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評價,我認為很符合王猛對前秦的功績,諸葛與王猛,死後都被追封為武侯。論君臣際遇,王猛與苻堅不輸諸葛與劉備;論軍事成就,諸葛是不及王猛的,至少苻堅在王猛的輔佐下一統北方,天下已得六七;論治國,其賞善罰惡,依法治國,留下赫赫威名,不輸諸葛。(王猛畫像)

窮苦出身的王猛,在兵荒馬亂的年代,手不釋卷,刻苦鑽研,積不世之才,後與苻堅一見如故,遂投身於其麾下,為苻堅出謀劃策、治國安邦,至死都在為國家前途擔憂,還為苻堅留下諄諄囑咐,真是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地步。

軍功上,在王猛輔佐苻堅的日子裡,哪怕前秦四面受敵,君臣二人都不曾有偏安一隅的燕雀之志,厲兵秣馬,逐漸收服了匈奴劉氏部、烏桓獨孤部、鮮卑沒奕幹部和拓跋部的代國、隴西鮮卑乞伏部、甘青之間的吐谷渾等,強鄰前燕灰飛煙滅,前梁伏地稱臣,南邊的東晉也瑟瑟發抖……前秦雄立北方。

在苻堅的絕對信任支持下,治國方面:

  1. 王猛整頓治安,懲治豪強,連太后的弟弟光祿大夫強德這樣的人,都只能是鞭笞至死、陳屍於鬧市的下場。曾經在幾十天內就殺了二十多豪強,其掃黑除惡的力度尺度絕對雷厲風行。
  2. 王猛還幫助苻堅創立了薦舉賞罰制度和官吏考覈新標準,沉重地打擊了早已成為士族壟斷政權工具的九品中正制,也否定了十六國以來許多胡族軍閥統治者迷信武力、蔑棄文化知識的落後觀念,有效地提高了秦國各級官僚的素質。
  3. 作為漢人的王猛,與氐族的苻堅樹立了很好的漢氐關係榜樣,前秦廢除了胡漢分治之法,確立了「黎元(百姓)應撫,夷狄應和」的基本國策,促進了民族融合。
  4. 王猛任丞相後,興修水利,獎勵農桑,努力發展社會生產,對於民生,頗有建樹。
  5. 在其領導下,前秦恢復了太學和地方各級學校,廣修學宮,聘任學者執教,並強制公卿以下子孫入學。

王猛死前曾諄諄告誡苻堅不要圖謀晉朝,要先剷除賊心不死西羌降伏貴族。其死後,苻堅三次臨棺祭奠慟哭,對太子苻宏說:「老天爺是不想讓我統一天下呀,怎麼這樣快就奪去了我的景略啊」。

而在王猛死後八年,苻堅攻東晉,在淝水之戰慘敗,狼狽的苻堅想起王猛的臨終之言,往往悔不當初,但為時已晚!從苻堅的失敗足以知道王猛的遠見!

他的才能和功績,頗受後世景仰,唐建中三年(782年),禮儀使顏真卿向唐德宗建議,追封古代名將六十四人,並為他們設廟享奠,當中就包括「前秦丞相王猛」。後來到了北宋宣和五年(1123年),宋朝依舊按照唐代慣例,為古代名將設廟,這七十二位名將中就包括王猛。在北宋年間成書的《十七史百將傳》中,王猛也位列其中……

這些,也足以說明他「功蓋諸葛第一人」的言論並非胡謅,有些道理!

(圖片源於網路,侵權即刪)


因為諸葛本就沒什麼功啊......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