣慘。趙高知道李斯最在乎名利,所以李斯在假惺惺地表完對秦始皇的忠心後,最終還是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富貴,以後也曾為了保住富貴,不惜對胡亥阿諛奉承,以致國敗身死。

李斯夠狠

胥人者,去其幾也。成大功者,在因瑕釁而遂忍之。

李斯第一次拜見嬴政,就告訴他:成大事者不但要當機立斷還要「狠」。

從這裡,不難理解李斯面對趙高給出的選擇題,最終選了「富貴」,而不是「忠心」,就因為他夠狠。

最後,用李斯當初的一句話結尾,「故詬莫大於卑賤,而悲莫甚於窮困」。其遇明君,可成就其豐功偉業;事昏君,則助紂為虐。德不配位,富貴焉能久矣?


其實,李斯是看好扶蘇的,扶蘇是善良寬厚之人,缺少那種男人無毒不丈夫的氣概。象當時社會局面,即使即位。也難維持秦朝的安全。於是在趙高,胡亥威脅誘導之下,選擇了私利。沒有那種寧願刀下死,不願俯身啃骨頭。最終還是沒保全自己。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