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乳牛「五大痛苦指标」。(影/台湾动物社会研究会提供)

生活中心/综合报导

精选优质牧场乳源、A 级鲜乳、专业饲养、兽医把关、单一乳源等包装词汇,是否代表乳牛的动物福利有获得良好的照顾与保障?台湾动物社会研究会公布台湾乳牛饲养「五大痛苦指标」及调查影像,强调当乳牛身心不健康、疾病缠身为常态,便须经常用药治疗,不从源头重视乳牛的动物福利,如何确保市售鲜乳的「安全」?

台湾动物社会研究会今(18日)天召开记者会指出,根据农委会106年统计,台湾共有553个酪农场,饲养了60,523只泌乳牛,每年约生产38万6,362公吨生乳,产值达101亿元且逐年增加,但政府至今未有动物福利相关规范,足以保障乳牛的基本动物福利。

台湾动物社会研究会公布调查资讯,提出台湾乳牛五大痛苦指标,要求兼顾动物保护与产业发展的农委会,必须正视台湾酪农产业人口老化、严重缺工、专业技能与设施、专业照护与兽医人力均严重缺乏与断层等问题,尽速提出改善政策,著手订定台湾乳牛饲养的「动物福利规范」,以利酪农户依循,协助并辅导酪农户改善饲养环境、提升饲养知能与动物福利。

请继续往下阅读...

▲▼台湾动物社会研究会公布台湾乳牛饲养「五大痛苦指标」及调查影像。(图/台湾动物社会研究会提供)

▲台湾动物社会研究会公布台湾乳牛饲养「五大痛苦指标」。(图/台湾动物社会研究会提供)


台湾乳牛五大痛苦指标:

六种乳牛品种中,产乳量最大的「荷兰牛」(Holstein),平均每天约可泌乳30公斤,比自然状态下多3-4倍!乳牛一生不断经历人工授精、怀孕、生产及泌乳过程,乳牛产后泌乳达305天,为「有效利用」,于产后60天又会被「人工授精」,以致必须一边怀孕一边产乳,造成营养与体力的双重消耗!

乳牛怀孕时免疫力会下降以免攻击自身胎儿,乳牛肚皮亦无法像人类怀孕可向外撑开,而是向内挤压母牛内脏,造成母牛进食困难。在无法补充充足营养, 又须提供30%养分给胎儿的状况下,加上一边得大量泌乳,母牛便会不断消瘦,出现所谓「负能量平衡」现象,导致产后两个月的疾病发生率高达 75%。台湾乳牛约在5、6岁就会因过度泌乳导致乳房炎、繁殖障碍及饲养环境不佳导致热紧迫、蹄病、关节炎等疾病而遭淘汰,送入屠宰场成为「国产牛肉」。

▲▼台湾动物社会研究会公布台湾乳牛饲养「五大痛苦指标」及调查影像。(图/台湾动物社会研究会提供)

▲台湾动物社会研究会公布台湾乳牛饲养「五大痛苦指标」。(图/台湾动物社会研究会提供)



「荷兰牛」原生于-5~21℃的温带,台湾气候高温多湿,每年至少有8-9个月的月均温超过21℃,又八成五以上的乳牛饲养在南部地区。以代表乳牛热紧迫程度的温湿度指数(THI 值 ≧ 72乳牛就呈现不同程度的热紧迫), 可计算出台中以南的THI值年平均数为74,其中更有4个月达79-81,可知台湾乳牛每年有长达240天都处在身心极度不适的热紧迫状态中,犹如人类的中暑!影响乳牛的饮食摄取与健康。

乳房炎
自然状态下乳牛寿命可达15-20岁,但台湾乳牛平均使用年限为5.4岁,约生 2~3胎。根据农委会畜试所研究(2013),台湾乳牛淘汰原因41%为泌乳问题、 19%为蹄病问题,11.6%是繁殖障碍,是缩短乳牛使用年限的重要因素。其中「乳房炎」占泌乳问题的95.1%,光是乳房炎问题,全台酪农业每年就有将近9亿元的经济损失,约占每年酪农产值十分之一!

占淘汰原因6成的乳房炎及蹄病问题,与畜舍环境及饲养管理有很大关系;乳牛在干燥、环境舒适且空间足够下,每天可躺卧14小时以达到休息目的,此时四肢可以放松,流经乳房的血液可增加 30%以上,以维持泌乳量及乳房健康。但是当环境不舒适或空间拥挤、生病时,乳牛便会减少躺卧的时间,长久下来会造成蹄部病变。此外供乳牛躺卧的地面若没有铺设舒适的「牛床」或垫料,并保持干燥清洁,乳牛乳房会直接接触粪尿、不洁的地面,更容易造成感染而引起乳房炎。

超高产乳量加上长达305天的泌乳期,乳牛乳房不断受到刺激,加上滥用抗生素导致抗药性及其他病菌的感染,乳牛对于6-8种治疗乳房炎的抗生素抗药性高达50%以上,甚至引起霉菌、酵母菌及藻类的感染。

蹄病
台湾乳牛多饲养在以铁皮屋顶搭建的半开放式畜舍里,地面为水泥地或有较不伤牛蹄的橡胶地垫。但乳牛先天蹄腿构造适合行走于凹凸不平且柔软的草地, 相对于目前畜舍常见「平滑坚硬」的水泥地或橡胶地垫,长期下来都会使乳牛 腿蹄承重不平衡,除了引发蹄病外,滑倒或严重劈腿都是常态!

▲▼台湾动物社会研究会公布台湾乳牛饲养「五大痛苦指标」及调查影像。(图/台湾动物社会研究会提供)

▲常见酪农将乳牛后脚绑起,以免乳牛滑倒劈腿,但牛的行走也受限制。(图/台湾动物社会研究会提供)


一头成年母牛重达500-600公斤,一旦滑倒、劈腿造成的伤害非同小可,严重时会造成乳牛无法站立而遭到淘汰,因此常见酪农会用绳子将乳牛的两条后脚绑在一起,希望避免乳牛滑倒劈腿,但也因此限制了牛的走动!

畜舍空间太小、榨乳动线不良,乳牛每天两次进出榨乳室,都须90度或180 度大回转,导致蹄壁与蹄底间的白线构造被撕扯分离,造成蹄部受伤感染,甚至会伤及关节及肌腱。

为乳牛定期修蹄可以预防乳牛蹄病的发生,但牧场饲养照护人力不足,无法每天辨识出现蹄病的牛。加上全台乳牛「专业修蹄师」仅20几位,不仅照护人力严重不足,技术亦出现严重断层,难以及时维护乳牛蹄部健康。

饲养管理作业,让乳牛一生不断处于身心紧迫牧场普遍未能落实动物福利观念,加上没有相关规范,乳牛场饲养管理流程中有一些会造成乳牛疼痛的例行工作,如去角、烙印、严重跛足时修蹄,皆在没有疼痛舒缓或麻醉的状况下进行。「直肠触诊」确认母牛是否怀孕是牧场例行工作,但许多牧场经常在没有使用润滑剂的情况下,或从地上随便抓一把牛粪充当润滑剂,便将手硬伸入牛的直肠中,增加感染的风险;又每头乳牛涨乳时间不一,但榨乳却须配合人的作息统一榨乳。

此外,产仔后被迫母子分离,小牛被单独饲养在铁笼中剥夺其及吸吮需求与天性;没有紧急人道处理规范,往往任由病倒牛自生自灭或被不当处理、搬运等,都让台湾乳牛日日处于人为干扰所带来的紧迫,严重影响乳牛身心健康。

▲▼台湾动物社会研究会公布台湾乳牛饲养「五大痛苦指标」及调查影像。(图/台湾动物社会研究会提供)

▲小牛在一周龄「被去角」,常采用「强碱」腐蚀角芽,若无事前镇静与事后止痛,将持续疼痛3-4小时,甚至长达24小时。(图/台湾动物社会研究会提供)

欧盟、纽澳、加拿大等乳业大国都订有「乳牛动物福利规范」供产业依循,并以自动化设备取代大量劳力饲养工作,减少工作人员对乳牛造成的紧迫,进而降低疾病发生。

反观农委会虽于1977年跟随世界趋势,推动「乳牛群性能改良计划」,委托中华乳业协会及畜试所协助酪农搜集资料,但后续问题的改善及追踪却要酪农自行处理,且至今40年来参加率也只有 40%。

台湾酪农经营以家族传承为主,专业照护人力不足,甚至民国6、70年代将乳牛长期系绳,乳牛仅能站卧无法自由移动的牛舍,至今仍在沿用。全台乳牛兽医师不到30 位,「专业修蹄师」亦仅有20几位,加上全台酪农使用电子健康监控系统管理乳牛健康的比例极低,35%有购买电脑管理系统的乳牛场中,「疾病警示系统」仅占38.5%6;也就是说全台有超过8成以上的乳牛场,没有办法即时侦测乳牛的健康及营养状况。

中兴大学动科系陈志峰老师指出,「在北欧已经有超过 20%的农场引入挤乳机器人,比例还持续在增加中。」但农委会却在传统酪农要求下,在今年1月宣布,最快7月将开放酪农申请外劳400人,可见台湾酪农业的思维仍旧落后其他国家。

▲▼台湾动物社会研究会公布台湾乳牛饲养「五大痛苦指标」及调查影像。(图/台湾动物社会研究会提供)

▲小牛一出生就母子分离,单独关笼,人工喂食代乳,吸吮需求与自然天性都无法满足。(图/台湾动物社会研究会提供)


台湾动物社会研究会强调,急性乳房炎、慢性乳房炎、腐蹄病、不孕症、产乳量低、蹄叶炎、关节炎、年龄太大、原因不明的不采食、后腿肌肉撕裂伤等10大疾病,严重影响台湾乳牛健康;台湾29家乳品厂生乳检验及废弃生乳量资讯完全不揭露,所谓A、B级生乳等级,都由各家乳品公司说了算,政府也没有相关统计或研究,加上抽验乳品药物残留的次数少之又少,不从源头重视动物福利,如何确保鲜乳「安全」?

台湾动物社会研究会呼吁,政府应制定台湾乳牛饲养的「动物福利规范」,成立辅导团、提出配套措施,协助酪农提升专业知识与技术,建置分级辅导改善机制,公开评鉴资讯;乳品厂应制定「牛乳收购动物福利政策」,公开契作酪农资讯,要求酪农参与「乳牛群性能改良计划」,积极采用「电子健康监测」及「自动化设备」,掌握乳牛健康与饲养管理问题;乳品厂生乳检验及废弃生乳量资讯应公开,供消费者检视。政府也应进行相关研究与分析,做为改善措施的参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