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卿美

  “黃禍論”流行於19世紀,是歐美白種人對黃種人,尤其是中國人的一種歧視。他們認爲,中國人是個野蠻、落後的民族,沒有道德信仰,人口繁衍很快,對世界是一個威脅。正是基於這種認識,美國出臺了排華法案,其他列強國家也爲侵略中國找到了藉口。針對西方如此的傲慢與偏見,中國卻少有人迴應,或不敢公開反對,這就很讓人費解。

  “黃禍論”最直接的後果,便是美國出臺了排華法案。排華法案意在遏制中國向美國輸入華工,美國人擔心中國人變相移民。同時,在美國的華人遭受了各種歧視與虐待,美國最早一批華人就是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下生存下來的。

  排華剛出現苗頭時,很多美國人還是爲中國人辯解的。他們認爲,中國人總體性格比較謙和,性情也非常溫和,並沒有對美國人產生威脅,如此排斥中國沒有什麼道理。即使中國人存在着一些“小聰明”的毛病,但美國人認爲,那是專制環境導致的,根本不是中國人本身的錯。

  美國加州作爲華人最多的地區,當地政府也是反對排斥華人的。政府認爲,廉價的華工爲加州的經濟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理應受到尊重。對於那些鼓吹“黃禍論”的人,尤其是對畫漫畫污衊中國人的德皇威廉二世,美國人稱他爲“神經病”。

  黃禍論漫畫

  1882年,美國國會就此激烈辯論。反對排華的一方認爲,“自由平等”是美國的立國基礎,排華法案有違美國的立國精神。而且,排華法案也不符合兩國間締結的《蒲安臣條約》,條約中明確規定了,中國人可自由移民美國。

  相反,面對歐美國家對中國人的種種偏見,國內的反對聲音卻很弱。美國排華法案出臺後,中國人遭受了種種非人待遇,清政府也曾出面干涉,但收效甚微。來自民間的聲音更是微弱,那些知識分子、大V們似乎對“黃禍論”基本無動於衷,或只是有點怨言而不敢發作。

  有一位華人勇敢發出了自己的聲音,不斷怒斥西方國家,他就是辜鴻銘,一個馬拉西亞華人。辜鴻銘在《文明與混亂》一文中批評德皇威廉二世,推崇“黃禍論”純粹是沙文主義觀念,是西方政治霸道的體現。

  辜鴻銘認爲,很多西方人總視中國人爲野蠻人,但他們並不是真正瞭解中國人,也根本不知道中華文明纔是真正的文明。他對英國人以“生活水平”衡量文明水準的觀念進行了抨擊。辜鴻銘認爲,用“生活水平”來衡量一個民族的道德文化與文明水準是片面的。例如美國與德國,誰都知道美國的生活水平高於德國,但誰又敢說德國人的文明會低於美國。

  辜鴻銘還以物理現象爲例來駁斥“黃禍論”,他認爲,熱在動物體內是健康與生命的條件,但動物體內的溫度並非是衡量內部結構組織完好或粗劣的絕對標準。他還舉例說,如果愛爾蘭人的土豆歉收,或是英國人貿易蕭條,能說他們變得不怎麼文明瞭嗎?

  辜鴻銘在另外一篇《在德不在辮》的文章中認爲,即使中國人割了辮子,穿上西裝,西方人也不會對我們尊敬。中國人變成西洋鬼子,只會讓西方人更加蔑視。相反,只有當中國有着與他們截然不同,又毫不遜色於他們文明的人民時,中國人才會受到西方人的尊重。

  公開反對“黃禍論”的中國人肯定不止一個辜鴻銘,或許只是辜鴻銘的國際影響力更大一些。但其他人的反對聲音爲何比較少呢?

  美國排華法案的出臺,將“黃禍論”推向了高潮。此時的中國人都在幹什麼呢?一方面洋務運動在如火如荼,一方面還要面對法國的侵略,局面不算差。中國面對列強的威脅也不是一天兩天了,應對手段還是有的。另外,中國官派的留美幼童正好在同一年被強行召回國。

  由此基本可以看出,當時的中國被動挨打仍是主流形勢,對於洋人“黃禍論”一說,中國人反對的底氣不足。另外,排華法案發生在美國,國內外患迫在眉睫,似乎沒有人關心萬里之遙的同胞。對於被召回的留美幼童,他們普遍都在二十多歲,雖然瞭解西方文化,但他們又是最不願發聲的羣體。因爲他們清廷體制是反對的,不但被強制召回國,回國還遭受歧視。怨氣都沒處發泄,還談何發聲。重要的是,對於“黃禍論”中的一些觀點,他們是贊同的,比如中國人的愚昧與野蠻。

  其實,“黃禍論”作爲一種種族歧視,是無法消除的。因爲無論怎麼樣,都會說你“黃禍”。你野蠻落後,你是威脅,是黃禍。你強大鼎盛,也是威脅,仍是黃禍。所以,對付“黃禍論”最好的辦法,就是不搭理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