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今天為大家帶來部編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動物兒歌》的教學設計等相關教學資源,希望能給大家的教學和學習帶來幫助!

1《動物兒歌》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動物兒歌》是部編版一年級語文下冊第五單元的一首兒歌。在《動物兒歌》中,小動物的名字都是形聲字,滲透了形聲字規律,讓孩子在有趣的兒歌學習中,領略漢字的趣味與精妙。而且,《動物兒歌》是一首用畫一樣的語言描繪小動物在夏天快樂景象的、充滿了童趣的兒歌。課文插圖色彩豐富,語言趣味盎然,是學生喜愛的課文。

  課文里寫的小動物大都是昆蟲,要求認識的字大都有蟲字旁,適合引導學生在熟讀兒歌的基礎上,聯繫大自然和教材中的圖畫,運用形聲字規律識字。課文還適合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用多樣、有趣的朗讀讓學生感悟和了解夏天的美好。此外,兒歌的詩句工整,可以引導學生髮揮想像力,在學習兒歌語言的同時進行再創作,培養口頭表達能力,落實語音文字運用。

  一年級學生已經初步認識了一些動物,能說出它們的名字和一些特性,還能簡單地表達自己的認識。但是,那僅僅是一些零碎的、不規範的語言。為了使他們正確、規範地學習和運用,在課堂上必須聯繫他們的生活實際,創設他們熟悉的生活情景,幫助他們感悟、積累和運用語言。

學習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會認「蜻、蜓、迷」等生字,會寫「間、迷、造」等生字。利用形聲字的規律識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兒歌。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了解這些小動物的特點和生活習性,培養觀察小動物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重點:識字、寫字。朗讀兒歌。

 難點:理解字詞的意思。

 教學準備:教學課件、小動物的圖片

教學流程

一、激趣導入,引入新課

  一年有四個季節,春、夏、秋、冬。春天過去了就是夏天。夏天就要到了,讓我們去看看(出示多媒體課件)在這美麗的季節里,有哪些動物朋友呀?請你們仔細觀察,小動物在做什麼呢?在生活中你們見過這些小動物嗎?在什麼地方見過它們?

  預設:學生1:蜻蜓在空中飛呢。

  學生2:蝴蝶在跳舞。

  學生3:蝌蚪在水裡游泳。

  學生4:……

  學生:我在家裡見過蜘蛛。我在河裡見過蝌蚪。……

  【設計意圖:低年級的學生活潑好動,聲音、圖畫、顏色都會引起他們的注意,令他們產生濃厚的興趣,順應兒童的心理。】

二、讀兒歌,識生字

  1.同學們觀察得真仔細,有一首兒歌就寫了這些小動物有趣的活動,你們願不願意自己先讀讀?

  如果你在讀的過程中遇到了困難,比如,有的字你不認識了,怎麼辦呢?

  預設:學生1:可以藉助拼音讀准字音。

  學生2:可以問老師,問同學。

  2.這些都是很好的學習方法。現在請大家讀讀兒歌,藉助拼音讀准字音。

  學生自由讀書。

  (1)哪些同學讀完了,快快打個勝利的手勢。這些字你們認識嗎?教師出示「迷藏蝴蝶花間捉迷藏。(個別讀,其他同學跟著讀。)

  在出示「造 蚯蚓土裡造宮殿」「食糧 螞蟻地上運食糧。」(個別讀,其他同學跟著讀。)

  「網 結網 蜘蛛房前結網忙。」(個別讀,其他同學跟著讀。)

  蜘蛛結的網叫蜘蛛網,咱們班有小畫家嗎?誰能到黑板上簡單地為我們畫張蜘蛛網?一名學生上台畫。

  教師在圖畫上寫「網」,你們發現了什麼?

  學生:網字外面的框就像是蜘蛛的網,裡面的小叉子就像是小蜘蛛。

  教師:你還知道什麼網?

  學生紛紛說:球網鐵絲網電網漁網上網

  (運用組詞的方式,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加深學生對「網」的認識。)

  (2)我們大家一起合作來讀讀兒歌,一組讀一行,怎麼樣。聽的同學們要注意,他們的字音讀准了嗎?

  學生一組讀一行。(評價:字音讀得真準確。)

  這麼多同學還想再讀讀,這次一人讀一句。

  學生一人讀一句。

  3.還有這麼多的同學都想讀,這次我們這樣試一試。先讀讀兒歌,然後在兒歌中找一找這些小動物的名字,用橫線畫出來。等你同桌的小夥伴也畫完了,把你認識的小動物的名字讀給小夥伴聽,不認識的你可以問問他。

  學生讀書並畫出小動物的名字。不認識的同學之間互相學習。

  (1)檢查:你都畫出了哪個詞?

  預設:學生:我畫出了蜻蜓蝴蝶蜘蛛蚯蚓螞蟻蝌蚪

  (2)誰和他畫的一樣呀?聰明的孩子讓我們一起呼喚這些小動物,把它們請出來吧!學生齊讀。

  【設計意圖:結合具體的語言環境,讓學生初步認識兒歌中表示小動物名稱的詞。】

  4.小動物們從兒歌中跑出來了,你們還記得它們的名字嗎?(出示課件)

  (1)注意看屏幕,誰能帶著大家讀讀這些詞?(圖畫、拼音、詞語全部出示)

  一名同學讀詞語,其他同學跟著讀。

  男生、女生比賽讀。

  (運用比賽的方式,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小動物們回家了,還能讀出他們的名字嗎?(去掉圖畫)願意讀的一起讀。

  學生自由朗讀。

  (3)拼音不見了,還認識嗎?

  分小組讀詞語。同學之間互相幫助。

  5.排列順序讀:在這些詞中你還有哪個詞不認識?請你的好朋友來幫助你。還有誰不認識?快問問你的同桌。誰全認識了?全認識的同學請起立,我們大聲讀一讀。

  【設計意圖:在以上環節里,採用多種方式,不斷復現所學詞語,從看圖讀拼音識字,到讀拼音識字,再到去掉拼音識字,生字的識記體現坡度,在反覆與生字的見面過程中,學生認識了生字。】

  6.同學們的字音讀得真准,老師送給你們一份禮物。你們收到什麼禮物了?(小動物的照片和名字)我們讓照片、名字手拉手,成為好朋友吧。大家一起來玩找朋友的遊戲。教師示範:「嘿嘿,我的朋友在哪裡?你的朋友在這裡。我們的名字叫:蝴蝶」……

  12名學生分別上台做找朋友的遊戲,其他同學一邊拍手一邊讀詞語。

三、感悟方法,培養能力

  1.(根據黑板上展示的小動物名字)

  同學們,快快睜大你的眼睛,注意觀察這些字,你發現了什麼?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髮現漢字特點,了解形聲字進行認字,是他們掌握一定的識字知識和方法,從而激發學生識字興趣,提高識字能力。

  學生:都有蟲字旁。

  2.你們還發現了什麼?

  (1)引導發現形旁:這些字都有蟲字旁,蟲字旁與這些字有關係嗎?

  預設:學生1:這些字都是小動物的名字。

  學生2:這些字都是蟲子。是昆蟲。

  學生3:小動物中有的是昆蟲,有的不是昆蟲。

  (評價學生:你真是個會思考的孩子。)

  (2)引導發現聲旁:「螞」這個字念什麼?[遮住蟲]讀什麼?

  學生:螞蟻的螞,右邊念馬,加上蟲子旁也念馬。

  這個「馬」字在「螞蟻」的「螞」中表示什麼?

  學生:表示讀音。(評價:你真是會動腦筋的孩子。)

  3.小結:像這樣,在一個字當中,一部分表示字的意思,另一部分表示讀音,這樣的字

  叫——形聲字。一起說:形聲字。在漢字中有許多形聲字,抓住這個特點可以幫助我們牢牢地記住這些字。

  【設計意圖:在學生認識了蜻蜓、蝴蝶、蚯蚓、蝌蚪和蜘蛛等生字後,引導學生尋找規律。在「你發現了什麼」的引導下,學生感悟到藉助形聲規律識字的方法。這樣在完成識字教學的同時,培養了學生識字能力,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

四、指導書寫

  1.今天我們不僅認識了形聲字,我們還要一起寫寫形聲字呢。(課件出示「迷、造、運」字)

  范書:講解要求。在寫這三個字時我們一定要注意把筆順寫正確。

  2.迷:這個字念什麼?伸出小手我們寫一寫。我們再看看這個字的兩個部分,你們認識嗎?伸出你的小手,我們來寫寫這個字。學生書空。接著指導「造、運」

  3.提醒寫字的要求:寫字時我們一定要保持正確的寫字姿勢。爭取把字寫正確、寫漂亮。這些要求你都做到了,就會得到小紅花。

  4.播放古箏輕音樂,學生在音樂中書寫。描紅。仿寫。

  5.評價:有很多同學得到了小紅花。相信你們平時多練習,一定會寫得更漂亮。

五、拓展延伸,仿寫兒歌

  1.今天我們和這麼多小動物交了朋友,你最喜歡哪種小動物呀?請你讀一讀你最喜歡的這種小動物的活動,可以邊讀邊加上動作演一演。練好之後,讀給同桌聽。

  同學自己練習讀書,再讀給同桌聽。

  齊讀。指名讀。

  (教師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自主選擇朗讀的內容,不以老師的指派來代替學生的閱讀。邊讀邊加上動作,一方面激發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另一方面讓學生的學習得到一定程度的調節。)

  2.哪些同學願意為大家讀一讀呀?

  分別請了六位同學朗讀兒歌,其他學生評議。

  3.除了今天我們認識的小動物,你還對哪些動物有了解呀?你們能不能學著兒歌中的句子,說說這種動物的活動?比如,什麼在什麼地方做什麼?

  預設:學生1:白兔地上蹦蹦跳。

  學生2:小貓房前喵喵叫。

  學生3:小狗屋裡汪汪叫。

  學生4:大象河邊在洗澡。

  ……

  小結:通過大家的努力,一首朗朗上口的兒歌寫成了,今天你們也成了一位小詩人。

  【設計意圖:通過說、仿訓練,為學生提供語言學習的實踐機會,鼓勵他們主動學習,自主學習,從仿到創,發展思維,發展語言。】

六、教師小結,推薦閱讀。

  1.課下,可以把自己創作的句子在兒歌后面寫下來,這首兒歌的內容就更豐富了。還可以把寫的兒歌給老師看看,課下我們還可以觀察這些小動物,或者搜集一些你喜歡的小動物的材料,來豐富我們的知識。

  2.推薦網站:動物百科知識網。

七、板書設計

  動物兒歌

  圓形字   盤 迷 造 運

  形聲字

《動物兒歌》教案匯總

renjiaoshe.com/bubianxi

2《動物兒歌》其他教學資源

《動物兒歌》其他精品教學資源(ppt課件、教案、學案、試題及素材)匯總

renjiaoshe.com/bubianxi

更多《動物兒歌》的教學設計等相關教學資源請至官方網址人教版教師之家renjiaoshe.com 獲取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