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啟動了新一季度的OKR,本季度的目標制定的過程,流暢度,參與度相對上一季度有所提升;開始目標討論之前,我們按職能劃分,提前3-5天通知各產品線各環節的關鍵負責人,自行思考和討論1季度的目標,相同職能的部門負責人(若干銷售主管、若干客服主管)共同討論最終匯總提出1-2個目標,其他產品、市場、運營、研發的負責人各提出1個目標,然後召集所有關鍵負責人(同時也是OKR的參與者)共同會議討論。

會議上,首先,每個人提出自己的目標,並闡明制定該目標的出發點是什麼,為什麼定下該目標,中途不能打斷、不能討論,每個人都先做闡述,同時把提出的目標寫出來,貼到黑板上,直到每一個人負責人都說完;然後,項目經理及CEO為大家共享當前的業務現狀,並提出他們的目標;

大家針對所有已提出的目標,挨個進行深入的討論,首先,看看該目標的制定是否符合OKR目標制定的基本原則,即是否是「方向性的」、「以季度為週期的」、「在團隊內可控的」、「可達成的」、「產生商業價值的」、「鼓舞人心的」等;而後,對目標進行咬文嚼字的提問-說明,例如:「你說的**,是什麼意思,指的是什麼」;在確保大家對各自的目標有了一致的理解後,進行質疑、反駁、辯論等;最終,每人投票支持1-2個目標,然後由CEO、COO、以及項目經理,參考投票結果進行討論決策,並確定最終的文字表述。最後,結合整個目標討論的過程,整理並面向公司公佈一份目標說明。

目標確定後,給大家1-2天時間,各自思考和討論,支撐目標達成的關鍵因素是什麼,一開始不要細化到具體的數值和衡量的制定上,只需要從不同的維度去分析,羅列出和目標相關的影響因素有哪些,並對這些因素進行排序(按照對目標的影響程度、可控性等),篩選出3-5個對目標影響程度最高,可控性最高的因素。針對,這些因素,再去嘗試具體量化和變得可衡量;

我們需要再次召集所有關鍵負責人(同時也是OKR的參與者)共同會議討論,提出我們總結出來的關鍵因素及針對這個因素進行量化後的KR(如果前期的討論已經有結果的話)。共享所有我們能提供的過往數據,或經驗,基於此來共同判斷,KR的量化值或者衡量的值是否合理,是否是50%的機會可達成的,對大家討論的KR進行修正和最終敲定。這個過程中,KR可以劃分為:基線型(基線數據)、正向度量型/負向度量型、範圍型、里程碑型等。

關於如何讓大家站在企業的總體角度去理解和聚焦,克服本位主義,過程仍然十分痛苦,每個人都認為自己當下面臨的問題是最重要的,都希望把自己所關心的問題,放到OKR中來;似乎沒有太好的方法能讓大家快速達成一致,但是這個痛苦的過程同樣有這巨大價值,最終能在絕大部分層面達成基本的一致,已經是一件可喜的事情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