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眼看天下,洞察天地人,大奇兄講故事!

說到艾森豪威爾,他的組織能力,協調能力,可以說在當時盟軍內部沒有人可以比肩的。

難道他是天生這塊料嗎?不!據艾森回憶自己少年時刻,他曾感嘆到:由於自己父母親喜歡在家聚會,可以說每日牌桌上,高朋滿座。我也喜歡在牌桌上盡情嬉玩。可是,每次抓牌,抓到手中全是些爛牌,我氣的要命。可想而知,結局肯定我輸……我是打一場,輸一場,真是天天輸,我很生氣地跑到母親面前而抱怨,甚至詛咒自己永運不玩牌。母親見狀後並語重心長地說:稍安忽躁,你以為你的牌友手中捏的多是好牌嗎?你要有耐心,想辦法把一手爛牌進行組合,進行協調,控制一下自己情緒,可臉上要充滿鎮定,不悲喜形於色,使你的牌友們,難以察言觀色。假如你做到以上我所要求,你將成功一半……

艾森半信半疑,就按照媽媽所要求的方法,去嘗試,真是屢敗屢戰,越拙越勇!

是的,當盟軍登陸諾曼底時,艾森手中的牌同樣亂而差,他通過組織協調已顯示他的藝術能力。

尤其艾森在諾曼底登陸中回憶到:我的冒險決策下達後,幾乎所有高級軍官反對我的計劃。其中一位叫凱倫軍官,他義無反顧地支持我,並指責其他軍官們:統帥的命令就是一切,誰反對就是無知和笨蛋……

最終諾曼底登陸成功後,艾森將免去凱倫職務。凱倫很不解?

艾森說道:戰鬥之前,我得到情報,所以我有勇氣決定。這個絕密情報唯有我一人知道,你為何要支持我?凱倫無言而答……艾森又說道:哪些反對我的人,他們最關心部隊的命運。可你,寧可看著部隊要滅亡,而討好我,所以你心中可沒有部隊,也就沒資格再擔任軍官了。

這就是艾森豪威爾做人最基本要素!充分體現出他的人格藝術魅力,最終領導盟軍而打敗德軍!


艾森豪威爾不是出色的戰將,卻有出色的駕馭戰將的能力。盟軍在歐洲是多國協同作戰,英國軍隊當時還沒有褪去日不落帝國的傲慢,而蒙哥馬利這樣的將領爭強好勝,個性極強,最高統帥如果沒有傑出的協調溝通能力,內部勢必鬧翻,給敵方以可趁之機。艾森豪威爾正是憑著他的高情商在英美將領和兩國政府之間上下溝通左右協調,才使盟軍形成了凝聚力。而美軍內部的驕兵悍將也不是善茬,如果行事不能做到無懈可擊,又怎能讓他們心服。像巴頓這樣暴烈的人,本來是布萊德利的上司,卻一下子變成了他的下級,要不是艾森豪威爾的威望,他怎麼能那麼順從地服從了這種難堪的變化。


先說二次大戰打敗德軍的主要軍事力量是蘇聯,而不是美國、英國等國軍隊。希特賴伐550萬德軍進攻蘇聯,精銳盡出,傾剿而動,企圖通過屢試屢爽的「閃電戰」一舉殲滅蘇聯紅軍主力,兵臨莫斯科城下,逼迫蘇聯政府簽訂類似法國版貝當元帥簽過的投降協議,征服蘇聯。當然後來的結果不再累述,德軍遭到慘敗,其許多功勛卓著的軍團遭到蘇軍毀滅性打擊;斯大格格勒戰役,德軍再無力組織向蘇軍的進攻,蘇聯紅軍揮師反擊,縱橫幾千公里向德國境內挺進:善於投機取巧的美國人抓住良機,迅速在英國組建美國,英國,法國戴高樂部隊,澳大尼亞等國軍隊,由艾森豪威爾出任盟軍總司令,謀劃數百萬大軍跨過英吉利海峽,登陸被德軍佔領控制的法國,開僻了反擊德國的「第二戰場」。艾森豪威爾的軍事指揮才能是勿容置疑的1.從英國跨海登陸海峽對岸的法國海岸,直線距離最短,港口裝御條件最好的是加萊港,它是天然深入海港,盟軍大量運輸艦,登陸艦均可停靠裝御物質下載土兵,而比它運矩遠得多的諾曼底海灘,不適合建設深水碼頭,而艾將軍深知加萊港方向必然是德軍設防的重點區域,盟軍登陸必遭致重大傷亡,他故布疑陣,在加萊對面英國方向佈置大量美國軍團,巴頓出任司令官,經常召開新聞發布會,引起德軍及間諜關注;新建大量機場,佈置海量戰鬥機,轟炸機;新建幾十萬人的裝甲坦克兵營,重兵佈局,聲勢浩大,還製造出幾十個軍電臺呼號,頻繁通訊,陳仗番天,讓德軍和希特賴完全相信艾森豪威爾指揮的重兵集團必將兵鋒直指加萊港方向登陸。明修棧道,暗渡陳倉!艾將悄悄定下大軍在諾曼底海難登陸的計劃,沒有港口大軍物質人員到達如何裝御?英國科學家開動腦筋,用水泥構件分段用拖船運至諾曼底海灘後連接起來,就組裝成了世界第一個也是最大的海上漂浮碼頭,幾百萬盟軍和坦克裝甲大軍順利渡海登陸到岸,完成了時法國德軍防守部隊的「瞞天過海,「聲東擊西」,艾森豪威將軍天才班的指揮藝術舉世公認!


謝謝提問!不能妄斷艾森豪威爾沒有指揮才幹,勝雄敗寇,自古有之,究其原因,歷練、機遇、平臺、支持、個性能力及境界等很重要,他指揮盟軍戰勝德國,勝利就是證明。

一:履歷和積累因素,其人身出窮家,學績欠優,但受苦、操練、辦培訓、當參謀,閱歷豐富,洞悉形勢,善趨良勢,為帥已成熟。

二、天降大任的機遇,其時正在太平洋出征,時任統帥急召回國商戰,其以獨特戰略見解而令服眾人,得以卓爾領銜盟軍,抓住了機遇。

三、伯樂識馬而用,時任美國總統馬歇爾,知人善任,用人不疑,鼎力推薦並支持,遇到明君。

四:個人能力超羣,境界超脫,和而不同,「軍人政治家外交家」的讚譽並非浪名,他不介意英法同仁非議,排眾議而授權北非以減阻力,顯示帥才風彩。

艾森豪威爾的成功(後任總統)不是偶然的,各種因素都有,有道:成功是給有準備的人,戰勝徳國,外因有,但內因為主導。


艾森豪威爾將軍或者說總統,是一個綜合指揮才能並不低的人,當時盟軍或者說美軍的勝利在於多方面的原因。第一美軍在裝備方面不比德軍差甚至比德軍好,第二在艾森豪威爾將軍麾下有一幫能徵善戰的將軍,比如巴頓,範弗裏特等等。第三到了戰爭後期德軍大勢已去很難說取得勝利是指揮才能的突出,要看一個將領是否是天才,得看他是不是每次都能以少勝多,以寡擊眾,當然力量太過於懸殊那就不說了,比如隆美爾元帥自己寫的步兵進攻一書讓希特勒看中了他,隆美爾就是一個一直都以少打多的將軍,只是到了後期英軍一直增兵換將消耗隆美爾元帥。致使隆美爾失敗,可以說勝之不武。各位想一想能讓全世界佩服的將軍隆美爾狐狸是吹的嗎?這足以讓自己驕傲了。有時候戰爭不是靠一個人就能扭轉的。帶了一幫無能之輩你在有能力也沒能力了。大家要正視歷史不管敵人還是友軍將帥只是軍人為國家出力無可厚非。我們只談論將軍們的能力大小不說其他的。


艾森豪威爾有如中國古代的劉邦,自身軍事、政務、理財能力並不高,帶兵難過十萬,但情商相當高,善於籠絡人心,能抓住、掌握各種人的心思、偏好,人才都有個性,也都有彼此相輕的弱點和毛病。一個有力的團隊裏,管理者真正的水平體現不在於他必須樣樣精通、拔尖(事實上也不可能),而在於他知道下邊人在想些什麼,他們想要什麼,擔心什麼,儘力想爭取什麼,避免什麼。而自己怎樣協調、組織,讓這些各有所長卻又彼此不服氣、不買賬的人在自己這裡被捏今到一起,將不服氣變成競相儘力把事情做好以證明自己,而不是互相拆臺使絆子。讓所有的人,或者是大部分人服氣自己,認為「沒他就不行」,才能被廣泛接受,成功上位,這一點,艾森豪威爾確實做的很好,從他對巴頓的使用和態度上就能看出來,既能盡量發揮他的作用、特長,叉不讓這個刺頭、惹事精沒邊地放縱下去。


組織能力,協調能力。有原則和親和力,是個軍事家政治家


美國盟軍總司令艾森豪威爾五星上將雖說有軍職,但更多的體現在外交能力上,善於處理各國在利益分配上的分歧,整合各國的資源,利用美國在工業上的優勢統領美英法各國軍隊打敗希特勒統領的德國人。就好像是一個國家,最高領導人不一定是個好將軍,只要他會處理將軍們的分歧,調整各將軍的利益分配,就能領導將軍們去戰勝敵人,這叫做「統帥」!艾森豪威爾就是這樣的「統帥」!


盟軍即舊時盟主聚會,各有心思,各有傲氣。艾將軍是協調高手,他化解了許多的爭論與矛盾,使組成的各路盟主帶領隊伍朝著同一個方向前進並最終實現目標一一消滅法西斯。


協調能力強,將兵之才為將才,馭將之才為帥才,他是帥才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