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地与周培公不可同日而语也,李光地虽然有才华,但其为人不正,做事风格尤其阴狠。明珠六十大寿上送弹劾奏折,其心之狠毒,可见一斑。他在与蓝齐儿诗书往来之时竟然流连花丛,与娼妓为伍,这让康熙帝勃然大怒。

李光地本是一介书生,因为民请命而进入蓝齐儿的心中,康熙也有意撮合二人。但是李光地在和蓝齐儿通信之时还与娼妓为伍,这焉能不让爱女心切的康熙恨之入骨。

所以李光地的下场就早已经注定好了,康熙在借他的手扳倒明珠和索额图之后。以台澎县缺少一个老成持重的县令为由,将李光地贬到了台湾,非奉诏书不得登岸。李光地的下场就是老死台湾,而且在康熙举办千叟宴时并没有邀请李光地来看(反而邀请了明珠与索额图二人)。可知康熙在心中,他与李光地君臣情分已断。

而周培公虽然也被放逐在冰天雪地之中,授盛京提督之职。但是康熙之所以放逐他,主要是因为满族大臣见汉人周培公掌握兵权,害怕他成为下一个吴三桂,胡而群起而攻之。康熙平衡了局势之后,如满朝文武之愿,贬培公到盛京。

但是康熙是满怀著愧疚的,康熙在面临平台重任的时候,第一个想起来的还是要再度起用周培公。可是周培公的身体却一日不如一日,眼看不起。他还是向康熙推荐了姚启圣,并献上了自己穷十年之功绘制的大清全舆图。

这更加深了康熙对周培公的愧悔之情,他下令满朝文武自己停朝一次,为亡灵守夜,这是一个臣子莫大的哀荣。这更非李光地之流可相比拟的了,二人根本不在同一档次上。

周培公道德文章皆一流,运筹帷幄之中破察哈尔,降王辅臣,败吴三桂,可谓是文武双全。李光地虽有才华,但对情不坚,对人阴狠,可谓下流。胡而李光地不如周培公远甚。

以上。


既然说的是《康熙王朝》电视剧,那当然是周培公比李光地历害。

一、从全局眼光来看,周培公更胜一筹。周培公的主要功绩在于平吴三桂,从初期运筹和平解决吴三桂,到中期吴三桂叛乱后清廷决策应对,再到最后指挥大军平叛,充分体现了周培公的战略眼光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比较精彩的是康熙对吴三桂自觉削藩深信不疑时,突然收到吴三桂叛乱的紧急军情,康熙一下子倍受打击,方寸大乱,朝廷上下更是乱成一锅粥,明珠和索额图等重臣此时也哑口了,只有刚刚进入上书房的周培公立即提出应对办法,迅速得到各位重臣附议,一下子提升了自己在康熙心目中的地位。

李光地在这方面比较突出的表现是与姚启圣等人讨论平台方略时,提出「收台必抚台」,也得到了康熙重视,康熙甚至认为李光地看得比他都远,收台不抚台,不能让百姓安居乐业,不如不收。

二、从能力方面来讲,周培比李光地更全面。周培公除了站位较高,有很高的政治水平和谋略外,又有很强的具体实践能力。平三藩前期,周培公作为上书房大臣参与军机,协助康熙统筹全国。中后期他直接指挥军队对吴三桂叛军作战,硬是把一支由家奴组成的杂牌军训练成虎狼之师,并指挥大军势如破竹,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相对而言,李光地在筹办对台事务时,成为姚启圣得力助手。但他更厉害的地方在于政治权谋,在文韬武略方面不及周培公。所以康熙重用李光地打击明珠和索额图两党势力。

三、在为人处事上,周培公比李光地更加老练。周培公眼光犀利但为人谦和,作为寒门子弟,却对个人进退荣辱看得很开。进入上书房后,面对明珠和索额图、陈敬廷等朝廷重臣,他既能充分发挥个人能力为国家考虑问题,又不会过于突出自已而得罪他人。在康熙御前单独召见时,索额图献出要用周培公人头求取吴三桂退兵的歪招,周培公却为索额图求情,最后也让索额图感动不已。周培公率大军平叛就要取胜时,康熙却召回周培公,让图海独自带兵。图海对朝廷的行为感到不平,周培公却看得很开,这种拿得起放得下的心态,早已超越了大多数人。

李光地初入上书房,意气风发,却在安排人事问题上跌了跟头,一边是索额图和太子,一边是明珠和大阿哥,每人交待的人选都不能少,但总的名额又有限,左右为难之下,李光地居然当著康熙和几位重臣以及皇子的面把这事直说了,后果当然可想而知。要不是康熙力保,李光地早就暴死了。

受到教训的李光地从此学乖了,随后他暂时收敛锋芒,成为康熙的宠臣一举扳倒明珠和索额图两党,正当李光地踌躇满志地想更进一步成为重臣时,康熙却把他贬到了台湾。

周培公的结局也不好,但主要是因为康熙对汉人的猜忌而受冷落,康熙自知对不起他,周培公死时为他守灵一夜。李光地被贬却是因为他人刻薄、手段狠毒,康熙担心自已死后,后继之君难以驾驭。


如果单从电视剧中来看,当然是周培公更厉害,从一个落魄的考生成为抚远大将军,本身就是个传奇,即便是后来受到猜忌被发配盛京,也忠心不二,最终完成皇与全图,从为臣的角度来看,周培公是个「完人」。

再说李光地,在剧中李光地有两大功绩,收复台湾和处理党争,但是李光地的为人显然没有周培公坦荡,他心狠手辣携私报复,最终被「发配」台澎做了一名知县。

当然这只是电视剧中的情节,为了不混淆历史,我们有必要从历史的角度再说一下。

周培公,历史上确有此人,最高官至盛京提督,从一品,也算是封疆大吏,但是功绩却远没有影视剧中那么夸张。历史上平叛察哈尔,以及平定三藩的抚远大将军是图海,而周培公作为图海的幕僚,唯一的高光时刻就是劝降王辅臣。

李光地,和剧中反差也很大,李光地是康熙九年进士,并被选为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之职,三藩之乱时,在福建省亲的李光地没有从叛,而是选择了效忠大清,平叛后李光地得到了重用,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康熙五十五年去世。

从地位和作用来看,历史上真实的李光地明显更胜一筹。


周培公只是二月河小说中著墨太多故好像很威风似的,其实正史中他只是个参议道的身份,献献计策,做做参谋也就差不多了,文无建树之才,武无安邦之能。李光地是熙朝名宦、大学士,虽不像陈廷敬那样参与中枢,但历史地位也绝对比周培公高多了。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