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的位置,會引起部分人的特別生理反應,引發或加重某些疾病症狀,比如,由躺着引起的臥位型心絞痛;直立時導致的體位性低血壓;吃飽就睡,導致食道反流性胃炎症狀加重等。在體位相關的疾病中,還有1個特殊的類型,體位性心動過速綜合徵。

  站着時心率明顯加快,但血壓僅有輕度下降,還會伴有心慌、輕度頭痛、乏力、不能耐受運動。這種情況如果發生在體育課上,老師可能會看對象來解決問題。若是女生,可能會安慰,“真不好意思請假,就去休息吧。”若是男生,那就可能發火,“是不是叫小明?想在田徑場跑幾圈?”但這樣的處理,可能是會整出大事的。

  不耐站,這種特殊的現象的記載,可上溯到1871年,當時發現有些士兵會出現異常的心動過速,因此,將之描述爲煩躁的心或士兵的心;到了1944年,纔有了直立性心動過速的命名。又過了幾十年,有了傾斜試驗,相關的病例報道也越來越多。1993年,有學者提出了體位性心動過速綜合徵的概念,並對患者進行評價,發現這類患者對傾斜試驗反應異常,會在傾斜2分鐘內使心率快速升到每分鐘120到170次,並伴有肌肉震顫,部分患者還會出現輕度血壓下降或是舒張壓的升高。

  體位性心動過速綜合徵的表現,通常是在站立時出現頭暈、感覺心悸、全身乏力、震顫、視野模糊,不能耐受運動和疲勞;在從臥位轉爲站立時,每分鐘的心臟跳動會增加超過30次,如果是12歲到19歲的青少年,則可能超過40次,並持續至少30秒;同時,收縮壓的下降不超過20mmHg,達不到直立性低血壓的標準。體位性心動過速綜合徵,是年輕人中最常見的直立不耐受表現,主要發生在絕經期前的女性中。

  體位性心動過速綜合徵的發生,被認爲與外周自主神經病變、靜脈血過度彙集、容量失調時血容量不足、高腎上腺素能狀態、肥大細胞激活障礙、自身免疫異常等相關。目前,對確切的發病機制還有爭議。有觀點認爲,當直立時,下肢自主神經功能失調,使靜脈過度擴張,迴心血量減少,激活交感神經,造成心率加快;也有觀點認爲,是心肌缺血引起心率加快。總之,當前還沒有定論。

  對於體位性心動過速綜合徵的診斷,通常需要仔細瞭解病史並進行體格檢查,需要做12導聯心電圖,還要做全血細胞檢查及甲狀腺功能測定;部分患者可考慮做24小時動態心電圖檢查,必要時還要進行自主神經功能檢測、超聲心動圖、直立傾斜試驗、運動負荷試驗等檢查。都查完了,確診後,還要經歷下小失望,因爲,體位性心動過速綜合徵目前沒有特異性的治療措施,也缺少統一的治療方法。沒有靈丹妙藥,咱們就轉入重點,介紹幾種美國心臟病協會近期在綜述中提出的建議吧。

  體位性心動過速綜合徵的非藥物治療措施,主要有這樣幾點。首先,使用斜躺式自行車或划船器,或者游泳來鍛鍊身體,在避開直立的情況下,提高耐受性;第2,每天飲水3升,攝入鈉鹽5到10克,以增加血容量;第3,避免暴飲暴食、飲酒、高熱環境暴露;第4,彈力襪可穿至大腿或更高的位置,腹部可適當綁帶;第5,睡覺時擡高頭部,腿部交叉;第6,如果存在焦慮或過度警覺等,應進行認知行爲治療。如果您也不耐站,可以嘗試這幾種方法,若有改善,請記得與大家分享經驗。

  愛誰,就把健康傳給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