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個吃瓜羣衆眼中有一千種「都挺好」。

在劇評人眼中,「都挺好」是又一部國劇之光,播放還未過半,豆瓣近2萬7千人爲「都挺好」打出了8.4的高分。

在微博吃瓜羣衆眼中,每天沉浸在蘇家大事兒小事兒的熱搜中。在心理學家眼中,它又變成了一部探討原生家庭傷害的優秀範例。而在我們美食博主眼中,其實它就是一部超實用的廚房小白入門菜譜!!!

今天,吃不胖天團就幫大家扒一扒劇中菜譜,包教包會,讓你輕鬆變身大廚石天冬。

烤 雞 翅

自幼不受家人待見,十八歲離開家自力更生,發誓和這個家再也不產生任何關係的明玉,在醫院樓道里,聽見屋裏大哥見到母親最後一面時的哭聲,還是會心如刀割。因和二哥發生了劇烈摩擦,連母親葬禮都沒有參加完的明玉,帶着複雜的心情,無意中來到了“食葷者”。

第一次見面,餐廳老闆石天冬爲明玉做了六個雞翅。可惜心情不好的明玉,一口沒動,放下錢,悄然離去。

幾日後,明玉再次到訪“食葷者”,石老闆爲了挽回自己的顏面,又做了上次“被退貨”的烤雞翅。

洋蔥、胡蘿蔔切丁

大蒜、生薑、香菜、小米椒切碎

加入耗油、辣椒醬、黑胡椒粉混合均勻

放入改好刀的雞翅醃漬入味

雞翅放入烤箱,伴隨着誘人的“滋滋”聲,一盤完美的烤雞翅即將擺盤上桌。

石老闆說:再累,吃完我做的菜,心情就會變好。

黃瓜拌蝦仁

清炒蝦仁

在外人看來蘇明玉長得又漂亮,又會掙錢,通過自己的努力,成長爲了叱吒職場的成功女性。但看似表面風光的小姐姐,背後卻陷入公司的內部暗潮洶涌的權利鬥爭。這時,似乎只有“食葷者”能給明玉帶來一絲寧靜,只有石老闆做的菜,纔是明玉需要的那一劑良藥。

黃瓜切成小塊,紅椒改刀成細絲

鮮蝦去皮剝出蝦仁,蝦仁去蝦線,下到開水裏焯到變色撈出

倒入適量生抽和麻油,攪拌均勻

一盤“黃瓜拌蝦仁”大功告成

江南人對蝦,有着迷之眷戀。活蹦亂跳的鮮蝦剝出新鮮的蝦仁,肉質細膩彈滑,充滿生命力;從鼻腔慢慢沁上來的鮮味,混搭着一絲微甜,口感清淡又不單調,足以吸引大家慢慢去品味。

蘇州人喜歡吃蝦,甚至飯店裏的每一位老師傅都是做蝦高手。他們厲害到每個季節都能用不同的輔料搭配鮮蝦,做出完美的菜餚。在碧螺春上市的春天,少不了一道素雅的“碧螺蝦仁”。

初夏之時,特別是端午前後,雄蝦子滿頭硬,在蘇州一定要吃上一道由“蝦仁、蝦子、蝦腦”組成的“清炒三蝦”。到了秋天,白果墜地,老師傅又會炒出一道“白果蝦仁”來挑戰食客的味蕾。而冬天一匙簡單清爽的“手剝蝦仁”含在口中,清香滑嫩,神仙也不過如此。

蟲草花排骨湯

在中國,南北飲食有很大的文化差異,就像我們常說的“南米北面”,“南西北粗”。北方人性格粗獷,日常喜歡燉菜,而南方人性格溫婉,更喜愛煲湯,且煲湯時的細緻手法,是北方無論如何也無法媲美的。

劇中呈現了許多場石天冬煲湯的場景,最吸引人的,非這份蟲草花排骨湯莫屬。

肋排切條,改刀成塊

放入配料中醃漬入味之後,下鍋焯水

將焯好水的肉塊撈出過水,重新放入鍋內,加入蟲草花、大棗,倒入適量清水,大火熬製

對於向來急躁與好爽的北方人,或許覺得“喝上一口湯要花兩個小時”過於矯情,快速簡單的西紅柿雞蛋湯、或是紫菜蛋花湯纔是正確的選擇。但其實我們的生活最重要的,是要有儀式感,而喝湯恰好就是一種很有儀式感的事情。

香煎海鱸魚

提起肉質鮮美的魚類食材,海鱸魚一定能排到Top3。

每年夏天是海鱸魚繁殖的季節,它們從這時候開始堆積脂肪,口感也變得愈發鮮美起來。自古以來,海鱸魚就稱作高檔美食,前有范仲淹的“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後有“秋風且食鱸魚美”,“西風斜日鱸魚香”“白酒醇釅鱸魚鮮”,可見文人墨客對於鱸魚的讚美也是溢於言表。

海鱸魚切斜刀

放入大蔥、黑胡椒醃漬入味

海鮮菇下鍋炒熟盛出待用

醃漬好的海鱸魚下鍋煎至金黃色夾出

放在炒熟的海鮮菇上擺盤

據《本草綱目》記載,“鱸魚性甘溫,有益筋骨、腸胃之功能。鰓性甘平,有止咳化痰之效。”據《父食療本草》記載:“鱸魚能安胎、補中,作膾尤佳。”

所以呀,喜歡一個女生,就帶她去吃海鱸魚吧。

紅燒排骨

說到故事的發生地蘇州,就不得不提到同爲江蘇三巨頭的無錫。而無錫排骨憑藉香軟酥爛、軟糯香甜的口感,不僅成爲全國的知名美食,還廣受外國友人的熱情追捧。

客人說今天要吃最好吃的菜,於是石天冬做出了這道紅燒排骨。

鍋內放油,加熱後放入大蔥、生薑炒香,之後放入排骨繼續翻炒

待肉變色後放入醬油等調味料,加入剛好可以沒過排骨的開水

小火燉20分鐘左右,大火收汁

關於無錫排骨,還有個有趣傳說。

相傳宋朝時期,無錫城中一家熟肉鋪裏走進了一位身穿道服、手持破扇的叫花子,生活也很窮困的店主沒有把他直接轟出店門,而是給了他一塊斤把重的熟豬肉。

誰想到叫花子三五下就把肉吃光了,又向店主討要,就這麼吃了要,要了吃的,店主急了,嚷嚷道:“你把肉都吃光了,我明天還賣什麼呀!”叫花子笑着回答道:“賣骨頭唄!”隨即便撕下破扇子上面的筋,告訴老闆將其和帶肉的骨頭一起燉,說完便轉身離開了。

第二天店主半信半疑的試了試,誰成想屋內肉香四溢。取出的肉一嘗也是肉質酥爛,引得人們爭相購買。後來才知道這個叫花子就是活佛濟公,從此無錫排骨也是聲名遠揚,流傳至今。

希望大家能收下這部家庭倫理都市美食紀錄片「都挺好」的安利。

謝謝你看到這裏,希望我們真的,都挺好。

文 | 小雅

圖 | 網絡

設計 | 小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