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鋼四mod「以沙皇之名」(In the name of Tsar )。這個mod設定在另一個時間軸上,俄國在布魯西洛夫攻勢下成功突破奧地利的防禦,徹底摧毀了奧匈帝國。

德國擔心他們的帝國會徹底毀滅,在1917年的一開始就乞求和平。接著布魯塞爾的和平條約於1917年2月17日將德國分割成幾塊,以阻止其隨後的擴張。


一個附加提問,若奧匈徹底投降,德俄是否有可能簽訂單方面條約。使德國能避免雙線作戰,沙俄在對奧作戰勝利後也能夠將目光放回國內問題上?

阿里克謝耶夫

直到6月前的作戰會議上阿列克謝耶夫還在和布魯希洛夫就「如何使用炮兵」這樣的戰術級問題爭得面紅耳赤,最後爭不過,參謀長乾脆來一句:

Well, God bless you, do what you know best. I will report this conversation to the tsar tomorrow.

這是一句典型的俄式官僚話,換句話說,阿列克謝耶夫不打算在軍隊中發揮自己的作用協助布魯西洛夫,反而在儘力撇清自己和布魯希洛夫的關係,萬一西南方面軍搞砸了,和他自己半毛錢關係都沒有。

而對於布魯希諾夫在1916年6月展開的計劃,俄軍大部分方面軍,集團軍司令和自己的參謀長一樣,是在抱著看戲的態度圍觀西南方面軍。自開戰以來布魯希洛夫以「戰術天才」的美譽受到沙皇的寵信,如果這場由他主C的會戰搞砸了,就可以使俄軍的主要戰略方向將重新回到北線,例如在6月10日,應該配合布魯希洛夫在北翼發起進攻的西方面軍就以「當面德軍太強」和「天氣阻礙」為由拖拖拉拉,基本沒取得什麼進展。

而且不知道為什麼,6月3日早上連奧匈帝國一線的軍官都知道俄羅斯人要進攻了。奧第四集團軍當晚就提前調整了後勤線路和布防來應對俄軍的進攻,甚至還在考慮前線部隊是否有可能先發制人破壞俄國人的準備工作。

不過在這裡我們不得不為佩服布魯希洛夫,即使如此,他還是成功摧毀了奧匈帝國的2-3個集團軍,這一勝利除了布魯希洛夫以外,幾乎所有人都沒有預料到。在第一階段的突破攻勢結束後,隨之而來的是一段瘋狂的軍隊調動時期,所有一戰的主要參戰國都在藉機竭力恢復他們的戰線,俄國人則試圖最大限度地利用這一突破。

在六月中旬的第三階段,德國統帥部調整南線德軍的防禦並發起反攻來恢復局勢,勉強遏制住了俄軍的攻勢。最後的第四階段的戰鬥則一直持續到秋季,俄軍試圖奪取南部斯坦尼斯勞和北部科維爾的企圖最終破滅。鑒於第四階段我在專欄的文章有過簡單的敘述,這裡僅僅簡單交代第一到第三階段的戰事。

第一階段:難題初現

6月4日攻勢發起時,雖然大部分奧軍防禦工事就質量和體系來說沒什麼大問題,但俄國人船新的炮兵戰術卻使得這些工事成了奧地利士兵的墳墓,俄軍反覆地執行開火,停火,開火,再開火的過程,跟隨步兵藉助濃霧滲透進奧軍陣地的炮兵觀察員則評估炮兵造成的損害,再一一反饋後方,這使得每一次炮火間歇時奧匈軍每次想走出陣地防守時他們又不得不退回掩體,而每一次這樣的循環,敢露頭的部隊變得越來越少。最後當俄軍步兵發起大規模進攻時,奧匈帝國官兵都在自己的戰壕里當了俘虜,要麼就是被俄軍的戰壕突擊隊用手榴彈直接炸死在壕溝里。俄軍的進攻效率快的令人難以置信,在6月5日,奧地利第70步兵師就從6月4日的12200人衰減到不足5400人。

前線的混亂使得奧軍不得不零敲碎打的投入自己的預備隊堵漏,奧地利第四集團軍司令約瑟夫.費迪南絕望的把自己零散的師和團投入反擊,然諸如匈牙利第37步兵師這樣的部隊剛反擊便發現自己在和俄軍一個軍戰鬥,不一會就被迫後撤。負責幫助第四集團軍維持北線的德軍林辛根集群司令林辛根怒不可遏,要求奧地利人集中力量進行反擊以恢復局勢,卻已經難以挽回頹勢。

俄第八集團軍對奧第四集團軍的進攻

到6月7日,俄軍前鋒已經開始盧茨克推進。但此時布魯希洛夫的部隊面臨著一個巨大的問題,這個問題將在兩年後變成德國人的難題,俄軍第14步兵師參謀的回憶錄記載:

我們發現自己面臨著巨大的困境:我們是否該就地停止,有條不紊的準備攻擊敵人第二條根深蒂固盧茨克防線?這將會為敵增援部隊贏得時間,使得我軍的優勢流失。或者,便是統帥部傾向的第二種解決方案,索科洛夫(維諾格拉爾斯基第14步兵師師長)很快與我一同前往110高地偵察地形,他也與我想法一致決定進攻,但我們缺乏所需的彈藥(特別是榴彈炮)來撕碎敵人的鐵絲網。由於進軍速度太快,我們的補給車根本跟不上來。

不過這些問題暫時還影響不了戰略態勢,俄軍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奧第四集團軍負責斷後的第10軍接近於全軍覆沒,俄第八集團軍估計6萬奧軍只有2000人逃出生天,俄軍俘獲了44,000多人和66門大炮。但同時,第八集團軍的傷亡人數也已經達到了32000人,這雖然可以接受,卻也是個不小的數字,因為第八集團軍還需要攻破三道同盟國防線,而且,他們幾乎沒有對德國人的陣地造成削弱。

第二階段:以蛇吞象,友軍之圍,俄軍戰略脫軌

對於東線的危機,康拉德的第一反應是找法金漢求援,以此堵住第四集團軍的漏洞,法金漢6月7日表示可以立即提供5-6個師協助奧匈帝國(一個來自利奧波德集團軍級集群,另一個來自興登堡第八集團軍,還有4個來自凡爾登),這些部隊將集中在科維爾一線交給林辛根指揮,法金漢要求林辛根「伺機對俄軍側翼發起進攻」

與同盟國高層的及時補漏相對應的則是俄軍統帥部在這段時間的新戰略方針,正如前文所提到的一樣,俄軍將領也被布魯希洛夫的進攻驚呆了,同時他們也意識到布魯希洛夫的成功也能為自己謀取聲望上的利益。向來置身事外的參謀長阿列克謝耶夫主動跳出來要求西方面軍發動攻擊分散德國人的注意力,甚至醞釀了一個在里加搞兩棲登陸偷襲東普魯士的計劃,當然,這個不現實的計劃很快被丟進了垃圾桶。

但是,阿列克謝耶夫和其他俄軍指揮官都沒想到,布魯西洛夫在打垮當面敵軍後自己似乎也在這場大勝中迷失了方向。6月7日,當奧匈第四集團軍逃亡盧茨克橋頭堡時,他敦促第八集團軍:

全力追擊敵人,不要停下來啊!你必須爭取儘快到達斯特爾山谷一線,確保敵人第四集團軍始終在你的大炮射程內。

然現如今,第八集團軍報告布魯希洛夫:已經有種種跡象表明德軍部隊正向他的側翼集結。為了不讓整個西南方面軍的北翼受到德軍反擊,布魯西洛夫臨時決定必須摧毀北翼的同盟國軍隊。

布魯希洛夫這一決策建立在兩個戰略方向互相配合上,他認為自己的行動會得到西方面軍司令埃夫特的配合,如果西方面軍配合他的進攻,第八集團軍北翼的德軍(包括利奧波德集群,沃伊爾施集群和林辛根集群)無疑會處於腹背受敵的狀態,但對布魯西洛夫來說不幸的是,埃夫特在對阿里克謝耶夫和布魯希洛夫要求進攻巴拉諾維奇-普利佩特的計劃中應該給予的支援閉口不談,顯然,埃夫特也在試圖在保存實力的同時在自己的戰線大搞動作,在6月9日,阿列克謝耶夫也選擇站在了西方面軍一邊,他似乎在兩面下注,既希望布魯希洛夫繼續向西南挺進的同時,也能和埃夫特一起在北方擊敗德軍。

但夢終歸是要醒的。

俄軍開始分兵,企圖南北兩開花

第三階段:德軍反擊,布魯希洛夫陷入僵局,計劃破產

6月13日,俄軍第一次遭遇了除了林辛根集群以外的德國守軍,來自沃伊爾施集群的德第48預備師,該師雖然只有一個團的兵力把守著長達數英里長的戰線,但卻在火力上遠勝俄軍。

同時,俄軍遭到了另一股德軍的襲擊,這股德軍來自西線—第43預備師和巴伐利亞第11步兵師,林辛根繼續不依不饒的對俄軍側翼發起衝擊,迫使俄第八集團軍不斷停下來陷入鏖戰。6月21日,俄軍在投入了預備隊第23軍後終於使林辛根消停下來,但俄國人已經精疲力盡,第八集團軍被迫收縮防線,放棄對奧地利人的追擊。

在23日,隨著德軍第61步兵師的到來,林辛根身上的「普魯士血」開始沸騰(莽夫),再次開始進攻,他懷著一種近乎狂熱的決心,認定他的反攻一定會成功,因為俄國人正在敗退,他可以藉機打垮第八集團軍(他這種做法已經違背了法金漢的命令)結果卻在俄軍新收縮的防線前撞了個頭破血流,23-24日,哪怕德軍第22和108步兵師加入新的攻擊群並增加了配屬的重炮,德軍也沒能再逼退第八集團軍,但俄軍也沒能再恢復前些時間的銳勢;

在俄軍第七集團軍方向,雙方開始在普利佩特一帶的沼澤打爛戰,而俄軍由於火力不足有生力量被德軍迅速地消耗,埃夫特在北線的進攻更是堪稱災難,因為他基本沒能阻止興登堡調集部隊南線支援,這使得布魯希洛夫在7月要面對三個德軍集團軍級集群和兩個軍級集群。

開千歲:【鷹揚普里佩特】挫敗布魯希洛夫攻勢?

zhuanlan.zhihu.com圖標

隨著之後第三,七,八集團軍在普利佩特以北對利奧波德集群進攻的失利,此後開始的布魯希洛夫攻勢第四階段,俄軍便再也不能取得什麼實質性進展了,最終在8月正式破產。

以此基礎上,俄軍得先克服自身內部的軍閥作風,基本的步調一致得做到(這一點布魯希洛夫和馬恩河,凡爾登的兩位德軍總參謀長就特有共同話題了),再去談如何徹底打垮奧匈帝國,再打贏一戰的宏偉藍圖,不然就算幾個方面軍司令都是布魯希洛夫水平,也難啊。

再說了,康拉德這個人你們都懂的,最擅長的就是被打垮以後迅速整隊再戰,大不了還有一招:

「不拖光普魯士佬在西線最後一支預備隊之前,奧匈帝國決不投降!」


談到這個問題吧,其實有兩個背景要了解。一個是布魯西洛夫本人的作用被高估了;另外一個是沙俄的戰爭能力被低估了。

1915年尼二親自到前線大本營擔任總司令之後,對軍隊指揮確定了一個原則,即每個戰區司令對本戰區的戰事擁有最高決策權,而大本營,總參謀部乃至沙皇本人都只有建議權。所以說1916年布魯西洛夫的進攻,是他本人的軍事決策,其他戰區司令們無視他和尼二的「呼籲」,沒有同時出兵援助,這也是其他戰區司令們的軍事決策。

其他戰區司令們不動如山,是不是因為他們膽小如鼠或是能力有限呢?也不是,當時有個說法,叫「攻擊依靠大炮,防守依靠機槍」。整個1916年,俄國各個戰區都在囤積炮彈,而按照總參謀部的匯總,1917年俄軍的軍事計劃里需要消耗9400萬枚各種型號的炮彈,其中三分之二自產三分之一進口。而歷史上德軍在1917年全年使用了8700萬枚炮彈。換句話說其他戰區司令們都在憋著給協約國放大招呢,而布魯西洛夫則把給第二年囤積的物資一股腦兒的都砸在了1916年,所以他在其他戰區司令們的眼裡,其實是個愛出風頭不顧大局自以為是的傻瓜。如果1916年全部俄國戰區被布魯西洛夫牽著鼻子走,再次在物資儲備不達標的情況下全線動員,惹得德國從法國前線大撤兵來東線,會不會重蹈1915年的大敗局,還是固守現有戰線囤積更多的物資等1917年放大招,最少在1916年的俄軍將領們看來,怎麼選擇並不困難。


從歷史的角度看,根本不存在題主提出的這種可能性。

1、「布魯西洛夫攻勢」只是打敗了奧匈,卻沒有對同盟國的主力德國造成致命傷害。「布魯西洛夫攻勢」行動實現了最初的目標,迫使德國停止了對凡爾登的猛攻,被迫向東線派遣了大量的援兵。這場攻勢也幾乎打垮了奧匈帝國,奧匈帝國的軍隊幾乎崩潰了。這次戰役之後,奧匈帝國的軍事行動越來越依靠德軍的軍事支援,成為了德國的僕從國。但是,另一方面,這次戰役並沒有讓德國有過大損失,德國人仍然有著強大的野戰進攻能力。

2、「布魯西洛夫攻勢」導致的羅馬尼亞的加入並沒有增加協約國在東線的優勢,因為羅馬尼亞加入以後很快就被打垮了。這次攻勢的成功讓羅馬尼亞堅定了加入協約國的決心,這導致了1916年羅馬尼亞的崩潰,這對羅馬尼亞來說顯然是一個錯誤的決定。

3、本次進攻,導致了奧匈傷亡了130萬人,德國的損失只有15萬人;但是俄國的傷亡也達到了100萬,這已經達到了3年戰爭以來俄國能夠忍受的極限。正是由於這次傷亡慘重的進攻,直接導致了1917年沙皇俄國軍隊的崩潰。「布魯西洛夫攻勢」中,阿列克謝·埃弗特(Aleksei Evert)指揮的進攻被打敗了,這也是導致「布魯西洛夫攻勢」無法圓滿的原因之一;而且由於損失過重,在這次攻勢之後,俄國人再也無力發動類似規模的進攻行動了。

4、「布魯西洛夫攻勢」讓沙皇不但沒有穩定國內局勢,反而讓沙皇俄國內部更加不穩。

沙皇的近衛軍被用在了進攻的過程中,他們遭受了慘重的傷亡。他們是保衛羅曼諾夫王朝的親兵衛隊,這次慘重的損失讓這些親兵衛隊離心離德,1917年革命發生時,他們全都站在了布爾什維克一邊。

而且沙皇本人根本沒有指揮如此大規模軍隊的能力,到了9月末,尼古拉就已經無心戀戰,他這個總司令,已經沒有資格勝任。隨著德國援軍的到來,「布魯西洛夫攻勢」已成強弩之末。沙皇的威望並沒有因為這場取得大勝的攻勢而極大提升。而且沙皇的前線指揮部距離聖彼得有500英里遠,彼得堡在皇后和「妖僧」拉斯普廷的折騰之下已經亂作一團。

最重要的是俄國人民和軍隊已經受夠了戰爭的折磨,群情激奮,俄國正處在一場大革命的前夜。「布魯西洛夫攻勢」可謂羅曼諾夫王朝的「迴光返照」,是一場典型的「皮洛士」式的勝利。


1916的「布魯西諾夫攻勢」的話並無可能徹底打垮奧匈,原因是沙俄打擊到的只是羸弱的哈布斯堡帝國軍隊,而德軍的戰鬥力是打慣了奧匈這樣行動遲緩火力薄弱的對手的俄軍難以想像的,在這之後準備趁火打劫哈布斯堡帝國的羅馬尼亞和沙俄軍隊在德軍猛烈的攻勢下損失慘重

戈爾利采-塔爾努夫攻勢攻勢中被德奧俘獲的俄軍官兵

一九一五年五月的戈爾利采-塔爾努夫攻勢(Gorlice-TarnowOffensive),德奧在一個星期里奪回俄軍花了半年才奪下的城池。他們擊斃、打傷俄軍一百四十萬,另俘虜了一百萬。一支小小炮兵部隊所能發揮的威力,令人震撼。德國第十一集團軍部署了四百門火炮,其中將近半數是重型壕溝炮,備用炮彈三十萬枚。俄軍按照對付低戰鬥力的奧軍時所慣有的輕鬆方式列隊展開,赫然發現他們喀爾巴阡山陣地的側翼出現德軍。英國武官在俄軍總司令部寫道,這是場俄國的卡波雷托戰役(「這一嚴峻考驗,大部分軍隊碰上都會敗下陣來」),俄國未因此敗亡,完全是因為德軍受到其他威脅的大大牽制,因為奧軍實在弱得無可救藥。

德軍在普熱梅希爾部署的重型攻城迫擊炮。

鑒於俄軍的中央部位遭撕裂,軍隊被一拆為二(一在加利西亞,一在波蘭),一九一五年春,俄軍拔腿急退,有些部隊一天後撤七十二公里。但「奧古斯特的火炮」所揭露的俄國種種難題仍在。奧古斯特·馮·馬肯森將軍在著名的「突破戰役」里,帶領德軍獲勝。突破戰役開打於俄國炮兵因該國的「炮彈危機」而幾乎失去武裝之際,因而德軍佔有天時之利。此役的關鍵條件,是未徹底改革工業、軍事科技程度低的奧地利人怎樣也無法擁有的。

尼古拉·哥洛文將軍把德國人在戈爾利采-塔爾努夫攻勢里所用的方法,比喻為「某隻巨獸」的打法。這隻巨獸會要其步兵悄悄潛近俄軍壕溝,接著「把它的尾巴——重型火炮,拉向壕溝」,但會保持在低劣的俄國火炮剛好打不到的地方。然後這隻巨獸會用「鼓擊般的炮火」(又密集又快速,聽來像是擊鼓不斷的炮火),打垮俄國的壕溝。接著德國人(或他們的奧匈帝國援軍)會向前急沖佔領打得稀巴爛的俄國壕溝。如果俄國預備隊反攻,德國炮兵會把他們也了結;倖存的俄軍全會被躲在奪來的壕溝或炮彈坑裡的德國步兵擊斃。「然後這隻巨獸會再拉起它的尾巴,其重炮會開始有條不紊地重擊俄軍下一道防線。」

德國人以昂貴科技替其士兵護身,藉此減輕戰爭的殘酷;奧匈帝國人(戰前和戰時)緊縮開支,把他們的步兵像垃圾一樣丟棄。一九一五年有位俄國將軍坦承,「德國人不惜消耗金屬,我們不惜消耗人命」,這句話用在奧地利人身上同樣貼切。一九一五年六月隨德國部隊快速穿越波蘭時,哈里·凱斯勒(Harry Kessler)中尉停下來檢視奧匈帝國某次進攻後的殘骸:「數百萬隻蒼蠅和一股又濃又濕的氣味……森林裡布滿橫七豎八的屍體,全是奧地利人的屍體。臉已全黑,像黑人,已半腐爛,表面覆蓋污物和土。幾乎每棵樹旁都有一具屍體……那是這場戰爭最血腥的事件之一,而且毫無意義或成果。」誠如凱斯勒筆下逸事所間接表示的,戈爾利采-塔爾努夫攻勢,乃是德國人的突破性進展,而非奧地利人的突破性進展。這時俄國炮兵團全團一天只有十枚炮彈可用,但奧匈帝國的戰鬥報告顯露的是更為徒勞、代價更大的進攻和有限的戰果。

儘管在1915年被擊敗,沙皇軍隊仍然設法對歐洲的中央大國同盟施加了相當大的打擊。阿列克謝·布魯西洛夫(Aleksei Brusilov)將軍在1916年6月摧毀了整個奧匈帝國的軍隊,儘管進攻絕非決定性地改變了戰爭進程。在1917年春季沙皇垮台之後的臨時政府再次嘗試在戰場上取得成功,但在俄羅斯內部卻造成了更大的動蕩。

1916年布魯希洛夫攻勢的地圖,現收藏於美國西點軍校

德奧兩軍從東部前線調離精銳部隊到凡爾登和蒂羅爾州對法國和義大利的進攻給了俄軍喘息和。俄羅斯西南戰線高級指揮官布魯希洛夫將軍也被協約國強行發動攻勢以減輕壓力,並試圖利用他相對有利的起點。他擁有60萬士兵,僅面對500,000敵軍,他擊敗了或擊潰奧匈帝國軍隊的第4和第7集團軍。他的策略不在是康拉德霞飛推崇的以密集部署的軍隊對敵軍進行大規模的正面直接攻擊」,而是集中在一系列有計劃的,迅速的精銳小編隊上,廣泛的進攻奧匈軍隊的薄弱點,撕開缺口後在投入大集群跟進。結果,奧匈帝國的軍隊幾乎減半,沙皇軍隊俘虜了約20萬名戰俘.。

當敵人縮小了防禦線的距離並抵禦了隨後的襲擊時,這種潮流似乎再次轉向了俄國人。此外,布加勒斯特政府對哈布斯堡君主國宣戰。此舉不僅是由協約國作出的領土承諾引起的。保加利亞已經在1915年秋天加入戰爭,導致布加勒斯特的中立性日益動搖。羅馬尼亞主要對佔領特蘭西瓦尼亞感興趣,隨後召集了自己的軍隊的主力和俄軍組成了混合聯盟,俄國和羅馬尼亞聯軍從保加利亞以外地區開始運作,但也同時看到自己在北方攻打奧匈帝國行動中受到德國方面的挑戰。但在德國保加利亞軍隊介入戰事僅僅幾個月後,隨著羅馬尼亞軍隊撤退到摩爾多瓦,以及中歐大國對布加勒斯特的入侵,沙皇軍隊的進攻才結束了幾個月,局勢已經完全逆轉。

一戰殘酷的總體戰給俄國的經濟和社會也帶來了非常大的混亂,僅在俄羅斯屬的波蘭,沙皇軍隊就迫使75萬人重新定居。1914年,俄羅斯軍隊在東普魯士發動攻勢期間,組織了類似的驅逐出境,儘管「只有」 13,600人受到了這種驅逐。但是,大多數人並沒有因為戰鬥而被強行驅逐出境,或被帶到特定地點或被拘留,而是離開了自己的家園。普魯士約有500,000人受災,但隨著前進的中歐同盟國的力量,大多數人很快就能返回家園。

由於霍亨索倫軍隊進入波蘭和波羅的海地區,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帝國受到大批人口永久性連根撤離的影響。到1915年底,聖彼得堡的負責當局談論了大約300萬「無家可歸的人」,在二月革命之前,這些人的人數大約增加到五到六百萬的人,佔總人口的5%。

隨後,德軍和奧匈帝國軍隊必須相信他們的信念,即被征服的領土只是荒蕪的荒原。最後,戰鬥使人口密度大大減少。例如,立陶宛戰前失去了四分之一的人口,庫爾蘭甚至失去了一半以上。

在東部和東南部戰區保持了一段時間的平靜之後,亞歷山大·克倫斯基(Alexander Kerensky)自5月起擔任戰爭部長,自7月起擔任臨時政府總理,在二月革命之後再次採取了主動。但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攻勢並沒有實現希望的突破。同樣,俄羅斯軍隊最初的戰鬥意願證明了這一點。相反,軍隊徹底解體的跡象變得更加頻繁。拒絕服從命令的不僅是芬蘭,波蘭和烏克蘭部隊,還有大量從前線逃離的俄羅斯士兵。同時,中歐同盟國從防禦策略轉變為進攻策略。

在穆胡島海戰中被德國海軍戰列艦主炮輪番命中被迫自沉的俄國海軍前無畏艦光榮號,大戰後不久缺乏現代化的超無畏艦和無畏艦的俄國海軍就喪失了在波羅的海的主導權,赫爾辛基和里加的淪陷使得彼得格勒受到德軍直接威脅是列寧決定對德展開和平談判的重要原因之一

1917年9月3日,德軍入侵了里加和俄羅斯首都聖彼得堡,當時稱為彼得格勒,威廉二世1917年9月17日批准決在波羅的海里加灣進行一次海陸空聯合進攻行動,計劃佔領里加灣的以北的赫塔格拉灣沿岸及外海的波羅的海諸島,消滅或驅逐在這一帶頻繁活動的俄海軍輕兵力,進而威逼俄國首都彼得格勒或將其一舉攻克,戰役計劃代號阿爾比翁行動。德軍為實施這次戰役調集了近300艘艦艇,其中有10艘戰列艦、1艘戰列巡洋艦和9艘輕巡洋艦,另有56艘驅逐艦,約100艘掃雷艇和許多輕型艦艇,總兵力佔德海軍兵力70%左右,其中甚至包括裝備了380毫米巨炮的巴伐利亞級超無畏艦,這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戰列艦之一。

在這種情況下俄軍和他的同盟國均敗於德奧之手,在沙俄連首都彼得格勒都朝不保夕的時局下威廉二世自然不會給沙俄任何在對自身有利的條件下結束戰爭的機會,在他們看來攻下彼得格勒和莫斯科就可以實現德二和奧匈夢寐以求的控制沙俄烏克蘭和波羅的海波蘭諸省的目標,德皇威廉二世和奧皇卡爾一世那時也是已經在談俄國和波蘭和烏克蘭等地的分離的事宜,俄軍並無攻入匈牙利腹地抵達布達佩斯之能力,布魯希洛夫攻勢俄軍的損失也頗為巨大,乃至其後面對德軍從西線調來的精銳部隊的猛烈攻勢幾乎始終處於戰略防禦的狀態,一直到沙俄滅亡俄軍在東線都未能取得突破性的進展。

我們在來討論題主想要論證的假設奧匈真的戰敗投降的情況,首先以尼古拉二世在日俄戰爭中明知道亞瑟灣失陷仍舊要派遣波羅的海艦隊遠征遠東的愛慕虛榮的性格來看,他斷不可能去接受對他本人名譽乃至俄帝國聲譽有害的的和談條件,而威廉二世哪怕到中歐同盟國趨於瓦解的18年仍舊不肯放棄德國控制的烏克蘭,波羅的海,波蘭,比利時等控制區,在這種情況下兩位同樣好大喜功看重面子的君主只可能繼續打下去,何況協約國的金融資本主導了沙俄的金融產業,沙皇很難做出違背自己政府最大金主的事,因此基本上俄國的很難出現和德國單獨和談的情況。

其二奧匈投降的情況俄軍的戰線如果是前進到捷克斯洛伐克這些地區,那必然會給接管了奧地利斯洛維尼亞這些地區的同盟國義大利軍隊的主力和法國英國的遠征軍匯合,此時明顯繼續堅持對德戰爭和西線的英法聯軍匯合從德國手裡奪取普魯士這些地區會更符合俄國的利益,俄國在德奧屍體上控制的區域越大,就越能在戰後和英法意在東地中海和中東歐地區的勢力範圍劃分的談判上爭取到更多的利益,這個情況下德俄是不可能簽訂單方面條約,很有可能的走向是從奧地利匈牙利出發的義大利和俄國英法聯軍對巴伐利亞伏騰堡等帝國腹地發起進攻德國在東西線都顧此失彼被迫接受美國或者日本的調停對協約國集體協和,這個情況下沙俄如果沒有因為國內的物資供應危機和反戰思潮爆發大革命崩潰的話有一定概率可以作為戰勝國坐到戰後召開的凡爾賽和會的談判桌上,但俄國本身的軍事力量如前所述,幾乎沒有可能性用軍事力量來保障和德國軍事指揮一體化的奧匈和他簽署對俄國相對有利的停戰協議。

奧匈的話徹底投降的可能性在於一九一七年三月的西克斯圖斯事件,這乃是奧地利躲掉戰爭的最後機會。德皇風聞此事後,把奧地利新皇帝卡爾一世叫到德軍總司令部,逼他回頭。卡爾自稱「和新生兒一樣無知」,溫順地接受德國所有要求,威廉二世對卡爾一世這種老子訓斥兒子的做派說明了德國對奧匈的控制力因為德軍對奧匈軍隊指揮權的接管已經達到了相當高的程度,俄國想要爭取到奧匈的停戰只能指望義大利能夠給力或者卡爾能夠保持住維也納朝廷對奧匈軍隊的影響力,但這個就屬於架空歷史的範疇,史實上不論維也納還是彼得格勒的朝廷都沒有擺脫他那些太上皇盟友影響以自己的意志達成停戰協議的條件。

最後推薦下個人架空魔幻歷史小說和相關設定專欄,喜歡魔幻歷史題材的小說的朋友有興趣可以看看,會涉及到希臘教,偌斯替教,瑣羅斯亞德教,阿拉伯多神教這些前基督教時代的宗教神話素材;

永恆之國潮起時刻系列輕小說世界觀介紹專欄?

zhuanlan.zhihu.com圖標女神幻想架空歷史奇幻交流 - 知乎?

www.zhihu.com圖標女神幻想中文網 -?

www.goddess-fantasy.cn圖標永恆之國之潮起時刻|永恆之國之潮起時刻小說|永恆之國之潮起時刻TXT下載-SF輕小說|國內最大的原創輕小說網站?

book.sfacg.com圖標

帝俄要是能有穩定住戰線的工業和後勤能力就不會在布魯西洛夫攻勢完成後的一年內就崩潰了。

更不會讓布魯西諾夫本人在隨後和托洛茨基共事。


不存在,布魯西洛夫攻勢確實收穫豐盛,但也只是在暴捶奧匈部隊,至於奧匈其實1914年加利西亞打完就垮了,原本1915年俄軍拿下普熱梅西熱要塞後就有進軍維也納的想法(順帶一提後來1945烏克蘭第三方面軍打進維也納的指揮官托爾布欣就是俄軍西南方面軍一員,算是實現個人夢想了),但兩次都是德軍救場成功。俄軍沒辦法打穿德軍陣線進軍維也納的話,贏一戰就是天方夜譚。俄軍同時在西南和高加索都錘的奧匈土雞嗷嗷叫,還拿下了特拉布宗,但不打進首都真的就是解決不了問題。


要是和日本人打一號作戰一樣全家老小一波流賭國運還是有可能成功的,問題是布魯西諾夫將軍隊友一個個都和國軍將軍一樣,能不拖後腿都不錯了全力幫布魯西諾夫完全不現實


嚴格的說一戰中的俄羅斯帝國並沒有輸在對外作戰的戰場上。臨時政府也沒有輸……

所謂輸掉純屬列寧和蘇聯賣國

後果就是:德意志帝國靠墨水在東線贏得的在西線全輸了,所以1919年巴黎和會中國是戰勝國但是沒蘇聯什麼事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