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野之戰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先發制人的著名戰例,也是中國古代車戰初期的著名戰例,它終止了六百多年的商王朝,確立了西周王朝的統治。


公元前1046年1月,周武王姬發率兵車300乘,虎賁軍3000人,及步兵數萬人,從鎬京出發,行軍二十五條到達盟津(今河南孟州)渡過黃河,回合前來襄助的諸侯國軍軍隊,召開了誓師大會,發布戰前動員令,曆數紂王的種種罪行,表示是替天行道,剷除暴紂;然後出發,六天後來到了商朝都城朝歌(今河南淇縣)郊外的牧野。

二月甲子日清晨,周武王與商紂王的大決戰就開始了;由於商朝的主力軍隊正在東南地區作戰,後方比較空虛,紂王帝辛只得把守城的士兵和徵集的奴隸及大量的戰俘組織起來,差不多有70萬人與周武王決戰。

關於這場戰爭歷史上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戰鬥非常慘烈,雙方士兵血流成河,都能將木棒浮起來;另一種說法是商軍由於厭惡紂王的暴行,臨陣倒戈,引領周軍攻入商都朝歌,並沒有什麼激烈的戰鬥,僅在一天就結束了。

總而言之就是商軍大敗,紂王見大勢已去,返回朝歌,登上鹿臺「蒙衣其珠玉,自燔於火而死」,將所有的珠寶與自己一起縱火而亡。


進入朝歌后,周武王舉行儀式,宣佈接受天命,取代商王朝的統治。

周武王姬發登上鹿臺,找到了紂王帝辛的屍體,對其連射三箭,又用黃鉞(金或銅的斧子)砍掉紂王的頭顱,懸掛在大白旗上,又找到妲己的屍體,也是連射三箭,用玄鉞砍掉她的首級懸掛在小白旗上。

這在《史記.周本紀》中有記載:遂入,至紂死所,武王自射之,三發而後下車,以輕劍擊之,以黃鉞斬紂頭,縣大白之旗;已而至紂之嬖妾二女,二女皆經自殺,武王又射三發,擊一劍,斬以玄鉞,縣其頭小白之旗。


那麼周武王為什麼要射三箭,而不是二箭、四箭呢?這應當是有一定的禮法依據的,當年周武王誓師伐紂宣佈商紂王的罪行時其中有「今殷王紂,乃 用其婦人之言,自絕於天,毀壞其三正」,這「三正」舊說指的是天、地、人,這意思就是紂王罪無可恕了。接下來周武王又宣稱自己代行天罰「故今予發維共行天罰,勉哉夫子,不可再、不可三」因此這裡的三箭,極有可能是周武王當著將士的面宣稱紂王罪行中的「毀壞其三正」而執行的天罰。

氣後用黃鉞砍紂王頭懸掛在大白旗上,用玄鉞砍妲己頭懸掛在小白旗上,這都是遵循帝王與妃子不同的地位來執行的,周武王對他們都恨之入骨,但也要區別對待。

由此可見整個行刑鞭屍的過程是很講究尊卑禮儀的,這也是當時中原政權的風尚。


周武王毀屍商紂王或許是周朝以後編的吧,紂王自焚,燒的也剩不了多少東西了,何況商紂王是不是無道昏君,妲己是不是妖孽也沒有完全的定論,主要還是周武王太狠商紂王殺了其兄伯邑考,逼其父周文王食子肉。
至於射幾箭,捅幾刀,或者用什麼斧子代表什麼意義,這些都不是重點,重點是武王積累已久的仇恨終於爆發,不但要滅你的身份,還要把你的名號從祭壇上摔下來,最後還給你起給紂王的惡謚號,讓後世千秋萬代嘲笑你這個生前自命不凡、殘暴無道的商王。


這本源自商朝時期的一種巫術,周武王連射三箭也是代天伐紂。

商朝是個重占卜,行巫術的時代,商王出兵要先問"天意",國家大事多以占卜決定,大祭司權力很大,巫師地位很高。所以,從王公貴族到平民百姓都信奉各種巫術。殷商遺民之後被周封於宋國,他們還保留了大量的商朝巫佔儀式,如《戰國策》記載:

蘇子謂齊王曰:「今宋王射天答地,鑄諸侯之像,使侍屏匾,展其臂,彈其鼻。此天下之無道不義而王不伐,王名終不成。」

這宋國人鑄諸侯像,實施詛咒的行為, 就是古人用巫蠱之術,自己尋找心裡安慰的過程,相信周武王伐紂之前也用箭射過紂王的畫像。

《史記》記載,周軍攻下朝歌,武王不僅對紂王屍體連射三箭,而是對已上吊自殺的兩個妃子屍體也是連射三箭。所以,我們不難看出,這其實是某種儀式,致在於把敵人的靈魂釘死在歷史的恥辱柱上,讓他永世不得超生。古人對自然的認知能力還不夠,心理上對未來的不確定性會有很大憂慮或恐慌,故而實施一些行為讓自己的內心安定下來。

周滅商的時候,周武王打的是代天伐紂的旗號,為了讓殷商再無出頭之日,周武王舉行一個箭射紂王屍體的儀式,也非常正常。


這個因為兩方面,國讎!家恨!

國讎,大家都知道紂王殘暴荒淫至極的人,你想想他吖的天天不幹正事,弄個裝酒的池子,還有個肉林(這裡不細尺度太大。)還沒事搞搞建築弄個鹿臺,逼迫成千上萬的奴隸,憑什麼他這麼吊,大臣實在是看不下去了就和紂王說低調點,可是紂王呢!說大臣心眼挺多挖出來看看,還特麼真挖了!可是百姓只能看在眼裡苦再心裡啊。這樣的國君就是國家的災難。

家仇,這事說來話長,周部落和殷部落從武王的爺爺就結下了家仇。周部落在周太公的帶領下開闢疆土,招兵買馬,實力大大的提升,但是地盤就那麼多,在開拍新地盤的時候就收拾了一些殷部落的敵人,但是周部落夠意思,把俘虜的殷部落敵人送給了殷王文丁,你說周部落夠意思了吧,但是殷部落覺得哎呀,這麼厲害,把我敵人收拾了送我這來,這是示威啊,要搞搞周部落,就以封商點什麼的藉口騙來了周部落的季歷殺了。

周部落這面知道老大被殺了那還能忍!季歷的兒子、武王的父親,也就是以後的周文王姬昌當了老大,現在周和殷是殺父之仇!姬昌也有是個厲害的主,知道殷是大國很久了,人多,將廣不好打,就假裝順從殷偷偷發育,慢慢收服了周邊對殷有仇的小部落,俗話說的好,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嘛,慢慢的周強大起來,這時候殷的紂王即位,紂王也是狠毒之人不然怎麼就是暴君,紂王又把姬昌騙來囚禁了,但是又擔心周人報仇沒殺。周部落知道後大兒子坐不住了,怕和他爺爺一樣被殺了,就帶著貴重禮品想送送禮啊啥的,但是紂王是誰,直接就煮了,還送給姬昌喫,姬昌知道這是兒子的肉,但是為了報仇忍痛喫了,又要結了一層仇!姬昌被困7年,表面裝忠誠,暗地裡活動活動紂王的大臣說說好好在被困7年後回到了周國,可是他沒等來戰勝紂王的那一天,武王實現了他父親的夢想,報了 殺祖之仇,囚父之仇,烹兄之仇,所以對著紂王的屍體 射了三箭!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