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認為熊心還是有雄心的,也有政治能力和手腕,但是用錯了人,更是低估來項羽。楚懷王熊心是戰國時期楚懷王熊槐的孫子,這個要搞清楚。

楚國滅亡後,就流亡在外,以牧羊為生。在陳勝戰死後,項梁聽從了范增的建議尊熊心為懷王,項梁自號武信君,不但受到了楚地百姓的擁戴,而且陳勝建立的政權就是張楚,所以在陳勝死後陳勝的舊部也紛紛歸附。

但此時的懷王只是一個傀儡,無論軍事還是政事都是項梁掌管。在項梁死前,熊心很安分,但是在項梁兵敗身亡後,熊心就展現出自己的政治智慧了。

在項梁死後,熊心立即接管了軍政事務。熊心把項梁和陳勝舊部合併,都歸自己統轄,趁機奪取了項羽和呂臣的軍權。然後扶持勢力較弱的劉邦,提拔宋義為上將軍。

我們先說一下宋義這人,宋義原為楚國令尹,在楚國復闢後投靠了項梁。項梁在定陶,項羽在雍丘接連大勝,讓項梁愈加張狂。

宋義勸說道:「打了勝仗後,將領驕傲,士兵怠惰,必定會失敗。而秦軍卻在增加,我替你擔心啊」。項梁一聽,哎呦咒我呢,你這是,把他打發到齊國出使齊國去了。結果秦國調來大軍,集中精力楚國,楚軍果然大敗,項梁兵敗而亡。

由此可以看出兩點,第一,宋義至少是知兵的,第二,宋義忠於楚王多於項梁。而懷王和宋義交談一番後,咱也不知道他們說了啥,反正懷王很開心,立即任命宋義為上卿。

於是在商議討伐秦國的時候,楚懷王決定兵分兩路。一路北上救趙由宋義擔任上將軍,一路西向伐秦由劉邦率領,並約定先入關中者為王。從部署來看,劉邦受懷王提拔,雖然有自己的軍隊,但是很弱小,所以只能聽命於懷王。而宋義是驟然提拔,更是沒有自己的勢力,也只有忠於懷王。

如果一切都像想像般那麼美好,楚王終於在項梁死後並不血刃的奪回了軍政大權。但是事後情勢的發展卻出乎意料,項羽因對宋義遲遲不進軍的觀望態度,而出手擊殺宋義,並重新掌握了軍權。然後又在鉅鹿之戰,一戰展示了自己卓越的軍事才能。

時耶,命耶!熊心也曾為自己掌權努力過,他的政治手腕也算是比較不錯的。但是出現了項羽這個異類。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

牧羊何意起民間,禍引當年遣入關。千古興亡君莫問,江東曾見一人還?


有,敗魏國,滅越國,提拔屈原,死後楚國人如喪至親!


有勇無謀的莽夫,值得誰佩服呢?誰為他賣命。無怨無故傷命。


應該是有勇無謀,沒有遠見的人。


那是迫不得已的事情!


熊心和野心是一樣的,都是獸心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