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似电机系五字班此黄同学的挑战杯作品是她的班主任(挑战杯指导老师?)找博士师兄所做……挑战杯作为校内规格很高的科技赛事,真的可以这么轻而易举的学术造假吗?挑战杯特奖水分真的会这么大吗?


既然说的是「挑战杯特奖」,不应该强调「未入选特奖答辩」之类。

感觉她特奖申请材料虽然看上去非常一般,但至少也没有做类似把《清华大学学生学报》的论文写成《清华大学学报》之类的事情吧,目前看来这个材料应该没有造假。

特奖评选规则也没有说一个普通的清华中等水平的同学就不能去申请特奖了。(当然如果能被审核成为候选人入选答辩,自然是评委的失职)

建议尽量写点挑战杯有关的,比较令人信服的证据。如果真造假了,确实也应该得到应有的惩罚。

另外,如果真造假了,那么揭露出来,与造假者和支持造假者的人撕破脸面,反而是好事。

当然,如果既不是电机系也不是相关同学的人,匿名用一些「相关同学说」之类的证据,黑其他系的候选人,总是不太好的。

顺便提一句,这些天沸沸扬扬闹3p的myn,也是「挑战杯特奖」。


我这么一个,曾经的差生被拉过来回答这么高端的问题,不合适啊 毕竟事涉学妹,还是要慎重的啊 不过说真的,看到这个消息的第一反应是,10年了啊,你清电机系那点勾心斗角,还是一样的套路,一样熟悉的味道。学生有没有问题,有!多次利用这个结果,为自己争取到了实利!老师有没有问题,有!为自己的学生争取利益超越道德允许的范畴!是不是学术造假?不是!这种水平的文章恐怕连学术都算不上。。。

其实本质上这种现象在全社会都非常常见,护短,挪用别人的结果等等,别的不说,看一下全国所有的硕士论文与同实验室毕业博士的论文,比对一下相似之处就知道了,没什么实际结果借用实验室博士们的结果发文章的多了去了!即使博士又能高到哪儿去,比如PMSM控制类的,看10篇博士论文在方法,原理更新等方面相似的绝对超过5篇,有原创性的最多也就一两篇,闭著眼睛我都知道前几年的都不会离开神经网路,卡尔曼滤波,模型参考自适应这几个大类!

这是学术或者说每个学生的现状。至于本科就更不用提了,什么三好学生奖学金期末考试等等。就说期末考试吧,不说你清,其他学校的诸位或者在这儿埋汰的诸位大学生们,如果不给你们往年题,摸著自己的良心问问自己能考多少?所以我觉得这个现象没什么大惊小怪的~其实这种东西,就像吸毒一样,为了自己的前途,来一发,一定是错么?推出这个事的人,为的是公平正义?还是因为她有的吸自己没得吸呢?只能说,这种东西最后是否上瘾,得看个人了。。。当然,回首我自己的大学四年,唯一,也是最令我自己骄傲的事,就是我的灵魂依旧没变。大四那年,我也曾反问自己,学的很痛苦很累,但是成绩只有50%,后悔么?从来没有抄过别人的大作业,后悔么?没有苦心经营科协啊(科协保留著绝大多数往年卷),没有想方设法去弄题目,后悔么?那个,班长发了卷子就做做,不发就只是看书做题的自己,沦落到那样子,值得么?

好在~我并不后悔~

毕竟这种东西,沾了一次是容易上瘾的。希望这个师妹不要上瘾,也不要后悔,后面科研的道路还很长。你清都是聪明人,知道自己要什么,并且去做,就好了。

知情同学不愿惹事作证指认,其实还是个死局……唉……真是民不告官不究啊……失望……

更新~

————————————————————

吹的天花乱坠,说设计了什么新型高功重比永磁电机拿了挑战杯特奖(材料写的真心好pre做的真心好)。幸亏没入围特奖答辩,否则说不定挑战杯特奖也被收回,那可损失大了……

真心建议学校挑战杯审核严格一些,好的作品拿不到好的奖项,吹的天花乱坠的反而拿特奖……

下面的图片是从她们拿特奖出的推送里截图出来的……电机系同学都心知肚明吧……

这算不算学术造假?然而学术造假得了挑战杯特奖~


电机系已毕业的老学长看到这个话题的时候,特别愤慨,不过当我发现指导老师是于庆广的时候,我就觉得这是基本操作了……

于庆广在电机系可谓是 「风云人物」了,例如著名的电机系某班级公约,就是出自他的手笔。前面也有答主说了,于庆广是一个商人。客观来讲,于庆广还是有一点点的科研水平的,但是他确实是利欲熏心,为了捞钱忽悠业界甲方,压榨廉价劳动力(前面有人吹,于庆广对学生好,都可以让博士生帮助黄同学做项目,那是因为你屁股坐在了既得利益方,如果你是利益输出方,也就是被压榨的博士生的角度,估计你就改口了)

除此之外,鄙人曾经跟于庆广打过几次交道,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无意中瞄了一眼,发现了于庆广手机里的秘密,具体就不展开讲了,心疼他老婆一秒。

有人可能会说,我是不是偏题了,本来一个问题,怎么变成讨伐于庆广了。我是这么觉得,于庆广在这个事情里,起著极其重要的作用,如果他不开口,会有人愿意帮黄同学做挑战杯?黄同学肯定也是有问题的,但是因为我不了解,所以就不说了。


于庆广老师的常规操作,大家坐下吃瓜就好


推荐阅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