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Pansesus

俄國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一家:1917年革命爆發,沙皇被迫退位,之後全家被處死

莫斯科及全俄羅斯東正教大牧首是什麼時候恢復的?是在一九一七年。

俄國發生了大革命,沙皇被迫退位,壓在東正教會頭上最大的一座大山沙皇政府崩潰了。從十七世紀末到一九一七年,差不多兩百多年,俄國東正教會才重現出現了牧首。

但是,情況緊接著又發生了變化。布爾什維克十月革命爆發使大批俄國人離開,他們因此而成立了俄羅斯東正教境外教會,這個境外教會與俄國東正教互相排斥。直到冷戰之後、蘇聯解體,俄羅斯東正教會和海外東正教會才達成妥協,重新回歸。

2007年於莫斯科紅場基督救世主大教堂,俄羅斯東正教會與流亡海外的東正教會舉行合併儀式,結束分裂

然而,蘇聯解體後,宗教問題又在基輔出現。烏克蘭的一幫東正教徒成立了所謂的基輔牧首區。這樣一來烏克蘭的宗教局勢就比較詭異,烏克蘭長期以來東、西部就有天主教和東正教的差異;而東正教內部,烏克蘭的東正教會分裂成了三支,莫斯科教派、基輔教派以外,還有一支認為這兩派都不合法,要獨立發展。這三支就互相「掐架」。

烏克蘭東正教會分裂問題在冷戰結束後就出現了,拖了二、三十年了,一直沒有解決。起初,俄羅斯東正教會和君士坦丁堡大牧首都不承認基輔教派和獨立派的合法性。但是,最近這個新聞爆出,情況可能出現了很大變化。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君士坦丁堡大牧首本人的一些原因。

有千年歷史的基輔-佩喬爾斯克修道院:基輔是羅斯文明的發源地,後又是基督教文化傳播中心,如今卻動蕩不安

現在君士坦丁堡大牧首其實很尷尬。奧斯曼土耳其人文化佔據主流後,時不時發生的種族屠殺及所謂的宗教屠殺,使東正教徒流失,君士坦丁堡大牧首直轄不過幾千人。但是,君士坦丁堡大牧首的選拔有一個很奇葩的規定——君士坦丁堡大牧首,東正教會名義上的最高領袖,必須由土耳其籍東正教信徒擔任。因此就形成了一個很奇怪的現象——君士坦丁堡大牧首地位雖然高卻連事實上的萬里挑一都做不到,候選人數非常少。

現在的君士坦丁堡大牧首——巴爾多祿茂一世是土耳其的公民,但在其就任大牧首之前,他一直在美國的東正教會擔任神職人員;再往前,在其擔任神職之前,他一直在歐洲,義大利、瑞士等地,學習神學。所以,他跟東正教傳統的那些神學中心,希臘、莫斯科等地,關係較淺。

現任君士坦丁堡大牧首

後來,俄羅斯東正教會就曾以其履歷攻擊他,認為他其實是美國和西方世界代言人,認為他要分裂東正教會。而且確實,在其就任大牧首之後,他的一些舉措更親近西方。

上期回顧:《全俄大牧首與君士坦丁堡決裂的真相(6)》

下期預告:《全俄大牧首與君士坦丁堡決裂的真相(8)》

(責任編輯:夏冬)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