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說的是,子嬰並不是傀儡,不僅如此,他的身世也是個謎團!

《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第六》:「立二世之兄子公子嬰為秦王。」按照字面意思,子嬰應該是胡亥哥哥的兒子,秦始皇的孫子!

後世的班固司馬光都採納了太史公的說法,但這個設定有明顯缺陷,始皇帝去世的時候年方五十,據此推斷,長子扶蘇的年紀應該在30-35歲之間,而以此類推,子嬰的年紀應該在15-20歲左右,與胡亥相仿,但《史記》中記載子嬰與兩個兒子一起,幹掉了趙高!

15-20歲的年紀,縱然有兒子,也不可能參與到宮廷政變中來,所以子嬰是「二世之兄子」這個說法不成立。

《史記》記載,二世胡亥上臺後,將自己的兄弟姐妹統統殺死,既然如此,他自然也不會留下侄兒,所以子嬰的身份很可能並不是《史記》記載那般。

有種說法認為:子嬰是秦始皇兄弟成嶠的兒子,《李斯列傳》集解引徐廣說「一本曰『召始皇弟子嬰,授之璽』」中的「弟子嬰」,也可以解釋為弟弟的兒子「嬰」,而年齡也對的上,這種說法存有一定的可能性,但目前為止沒有更多的證據做支撐。

無論身世如何,子嬰除掉趙高,都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首先,趙高的權勢很大。

胡亥上臺後,沉迷酒色,常年躲在深宮中享樂,將朝廷大權託付給趙高,即便如李斯等位高權重之人,也被趙高殺死,由此可見,趙高已經完全掌握朝局。

其次,子嬰並沒有明確的權力背景和嫡系人馬,無法快速組織起抵抗趙高的力量。

如前文分析,子嬰的身份成謎,但無論他是誰的兒子,此前的權力鬥爭中都沒有出現過他的身影,可見他並沒有深度介入到權力中樞中來,也就是說,他很可能沒有掌握任何權力,想要赤手空拳對付趙高,可想而知。

但趙高也並非無懈可擊,他雖然掌控了權力,卻沒有掌握人心。

胡亥被謀害後,趙高原本打算取而代之,卻遭到了羣臣的反對,可見在大臣心目中,依然保留著對贏氏皇權的依附心理,這種心態可以理解為趙高的不得人心,與後世的曹操司馬懿不可同日而語,後兩者不緊掌握朝局,而且是眾望所歸,取而代之只是個形式問題。

如此一來,皇族出身的子嬰就得到了與趙高討價還價的機會,不是子嬰需要趙高,而是趙高需要子嬰!

子嬰能夠成功將趙高誘惑到家裡,除了他的身份,還有一點,那就是子嬰的謀略。

趙高是個權力場上的老手,陰謀詭計的大宗師,在此之前,只有他算計別人,被人算計不到他,所以子嬰要想騙到趙高,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毫無疑問,這種自大的思想影響了趙高的判斷,在他看來,子嬰不過是他扶植起來的一個傀儡,既無能又缺乏影響力,這樣的人,沒什麼好怕的,當子嬰託病不上朝的時候,他裝模作樣親自上門去請,由此陷入了子嬰的圈套。

到了這裡,子嬰兒子的優勢就發揮出來,他們與宦官韓談一起,用最直接的辦法,將趙高當場殺死。

壯士一怒,血濺五步,沒那麼多拐彎抹角,你再厲害,把你殺死了,也就一了百了!

如果後世的漢獻帝能有如此勇氣,也不會被曹操整的那麼窩囊!


我是歷史達人日慕鄉關,歡迎關注!


在之前文章中,國史君(國史通論)講到,趙高很有可能是有篡位野心的,他通過迷惑秦二世,逐漸走入秦國權利中心;剷除異己,扶植自己的勢力等途徑逐漸走向了秦國權利的巔峯。但是,即便是在有了「指鹿為馬」的權勢之時,趙高依然懼怕秦二世,所以不得不使用最低級的政治手法除掉了秦二世。

此時的趙高應該說是隻手遮天了,他想成為名至實歸的一國之君,但是「引璽而佩之,左右百官莫從;上殿,殿欲壞者三。高自知天弗與,羣臣弗許」,所以他不得不退而求其次——擁立子嬰,並建議子嬰稱王而不稱帝。

但是,就在子嬰準備即位之時,卻首先把趙高除掉了。趙高步履維艱地爬上頂峯,卻突然墜入了深淵,子嬰本是趙高臨時擁立的君王,卻成為趙高本人的掘墓人。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只能說明趙高還不是能夠與後世篡位者比肩的政治家,他太大意、太著急了。

子嬰除掉趙高只用了再簡單不過的計策——自己在即位前夕的齋戒之時謊稱生病,把著急舉行繼位大典的趙高騙來探視,然後讓已經埋伏在齋宮中的兩個兒子除掉了趙高(我稱病不行,丞相必自來,來則殺之……子嬰遂刺殺高於齋宮,三族高家以徇鹹陽)。

在當時的形勢來說,趙高是不免一死的——秦國的皇室宗親恨他、秦國的將士們恨他、劉邦項羽等起義軍也恨他。但是最起碼趙高還有苟延殘喘的機會和實力——就連後世的呂雉都知道,漢惠帝英年早逝,隨便找個嬰兒說是惠帝的兒子,有繼承皇位的優先權不就行了。咱也確實不明白趙高咋就沒想通呢?


先簡單講一下子嬰誅殺趙高的過程。趙高發動政變殺掉胡亥後,本想自己坐上皇位,但是大臣都不支持,就假意先把子嬰推上皇位。子嬰自然不願意做傀儡皇帝,於是密謀誅殺趙高,便在登基當日假裝生病,無法前往。子嬰在始皇帝、秦二世的時候,都表現得非常乖順,趙高也被他的演技騙過了,然後親自去子嬰府中請他。趙高身邊侍衛較多,但剛走進子嬰臥室,便被子嬰身邊的韓談猝然殺死。

所以說,戰場的勝利需要千軍萬馬,而政治鬥爭的勝利只需要刺客1名。

或許有人會問,趙高當時手握重權,身邊侍衛無數,子嬰就算刺殺成功,不怕自己被砍殺嗎?

這其實就和題主的問題異曲同工了,下面就論述為什麼無兵無權的子嬰能夠輕易除掉趙高?

1、趙高雖然手握重權,但權力繫於一身,身死則權散。趙高不是關中世家,在鹹陽沒有深厚的積澱,權力都集中在他一個人身上。他活著,可以號令軍隊為他清除對手,如果趙高被殺,底下的人心就散了,他們該為誰效力呢?特別是底層的士兵。

所以,像曹操、高歡這樣的權臣,身邊除了圍著一羣文臣武將外,還有兒子統屬這些人,所以就算他們遭遇不測,兒子能夠馬上接管權力。北齊權臣高歡,便是這樣,當他的大兒子高澄被刺殺之後,二兒子高洋馬上接管了權力,平定了叛亂。

趙高在始皇帝手下勤懇幹活,靠胡亥掌握大權,但時間過短,所有力量都集中在他一個人身上,所以當他被刺殺之後,身邊沒人可以接管這種權力,所以便分崩離析。

2、秦朝宗室和公室的力量還很深厚。趙高活著的時候,可以武力壓制這個羣體,但他死了,勢力就會分裂。而關中的公室力量還是很強大的,豪門世家都支持嬴姓,如果發生武力衝突,這些人也可以帶著家丁、部曲支援子嬰。當年始皇帝平定嫪毐叛亂的時候,關中的公室子弟都帶著部下支援嬴政,最終取得勝利。

子嬰面臨的局面實際還更好一點。嫪毐至少有太后支持,而且積蓄了很長時間的力量,趙高得勢纔多久,看似很強大,實際底子空虛。子嬰只需要成功刺殺趙高,各種支援力量便會團結到他周圍。嬴勝統治關中五六百年,忠於皇室已經深入骨子裡,包括軍隊的士兵,除了少數被趙高收買的將領外,絕大多數人是忠於皇帝的,更不用說趙高還死了。

3、趙高基本上得罪了所有人,一旦身死,樹倒猢猻散,殘局容易收拾。趙高沒有治政能力,只能玩陰謀。說白了,你要得到天下人的支持,至少要能治理國家,才能得到底層的支持。趙高不會幹這些,他只會玩弄權術、陰謀詭計,身邊的人都是因為淺顯的利益聯繫在一起,一旦趙高死了,這些人還能幹啥呢?趙高掌權的時候,基本得罪了所有文臣武將,這些關中豪族的子弟滲透軍中、官府,只要殺死趙高,這些人立馬能穩定局勢。說白了,趙高手下的士兵也是關中豪族的兄弟子侄,為什麼要對著幹呢?

綜上,趙高看以權力極大,卻根基極淺,權力集於一身,身死則權散,加上關中的宗室和公族勢力仍在,所以子嬰纔敢冒險刺殺趙高。而子嬰一旦成功,支援的力量便會團結在他周圍,實際並不會搞亂國家,反而幫他鞏固權力,可惜這一切來得太晚。


一、謎一樣的男人

子嬰在歷史中確實迷一般的存在,只知道這位兄臺接了秦二世的班,是秦帝國最後一任統治者,在位僅46天。至於子嬰與秦二世胡亥的具體關係,估計太史公司馬遷也沒有搞明白。

就在太史公司馬遷的《史記》中,許多人對子嬰的身份就讀出了四個不同的版本。

①胡亥兄長的兒子,或者扶蘇的兒子

《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第六》中記載「立二世之兄子公子嬰為秦王」。《六國年表》中也作「高立二世兄子嬰」。這裡將「兄子」連在一起可以解讀為「兄長的兒子」,也就是說趙高立秦二世胡亥兄長的兒子嬰為秦王。同樣,史學家普遍認為,這位胡亥的兄長就是扶蘇,子嬰就是胡亥的兒子。

②秦始皇的弟弟

《史記·卷八十七·李斯列傳第二十七》:「高自知天弗與,羣臣弗許,乃召始皇弟,授之璽。子嬰即位,患之,乃稱疾不聽事,與宦者韓談及其子謀殺高。」這裡明顯指出子嬰是始皇弟,也就是秦始皇的弟弟。

③胡亥的兄長

《六國年表》中「高立二世兄子嬰」。這裡同樣的一句話,斷句不同,又能解讀出新的含義,可以理解為「趙高立秦二世胡亥的兄長子嬰為秦王。」

④始皇之侄,也就是秦始皇的弟弟的兒子

在《李斯列傳》集解引「召始皇弟子嬰,授之璽」。這裡「始皇弟子嬰」,就應理解為「秦始皇弟弟的兒子嬰」。但是同樣也能夠理解為「秦始皇弟弟名叫子嬰」。

總之,古文含義博大精深,有時僅憑隻言片語,很難斷出具體含義。同樣,古代文獻在傳抄過程中,也肯定存在失誤遺漏之處,一字之差,謬之千里。

二、必有謎一樣的本事

子嬰除趙高在《史記》記載明顯就有兩處,分別是:

《史記·秦始皇本紀》中記載:齋五日,子嬰與其子二人謀曰:「丞相高殺二世望夷宮,恐羣臣誅之,乃詳以義立我。我聞趙高乃與楚約,滅秦宗室而王關中。今使我齋見廟,此欲因廟中殺我。我稱病不行,丞相必自來,來則殺之。」高使人請子嬰數輩,子嬰不行,高果自往,曰:「宗廟重事,王柰何不行?」子嬰遂刺殺高於齋宮,三族高家以徇鹹陽。

《史記·李斯列傳》中記載:高自知天弗與,羣臣弗許,乃召始皇弟,授之璽。子嬰即位,患之,乃稱疾不聽事,與宦者韓談及其子謀殺高。

這兩處明顯描述了子嬰誅殺趙高的經過。首先是趙高讓子嬰齋戒五日登基,子嬰明白自己如同二世胡亥一樣,同為趙高的傀儡。也就稱病不前往宗廟繼位,直到趙高親自前往查看情況,然後被子嬰及周圍的人來次守株待兔。就這樣,曾權傾一時的趙高就被人家輕易的解決掉了,甚至自己的三族都被人家連鍋端了。


趙高當時過度膨脹,根本沒想到有人敢殺他,疏於防範;子嬰看清自己的處境,孤注一擲,一舉成功。

趙高想當皇帝

趙高也算是屌絲逆襲的範例,出生在一個受鄙視的罪犯家庭,生活在社會最底層,憑藉自己的努力,當上了秦始皇的專職司機;又憑藉嫻熟的法律知識,當上了皇子胡亥的法律老師;後來得到秦始皇信任,成為宦官,掌管皇帝的印鑒後,飛揚拔扈。在秦始皇巡遊暴病死亡後,他威脅李斯廢除太子扶蘇,讓胡亥繼承皇位成了秦二世。

胡亥當皇帝後,趙高開始大清洗,殺了對他有威脅的大將蒙恬兄弟,腰斬了丞相李斯,消滅了秦始皇的二十多個子女,又矇騙胡亥天子是不需要親自出面處理國事的,達到大權獨攬的目的。

隨著權利慾的膨脹,趙高打起了當皇帝的算盤,他先是指鹿為馬,試探眾大臣,看到大家敢怒不敢言,認為時機成熟。於是導演了一出宮庭抓小偷的鬧劇,讓他女婿閻樂帶兵衝進皇宮,殺死了秦二世。

當趙高懷抱玉璽準備享受大臣三呼萬歲擁立他為皇帝時,他驚訝的發現,這些平時馴服的像綿羊大臣,在皇位問題上死不低頭。只能長嘆:「老天爺不讓我當皇帝啊!」沒辦法,只能立有皇室血緣的子嬰為秦三世。

趙高膨脹疏於防範

俗話說,旁觀者清。趙高的所作所為子嬰都看在眼裡,他知道讓他當皇帝是趙高的緩兵之計,只要趙高活著,他的命運一定和胡亥一樣。於是他和兩個兒子商量,兩個兒子一致同意殺掉趙高。可趙高當時雖然篡權之心已經暴露,不得人心,但大權依然在握,身邊護衛還是不少。於是子嬰想出了在自己的家裡殺趙高的計謀。

登基祭祀當天,子嬰說生病了不去典禮,趙高派人請了好幾次沒請動,不得已只好自己親自前往。子嬰就要登基當皇帝了,趙高的護衛當然不能進入臥室。趙高這幾年頤指氣使,就是沒有掛名的皇帝,胡亥在位時也要聽他的,因此過度膨脹,根本不會想到有人敢殺他,況且子嬰手下也沒有什麼軍隊。讓他萬萬沒想到的是,子嬰安排了一個不起眼的太監——韓談藏在帳後,當趙高一進門,韓談出其不意一刀斃命。一個小小的太監,結束了不可一世的大宦官。

殺死趙高是關鍵

趙高懷抱玉璽想當皇帝時,已經犯了大忌,當年是世襲制,外人想當皇帝是大逆不道。他野心暴露後,和大臣離心離德。大臣們只是懾於他的淫威,沒有人敢牽頭反抗。

子嬰有皇族血緣,有號召力,只要計謀成功,殺了趙高,就推翻壓在自己和大臣們頭上的大山,大臣們自然會擁護子嬰,不會有人再替趙高賣命。趙高一死,他的餘黨也就樹倒猢猻散。

因此,只要殺死趙高,一切問題迎刃而解。


跟大家講一個故事,西漢剛剛建立,當時的漢高祖劉邦登上皇位,結果就聽說了自己手底下的楚王韓信收留了當初西楚霸王項羽的部將鍾離眜,所有人都以為韓信要謀反,一起羣情激奮,說要去把韓信給幹掉,然後陳平就告訴劉邦,說你打仗有韓信厲害嗎?劉邦頓時嚇出了一身冷汗,如果這個時候真的跟韓信開戰了,那自己完全打不過韓信,就問陳平說你有什麼意見?

陳平說,古代的天子不是有雲遊四方的習慣的嘛,到時候你就去那裡算是旅遊,讓韓信過來接見,此時只需要一個猛士,那韓信就算在戰場上面,在無敵,他也得乖乖的落入你的手裡面,任你宰割,這樣在戰場上面罕逢敵手的韓信就,乖乖的被劉邦給抓了。

同樣的道理,我們也可以把這件事情稍微想一想,趙高確實厲害,在秦二世胡亥死了以後,趙高指鹿為馬,可以說朝堂上面基本上就沒有反對他的人,一手遮天也並不算為過,甚至於殺秦二世胡亥的時候,直接動用了近衛軍,如此在朝堂上面無敵的一個人,秦王子嬰是怎麼把它給除掉的?

簡單,趙高你就算全力在滔天,你也只是一個人把你召進皇宮,你就一個人,你能對付得了幾位壯士!三下五除二就被秦王子嬰身邊的一位壯士給砍死了。

況且趙高這個人也並不是完全的掌控了朝廷,對於他來講,他掌控朝廷的方式,只不過是成為秦王身邊的發言人,也就是代替秦王向其他人傳達命,(今日頭條漩渦鳴人yy首發於悟空問答)令他是通過這種方式來掌控秦國的。你比如說李斯,趙高他是怎麼去離間秦二世,胡亥和李斯之間關係的呢,就是無數次的讓李思接到了假命令,讓它不斷地進皇宮去打擾秦二世胡亥,秦二世胡亥對李斯產生厭惡。

而且秦二世胡亥曾經針對農民起義軍的問題質問過趙高,趙高本人也表示十分害怕,她害怕的東西無非就是秦二世胡亥的權利,只要在朝堂之上,秦二世胡亥指著趙高讓他去死,趙高那自然就是死無葬身之地。

所以無論秦王只因這個人是怎麼幸運的被趙高選中,然後登機成為秦王,趙高就必須成為秦王子嬰的第一代言人。無論其他人都怎麼看出來你這個人有多麼權勢滔天,有多麼不把秦王放在眼裡,但是表面的樣子還必須得做,否則天底下的老百姓不會認同你。

只要有這一點存在,趙高本身就存在一個破綻,那隻要抓住這個破綻點,就能夠把趙高給活活玩死,歷史上面在秦國權勢滔天的,比起趙高來講,那人多的多,這最後呢,還不是一個一個地成為冢中枯骨,為什麼秦國只有一個權威,那就是秦王,秦國只有一個法律,那就是秦王制定的法律。


趙高沒有曹操一樣才能,他頂多就是一個會用小陰謀手段的奸臣,而不是像曹操一樣有謀略的梟(奸)雄。當時他已位極人臣,除掉了比他才能大百倍李斯,把秦朝農民起義的罪名安到胡亥頭上,然後殺了他再重新立了子嬰為王。在能左右秦朝朝政時太過自信,他相信自己擁立的新王會感激自己能讓他登上王位,他相信剛立為王的子嬰沒有能力與自己作對。

為什麼陳勝起義趙高沒有馬上鎮壓,就是因為沒有信得過又知兵的將領,後來提拔本來是文臣的章邯,而章邯還挺能打,那是意料之外的事了。

因此只能重點關注一些部門,比如說宮廷內衛。

趙高之所以能殺二世就是這個原因。

也就是說趙高的權力只是局部優勢,集中在皇城甚至說是皇宮,外面的人還是忠於皇帝的居多,只是皇帝昏暗,如果自己暴露了對趙高的不滿,會招致趙高的重點迫害,其他人不一定會幫你,你甚至不知道哪一個是忠哪一個是奸,所以大家只能保持沉默。

公子嬰是宗室成員,雖然秦朝中央集權,但還是有自己的衛隊、家臣的,只不過規模不大。

殺一個人還是很簡單的,只要首惡一死,那種沒什麼根基的勢力很容易連根拔起。

至此,皇權旁落,大秦帝國落入兩大權臣趙高與李斯之手,胡亥只是一個傀儡皇帝,而後李斯又被趙高設計陷害,最終死於自己一手製定的嚴苛刑法,趙高終於把威脅自己的唯一對手給弄死了,從此獨霸朝綱,呼風喚雨,開始了殘暴不仁的專政。


簡單來說,是子嬰偽裝得好,讓趙高放下了防備之心。

據《史記》記載,子嬰在政變前的商議過程中,提到了趙高的威脅:「丞相高殺二世望夷宮,恐羣臣誅之,乃詳以義立我。我聞趙高乃與楚約,滅秦宗室而王關中。今使我齋見廟,此欲因廟中殺我。」

如果子嬰的分析是對的,那麼趙高這時候已經起了取而代之的心思,說起來趙高也算屌絲逆襲,出身不高的他通過自身努力,達到精通法律的水準,並讓皇帝知道了自己這一優點,因而成為皇帝的中車府令(即司機)。

領導的司機自然好提拔,趙高又懂法律,在秉承法家治國理念的秦朝混得開,很快被秦始皇派去教導公子胡亥法律,估計趙高教的不錯,主顧、學生都很開心,對他的信任與日俱增。

趙高此時已有一定權勢,他幫助皇帝掌管印璽,犯罪了都能獲得赦免,秦始皇對其是比較信任的,但這種信任,最終被趙高拿來謀取私利。

在秦始皇巡遊途中病逝後,趙高聯合李斯矯詔立胡亥為帝,又矯詔殺了公子扶蘇,接著鼓動秦二世進行血腥清洗。經過一番運作,趙高成功把火燒到李斯身上,他順勢取代李斯成為大秦丞相。

經過指鹿為馬、弒殺二世等操作,趙高的權勢達到頂峯,這時候他真的對皇位一點想法都沒有?

不過臣子篡位可沒有先例,第一個喫螃蟹的是漢末王莽,趙高就算有這個心,也不敢貿然行事,於是立了子嬰為王。

正是在這種背景下,子嬰覺得自己處境十分危險,趙高極有可能再殺一個君主立威,為自己鋪路,既然如此,乾脆先下手為強。

子嬰定的計劃說來簡單,新君繼位得去太廟,子嬰稱病不去,身為百官之首的趙高肯定要自己來請,子嬰就可以趁機殺之。

趙高在侍衛的簇擁下前去請子嬰,子嬰讓其單獨進入內室,趙高大大咧咧地進去了,以為子嬰翻騰不出什麼浪花,可他忘了,殺人只需要一把刀就行了,於是趙高被子嬰和宦官韓談聯手砍死。

殺權臣這事有不少皇帝做過,有成功有失敗的,還有殺了權臣被權臣黨羽殺的,如北魏孝莊帝,可子嬰卻沒有,說起來還是趙高對秦朝的掌控不夠深。

從胡亥繼位到趙高被殺,不過三年多,趙高雖然假借皇帝權威鞏固了自己的權勢,可跟爾朱榮這種軍閥崛起相比,他沒有自己足夠硬的槍杆子,秦朝的軍隊都在前線打仗,主將也不是他的心腹,子嬰只要殺了他,再剷除朝臣中的趙高鐵杆,就能再掌中央,只要外地軍隊不反,政權就無恙,當然,這支軍隊最後敗了,劉邦也攻入了關中。


子嬰雖然只是趙高的傀儡,但他是非常聰明的一個人,儘管他無兵無權,但善謀者用好的計謀一樣可以完成自己的目的。

所以與其說趙高死於子嬰之手,不如說他死於自己的過於自大自信。我們來看看他是怎麼被子嬰除掉的。

胡亥在趙高和李斯的聯手操縱下登上了皇位,但由於皇位得來不正,所以胡亥對此非常敏感。而趙高正是抓住了這點,步步為營,清除異己。在他的挑唆下,胡亥把自己的兄弟姐妹盡皆屠戮,又殺了蒙恬、蒙毅兄弟。至此,趙高的政敵只剩下了李斯,對於李斯,趙高並沒有感到畏懼,因為他知道,論陰謀李斯根本不是他的對手。

果然,在趙高的陰謀策劃下,胡亥還是把對於自己有擁立之功的李斯給殺死了,從這裡可以看出胡亥的繼位對於整個大秦是多麼災難的事!除掉李斯後趙高逐漸大權獨攬。因為秦二世的暴政和趙高的為非作歹,百姓不堪重負,四處叛亂頻發,大秦帝國岌岌可危。

在趙高的欺瞞下,胡亥並不知道他的江山已經千瘡百孔,但紙包不住火,趙高明白一旦胡亥知道了真相後,一定會殺他泄憤。在這種情況下,趙高索性主動發動政變,命趙成女婿閻樂殺害了胡亥。

除掉了胡亥後,趙高本想自己做皇帝,但一則名不正言不順,二則眾大臣也紛紛反對。無奈下趙高想到了子嬰,他決定讓子嬰繼位,做他的傀儡。

子嬰不是一個糊塗之人,他知道自己的秦王只不過是趙高的一傀儡,到趙高不需要他的時候,恐怕他一家性命難保,於是他心生除掉趙高之計。

在登基那天,子嬰設計讓趙高親自來到自己家裡,趙高不知是計,於是就親自前往子嬰家裡,他剛一進門,就被子嬰提前安排好的韓談殺害,隨後子嬰又殺掉了趙高一族,罪惡滔天的趙高就這樣結束了自己的一生。

至此我們也明白了一個道理,有多大的權利就有多大的風險,政治這門職業始終是個高危行業!尤其是在皇室成員更是如此。


匹夫之怒,血濺五步!趙高雖然掌握實權,但卻死於匹夫之手,這是為何呢?

趙高的技能點都在智商和情商方面,手無縛雞之力,一旦有人近身暴起刺殺,他既擋不住,也躲不開

因為趙高本人是一個文人,格鬥能力很脆弱。他得到秦始皇的提拔重用是因為精通法律,擅長書法,因此被任命為中車府令,掌皇帝車輿,還負責教秦始皇的小兒子胡亥判案斷獄。這樣一個能說能寫的人,在朝堂上、政爭中可以如魚得水,但是被匹夫近身的話,是缺乏自衛能力的。

韓談,被歷史長河湮沒的出色刺客

秦漢時期,民間尚武任俠,正是刺殺流行的時候。吳國王子慶忌雖然勇冠三軍,卻死在一個獨臂矮子手裡,何況手無縛雞之力的趙高呢?子嬰雖然沒有實權,但畢竟當公子多年,個把死士還是拿得出來的。

子嬰找的這個死士是一個宦官,名叫韓談,既然有那個勇氣刺殺權傾朝野的趙高,說明他其實並不比專諸、要離、聶政這些著名刺客差,但因為秦王朝很快滅亡,所以沒人關注其事蹟生平,湮沒無聞。

自從趙高發動政變圍攻皇宮殺了秦二世,假惺惺地讓子嬰接著當秦王,子嬰就準備殺他。但趙高是宰相,身邊侍衛眾多,於是子嬰和自己的兩個兒子商量了一個辦法,到舉行登基儀式那一天,故意說生病了不去,這樣趙高必然到子嬰家裡來探病,到時候只要一個死士就解決問題了。「丞相(趙)高殺二世望夷宮……今使我齋見廟,此欲因廟中殺我。我稱病不行,丞相必自來,來則殺之。」

若士必怒,伏屍二人,流血五步

趙高派人催了幾次子嬰沒來,就著急了,果然親自到子嬰家裡來。子嬰臥室就那麼大點,他的侍衛雖然多,也沒那個資格跟他一起進去,結果趙高一進門,就被在旁邊裝著侍候子嬰的韓談迅速殺死。

子嬰的計策並不高明,其實就像題主所問的那樣,趙高根本沒有想到無權無兵的子嬰會有刺殺他的膽量和可能,狂妄自大,疏於防範,因此輕易地死在一個宦官的手裡。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