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度經濟日報“大美中國·改革開放40年”全國視覺大賽評選結果日前揭曉。本次大賽徵稿期間共收到來自全國各地專業、非專業、網友及自由攝影師參賽作品10000 多幅(組)。這些作品或描繪大好河山的壯美,或記錄改革發展的成果,也留住了一個又一個40年來的難忘瞬間,充分展示了大美中國的風貌,體現了改革開放的偉大成就。


經過專家評委多輪投票,19幅(組)作品脫穎而出,分別榮獲金、銀、銅、優秀獎。


快看看你有沒有獲獎吧~


獲獎名單


金獎


《四十年鄉土看鉅變》(組圖)相恩餘攝


銀獎


《鏡頭裏變化的北京人》(組圖)王文瀾攝  

《滬上鉅變》(組圖)種楠攝

《最美廣西高速路》彭寰攝


銅獎


《走出村莊 改變中國》(組圖)於文國攝   

《南昌棚改換新顏》(組圖)陳文萍、鮑贛生攝

《過去做飯燒煤球 如今變成天燃氣》(組圖)周家山攝      

《航母出海》胡凱冰攝

《土樓新風》王永安攝


優秀獎


《北京胡同》(組圖)丁幼華攝

《佤族傳統民居的變遷》(組圖)楊庭攝

《洛河橋的變遷》 (組圖)程專藝攝

《深圳之城》趙青攝

《夕照二沙島》洪國寧攝

《工業之美》宋義勇攝

《國家圖書館》孫建平攝

《風電惠萬家》康亞曉攝

《高鐵馳騁在寒冬》劉慎庫攝

《五彩大地》 郭冀華攝


*現將金獎獲獎作品展示如下,更多獲獎作品請戳鏈接



本屆大賽金獎的獲得者是一位出身基層、情繫“三農”的草根攝影師,名叫相恩餘。


改革開放後,他拿起相機,利用工作之餘走村串戶,把鏡頭對準他無比熱愛的農業、農村、農民,記錄下發生在廣袤田野上日新月異的發展故事,留存了10餘萬張“三農”題材的圖片,出版了10餘本畫冊。


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他的獲獎作品吧↓↓


《四十年鄉土看鉅變》


上世紀80年代,河北省廊坊市大城縣付莊子大隊村民用毛驢耕地播種玉米。(攝於1980年4月28日) 


河北省廊坊市大城縣祖寺村初步實現播種機械化作業。(攝於2007年5月4日)


改革開放初期,河北省廊坊市大城縣東近北村全靠人工灌溉小麥,沿用着大水漫灌式的落後生產方式。(攝於1980年12月6日)


河北省廊坊市大城縣賈莊村小麥澆水採用噴灌技術,節約水資源的同時,避免了土壤板結。(攝於2018年4月17日)


河北省廊坊市大城縣夏屯村麥農用鐮刀收割搶收小麥。 (攝於1979年6月23日)


河北省廊坊市大城縣祖寺村,麥農正在用聯合收割機收割小麥。(2016年6月16日)


河北省廊坊市大城縣大廣安村鄉村集市上十里八鄉的百姓購物。(攝於2007年8月)


河北省廊坊市大城縣南樓堤村超市,村民在“掃一掃”購物。如今,該縣村郵樂購站點已達394處,覆蓋全縣所有村街。(攝於2018年12月26日)


河北省廊坊市大城縣夏屯村村民用噴霧器噴灑農藥 。 (攝於1979年5月24日)


河北省廊坊市大城縣田莊村。 飛機空中噴灑農藥除蟲,效益提高几十倍。(攝於2012年5月28日)


河北省廊坊市大城縣完城村村民在田間種花生。 (攝於1980年5月2日) 


河北省廊坊市大城縣流標村 ,村民播種基本上實現機械化,效率大大提高。(攝於2016年5月15日) 



河北省廊坊市大城縣王良村農民在“乾打壘”豬圈餵豬。(攝於1984年10月13日)


河北省廊坊市大城縣馬六郎村, 現在農民養豬,實現了養殖、育肥、飼料加工、訂單銷售一體化。(攝於2016年8月19日 


河北省廊坊市大城縣裏坦公社小木橋大隊村民晾曬葵花籽。(攝於1980年9月8日)


河北省廊坊市大城縣大城縣北魏鄉韓莊村麥農用聯合收割機收割小麥。進入21世紀後,當地農業機械化逐年提高。(攝於 2012年6月12日)


河北省廊坊市大城縣劉固獻公社興修水利工程,主要靠人工作業。(攝於1980年11月5日)


河北省廊坊市大城縣白馬河改造工程,開挖渠道全部機械化作業,工作效率提高上百倍。(攝於2010年7月28日)


攝影者說


我1951年出生在河北省廊坊市大城縣溫村,對發生在農村的那些“瑣事”有一種特殊的情感。1978年,我用家中所有積蓄購買了一臺“海鷗”牌120相機,從此便整日與相機爲伴。我每天深入田間地頭,記錄家鄉發生的點點滴滴,晚上再進暗房沖洗膠捲,從中獲得了無盡的快樂。在我數以10萬計的圖片中,90%以上的作品均是農村勞動人民在田間忙碌的身影和足跡。多年來的艱辛付出,換來了收穫。我拍攝反映農村題材的攝影作品,在全國舉辦的各類大賽中獲獎,老鄉們送我一個雅號:草根攝影家


40年歲月如歌,我情注鄉土,用圖片記錄、傳遞着家鄉發生的翻天覆地變化。我記得,1978年,大城縣財政收入才1075萬元,農民人均年收入才86元。到2017年,大城縣財政收入135725萬元,農民人均年收入14071元。數字看變化,數字看發展。如今,當地農業生產基本實現了機械化、規模化。富裕起來的農民穿衣打扮追求時尚,居住環境極大改善,土坯房變成了樓房,鄉村土路變成了柏油路,大部分家庭有了小汽車,村民基本實現了創業不出村、銷售不出村、購物不出村、金融不出村……


40年來,我真切地感受到了改革開放給農民帶來的切切實實的紅利。我雖說已近古稀之年,但用相機記錄家鄉的“新聞”終生不會改變,我要永遠拍下去。


(作者:相恩餘)




自2016年10月以來,經濟日報“大美中國”視覺大賽已成功舉辦九屆。


看完這些美圖,覺得意猶未盡嗎?快戳鏈接,回顧往屆視覺大賽精彩作品↓↓↓


經濟日報“大美中國·國色秋香”視覺大賽獲獎作品展示

經濟日報“大美中國·如歌冬韻”視覺大賽獲獎作品展示

經濟日報“大美中國·盛世春華”視覺大賽獲獎作品展示

經濟日報“大美中國·燦若夏花”視覺大賽獲獎作品展示

經濟日報“大美中國·知秋”視覺大賽獲獎作品展示

經濟日報“大美中國·鬧冬”視覺大賽獲獎作品展示

經濟日報“大美中國·爭春”視覺大賽獲獎作品展示

經濟日報“大美中國·語夏”視覺大賽獲獎作品展示


今年,新一屆“大美中國”視覺大賽即將開啓,敬請期待!





來源:經濟日報微信公衆號(ID:jjrbwx)

編輯:張葦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