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 北宋著名詞人 婉約派創始人 原名三變 後來改名永 宋仁宗朝的進士

但是他的進士之名卻被仁宗劃去 原因就是他的那首 鶴衝天 黃金榜上 裡面一句詞為 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 就這一句斷送了自己的仕途 看來說大話害人不是假的

關於柳永的軼事典故還有很多 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 奉旨填詞 仁宗在革去柳永進士之名後有人因為柳永之纔再向仁宗推薦柳永 仁宗回復 且去填詞 自此後柳永自稱 奉旨填詞柳三變 也是因為這樣成就了他在詞壇的影響力 柳永的詞多寫愛情 在蝶戀花中的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更是寫盡了相似之苦 雨霖鈴裏的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把分別之苦描述的淋漓盡致

周邦彥 北宋末期著名詞人 在柳永去世三年後周邦彥纔出生 其作品也是以情居多 也有羈旅 詠物之作 是婉約詞之集大成者 繼承前人 發揚光大 在周邦彥的詞裡面依稀可見柳永的詞風

周邦彥在宋徽宗時期與著名的花魁李師師往來密切 一次在跟李師師相會時被宋徽宗堵在青樓走脫不掉 只能藏在李師師牀下 聽完李師師和宋徽宗的談話乘興寫了那首少年遊 並刀如水 吳鹽勝雪 後來被徽宗知道 下令把周邦彥貶出京城 還是李師師講情 徽宗也覺得周邦彥確實有才 才又赦免了他

從這兩個人的經歷可以看出 惹誰也不要惹皇帝 一句話就能決定一個人一輩子


柳永、周邦彥以鋪陳的手法寫慢詞長調,而且都擅長寫情詞。柳永開始大量創作慢詞長調,將賦法用於詞,對宋詞影響巨大,而周邦彥是集大成者。二者的區別市面上好像都專門的書介紹,我這裡只說兩處區別較大的地方,

一、雅俗的不同

1、柳永情詞雅俗相間,常用俚語,這一點黃庭堅有點像,秦觀還因此被送東坡批評「不意別後,公竟學柳七作詞」坡遽雲:不意別後公卻學柳七!秦答曰:某雖無識,亦不至是,先生之言,無乃過乎?坡雲:『銷魂,當此際,非柳詞句法乎?.....

柳永詞:《定風波·自春來》

自春來、慘綠愁紅,芳心是事可可。日上花梢,鶯穿柳帶,猶壓香衾臥。暖酥消,膩雲嚲。終日厭厭倦梳裹。無那。恨薄清一去,音書無個。早知恁麼。悔當初、不把雕鞍鎖。向雞窗、只與蠻箋象管,拘束教吟課。鎮相隨,莫拋躲。針線閑拈伴伊坐。和我。免使年少,光陰虛過。

當然,柳永的詞風格多樣,《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蘇東坡說其間佳句「不減唐人高處」。

2、周邦彥艷詞也文雅。

《少年遊·並刀如水》 :

並刀如水,吳鹽勝雪,縴手破新橙。錦幄初溫,獸煙不斷,相對坐調笙。低聲問向誰行宿,城上已三更。馬滑霜濃,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詩詞自是文雅為上,相比較而言,柳永的作品中俗語多了一些,一如酒肆歌坊中混跡的遊子,一如東山攜妓的王謝名流 ,氣度自是不同。

歷史上文人會把自己認為不好的作品付之一炬,可是柳永的詞流傳太廣,「凡有井水處,皆能歌柳詞「」,想燒掉也沒有辦法。

二、章法的不同

柳永的詞平鋪直敘,想電影的長鏡頭,一鏡到底。周邦彥的詞時空交錯,不靜下心來看則眼花繚亂,看明白後蕩氣迴腸。

分別選二位的名作來做一下對比。

1、柳詞一首

《雨霖鈴·寒蟬悽切》

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時間很清楚,就是今天發生的事情

地點和事件漸漸展開,長亭聽蟬,都門帳飲結束,蘭舟將發。執手送別,生出無限眷戀離情。

上闕寫景多一些,下闕主要寫情,讀起來簡單得多。

2、周詞二首

①《拜星月·秋思》:周邦彥?(宋)

夜色催更,清塵收露,小曲幽坊月暗。竹檻燈窗,識秋娘庭院。笑相遇,似覺瓊枝玉樹,暖日明霞光爛。水眄蘭情,總平生稀見。畫圖中、舊識春風面。誰知道、自到瑤臺畔。眷戀雨潤雲溫,苦驚風吹散。念荒寒、寄宿無人館。重門閉、敗壁秋蟲嘆。怎奈向、一縷相思,隔溪山不斷。

上闕讀了半天,到了「苦驚風吹散。」才知道原來都是回憶,寫的是過去發生的事情,然後再寫當前:念荒寒、寄宿無人館。重門閉、敗壁秋蟲嘆........

②《少年遊·朝雲漠漠散輕絲》周邦彥

朝雲漠漠散輕絲。樓閣淡春姿。柳泣花啼,九街泥重,門外燕飛遲。而今麗日明金屋,春色在桃枝。不似當時,小橋沖雨,幽恨兩人知。

讀到:而今麗日明金屋,春色在桃枝。才知道前面都是回憶,然後:不似當時,小橋沖雨,幽恨兩人知。又是回憶。昨天、今天、昨天,循環往複,是不是有些燒腦?但是意蘊味道就在於此。

@老街味道

2018-3-8


柳永與周邦彥並稱周柳,因為他們的詞主要寫盡了纏綿的情意。都是宋詞婉約派的代表人物,擅長寫情。

但是比較他們的詞的風格還是有許多不同的。

首先在題材上,柳永內容比較豐富,而周邦彥的內容較為單薄一點。原因是柳永晚年才中進士,浪跡漂泊大半輩子,而周邦彥卻在官場混。所以周邦彥詞的題材要狹隘一些,而柳永詞中大部分反映了男女戀情別愁離恨多些。

其次在風格上也有不同,柳永的詞雅俗共賞,而周邦彥的詞主要以純雅取勝。

柳永把自己與歌姬在一起的艷情生活毫不避諱的寫出來,語言通俗易懂。當然他也寫了許多羈旅生活,以及都市風光,特別是文人失意的心態也很出色。

但是周邦彥寫艷詞就沒有柳永直白。

第三,他們寫作方式也有差別,柳永直抒胸臆,周邦彥託物寄情。柳永平鋪直敘,周邦彥手法多變,

語言也有不同,柳永自由不羈,周邦彥工整華麗。

周邦彥的「蘭陵王柳」與柳永的「雨霖鈴」是他們的代表作,很明顯周詞更工麗,而柳詞更直抒胸臆,同樣都是別詞,但是我個人更喜歡柳永的「雨霖鈴」,尤其是那句「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激發多少遊子淚

總之,他們都是宋詞里程碑式的人物,由於他們都擅長寫別離之情,羈旅之感,所以並稱周柳。至於他們的代表作在網上搜索就有,限於篇幅就不列舉了。


柳永,原名三變,字景莊,後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稱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詞人,婉約派代表人物。

周邦彥也是北宋著名詞人。字美成,號清真居士,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少年時期個性比較疏散,但喜歡讀書。他將婉約派詞民揚光大了。

他們倆人詞的區別主要有:

一、題材不同:柳詞內容豐富,周詞內容單一。周邦彥的詞作,內容不外乎男女戀情、別愁離恨、人生哀怨等傳統題材,反映的社會生活面不夠廣闊。他的成就主要在於兼收並蓄,博採諸家之所長,又摒棄它們的弊端,引導詞的創作逐步走上富艷精工的道路。

二、風格不同:柳詞雅俗共賞,周詞純雅取勝。柳永詞的雅俗結合的風格體現了他對詞的繼承與革新;周邦彥繼承前人,吸收提煉,發揚光大,為婉約詞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三、結構不同:柳詞平鋪直敘,周詞結構多樣,手法多變;柳詞在結構上,以鋪敘見長,平鋪、直敘,給人以一覽無餘之感。

四、語言不同:柳詞自由通俗;周詞嚴謹工麗;柳詞在格調上自由,音律和諧,語意刻露,絕少掩飾 假借之處。他的詞多口語化、通俗化。周詞十分重視語言的錘鍊,做到既渾成自然,又精緻工巧。對事物的觀察很細膩,對意象的選擇很講究,所以語言的表現力很強,如《蘇幕遮·燎沉香》上闕:

「燎沉香,消溽暑。鳥雀呼晴,侵曉窺檐語。葉上初陽幹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

後三句傳神地描摹出了雨後初晴的清晨荷葉在水面迎風挺立那種動態的、疏朗而秀拔的風姿。「一一風荷舉」讀起來是很淺的句子,實際每個字經過了細心的推敲。

五、抒情方式不同:柳詞直言其情,直抒胸臆;周詞重託物寄情而輕正言直敘。


謝謝邀請!

柳永是北宋第一位專力寫詞的作家,其詞多寫歌妓愁苦和城市風光。尤擅長抒寫羈旅行役之情,表現封建社會文人懷才失意的情緒。柳永精通音律,有過人的才華。他大量創作推廣慢詞,他的詞使用俚俗詞語,擅長白描手法,鋪敘刻畫,情景交融,在當時廣泛流傳,有「凡有井水飲處,即能歌柳詞」之說。

周邦彥,字美成,晚號清真居士,人稱為北宋詞的集大成者。他把北宋以來人們對於詞的種種革新融為一體,他的詞講究鍊字,注意出處,體現「當行」和「本色」。喜歡化用前人詩語,他的很多詞中,多化用唐詩的俊詞麗句。

柳永的詞鋪敘多平鋪直敘,周邦彥的詞鋪敘是複雜的,他把順敘、倒敘和插敘等多種方法結合,可稱為「曲敘」或者「複合敘」,就如柳永的「雨霖鈴」和周邦彥的「蘭陵王」。「雨霖鈴」裏繪景直白自然,起承轉合優雅從容,在時間上從黃昏到今宵再到拂曉。空間是都門(實)到汴河(虛),真切描述分別時的離愁傷別。

「蘭陵王」的敘述有些複雜,在時間上從黃昏(今天)到夜晚(從前)再到黃昏(今天)空間是隋堤上(實)到長亭路(虛)到離別席(虛、實)再到汴河渡口(實)再到月榭、露橋(虛),全詞實虛不斷轉換,將時空,對象進行交互重疊巧妙融合,表達出詞人纏綿憂傷的情懷。


柳永的詞率真如稚子,直白而情深,不羈放縱之風流;周邦彥的詞婉轉內斂如女子,善借情於景,以景遣情,極具含蓄之美。如柳永作《雨霖鈴》也是有事說事,有情寫情。而周邦彥作《蘭陵王》以柳而賦留也。周詞嚴謹而工麗似朝堂士子,而柳詞則自由不羈如市井遊俠。


兩者雖都為婉約派詞人,風格卻不盡相同。

周詞注重詞的音韻格律,所以在題材和情感內涵方面欠缺創新。

而柳詞更注重情感的表達,所以他的詞豐富多樣,雅俗共賞。

你細讀《雨霖鈴》和《蘭陵王》這兩首詞就會發現。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