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黑女主的戲有沒有?」

「老闆,我從全網370萬部作品中,為您精選了30部可能符合需求的......」

雲sir,全球第一位專門負責幫影視人找故事的微信機器人,7×24小時工作毫無壓力。「上線3天就有數千人試用,而且都是行業內的用戶。」雲sir背後的創造者、雲萊塢聯合創始人楊宇航有時候會把這個剛上崗的機器人員工,拉進影視圈的策劃羣供大家調戲,因為機器學慣用戶行為越多,推薦就越精準;而且真實的交互體驗本身,也是非常快速和自然的傳播手段。

在楊宇航看來,雲sir要解決影視行業中「拍什麼」和「怎麼拍」的問題,根據製片人需求提供相應服務,把人從繁瑣機械的工作中解放出來。不過,在重度依賴經驗主義以及人情關係的影視圈,開發一款類似siri的機器人真的有用麼?

影視行業第一個機器人員工,「拍什麼 問雲sir」

「每次看到寫得差的劇本,都覺得很氣,但又不能不看。」

這是不少文學策劃的內心OS。在海量劇本和小說中發現有影視化價值的內容,是製片人、策劃們的基本工作,一週看2、3本書已經算努力,而人在海量內容中去挑選往往是非常無序的。如何幫助這些人完成內容初篩,是雲萊塢開發雲sir的初衷。

最早知道雲萊塢,人們腦海里冒出的形容可能是「劇本界的今日頭條」,通過人工智慧、數據挖掘等技術對優質內容進行推薦,有效鏈接內容方與製片方用戶。無論是推出線上免費版權保護中心,中國版「黑名單」,還是做新編劇大賽、編劇社區,用科技推動人文發展,解決影視行業項目開發過程中的痛點,為影視行業工業化提供支持是雲萊塢開發產品時一以貫之的理念。

技術出身的楊宇航是哈大計算機學院博士、前百度高級技術經理,在百度時負責百度文庫、百度閱讀,同時為百度貼吧、百度知道等社區類產品提供人工智慧、機器學習支持,在「人工智慧」領域有著深度的經驗與理解。

「我們做雲sir,主要是解決『拍什麼』和『怎麼拍』的問題。」他說,從技術層面來講,做微信機器人要實現起來有兩方面難度,一是建立人機交互的智能對話系統,「顯然不是簡單的根據關鍵詞查百度,機器人要能聽懂你的描述,並匹配需求。如果是對370萬版權進行關鍵詞搜索,比如我通過關鍵詞搜索家庭,可以命中數十萬版權,如果直接把這些結果推給某個製片人,他會崩潰的,實際過程要複雜得多,系統會不斷學慣用戶行為去理解提問,從內容質量,影視改編可行性以及需求匹配程度等幾個方面篩選出探討家庭生活的故事。」

二是構建影視行業的知識圖譜,據瞭解,雲萊塢監測了全網370萬小說、漫畫和劇本版權的公開信息,有京東、亞馬遜等電商網站的購買和評論相關數據,起點中文網等小說網站的數據,也有豆瓣、微博、貼吧等社交媒體上關於該內容的討論。對於面向B端的劇本,則有雲萊塢平臺上專業製片人用戶,以及編劇經紀人團隊對內容的反饋。

除了傳統的閱讀量、付費數據等外部信息,還有對內容本身的挖掘和分析。楊宇航介紹,通過機器學習和自然語言處理等方法,雲sir可以監測到故事中角色出現頻率,與事件的關聯性,情緒波動和人物成長性,以及讀者對於角色討論的描述是否積極。「就像在微博能監測明星熱度是正面還是負面一樣,這是情緒分析最典型的應用場景之一。」

通過篩選,雲sir會精準推薦30部以內的小說或劇本,點擊鏈接能夠看到內容來源。「有雲萊塢平臺上的簽約內容,也有來自全網的,後者佔比肯定大得多。雲萊塢已經簽約的內容都有經紀人直接對接,達成版權合作;沒有簽約但在平臺上託管的內容,可以線上一鍵聯繫作者;至於全網監控的內容,用戶留下基本信息後,雲萊塢可以協助聯繫,確定版權狀態是怎樣的。」

我們嘗試了要求機器人幫忙推薦滑雪相關的內容,在優先推薦中有東野圭吾的《戀愛的貢多拉》、《白銀傑克》以及常琳的《雪後多倫多》等作品。其中來自雲萊塢平臺的作品,都擁有包含人物小傳,故事梗概,改編評估,交易狀態等一套標準化模板。

「我們會覺得微信機器人是比較簡潔的交互方式,當然,往後也可能會變成實體的機器人,放在辦公室類似智能音箱一樣的存在,」楊宇航笑道。在他看來,雲sir的作用並不是對傳統影視項目前期開發的取而代之,「你可以理解為這是個性化的推薦系統,或者輔助決策系統,通過海量數據處理分析達到效率的提升,而專業或創意的事情交給人來做。」

雲萊塢在解決什麼問題:全球好故事,中國拍出來

隨後,我們又輸入「穿越劇」,可能由於這個概念相對廣泛,得到的推薦多是《步步驚心》《慶餘年》《獨步天下》《醉玲瓏》等已經進行影視化改編的內容。

「目前我們推出的還是比較初級的版本,會不斷進行優化和迭代。」楊宇航笑說產品技術團隊如今是7×24小時工作狀態,「全員收集反饋,畢竟這是一個線上秒回的產品,哪怕凌晨三點有人喝完酒回去想要試試這個產品,如果出了問題我們都要馬上解決。」

隨著大IP改編的光環效應逐漸消退,市場對IP的態度似乎也從熱捧到冷靜。「今年天價IP的階段已經過去了,屯IP的越來越少。雖然花千萬買版權依舊不是問題,但大家更務實,評判IP價值的標準發生了變化,更多從內容本身出發,而不像以前因為點擊量數據而去買。」楊宇航認為。

留給IP的時間會越來越少,劇本和編劇的價值會進一步提升,這是楊宇航的判斷。「比如起點上的IP都是自然生長的,現在遇到好內容影視公司很早就下手。各方的推動節奏交疊,可能影視先出來再出書,傳統由網文到影視劇的時間太長,大家等不了這麼長時間。沒有專業能力和創作生產能力的公司接下來可能會死一批。」

海外版權的改編和翻拍會越來越受關注。歐美、日韓等國家和地區在類型小說、影視內容創作方面相對中國依然有巨大的先發優勢,雲萊塢也在全球範圍內通過技術和專業內容團隊的方式發掘和引進優質版權和翻拍權。

「這幾年的成果和進展在我們來看都是一脈相承的:『全球好故事,中國拍出來』是雲萊塢的立足點。」從版權保護,到託管交易,再到內容孵化與編劇人才培養,雲萊塢正在打造影視行業上游內容領域的生態閉環,「把IP相關業務喫透」。

第三十期雲萊塢·版權交易周推薦了15部來自全球的版權

據介紹,機器人通過用戶需求做精準推薦,解決「拍什麼」的問題可能在年內就能達到比較理想的狀態,接下來雲萊塢要解決的是更難的「怎麼拍」的問題。

「比如說,一部作品適合什麼樣的導演,編劇和卡司團隊,多少預算,甚至是拍攝地選擇。我可以給你一些市場反饋,比如現在懸疑劇很多,可能要找一些跨界的東西,像辦公室懸疑,這是市場上還沒被關注到的內容。過去這比較考驗製片人的經驗,但其實有些事完全可以通過技術實現,幫忙解決95%以上低效率和繁瑣的工作,解決影視行業工業化和效率提升的問題。」

楊宇航告訴我們,通過大數據挖掘和分析,機器人可以為不同類型的作品推薦製作團隊,推算合理的預算,甚至可以瞭解編劇檔期,影視公司都在搜索哪些作品。「市場分析是雲萊塢成立以來一直在做的事情,我們目前能夠監測到3萬多家影視公司在找什麼劇本,他們拍過什麼以及備案了哪些項目。我們的經紀團隊還點對點採集了上千家公司的需求,具體的個案我們都是嚴格保密的,但整體行業的信息對我們而言非常有價值。」

雲萊塢的人工智慧願景:為每個影視公司配上一個機器人員工

羅馬並非一日建成。從三年前提出要以技術解決影視行業版權交易痛點,如今雲萊塢平臺已經覆蓋了百萬版權庫,擁有超過十萬名編劇和數千家影視公司專業用戶,以版權為源頭,提供有效鏈接創作者與製片人的服務,影視版權成交金額達到數億元。

在外界看來,雲萊塢推出的活動聲勢浩大而且「花樣」層出不窮:過去做版權保護必須跑北京,那就推出線上版保;搭建專業編劇社區,做中國版CAA為編劇羣體提供一條龍服務;做版權交易周還有中國版「劇本黑名單」推薦機制,讓好內容直通業內人士,而不需要作家編劇像以往一樣必須混圈子、多應酬才能獲得機會。

不過每次推出新產品,背後的質疑聲也一直存在。「我和吳又(雲萊塢創始人)都不是太喜歡聲張的人,包括公司融資的消息,也沒打算對外說,最重要的還是你為行業提供了哪些真正的服務。」楊宇航坦言。

看起來似乎分散的業務,其實都在圍繞建立版權生態有條不紊地運作中,「黑名單一直在做,達成購買意向的很多,之前做過統計,達成交易的接近20%左右,而且還不包括版權方與影視公司私下成交的數量。」

用機器人解放人在搜索海量內容方面的精力,養成用戶使用慣性,需要機器人具備專業性和一些人格化特質。目前團隊對雲sir的角色定位,是專業有趣的30歲左右男性,「他不會幫你決策,而是通過監控的海量數據和信息維度,讓你在這個基礎上做出更合理的選擇。和siri相比,雲sir聚焦在影視行業,面向影視行業的知識庫是獨特的。」

未來,雲萊塢會陸續完善雲sir的版權推薦功能,「現在提供的東西已經能讓一家公司的效率提升很多,接下來會根據大家的使用習慣,來調整功能開發的節奏。」談到提高用戶使用頻次的問題,楊宇航認為除了人機互動,今後會階段性地提供信息,比如推薦編劇、查詢票房等重要功能上線,以及影視公司劇本需求趨勢等信息。截止發稿前,票房查詢功能已火速上線。

對雲萊塢而言,要做的是為影視從業者打造一條獲取優質IP的最高效渠道。最後談到雲sir的未來,楊宇航想了想,笑道:「可能階段性的目標是,某一天影視公司新成立的時候,策劃團隊都會僱一個機器人員工吧。」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