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地為玄參科植物地黃的塊根,鮮用者稱為「鮮地黃」;若將地黃緩緩熾焙至約八成干入葯者,稱為「生地黃」、「乾地黃」。

生地黃味甘、苦,性寒。入心、肝、腎經。功能:清熱涼血、養陰生津。主治:陰虛發熱、消渴、吐血、尿血、咳血、血崩、月經不調、胎動不安、陰傷便秘。內服:煎湯,10~30g,鮮品加倍;搗汁或熬膏。外用:搗敷。

使用注意:生地性寒而滯,脾虛濕滯者不宜使用。

藥理作用:

1.對血液系統作用:地黃具有止血和促進血細胞增殖的藥理活性,同時可以通過影響白血球和血小板來抗炎。

2.對免疫系統作用:地黃可顯著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

3.對中樞神經系統作用:生地黃經蒸制後成為熟地黃,能改善學習記憶,具有一定的益智作用。

4.對腎臟的作用:地黃對腎臟有明顯的缺血保護作用。

5.降血糖作用:地黃在中醫藥領域一直用於治療消渴病,臨床表現與現代醫學的糖尿病基本一致。

6.抗衰老:地黃可以通過影響激素水平、影響酶活性和抗氧化來延緩衰老過程。

7.對內分泌的影響:地黃具有對抗地塞米松對垂體-腎上腺皮質系統的抑制作用,並能促進腎上腺皮質激素的合成。臨床觀察發現,地黃與糖皮質激素合用可減少激素引起的陰虛陽亢的副作用。

配伍應用:

生地配伍鱉甲、地骨皮:有滋陰清熱之功效,用於治療手足心熱、夜間尤甚,口乾而渴等屬陰虛內熱者。

生地配伍生側柏葉、生荷葉、生艾葉:有清熱涼血止血之功效,用於治療血熱妄行引起的一切出血癥候。

生地配伍大黃:既清熱涼血;又能通便泄熱。用於治療血熱妄行之吐血、衄血以及熱結津枯之便秘等症。

生地配伍木通:有清熱生津、泄熱而不傷陰之功效,用於治療心經有熱上炎所致之口舌生瘡;心熱下移小腸而致之小便短赤。

生地配伍熟地:能補血涼血止血、滋陰生津潤燥,用於治療津傷、陰虧、血虛之口渴、便秘、頭痛頭暈、煩躁、失眠、持續低熱以及月經過多、崩漏等症。

生地配伍玄參:能清熱涼血、養陰生津,用於治療熱入血分之神昏譫語、吐血、衄血;熱盛傷津之心煩口渴、大便秘結以及陰虛火旺之咽喉腫痛、骨蒸勞熱、夜寐不寧等症。

(本答案由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陳永康提供)

歡迎關注「逸仙藥師」,內有關於各種疾病合理用藥的文章!

生地黃,為玄參科植物地黃的塊根。秋季採挖,除去蘆頭,鬚根,鮮用,稱鮮地黃;或將地黃緩緩烘焙至約八成干,稱生地黃。

功效:清熱涼血,養陰生津。

應用,

1,生地黃甘寒質潤,苦寒清熱,入營,血分,為清熱涼血止血,養陰生津之要葯。用來治療溫病熱入營血,壯熱口乾,神昏舌絳,常與玄參,金銀花等同用,如清營湯。熱病後期,餘熱未盡,夜熱早涼,常配伍青蒿,鱉甲等同用。

2,生地黃甘寒,能於清熱之中養陰生津。可用於各臟腑的陰虛燥熱證。若熱病傷津,口渴多飲,常與麥冬,沙參等同用。

生地黃主要含地黃苷,地黃苦苷,甾醇苷等數十種環烯醚萜苷類,其次為糖類,並含有20餘種氨基酸及有機酸,豆甾醇,維生素A等物質,微量元素等。能加快骨髓造血細胞的增殖,分化;增強免疫功能,抗放射,保護肝臟,降血糖,降血壓,抗腫瘤,止血利尿等藥理作用。

註:生地黃性寒而質潤,所以脾虛濕滯,腹滿便溏者不宜用。另:少數患者服藥後,可出現腹痛,腹瀉,頭暈,心悸,疲乏等反應,但繼續服藥後可自行消失。


生地,為玄參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懷慶地黃,生地的性味,歸經,甘,苦,寒,歸心,肝,腎經有清熱涼血,養陰生津,又可以搭配側柏葉,生荷葉等涼血止血的藥物一起,止吐血,便血,等等一切不正常的出血,養陰生津,用於熱病傷津,常與麥冬,沙參,玉竹等等,還可以消渴證常以其它藥物配伍。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