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仗親兄弟,上陣父子兵」是指戰場上只有父子兄弟才能戮力同心,相互配合,相互救援而沒有絲毫嫌隙,從而使戰鬥達到最好的效果。歷史上的「楊家將」為什麼戰鬥力強?就是因為楊老令公和他「七郎八虎」的兒子們之間是父子或兄弟的血肉關係。

周武王伐紂時,車上載著父親的「木主」(即牌位),這是為什麼呢?這件事並不能以「打仗親兄弟,上陣父子兵」這句話來解釋,兩者之間從道理上講並沒有什麼關係。試問,「木主」只是個牌位,牌位怎麼和人戮力同心,相互配合,拚死救援呢?戰場上還得真刀真槍地幹,靠一個牌位是殺不了敵人的。

周武王伐紂,車上載著文王的「木主」,一是為了師出有名,替父報仇。紂王的爺爺文丁曾因忌憚文王的父親季歷,趁季歷來獻捷時,先嘉其功而後囚殺之,後紂王又無端把文王囚於羑里七年,若不是多方奔走,文王亦定死在牢裏。國恨家仇,上升到除暴安良,替天行道,這就是師出之名。第二就是利用文王的威望,以壯伐紂之行色。周武王畢竟資淺,不足以以臣伐君,號令天下,舉替天行道而伐紂的大旗。而文王就不一樣了,文王不僅資歷老,帝乙都曾以妹嫁之,按理紂王都應該叫他姑夫,而且素有聖賢之名,在諸侯中亨有崇高的威望。車載文王「木主」,一方面申明周武王的繼統地位,一方面是告訴諸侯,伐紂是為完成文王的遺願,是以文王的名義召示天下,商紂殘暴,人神共憤,替天行道,紂可伐矣!

武王伐紂而車載文王「木主」,這完全是一種政治考量,而「打仗親兄弟,上陣父子兵」則是一種實實在在的親情考量。二者不可同日而語。


「打仗親兄弟,上陣父子兵。原作「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是一句諺語格言。面臨生死攸關的大事的時候,最可靠的合作者是自己的血親。一家人團結一致,上下一心,同心同德,做事情就容易成功了!上陣打仗,需要統兵的瞭解自己的屬下,屬下要完全服從上級的命令。父子兵這個兵字不能理解為普通士兵,應該是...」


不可以。周武王用文王木主是為了借文王的名號來號召諸侯。上陣父子兵是指血脈親情的聯繫所以會在戰場上捨命救助。英勇殺敵。


全家齊心,齊力斷金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