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手边的工作简单告一段落,我俐落阖上MacBook,迅速收进包里,准备赴约去。这就是为什么我愿意从windows转移到iOS,花费时间成本学习新介面。MacBook不需开关机且携带方便,节省了我更多等待时间成本。这样的成本转移,我觉得挺划算的。

 

Eva妳可以帮我看一下这个提案吗?我只剩最后还没总结。今晚要寄给厂商的」行销团队的同仁捧著笔电,急忙挡住我的去处。

「没关系,你整个写完后再salck或是line我,我一起改。掰啰~早点回家!」我没有停下脚步,开心的继续往门口走去。

沿途在捷运上顺手回了几十则讯息,大陆的窗口习惯语音讯息,我从善如流用录音回复,其他讯息则用语音输入法,因为一手要拉著捷运的拉环,不方便双手打字。

 

到了餐厅,好友朱医师已经安然入坐,其他几位朋友还在路上。

「耶~好久不见了,你怎么还是这么高!」兴高采烈的打招呼后发现朱医师正利用空挡时间在使用笔电,我好奇的探头瞄了一下。「你在忙什么?」

「校稿,这个月月底要出新书了。」朱医师打算阖上笔电专心跟我聊天。我这些神人朋友都跟我差不多,只要晚餐时间没看讯息,大概就会破百则未读,但该是给朋友的时间,就全神贯注地听朋友讲话,很少分心。

「你先继续忙,趁其他人还没到,我也先来改同仁要给厂商的提案,十分钟就好!」我示意他继续刚刚被我中断的事情,转身拿出笔电,飞快的处理公务。等我们忙到一段落,其他朋友也刚好陆续到场,我俩收起笔电,专心的听朋友分享近况。

「朱医师说他月底出新书,但他这个月明明就接了十场演讲,我都不知道他哪来的时间!」

Eva这个月才夸张,工作飞来飞去,同时照顾两个小孩,还开了一堂简报公开班,写作演讲也没中断。」

「拜托,那个今天没到场的仙女老师,因为临时受邀到对岸演讲,今天中午飞兰州。她这个月除了忙公开班跟演讲,听说新书也写得差不多了。」我们这群人要吃顿晚餐,光敲时间就敲一个多月,结果还是没有全员到齐。

Shirley也超扯,搞了总共600人的三场workshop,从线上文案到线下活动操作都自己来,同时还在进修课程。来吧~把妳的时光机器交出来~我时间刚好也有点不够用。」好友伸手跟Shirley要幻想中的时光机器,哈利波特中的妙丽就有一个,可以让她同时间上不同课程,硬是比别人多出两倍时间。

 

大家互相揶揄,笑得东倒西歪。这群人各个都是忙得不可开交,三个月当一年用,搞得身旁的人好焦虑,频频拜托我们分享时间管理技巧。

但若要仔细分析时间管理的本质,我们之所以可以「忙而不茫」,大概是我们的时间管理,著重于法而非技巧。因为,我们真正试图管理的不是「时间」,而是「自己」。

登月目标+SMART法则:做对的事,也把事做对

首先,有限的时间内,我们应该「做对的事情 Do the right things」,而不只是「把事情做对 Do things right」,这点就该好好跟国际企业奇异General Electric 学习。

奇异自1980年左右采取SMART目标法则,要求所有员工都必须定时设定自己与部门的目标,目标设定必须S明确(Specific)M可衡量(Measurable)A可达成(Achievable)R实际(Realistic)T有时间限定(Time)

SMART法则在多年的运作下,彻底执行,并且精益求精。全体员工由上至下、不论职位,大家都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怎么做、要在什么时限前完成。员工们工作的很有动力、很有成就感,执行长杰克.威尔许(Jack Welch)对于这套目标管理法则所带来的股价高度成长,相当引以为豪。

但在1980年后期,奇异发现公司部分效能开始降低,而主要的原因是大家沈溺在SMART法则所带来的安全感与快感中,见树不见林。员工们躲在可完成的目标下,很有安全感。员工们逐步完成待办事项,从表单上一一删除,很有快感。但究竟这些目标完成后,会带著公司走往什么方向呢?

后来奇异导入了另一个「登月目标法则」,相较于「SMART 原则」用于落实短期目标,「登月目标法则」则是用来规划长期目标。登月目标法则的典故是美国前总统甘迺迪(John Kennedy)在1960年代初期,订下在10年内让人类登陆月球的目标后,全国从上至下、从国防外交到教育体系,远期目标都设定在让人类登月,所以从人才培养到国家预算都往这方向前进,细部计划当然也因此彻底不同。

此后,奇异会先由高层主管带领大家思考:「到底哪些目标值得去做?」,再将远大目标细分成行动计划,这才解决了公司钻入牛角尖的危机。

而个人时间管理,也是一样的。

undefined

 

确认目标后,再执行任务

近年来大家的时间被碎片化,再加上通讯软体发达,搞得大家像是千手观音,在零碎的时间内多工处理琐碎事务。但忙碌之余,却常哀叹自己一无所成,就是陷入了很会做计划、很会执行,但却忘了先预设方向的陷阱里。

在跳下水之前若没先设定方向,等你游的精疲力竭,终于爬上岸,才发现此岸非彼岸,想要重新出发却不一定有时间跟体力,不是很冤吗?所以埋首忙碌前,请务必先决定你该忙些什么。

对于时间管理有兴趣的人,应该都听过大石头理论:要将一个瓶子装满,务必要先将大石头置入,再把小石头均匀地填补在空隙中,之后将沙子撒入,最后再将水倒进去,这样瓶子就真的扎扎实实的满了,所有的空间被有效率的运用。

若放置的顺序错误,先放了沙子或小石头(那些虽必要但不重要的事务),那么你的瓶子(人生)就放不进去真正有意义的大石头了(生命的核心目标)。

这跟另一个知名的时间管理法则:四象限法则,有异曲同工之妙。四象限法则也称为十字法则、艾森豪威尔法则,被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管理学大师彼得.杜拉克、史蒂芬.柯维大力倡导。这个法则将我们所有待办事件分为四个象限:紧急又重要、不紧急但重要、紧急不重要、不紧急不重要

生命中的核心目标(大石头)通常是「不紧急但重要」的事件,例如自我实现,现在不做不会怎样,但过了十几二十年再不做就会后悔,而且也来不及了。在时间管理的安排上,务必要把它拆解后放进来执行。

而如果时间都拿来处理「不重要但紧急」的琐事,甚至是「不紧急也不重要」的琐碎事务,那人生就会像是装满散沙的瓶子,等哪天蓦然回首,难免产生严重的失落感与挫折感。

所以,不管是大石头理论,还是四象限理论,建议大家牢记时间管理第一原则:要事第一。

undefined

图片来源: Cheers

 

不断微调,保持弹性

「但我老公最近开始抗议我们的生活品质了,所以我答应他减少演讲邀约,每个月至少留一半的周末给他。」聊到最后,好友认知到她最大的石头就是家庭,如果大石头快被挤出瓶外,那就得好好修正了。

「我老公不爱讲话,心里有没有抱怨都很难知道。所以我每年年底,都会拉著他检讨当年状况,顺便讨论我们对未来共同的期待,再根据大方向去做规划。」我分享我的方法,天大地大老公最大,如果惹他恼怒不开心,再大的成就都没人陪我共享。

朱医师也笑著点头「happy wife, happy life嘛!」

 

这就是我最欣赏我这群神人朋友的地方,不只是善于利用时间,也很清楚宝贵的时间值得放在哪些重要事务上。更懂得定期检视目标、修改微调,让自己忙得心安理得又踏实,降低瞎忙的忧虑与焦虑。

时间配置首重内容与意义,比起学会那些时间利用的技巧与工具,不如在忙得有效率前,先确定自己忙得有意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