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 网路分享)

就如以往,在晚餐时跟孩子闲聊。

以前没经验时,问的大概都是今天在学校发生啥事诸如此类的问题,通常这种问题,因为涵盖的范围太大,所以孩子不是说没有,就是说还好,一来一往也问不出所以然来,所以谈话的品质短而差。想起有句流传的名言Doing the same thing over and over again and expecting different results, that is Insanity.「疯狂是重复做同样的事情,却期待有不一样的结果」。为了避免孩子以为每次聊天我都在跳针问同样的问题,所以开始思考应该怎么问,才能让孩子有所回应畅所欲言。

可能在职场久了的习惯,也可能是讲授沟通课程时,大部份时候我都鼓励大家在与人沟通时,多使用开放式的问句,让对方能多表达他的想法;而我们只需专注倾听、理解对方,并适当的给予建议,以达到彼此沟通的目的。而我却忘了,当孩子从小用为什么这类的问句开头,如为什么太阳会从东边升起、为什么我不可以吃零食、为什么你是我爸爸之类的开放式问句来问我们的时候,通常我们的回答可能都是不知道、不晓得,问久了还会不耐烦、心情变超差。难怪「十万个为什么」这套书会历久弥新,跨越世代依然都是父母的案头书。原来不管大人还是小孩,被人问到如此这般漫无边际的问题,我们的大脑可能会自动停机,想都懒得想。

为了不要重导覆辙,让孩子的回答都是没有、还好之类的虚应,所以开始尝试使用封闭式的问句来和开放式的问题交叉使用。

「今天在学校有没有发生有趣的事?」

「没有。」第一个句点。没错,这是用封闭式问句的风险。

「今天老师上课,你有没有问老师问题?」

「没有耶!」第二个句点。这也合情合理,通常学生比较不愿意发问。

「今天在学校,有没有跟同学聊天?」

「有!」太好了,抓住切入点了。

「那都聊什么?」我问。「聊电玩啊!」

「可以跟我分享吗?」「你真的想听吗?」

「想啊!」「你不会骂人吧!」「当然不会!」

这时孩子突然神来一句,「既然你诚心诚意的发问,我就大发慈悲的告诉你!」

挖哩!这是哪一招啊!经由孩子解说才知道,原来这句台词是时下正夯的宝可梦卡通中,敌对火箭队的经典台词呀!

接著他开始诉说他们最近流行的电玩游戏叫虹彩六号围攻行动,是一款多人游戏,且著重在小队对抗。也解释给我听,他们一开始可以从给美国、英国、德国、俄罗斯及法国等国家的特种部队,选出一人来角色扮演并参加网路线上五对五的团队对抗,每个特勤队员所使用的武器和配备都不同。两队因著任务情境的不同分为防守方和攻击方,而任务情境有分为解救人质、拆除炸弹、肃清威胁等不同类型。而地点则包含有总统专机、国家领事馆、私人豪宅等等。而团队获胜的条件有全数歼灭敌人、达成情境目标或是成功守住据点等等,游戏可以说是变化万千。

咦!等一下!这么复杂的游戏规则与概念,我怎么就听懂了。啊!原来孩子用的方法不就是人称新闻报导的五何法吗?什么人或哪些人、有哪些事或发生什么事、什么时间或是有无时间限制、发生的地点在哪里、可以使用哪些物品或装备。原来孩子在描述有兴趣的事情时候,自然而然脱口而出的方法,竟然是我们大人熟悉的五何法。

趁热打铁,所以马上机会教育,跟孩子解释,你刚刚说的一大串,老爸都能听懂。「你知道为什么吗?」我故意故弄玄虚。「为什么呀?!」换他好奇了。

「因为你用了一个你自己都不知道你知道的表达方法!」「哦!说来听听。」

「你真的想知道吗?」「当然想啊!」

「既然你诚心诚意的发问,我就大发慈悲的告诉你!」我说。哈哈!逮到机会顺便现学现卖,学著用孩子喜欢的沟通方式拉近距离。
开始告诉孩子用的方法是叫什么,可以用在哪些方面,也举一些例子让他明了,有机会可以多多使用。所以聊天得法,就能帮助孩子说出想法,更能理解彼此看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