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講《齊物論》是由無我境界來的,由無我所起的,莊子借用南郭子綦輿顏成子游的嘴巴來演話劇,對白中間提到“夫大塊噫氣,其名爲風”。

  這股氣的作用,變化成聲音,有那麼多的現象,有好聽的,有難聽的。先是聽,聽完了還可以看得見各種地球上的現象。

  《道德經》、《南華經》、《沖虛經》是道家的三經,老子的《道德經》爲大經,莊子的《南華經》與列子的《沖虛經》爲小經,後來修道的人,把這三經列爲做功夫的必讀之書。

  我們看看道家爲什麼那麼看重《莊子》。把這本書叫《南華經》,成爲道家三經之一!但是我們看了半天,《莊子》裏頭沒有傳你功夫呀!可有一點,你要留意體會《齊物論》。

  莊子講風吹,“夫大塊噫氣,其名爲風”,在座的有許多人打坐,修瑜珈、修密宗、修道,要注意啊,我們這個身體就是地球,打起坐來,什麼上面打嗝,下面放屁,腸子咕嚕咕嚕叫啦,氣脈動啦,耳朵裏頭聽到聲音啦,都是“大塊噫氣,其名爲風”。

  許多人打坐都是跟着現象轉,打坐都坐成神經了,要認清楚,那都是現象,那是你的氣不能調和而產生的。氣真到了能調和的境界,“泠風則小和,飄風則大和”,這個時候氣快要充滿了。

  接着是“厲風濟則衆竅爲虛”,身體上氣充滿了,不動了。所以佛家講修禪定工夫,到了二禪的境界,就四個字:“氣住脈停”,也即是“衆竅爲虛”。到那個境界,你就感覺到清靈了。

  等到氣充滿了,你自己看它“之調調之刁刁乎!”身上的氣機就覺得很輕鬆,很自然了。到那時,才由“人籟”到達“地籟”。

  “人籟”是什麼呢?就是我們心。理上喜怒哀樂的情緒隨時在變化,思想煩惱不能停止。氣通了以後,慢慢由情緒的變化,到思想的昇華,從人的本位進入到“地籟”的境界,但是還談不上道。那麼再進一步,第三步,由“地籟”到達“天籟”。

  “天籟”是什麼!子綦曰:“夫吹萬不同,而使其自己也。鹹其自取,怒者其誰耶?”這裏講“近死之心”,就是中國道這所說的兩個東西:“神”與“氣”的作用。

  所謂“神”,就是現在我們活着的心理作用,精神;“氣”就是後世所講的生命體能上的活動力,氣魄。

  《莊子》裏頭沒有提到“神”,春秋戰國時的書多半不用“神”這個字,而用魂,靈魂的魂。莊子從心理,那個魂的作用來說明!(南懷瑾先生《莊子講記·齊物論》04)

  願超越一切的平靜與你同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