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珠宝设计的长期教学中,发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那就是很少见到设计作品的详细过程记录,大部分看到的和宣传的,都是对于最终成品的一些赏析,哪怕是有创作者的采访,谈到的也是各种「灵机一动」的创意来源泛谈。这样的现象,会给很多初学者甚至已经在职的设计师带来很多误导,会以为设计就是拼创意,拼点子,目的就是要穷思苦想,想到一个别人都想不到的创意,就是一个好设计。这样的想法和方向,很容易让人忽视了设计的基础功,也对于设计的系统性,逻辑性,严谨性漠视,把一切的创作寄托于「创意」,依靠偶然启发,先不说「一个从未有人想到的创意」是否就一定是漂亮精彩的,单就这种方式和心态,就不利于职业化中最重要经验积累。所以,在每一件作品的创作过程中,做到真实清晰的记录,完成之后做总结和检讨,从中获得经验积累,是非常值得花心血时间去做的重要事情。

所以在学生的每一件作品的诞生和设计的更改变化过程中,作为老师,也是在不断地一起总结,从另外的角度来帮助分析,以便更好地补充和记录。

下面两件翡翠吊坠的设计,是来自于学生林小团,小团同学本职工作与珠宝没有关系,只是因为兴趣爱好来选择从零学习,设计的整个过程可谓是步步维艰,值得记录下来供我们学习和总结。

作品的最初就是在翡翠的一次课后作业练习上,小团同学交上来这样一份吊坠的作业。

这份作业当时评讲的时候,问题有很多,比如整体单薄,装饰喧宾夺主,而且实际尺寸严重比例失调,实际工艺结合也存在问题。优点在于整个意境不错,水气漫漫,莲雾氤氲,所以当时要求回去重新修改。在修改的过程中,小团惊喜的来说,有客户看到这个作业,非常喜欢作品表现出来的这个感觉,就提出了新的要求:为客户的一儿一女两个孩子设计一对吊坠,作为将来的成人礼。因为客户远在欧洲,出于家国的这种认同感和思念,强烈要求要这种主题和感觉的设计。

当小团同学来说明要求的时候,压力是颇大的,因为之前的设计作业都是纸面作业,还没有进行过实物制作,心理很忐忑,既对首饰制作抱著憧憬又担心能力不够扛不下来,不知道要不要接下来这个单子。我的建议就是凡事都有第一次,既然有这个机会,就努力去争取,而且现在珠宝行业分工明确,只要设计图合理标准,制作不用担心,可以放手交给制作工厂。而且全程我也会盯著监督,这也是一次很好的实战经验。

于是就这样,一次艰难的设计旅程打开了。

设计首先考虑的就是把原来单薄的平面图,转换成设计需要的三视图,以便全方位的调整设计,指导成品。

很快,第一稿交了上来。评讲分析当中,问题暴露的彻彻底底,所有红色标注部分全部有问题,各种无意义的线条,随手画的花瓣和纹样,简陋笨拙的链子,甚至侧视图的镶嵌方式大错特错,针对这些问题在课上进行了严肃的批评和指正,要求全盘重做,并且一分为二,既要延续风格和题材,又要分出男孩女孩不同的方向。在重压之下,小团同学回去进行了重新设计。

过了几天,第二稿交上来了,但是是一张令我完全意想不到的设计稿。

我以为是拿错了稿子,因为所有的元素全部撤换掉了,就是一个全新的设计,完全没有按照之前的要求继续改稿,而是全盘重做,和之前的稿子一点关系都没有。询问之下,才知道因为小团同学觉得之前的改动压力过大,没有什么好办法,就直接画一个新的给客户。这个情况的出现,让我对于小团的学习方向和态度有了新的认识,因为这不是在解决问题,而是逃避问题本身。相当于客户喜欢的是马,最后你给了一朵花,无论这朵花本身如何,实际上已经完全偏离了最初的想法,成了另外的设计,对于这种情况我马上先劝说小团,因为这样看来设计的出发点完全变了。先不说现在这件设计的美观问题,单就闲云野鹤的题材就不适合孩子的成年礼,这应该是三十岁以上的目标群题材。但是初学者往往比较冲动,小团同学直接在没商量的情况之下把这个新稿子交给客户探讨了。

现实是冷冰冰的,客户那边兴趣大减,很是尴尬。在不好驳斥面子的情况下,客户把本来满满预算要求一对的吊坠设计要求,变成了缩减预算先做这个试试看吧……期望与希望变成了人情面子,这简直就是设计师的失误和耻辱,作品没有达到要求并且打动客户,反而挫伤了客户的积极性,整个设计已经被失败的阴云笼罩。

当小团同学带著这个回应重新回来找对策时,气氛到了冰点,我们的课堂和教学指导,都是以扎实基础,精研深挖为核心,从而让设计逐渐完善完美提升升华,而不是靠小聪明抖机灵,抖机灵靠创意能抖出几个作品,但是完全不够支撑要走的那漫长设计生涯。吃到教训之后,小团同学也做了深刻认真的检讨,让态度重新回归初心,一起分析目前情况。分析之下,只能是两步走了。既然客户选择了妥协的这个仙鹤设计,要么是设计师也妥协,就按这个稿子直接设计做出来交差,这样所有过程都画个句号,但是基本也就不会有下次合作了,因为客户来约单本身抱著的是完美的期望,而不是一个妥协作品,这样有遗憾的设计交出去,既是对客户的不负责,也是对自己的不负责。第二条路就是背水一搏,同时做两单设计,一单就是这个妥协的仙鹤,一单就是找回初心,把客户原本想要的荷塘感觉找回来,男女一对的设计做好,这样让客户最后定夺,用自己更好的作品淘汰这个走偏的作品。只有这样才能把丢的尊严找回来,也真正的算有始有终,不忘初心。

于是所有情绪和困惑全部归零,一切回到原点重新出发,经过了这一次的失利,小团同学也端正了态度,拿出来前所未有的坚毅和执著来努力画稿。但是目前这个设计有一个很大的难点,就是成对式设计,这种设计既要统一风格,又要有明确的不同指向和寓意,所以看似简单,实际上不容易,很快小团同学交出了第三稿,不,是一堆稿。

一次来了六张草稿,但是在我看来,设计心态依旧浮躁,没有明确的指向性和特点,形式粗俗,结构混乱,所以没有一张可以采用,全部打回。

小团同学以顽强的毅力,不断地交出一份份修改稿,但是我的评价依旧是不合格,不合格,不合格……

一件又一件的被否,一稿又一稿的交,眼看著思路越来越僵硬,设计越来越呆滞,我只能强行中止她这种漫无目的的设计状态,把现在所有的国风要素总结分析梳理,直接定下范围和主题元素,在这个圈子里面去设计,而不是再四处乱想。

在中国风的设计课上我讲过,国风的设计,是蕴含著我们民族特有的含蓄和美德,锋芒不外露,有物必有意。我们可以从传统的首饰上看到,先人常常以物寓意,用美好的自然来寄托自己的祝福,所以在这个设计上,我把相关的元素精简总结起来,就是这样一个定死的范围:

把设计的范围定死,是设计工作中的很重要的关键点,这样会让人的精力和想像力集中在一处,进行突破,而不是漫天撒网,乱走游离。

小团同学在一次又一次的打击和重做中,表现出了让人佩服的韧性,而我也没有因为她的辛苦就降低标准,所以一次又一次的改稿带来的就是一次又一次的经验和一次又一次的收获,在这个过程中,小团同学的进步是很明显的,从一堆的乱七八糟草稿中,逐步克服了工艺,形式,结构等等各种问题,终于出来一对和谐统一又有各自区别的设计了。

但是我觉得还没有到想要的那个位置,就又最后一次打回去,需要解决的最后几点问题丢给了她,期待百炼成钢。

终于终于,又经历了三四稿之后,一切浮华和不必要的线条全部洗炼完毕,一对现代感的中国风吊坠出现在了眼前。

到了这个时候,我觉得才真正稍微松了一口气,走到这一步的时候,这薄薄的一张纸后面,已经是七八十张的废稿了,而接下来,更重要的颜色和材质的表现,才要刚刚上演,效果图很重要的是还原预期的实物效果,所以没有颜色的线稿,会给非专业的客户带来很大的困扰和不足。看到我点了头通过,小团同学热泪盈眶的回去上色了。

因为我们教学中,对比起设计来说,色彩表现简直就是轻松愉快的学习,所以上色这一块,基本都没怎么操心过,而交回来的效果图,看起来效果好像是非常好,小团同学也很骄傲的等著我来评价。但事与愿违,迎来的是一盆冷水,因为这样的表现,只是一味的追求好看,很多人设计效果图都有误区,觉得一定是闪瞎了眼才是好图,但是在我看来,设计效果图的目的不仅仅是好看,更是要求贴合实际!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制作的成本,明明预算几万的翡翠饰品,你表现出来的是成倍的预算才能达到的效果,这样的效果图,无疑是变相的欺骗和混淆,万一客户按照这个效果定下来,最后成本达不到,效果图和成品不一致,麻烦是致命的!

震惊之余的小团同学,赶紧把效果贴近实际成品预期效果,虽然心理略有遗憾,但是,实事求是,设计本身就是带著镣铐跳舞,一味的美化而不考虑实际,结果只能是把设计变成空想,设计图成为了插画。

再次交上来的效果图,不管是材质还是大小,终于贴近了实际预算控制范围。然后我问了一个问题,小团同学差点就哭了出来

「正面OK了,背面呢?」

一个很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就是所有的设计都有正面和背面,作为专业的设计师,方方面面每一个细节都要考虑到并且把控住,而不是把一些盲区交给工厂随便处理,就这样背面的工作又开始了,既要跟前面的设计有关联,又要控制重量和保证镶嵌的结构性。

但是经过了前面的经验和历练,这次只用了两天时间,十几次稿子,就把背面初步定稿。唯独一个问题变成了小团同学的盲区和瓶颈,那就是背面的姓名字体。在这个设计中,这些字体仿佛是硬凑上去的,完全没有留下专门的位置,起码要留出专门的框架去承载,而且也与整体结合。其次这些字体很不恰当,每一个细节都要与整体配套。

接下来小团同学几次面临崩溃,因为几十稿过去了,还是不合适。而我又想让她独立思考多磨练一下,就一直改下去。

终于一周过去了,这么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还没有解决,而制作的期限马上要临近了。没办法,只能选择我最不喜欢的结果,就是直接给一个答案,因为这个方式有利有弊,很容易让同学产生依赖心理,不愿意自己思考,但是时间迫在眉睫,这个小细节也没必要再耽误时间了。

答案之一就是采用篆体,因为只有消除文字的熟悉感,使其抽象化,才能融入整体,而又必须有文字的意义,综合来讲,篆体是最适合这个设计的。

这样前后全部确认完毕,尺寸标好,就开始送到工厂加工了。

现在的珠宝行业,已经是产业化,工业化升级的新型行业,不管是制作还是设计或者是原石鉴定切割,都分工十分明确,所以当把翡翠原料从市场收到,连同标准的设计图交给工厂,基本不需要过多的讨论,成品就一步步的做出来了,过程基本没有再担心,只是在3d图确认的时候更改了一下细节的材质,珐琅换成了宝石镶嵌。

3D起版之后对照设计图验收,要求务必与设计图一致,这也是目前工厂3D起版环节做的工作,也就是之前说的设计的下游技术配合。等到3D图确认OK之后,进入金工制作环节。

铸模,执模,镶嵌,金工,抛光等等等等工艺配套加工,目前行业分工越来越细致的情况下,已经是完全脱离原先的小作坊一个人全搞定的时代了,一个人的时间是有限的,学到的东西,能够练习的时间,能达到职业化水准的时间,都是有限的,想一个人完成整个工业化流水线的工作,无疑是螳臂当车,逆时代而行,真正时代需要的,就是各司其职,把自己擅长的这一单元,尽善尽美的完成,而不是到处洒水,一事无成。

最后,这两件成品被客户百分百的接受和喜欢,欣喜之余,收获的不仅仅是成就感,还有干干净净的劳酬。

从开始看到最后,我们就可以看到,每一次的创作都不是想当然的去随便涂画,作品不会自己蹦出来,设计的创作来自不断地修改,不断地积累不断地完善,甚至经常会误入歧途,忘记初心,兜圈子,绕弯子更是时常有的事。大部分人在最初带著对于设计的误解,觉得只要「画的像宝石」就是设计的心态,马上就会被这个现实的创作过程摔得粉碎。所以系统性的一步一步去创作,去分析,去总结,是最根本也是最现实的道路。

对于这个作品的指导,我没有按照一般的商业设计那种差不多就行,客户点头就行,改改款就行这种态度来要求,而是以能够多学到多少,极限在哪?能不能再通过这次的改稿再成长一点,真正的学习与成长,绝对是能自己真切的感受到的,并且能通过画的每一条线,上的每一笔颜色,安排的每一个材质,流露的淋漓尽致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不急功近利,不偷懒,不妥协,扎实基础,反复练习,通过一次次的试炼,让自己的能力一步步接近脑海中的极限,一次次的突破和超越,才是活在当下,计在长远的设计态度。小团同学能扛著我给予的重重压力,在不断地否定中披荆斩棘,走到了终点,这个态度,就已经足以让自己接下来的作品,创作的更高更好了。

什么是天赋,天赋不是一学就会,天生就会,而是面对困难不抛弃不放弃,与困难同行,乐在其中,这,在我看来就是最大的天赋。

当历经完这一切,让想像中的美丽珠宝首饰展现在面前时,之前每一次的稿件,就不再是一张张废稿,而是化成营养,洒在脑海中,滋润的想法和能力更加丰富,更加坚实。而且整个过程的问题和错误,每一步每一个细节的思考,都被详细的记录和总结。这样的经历和设计,带来的不仅仅是成就感或者是报酬,更重要的是真正化为了学习的经验和积累,随著这样系统性的设计和思考记录总结,相信不需要太多时间,小团同学就会出现更加漂亮和精彩的作品,也让自己离梦想中的设计水平更加接近。


受于篇幅限制,还有精彩的学生自我分析记录,请移步公众号文章观看~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