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覺間春分已至,所謂“春分秋分,晝夜平分”,分就是半,這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點,同時這天太陽直射赤道,晝夜時間相等。隨着春分到來,意味着春季已過一半了,天氣也出現變化,陰雨連綿,此時我們該如何進行養生保健呢?

起居養生

在起居方面,雖然春分已進入二之氣,天氣日漸暖和,但日夜溫差較大,而且仍不時會有寒流侵襲,天氣變化較大,雨水較多,甚至陰雨連綿。此時,要注意添減衣被,“勿極寒,勿太熱”,穿衣可以下厚上薄,注意下肢及腳部保暖,最好能夠微微汗出,以散去冬天潛伏的寒邪。尤其是老人及小孩,抵抗力差,容易患感冒或風疹等傳染病,更應注意適時添減衣被,可以多曬太陽,以利祛散寒邪。

另外,“南園春半踏青時,風和聞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長蝴蝶飛。”春分時景色如斯,最適宜多接觸土地和綠色植物,會令肝膽之氣柔緩、舒暢。過了春分,北半球的白晝逐漸增加,不要錯過大好春光,儘量和太陽一起醒來。熬夜生肝火,早起養陽氣。若7天連續做到早起不熬夜,精力和氣色會明顯改變。

飲食養生

春分與驚蟄同屬仲春,此時肝氣旺,腎氣微,故在飲食方面要戒酸增辛,助腎補肝,同時,由於肝氣旺,易克脾土,而且今年在進入二之氣後,客氣爲寒水當令,雨水較多,易生溼,因此飲食方面同時也要注意健運脾胃,健脾祛溼。飲食上可多吃薑、蔥、蕎、韭菜、淮山、枸杞、土豆、椰菜、雞肉、鯉魚、鯽魚等,同時也可結合藥膳進行調理。

與此同時,此時細菌等生物也在繁殖壯大期,生冷(生魚片、活海鮮、冰鎮飲料)之品要少吃,避免損傷脾胃,使各類細菌乘虛而入。燥熱的炒貨(花生、瓜子)也要少吃,過敏的人更適合吃水煮花生。若南方氣候溼悶,你的體質兼有痰溼,則少喝湯水,內外夾溼,易引起溼疹。春季天氣乾燥多風,風性好動,宜少吃動風上火之品,如:酒、辣椒、茄子、香菜、黃鱔、鵝肉、香椿等,以免動風生痰、發毒助火助邪,誘發舊病,發生新病。

精神養生

在精神調養方面,要做到心平氣和,保持輕鬆愉快、樂觀的情緒,從而安養神氣,切忌大喜大悲、情緒波動劇烈而不利於肝氣疏泄,與春分時節的“陰陽平衡”特點相應。春分時節,春光明媚,鶯飛草長,桃紅李白,百花盛放,此時仍然是郊遊踏青的好時節,可在風和日麗的時候與好友結伴郊遊,增廣見聞,以利於肝氣的疏泄。

春分運動

春分時,陰陽平均,人體氣血要保持平衡,運動宜不急不緩,過於劇烈則引動肝火,一動不動則氣血淤滯。運動最忌一次過量,等到覺得疲勞時,正氣已傷。每天30分鐘左右,微微出汗,不疲勞爲好。運動時間儘量在早晨,不要在睡前1小時內,夜晚過度運動令人興奮影響睡眠。若只能在晚上運動,儘量選擇散步、瑜伽、體操這類運動量小的活動。出汗後不要吹風,儘快擦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