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常情況下,皇后死後都要系諡,所謂系諡,就是把皇帝的廟諡加在皇后的諡號後面,如此表明,此皇后是這位皇帝的皇后,比如像乾隆的嫡後,諡號是“孝賢”,後面加上“純”,稱“孝賢純皇后”,便是系諡,皇后的諡號經過後代多次加諡,滿16字後纔不再增加。

不過凡事皆有例外,像乾隆的繼後,雖然爲皇后,死後卻無諡號,更別提說附帝諡,乾隆繼後之所以不附帝諡,是由於觸犯國忌(斷髮事件)被打入冷宮,可在清代有一位皇后,她深得皇帝寵愛,是皇帝一生摯愛,死後封皇后有諡號,卻不繫帝諡,有清一代,僅次一例。

她便是大名鼎鼎的孝獻皇后董鄂氏。

孝獻皇后董鄂氏,來自上三旗中的滿洲正白旗人,其父爲內大臣鄂碩,生於崇德四年(1639年),比順治要小一歲,從小便聰明至極,譽滿鄉里,遠近聞名,是一位極佳的絕色美人,由於出身還不錯,因而也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

順治十三年(1656年),已經十八歲的董鄂氏入宮,據順治本人描述,董鄂氏一入宮便得皇太后(孝莊文皇后)的喜歡,事實上更多的是順治帝對董鄂氏的喜歡,是順治帝想要將這位才貌俱佳的絕色美人收入懷中,因而借太后之名晉封爲賢妃。

話說,在董鄂氏之前,順治帝有過兩任皇后的,第一位便是清朝唯一被廢的皇后孟古青,另外一位便是孝惠皇后,這兩位皇后都不得順治喜歡,說起美貌,孟古青並不亞於董鄂氏,在《清史稿》唯一一次對於皇后容貌描寫的便是孟古青,不過孟古青身上卻有兩個致命的缺點,善妒和奢侈,這也是爲何順治帝對其無法忍受的原因,比起前兩位皇后,董鄂氏質樸清淡而又不失風趣。

因而,順治帝將所有的愛投注到了董鄂氏身上,在發出封妃諭旨才36天,順治便又以皇太后名義下一道懿旨,晉封董鄂氏爲皇貴妃,跳過貴妃一級,成爲清朝第一位皇貴妃。

按慣例,女子入宮一般先是答應、常在這些較爲低位的封號,首次爲嬪成主位的都很少,何況是首次便爲妃,一月便爲皇貴妃,這在有清一代恐怕難有第二例。

董鄂氏如此得寵,懷上龍胎那便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入宮一年,便生下一龍子,被順治稱爲“第一子”,其實這並非順治第一子,在此之前,順治有過三個皇子(皇長子牛鈕、皇二子福全和皇三子玄燁),順治如此稱呼,可見對董鄂的寵愛之深。然而,這個“第一子”只活了104天便夭折了。

痛失愛子的董鄂氏,很快也便於順治十七年(1660年)逝世,年僅22歲,對於愛妃的去世,順治帝傷心欲絕,將其追封爲孝獻皇后,與皇帝合葬,然而卻不附帝諡,喪事也不入《大清會典》,也就是說,滿清皇帝根本不承認這位皇后的正統性,這是爲何?

在清朝能夠戴上皇后桂冠、坐上皇后寶座的大致有五類:皇帝嫡福晉或繼福晉;皇帝幼年繼統,成年後通過大婚被立爲皇后;皇帝生母(母以子貴,晉尊或是追封);撫育過幼帝的先帝妃嬪,而董鄂氏這個“皇后”封號完全是順治帝她的寵愛,她根本不具備皇后的資質,因而在死後受到冷遇就不難理解了。

參考資料:《清史稿》《大清會典》《清聖祖實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