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十几年前,个人攒了500块买了一部步步高CD随身听,当我每天沉浸在U2、林肯公园的音乐里时,街上已经风行MP3了。

当时MP3吸引我的并不是它的小巧,而是它的配塞,大多是都是白色的。到后来我成为一只广告狗时,很多同行在分析苹果手机的大卖原因时提到苹果配塞是白色的。

可以想象我是多么的不服,虽然后来很多手机友商都跟风出白色的配塞。

耳机的颜值重不重要,答案是肯定的。

很多老烧心里也不服,但多数人购买耳机时依然会考虑它的颜值,有时候颜值还是下决定的主要因素。

TFZ感觉是有高颜值遗传基因的,从一开始做耳机,就把颜值做到了高出友商一大截。

耳机永远不可能当做首饰卖,但TFZ却一直在挖掘耳机的颜值,感觉没有最漂亮,只有更漂亮,这是TFZ NO.3给我的第一感觉。

一、开箱部分

包装盒没怎么变化,快递小哥最喜欢了;

这款NO.3其实有两个版本,这是透明版,还有一款售价翻倍的钛合金升级线版,在耳机腔体盖上有明显的区分标识;

全家福也是超白系列,不知为何我一向不喜欢这白色皮质收纳袋;

标配里有6副耳塞套,机身上还有一副,材质都是一样的,差别在于开口的大小;

0.78的双针接口,透明到塑料膜一样的镀银线,主线是扁圆的,表层有纹理,显然是为了更好地收纳,无线控,手感偏软,但是没啥弹性,收纳指数确实很高,唯一的瑕疵就不知道抗氧化能力怎么样,跟以前的这种线材还是有明显区别。

表层是透明的树脂材料,后盖里有一层光泽感的箔片,不确定是否为金属材质,型号和LOGO也是印在里面的,NO.3代表的是TFZ独家的动圈技术第三代;

里面的动圈单元看的还是挺清楚的,不过我觉得透明的动圈没透明的动铁看着有科技感。

耳机做工方面没啥可说的,国内HIFI耳机的工艺现在表现的比国外大厂还要有水平;

二、个人主观听感分享

如果把国产耳机分个类,我觉得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卖调音,实则是卖品牌,单元、分频技术什么的都是现成的,品牌有高度就能有高价;第二类则是卖价格,低价策略走量。有人问可以赚钱么,那是肯定的,走量也代表有流量,何况现在并不是卖包子就赚包子钱的时代;第三种则是卖技术,TFZ其实是属于第三种,但是TFZ颜值太高,再者出道晚,加上产品定价低,反而给人就是卖外观的错觉。

其实从TFZ的第一款耳机开始,它就在购买页面一直强调个人的双磁路动圈专利技术,到目前已经是第三代了,只是目前的影响力有限还未成为标杆。

但不管怎样,面对新技术,我们应该持以开放的态度,不然国产HIFI永远活在国外大佬的阴影之下。

先说大家最关注的低频,当然也是TFZ NO.3最重要的一部分。作为动圈耳机,TFZ NO.3拥有双磁路、双腔体、双音圈以及钻石振膜和特斯拉磁组,记得以前TFZ常用石墨烯单元,灵敏度非常高,让它家的动圈拥有动铁的味道。不过这一次的第三代技术有大的改变,虽然我搞不清楚钻石振膜(没看到购买页有介绍)到底是怎样的,不过它的低频爆发出的就是原始动圈的味道。

在我用果机直推时,NO.3在低频上非常适合《男儿当自强》这种以中国大鼓为主的民族器乐,量感适中,下潜颇深,但是不会给你凝聚感过强的感觉,最出色的是弹性,让大鼓的细节绵延不绝,而且层次感很不错,器乐分离感则中规中矩;但若是听西洋架子鼓,就显得平庸许多,凝聚感欠缺,下潜深也于事无补,没有ROCK的节奏和气氛。

人声部分有着明显的偏暖迹象,解析相比TFZ之前的耳机并不显得突出,无论是任贤齐还是陈奕迅的声音都保持着相对较多的柔和感,有明显的音染,一开始听还比较淡,煲机后则属于“好听”那一类,也符合手机直推的定位。

鉴于TFZ NO.3比较好推,我用了迷你的但也是无损的前端HIDIZS AP80试了试晋级的效果。效果是显而易见的,音量开到35即可,听THE AFGHAN WHIGS的《Algiers》,低频不仅有良好的下潜和凝聚感,中低频上的空间层次感也表现的很出色。

不过在听这首歌时,感觉低频和人声的分布比较平均,又或许是这首歌本身比较另类,所以又听了枪花的《Estranged》。感觉也是类似,TFZ NO.3低频展现出的动态并不强,在单独的低频乐里它会表现出良好的器乐分离感和层次感;当人声加入的时候,它声场的素质也蔓延开来,人声结象有个一般,但总觉得和低频的分布太均衡以至于人声显得不够突出,实际上在手机上它的人声还挺贴耳的。

直到我换上苏阳的《官封弼马温》这种背景乐相对简单的曲子后,才会感觉到人声是主体。

TFZ NO.3在HIDIZS AP80上展现出的高频还算比较稳,不算薄,在小编制里表现出的顺滑感和延伸感都算不错的,动态也未拖后腿,毛刺控制还好,主要是比较委婉,谈不上多亮丽,略显通透,和中频有点类似,好像挺自然的,又好像挺拘谨,不够刺激。

在AP80上TFZ NO.3表现的比较委婉,中高频略显平淡,低频很不错.不过有个例外是听女声的时候,TFZ NO.3的柔和感和偏暖的音色给了我明显的甜美感,齿音控制的很好,解析也恰到好处,不管是孙燕姿还是Suzanne Vege,比男声更有味道。

也许是我太低估了TFZ NO.3的对前端的要求,当我把前端换上更专业的凯音N5二代后,之前对NO.3中低频关系不甚明朗的印象大为改善。它的人声位置有所靠前,略带温润,依旧不凸出解析,但不缺质感,灵敏度很不错,即使听Damien Rice的这种低吟也有很细腻的表现。在不浓郁却又保持柔和温润自然的风格里,这种人声风格一点都不像TFZ,也不像千元内的耳机惯有表现,而且男声的素质也提升了起来。

在低频拥有下潜、器乐分离感和弹性以及不太多的量感后,我觉得NO.3差的是动态。所以我特意听了德国战车的《The Mass》、英雄联盟《Victory》、《BREATH AND LIFE》这种气势恢宏的背景乐,说实话感觉是想抽支烟再循环。

在凯音N5II上NO.3也并没表现出多惊人的低频动态来,但这些气势恢宏的音乐仍可以令人心神荡漾,那种干净但不生硬的低频加上均衡的声场已经良好的瞬态,怎么听都觉得有穿透力。

虽然在中低频上凯音N5II给了我不少惊喜,不过反观高频就没那么细腻的悸动了。相对在AP80上的高频表现,NO.3确实还厚重一些,有一定的亮丽,极高频也有表现,但毛刺明显,通透感反而不如AP80上顺耳。

当然个人也试着听了蝎子乐队《Hurricane 2000》这种大编制,如果只是寻求荷尔蒙快感,用N5II直推NO.3也能听个刺激,动态相对中低频是有提升的,瞬态也不差,只是细腻程度对我而言乏善可陈。

三、个人观点总结

恐怕有人直接看开头和结尾,而忽略个人在听感上的赘述,在写本段总结之前,我特地查了查,发现所谓钻石振膜就是类钻碳振膜,物理没学好,看情况是和石墨烯差不多的材质,索尼用过,JVC用过,万魔也用过,貌似还比较受耳机厂商青睐。

知道这些也能解决我心里的疑惑,TFZ NO.3在我看来还有一定的优化空间,它和TFZ之前的二代石墨烯动圈单元还是有明显的提升,至少在中低频上,它的声音素质是温润自然的,流行乐啊民谣乃至摇滚乐都有很不错的表现。

我没用更好的前端来试听,在我看来售价699元的耳塞定位的其实还是手机党和初烧,在手机上它的表现是很不错的,但换做入门前端后它没达到其产品定位标准,对前端还是有一定的要求。

如果我将这一点视作它的缺点,那么我也将售价3K的凯音N5II视为比入门级更好的前端,这么说也许有一点争议,但值得肯定的是TFZ NO.3的素质确实很不错,不强调解析,也不刻意偏暖,对中低频乐器的音色表现让人印象深刻,很适合对音乐有一定见解的人把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