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分别去过了香港、新加坡,回国后感到很困惑,同样都是英国统治的并以华人为主的港口都市,为什么市容差那么多?香港狭小拥挤,住商混杂状况很普遍,但有中国庭园不规则的美感。新加坡狭小但不拥挤,是座很像西方的热带都市。于是这阵子反复思考,总算理出一点头绪和各位分享。

 

[地理位置与移民者的心态]

香港离中国近,有的移民者会期待衣锦还乡、有的移民者把香港当跳板,期待转往更好的地方,在居住或生活上都抱持著将就或暂时的心态。也因为近,香港在英国殖民统治之后仍然持续承接来自中国的移民(难民),让整座城市继续和华人文化连结。

新加坡离中国远,如果下定决心来到新加坡,就一定是抱著长期发展的决心前往,比较有落地深根的概念。在这种环境下也产生了日后统治新加坡的李氏家族。另外新加坡和中国距离远,周遭也没有其他强势的文化影响,自然受到西化比较深。

 

[统治者的心态]

二战之后英国持续统治香港,但随著中国日益强大,香港回归是迟早的事。所以英国思考的是如何榨取香港最后的利益。所以英国人不太在乎永续发展或是都市规划这种麻烦事。而香港人继续讲广东话,跟著英国人一起赚钱,很多事情都可以明天再谈。

新加坡在二战之后被马来西亚逐出联邦迈向独立的道路,或许现在大家对新家坡的印象是资本主义发达且和西方走得很近,其实新加坡的第一任总理李光耀是共产党出身,日后为了拉拢英国人打击政敌才逐渐倾右,但是统治手法仍然维持共产式的集权。所以到新加坡之后你会发现一切的规划都非常制式,金融区、商业区、码头区、集合式住宅区、公园绿地等等都壁垒分明,是一般走资本主义的民主国家无法达成的。

 

[地形]

香港多山,平地稀少且破碎,人口又比新加坡多出200万,都市规划不容易进行,居住环境也更拥挤。新加坡虽小,但大部份是平地,有利于都市规划的开展,居住环境虽然狭小,但比较没有压迫感。

 

[未来]

现在香港在中国的统治下,似乎只有金融、观光和房地产三个产业,像是农业、民生工业甚至是水电等资源都必须在半强迫之下仰赖中国供应。而新加坡虽然不是一个天然资源丰富的地方,但仍然朝著多元发展自给自足的方向走。例如新加坡为了不让马来西亚掌握水资源的供给,努力发展海水淡化,并修建像MARINA BAY这样的人工蓄水池。另外在军事上,新加坡自知土地纵深不足,若是邻国来犯很难坚守,于是他们和多国达成协议,将一部分的部队驻扎在海外训练ex新光部队,以便能保有战力,迅速从海外反攻。综合以上可以预见香港和新加坡两个昔日英国统治的城市在未来的样貌会渐行渐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