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政经系的学生在对未来的问题上最感困惑的是"我们未来能做什么?"

我在这里发表一下修了两年政经系课程之后的浅见

也给未来修课的同学及学弟妹们有一点方向及规划(不要再选凉课啦~~~)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政经系的课程大纲吧!

政经系课纲

从课纲中我们可以看到大致分为三大路线

分别为经济、政治、数理,本篇文章就以这张图为起点

以本人的角度大略说明一下各路线的实际修课情况与对未来的用处

 

1.经济类

(1)实际修课情形:

包括有关"经济"方面的课程,大一时的经原会先打一些高中就读过的经济学基础(稍微更深化一点)

只有简单的直线毛毛虫(线性函数)要面对

这也是政经系比较凉的时候~~(比起理工科每天都大考小考来看的话)

但大二开始会遇到许多会弯曲的毛毛虫(非线性函数),这时候会出现两极化的现象

当初第三条路线(数理)没走的好的同学可能会出现人生的转捩点(痛定思痛认真or再修一遍)

而很多的同学会进入"学这个要干嘛"的迷思

大一还不会这样,因为科目都很简单,自然没什么问题要克服,所以就不会抱怨啦~

因此若对成绩没有一定的执著的同学,会抱持的排斥心态去面对个、总经 (他们好无辜QQ)

 

(2)对未来的用处:

第一段屁话了这么多,该回到正题了!

首先看了很多毕业的学长姐心得分享"政经系培养了我政经局势的Common Sense"

没错!!这大二这一年的练功其实没有白费,这所谓的Common Sense的基础就是在这一年打下的

只是我们被毛毛虫吓到而已(叹

 

举例来讲好了

曾几何时在看东森财经谈"美国QE政策"所邀请的三位经济背景来宾发表言论时

我居然能分辨他们是哪个学派的(天啊,我太厉害了)

也懂为什么"五个经济学家有六种意见"这句话的由来了

看了他们推论了老半天,每个人意见都不一样

但总归还不是凯因斯跟古典这两派说法在Run~~

他们到底在讨论什么呢?也不过是想试图预测美国QE未来的走势

但三人讲的预测完全不一样,我看主持人也很难当,只能不停的换问法 = =

身为有Common Sense的我们,就很清楚哪一学派的优劣势与考量点

不会落入随便听随便信的窘境

到时候哪天某个名嘴又说QE怎样怎样,外资将会大量进场

你当下一时脑充血买个10张股票大盘隔天马上亏(吐血)

事后才知道,喔~原来FED释放出的讯息背后还藏有操作Misperception这招啊 = =

所以你说我们的总经重不重要!  (呜呜呜  我觉得我学的还不够透彻)

 

个经就更不用说了,在对市场的灵敏度的培养有非常大的进步

以前走进便利商店只看品牌或是比价,认真一点再看一下制造日期、内容物

现在个经分析工具变多了,反而会观察同一品种的商品如何保有独占地位获取超额利润

可口可乐的定价策略与目标客层和百事可乐有什么不同,他们之间打的牌是什么?

是从产品口味著手吗?还是发Coupon?抑或是差别取价...

自己整个思维就完全不一样,变成商人头脑(整天想怎么剥取消费者剩余)

 

所以当我们再修经济类的课时,应该要抱持著现学现用的心态

马上积极的找地方用!管他考试考得好不好,派得上用场学习才有意义

但这些都是要自己去做功课的!

 

2.政治类

(1)实际修课情形

政治类课程常常变成政经系学生在面对经济数理压力下的一条通往光明的道路

(奸商当不成就只好从政了{叹})

从大一的政治学、社会学到大二的公管、国关

最常面对的就是期中期末申论题连环轰

申论题的好处是即使没读也掰的出一些分数

但坏处也是即使很认真分数也不太高

加上又有一定有分拿的小组报告加持

可以说是被当风险小、拿高分机会不大的避险用学分(喂

但也不乏有同学发自内心对政治理论有兴趣的

相对的经济类对他们来讲会非常痛苦(完全用不同脑袋啊~~)

所以政经系到大二政治类比起经济类在修课地位与比重上相对的较弱势

(大家都把时间拿来应付个总统了...)

因此大家想必很想知道定位如此尴尬的政治类对我们的未来能有什么用处呢?

 

(2)对未来的用处

有人说过,政经系学的其实跟企管系差不多,这点我就非常认同

但真正跟企管系差不多的不是在经济类

重点反而是在政治类,为什么呢?

现在出社会工作最常面对的是团队合作(teamwork)

刘孟奇教授的意识型态咖啡馆里也有讨论过在大学时期要培养的重点不是在于专业能力

而是在于通用型核心就业能力(人际互动、团队合作、沟通协调、面对事情的态度...)

为什么会这样讲呢?首先如果你是雇主的话

你会聘用一个大学毕业的新鲜人后就期望他马上到工作岗位创造出大于他薪资的产值吗?

当然不会!一定会有个培训期,这培训期间雇主甚至是亏本的!

而大学所提供的专业知识会因为不同产业的特性有很大的落差

所以大学所培养的"专业知识",未来在职场还是非常不够用的!

那如何说服雇主自己聘用自己就是个好的投资呢?

这就是要看自己的"通用型就业能力"了!

在办公室与同事、上司的互动状况、团队合作的定位、会不会领导、肯不肯学

这些都是在大学当务之急要培养的核心职能

核心职能就像生产函数F(L.K)的F(),专业知识技能则是L.K的投入量

当如果F()本身太多减号或根号的话,L.K投入再多Output也是有限

 

所以在政治类的课程所提供的团队合作机会

是我们在大学时期一定要好好把握的

痛定思痛把自己生产函数改一下

借由设定报告目标可以知道自己的斤两

大家不妨以"从头到尾使大家都不睡觉,而内容又深受老师赞赏"

的报告做为目标,来培养自己的核心职能

想像一下未来在公开募集资金大会上,你与你的团队靠著三寸不烂之舌及简报技巧

成功替公司募集到足够资金,不变成抢手人才才怪!

 

3.数理类

(1)实际修课情形

数理类从大一开始就是政经系同学们修课的主要"负担"

怎么说呢?当大一经原、政治类还在慢慢打基础时

数理类科目直接就把我们推往科学研究的残酷现实"微积分"

丝毫变动都要斤斤计较,一次微分不够还要二次

更可怕的是还要我们积回去(欧不,又让我想起积分了)

 

而到了大一下更是不知道经数在干嘛

只知道题目的答案常常是XX变数下降、上升、不变

内心不仅会呐喊"上升、下降干我屁事啊啊啊!"

直到大二个总修下去后效果才会出来

但总觉得还是有点颠倒的感觉(个经先修比较适合,也没经数这么恐怖)

 

而数理路线到大二又遇见大魔王统计

大魔王这次是连想懂都不给懂,显不显著这套说真的背后的推导早就忘了

更悲惨的是大部分的同学根本不清楚"我干嘛懂它显不显著啊?"

只知道以后可能很重要但根本不知道要如何用

甚至变成未来大家再做专题避之唯恐不及的研究法之一

(听到要跑回归吓都吓死了,根本不知道其实按个键回归表就出来了 = =)

在这么艰深又悲惨的路线中,对未来有什么帮助呢?

 

(2)对未来的用处

大家普遍都会认为数理这条路线其实是经济路线的辅助

拿来帮助经济分析用的,其实大家都错了!!

数理路线其实是政经系课程安排里最适合成为专长,在短期更容易拿来"甲头路"的路线

怎么说呢?先看看这条路的延伸吧

 

到大三、四比较对应的选修是"社科研"、"计量经济学"、"毕业专题"

社科研就是要让大二理论统计学变成实际可以运用的一门课

发问卷、写论文、跑统计软体这些一次学会

而计量经济学更不用说

教我们如何估计出经济函数的常数项(如A*F(L.K)的A)

这套学会后经济学不再是理论,而是可以拿来说服人的"工具"

以后如果你在评估一个方案的可行性(如某个投资企画案)

可以借由问卷的设计或总体资料的搜集,估计出各变数间的关联程度

进而建构模型,再放入各个变数加以模拟

就能够进行成本效益分析,降低方案的决策失败率!!

这也为什么说这条路是我们政经系最有优势的路线

 

一般统计系他们修的太过数理,所以他们像是专业学科知识(如经济学)是附加的

但我们是相反,我们有深厚的Common Sense

统计是一个"工具",自学的速度其实比培养Common Sense的速度快许多

因此我们可以先由政治或经济学知识做初步评估后,再决定是否用统计去量化我们的推论

这点我们比起纯统计出身的同学来的有优势

 

那最后会发问卷、会跑统计、会写专题又能如何呢?

你这块很强的话其实你选择的机会就多了很多

进可攻退可守,大胆一点市调公司、商管顾问公司、科技公司都能待,

行销、财务等相关专业都能走

保守一点经济类的研究所绝对没问题

以后走学术路线包准一路畅通(写论文就是要这些能力啊!!)

所以统计能力其时是我们社科院学生目前最拥有的优势

也是发挥政经Common Sense的利器!

 

结语

听完了这么多屁话(喂),回归之前教授讲过的,政经系出路很广

但很广有两种,一种是很多种选择,另一种是完全没东西可以选择

如果是抱持著不努力就有好工作的态度的话,那你听到教授说这句话的感觉会偏向后者

但如果对未来有积极的想法及规划

那政经系能提供给你的资源其实是超乎预期的多(我们可是拥有双倍视野的跨领域科系耶!)

 

最后再回归到一点,我们所学的东西就像教你如何转动削铅笔机

但如果你不知道你自己转动的机器是拿来做什么用的,连它是削铅笔机都不太清楚的话

那学习转动削铅笔机这个动作对自己意义一点也没有

所以选定好你要削的笔,放入削铅笔机,一起磨出璀璨的未来吧!

 

在此共勉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