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鋪天蓋地的都是房地產稅,圈內人不必說,基本都清楚這事的來龍去脈,但它實實在在影響了圈外人的情緒。

前幾天,一位做汽車自媒體的朋友跟我也來問這事。

中國的樓市一直是賣方主導市場,社交媒體上的聲量同樣如此,房地產稅總歸是影響了房產持有成本,每年要掏一筆錢當然不爽了,一片不滿很好理解。

從整體來說,房地產稅對房價的影響是比較小的,它只是一次系統性整合,這是適應住房發展階段的一種變革,爲地方城市找到新的穩定稅源;

從“穩”的層面來講,把房價拉下來,絕對不是房地產稅的訴求,看看江西贛縣叫停特價房就知道了,地方城市是多麼怕房價下跌;

從技術層面來說,如果房地產稅導致房價大幅下跌,那麼地方城市收入必然大幅縮水,這明顯背離初衷;

從預期的角度來說,房地產稅會有一定影響,特別是剛落地的前後半年,房價肯定會有小幅波動,成本增加了,會推動一部分房源加快入市,但我覺得這些房源相對整體供應是非常小的。而且隨着時間的推移,市場會迅速消化這種擔憂。

分城市來看,房地產基礎比較薄弱,靠刺激的中小城市影響會大一點,房地產基礎相對較好的人口流入型城市,影響相對較小。

綜合以上幾點,大家對房地產稅還是要理性,當然這是基於政策穩定下做出的判斷,如果部分城市強行關閘門,那就另說了。當然,後者也不僅僅是房地產稅範圍內的問題了。

沒房的人希望房價低一點,有房的希望房價繼續走高,這很好理解。

房價走勢到底如何?希望房價跌的,統統別買房,希望房價漲的,統統別賣房。話說的很糙,但卻指明瞭影響房價漲跌最關鍵的指標之一:供需。供過於求,必然下跌,供不應求,漲也是擋不住的。

而在房地產供需這個層面上,不能只看平均數,只看總量,要看內部結構。

從城市的維度來看,人口永遠向城市集聚,向高等級城市集聚,有多少地才能蓋多少房子,帶來多少資源,一二線城市這方面天然存在缺口,甚至一些小城市,它的核心地段就那麼點,房子也是稀缺的,價格也是比較堅挺的。而在其他地方,不存在稀缺性問題,價格自然也沒那麼好看。

具體到某一套房子上,買房等於佔有與房子直接或間接綁定的大量資源,你可以享用它們,它們的價值也會反映在房價上;賣一套房子,等於放棄了這些資源。優質資源,大家都想要,靠的就是房子這個媒介。

供需很重要,但買不起也沒用,所以另一個關鍵指標是貨幣,是信貸。

2019年房價怎麼走?“小陽春”的確炒作味道十分明顯,但信貸逐步變鬆卻是事實。

融360大數據顯示,目前全國首套房貸款平均利率已經連續兩個月轉跌,二套房則是連續三個月轉跌。

最新下調首套房貸利率的關鍵城市是深圳,四大行在深圳的首套房貸利率是1.05倍,二套房是1.1倍。而在之前,首套房和二套房執行的主要是1.1倍和1.2倍。而且放款速度也在加快。

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主要原因是銀行有錢了,2018年以來多輪的定向降準,終究還是覆蓋到樓市了。當然,未來要重點關注首套房利率是否會迴歸基準甚至以下,如果在基準以上,總體影響不大,如果“以下”,那就是刺激了,必然會反映在房價上。我更傾向於認爲,利率會維持在基準以上。對銀行來說,今年必然會加大規模支持實體小微企業,對住房貸款的支持則會保持穩定。

至於人口老齡化問題,則是很多人擔心的。這的確是樓市最大的利空,中長期利空。但我們會在人口老齡化問題上被動等待那個最壞的結果嗎?人口老齡化問題全世界都存在,房價又如何呢?況且中國人有多愛買房子,拍着腦袋隨便想一下:老房子換新房子,小房子換大房子,小城市的房子換大城市的房子,大家庭變成小家庭需要更多房子……

將人口老齡化直接與“房價下跌,不要買房”掛鉤的人,我想反問幾句:你打算租多長時間?你買過房子嗎?知道無房和有房那種區別嗎?如果沒有,多找有房的人聊聊,你會有新的收穫。在樓市打拼過的人,說話才靠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