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鴻銘就是一個沽名釣譽嘩眾取寵的脫口秀演員,他說的話不能當真,因為他所有的觀點直指那個時代最可怕的方向——復古。

如果辜鴻銘生活在我們這個時代,一定會被噴成篩子,可是在那個時代,雖然謗滿天下,卻也譽滿天下,實在是一大奇景。

辜鴻銘這個人,嚴格來說算是外國人。辜鴻銘的父親辜紫雲當時是馬來西亞的橡膠園總管,操流利的閩南話,能講英語、馬來語。他的母親則是英國人,講英語和葡萄牙語。

辜鴻銘從小聰明伶俐,受到了橡膠園主人布朗夫婦的喜愛。布朗夫婦沒有子女,就認他為義子。也正是因為布朗夫婦的幫助,辜鴻銘10歲就離開馬來西亞,到了歐洲學習,掌握了英文、德文、法文、拉丁文、希臘文。後來,辜鴻銘被愛丁堡大學錄取,受到了著名哲學家卡萊爾的賞識。

辜鴻銘曾說自己在德國讀博士,一共得到了文、哲、理、神等十三個博士學位,可是辜鴻銘在德國總共才呆了不到3年。按照德國的學制,除非作弊,辜鴻銘絕無可能得到那麼多的博士學位。況且辜鴻銘也拿不出任何證據來駁斥別人的質疑。

與當時伍廷芳、唐紹儀等人的少年得志不同,辜鴻銘「得到十三個博士學位」後的20多年,始終默默無聞,一直到1909年才發表了代表作《中國的牛津運動》。

從1880年到1909年,辜鴻銘幹什麼了?答案其實很簡單,他回爐重造了!

1880年辜鴻銘回國時,偶遇了語言學家、教育家馬建忠,與他暢談三日,改變了志向,從此以後開始專心研究中國傳統文化。馬建忠,著作有《馬氏文通》,長期在李鴻章幕府任職,是李鴻章外交和洋務的高級顧問。同時,也正是馬建忠最早繪製了「太極旗」,後來成為韓國國旗。

辜鴻銘和馬建忠相遇是,辜鴻銘24歲,馬建忠36歲,辜鴻銘自稱有13個博士學位,馬建忠則是剛剛得到巴黎政治學院的博士學位。不要以為馬建忠大器晚成,早在26歲時就是李鴻章幕僚,和王韜、鄭觀應、薛福成等人同為早期維新派的主要代表。

辜鴻銘回爐重造的地方,是中國最有學問氣息的地方——張之洞幕府。辜鴻銘在張之洞幕府,擔任翻譯。這樣的工作實際上隨便一個有國外北京的華僑都能做到,辜鴻銘在張之洞幕府,遠不如其他本來就有維新思想或者洋務幹才的人。

張之洞成立自強學堂時,辜鴻銘擔任了一名普通的教師,可見他在張之洞幕府並不出名。

辜鴻銘的很多觀點,被知識界和文化界傳為笑談。這不是對他的讚譽,反而是對他的嘲笑。

辜鴻銘說,男人和女人的關係,應該就像茶壺和茶杯。所以,一夫多妻制有利於社會穩定。

辜鴻銘一生都留著自己的小辮子,在他眼裡,滿清的小辮子是文化的象徵,不能割掉。

辜鴻銘還到處吹捧中國女人的小腳,還公開發表了品小腳的文章,令人作嘔。

辜鴻銘1924年在日本東京大學演講時,曾說「日本人才是真正的中國人」。這種說法,有一定的合理性,可是仔細一分析,就容易把中國帶向絕路。

辜鴻銘的說法,實際上也讓很多人接受了,流傳到現在就是兩句「要找唐文化,要去日本;要找明文化,要去朝鮮。」元朝統治中原,讓唐宋文化丟失大半,但日本因颱風打敗忽必烈船隊,得以保持舊文化;清朝統治中原,讓明朝文化損失大半,但朝鮮卻保持了明朝文化。

說到這,辜鴻銘的思想內核就十分明顯了,日本那麼發達,正是因為學了中國1000年前的唐文化,所以中國想要富國強兵,直接去學唐文化就行了!

還是復古思想!

辜鴻銘沒有看到的是,日本明清時期雖然是閉關鎖國的幕府時代,可是蘭學一直在發展。蘭學就是來自於荷蘭的學問。正是有蘭學的發展,才讓日本在明治維新中阻力小得多。

日本雖然保持了一些唐朝文化,可是唐朝文化並沒有對日本的近代化強國路有任何的積極作用。恰恰相反,日本一直都在提的口號是「全盤西化」和「脫歐入亞」。日本連自己的本土文化都可以拋棄,又如何會珍惜1000年前的唐朝文化!

別人都說辜鴻銘是「生在南洋、學在西洋、娶在東洋、仕在北洋」,可是他在哪邊都是了解個半吊子,距離一代宗師的位置還差得遠很遠很遠!

如果辜鴻銘對別人說自己是受到馬建忠影響成了這樣,馬建忠還不得被他氣死!馬建忠給郭嵩燾當翻譯時,一直宣傳維新思想,在李鴻章幕府也是積極推進洋務運動。馬建忠在庚子年準備與八國聯軍和談時操勞過度而死,也算是死得其所了。

辜鴻銘,這個清朝腐朽文化下的怪胎,以一種脫口秀、小丑表演的形式成為當時的奇觀,實在是近代中國文化界的恥辱!


上世紀20年代,日本著名作家芥川龍之介到中國旅遊採風,他的朋友約翰斯鄭重提醒他說:「你到了北京,不去看紫禁城倒也無妨,但一定要見見辜鴻銘。」後來,芥川龍之介果然去拜見了辜鴻銘。辜鴻銘就是這樣一個就連世界一流作家都對他充滿好奇心的怪人,他身上為什麼會有如此大的魅力和神秘感呢?

先看同時代人描寫的辜鴻銘的外貌:「他生得一副深眼睛高鼻子的洋人外貌,頭上一撮黃頭髮,卻編了一條小辮子,冬天穿棗紅寧綢的大袖方馬褂,上戴瓜皮小帽。不要說在民國十年後的北京,就是在前清時代,馬路上遇見這樣一位小城市裡的華裝教士似的人物,大家也免不了要張大眼睛看得出神吧……」

很多人印象最深的,是到了清朝已經倒台了的民國時代,他依然拖著一條小辮子,革命者推翻清朝最大的成就之一就是剪掉了象徵著民族恥辱的辮子,他卻對那條有損形象的辮子視若珍寶,有人以辮子是前清遺老的殘物而嘲笑他,他卻認為這是中華傳統文化的護照,還振振有詞地說:「余謂中國之存亡,在德不在辮。」

辜鴻銘,祖籍福建,1857年生於馬來西亞檳榔嶼,20歲就獲得文學碩士學位,據說精通英、德、法、希臘、拉丁、馬來等9種語言,獲得過13個博士學位,是中國滿清時代學貫中西第一人。

辜鴻銘回國後,經人推薦,入兩廣總督張之洞幕府任幕僚達十多年,深得張之洞的青睞,甚至在張之洞的推薦下,獲得文科進士的封賞。不過,辜鴻銘學富五車,卻不是那種仰人鼻息的奴才,他一身傲骨。當時,鄉居賦閑的袁世凱有意捲土重來,辜鴻銘看不起他,多次在公開場合公開辱罵袁世凱「賤種、流氓」,他甚至在書中嘲笑袁世凱的智商只相當於北京街頭刷馬桶的老媽子。

辜鴻銘憤世嫉俗,罵倒世間許多豪傑,但怪事一樁的是,他對慈禧太后卻恭維有加,說她:「胸懷博大,氣量寬宏,心靈高尚」,真是驚世駭俗!

讓人更奇怪的是,他特別喜歡女人的小腳,他說:「小腳女人,神秘美妙,婦人肉香,腳唯一也!」而且,他還有嗅臭怪癖,常常捧著老婆的小腳捏捏嗅嗅,瞬間如同服下了興奮劑,竟然文思泉湧。

辜鴻銘表面上是天下第一的守舊怪人,但他拖著小辮子的那個神奇的頭腦里,卻有許多時人所不具備的先進思想,新潮得很呢,故蘇曼殊曾評價他說:「國家養士,舍辜鴻銘先生而外,都是『土阿福』!」


辜鴻銘,說起這個名字,估計德國人會比我們先笑。

辜鴻銘是晚清民國人,生前就極有名。西方人說,不去看紫禁城也不要緊,但不可不看辜鴻銘啊。

這麼多國家中,辜鴻銘在德國的名氣最響。不苟言笑的德國人竟然成了辜鴻銘的迷弟迷妹,你說很詭異吧?

但辜鴻銘在我們印象中,評價一般甚至接近負面。經常貼在他身上的標籤不外乎:拖長辮,小腳癖,老怪物,好罵人,頑固守舊,尖酸刻薄,與封建殘餘沆瀣一氣……

最愛君覺得,這些標籤都把辜鴻銘片面化了。

辜鴻銘比我們想像的有趣得多。他把玩世不恭、嬉笑怒罵變成了一種生活方式,甚至針砭時弊、表達政見也是這種態度,藏得太深,以至於我們只知道他的怪誕和保守,不懂得他的幽默和激進。

現在,最愛君試著還原一個真實的辜鴻銘。

在民國,有三條辮子最出名,一條是張勳的,一條是王國維的,還有一條是辜鴻銘的。

如果說,張勳留的是政治野心的辮子,王國維留的是文化象徵的辮子,那麼,辜鴻銘留的就是刻意搞笑的辮子。

周作人寫文章說,辜鴻銘頭上一撮黃頭毛,卻編了一條小辮子,連他的車夫也是一個背拖大辮子的漢子,和主人正好一對。

當時辜鴻銘在北大教書,被稱為該校最古怪的人。

羅家倫上過辜鴻銘的英詩課,看不慣他的辮子,曾對同學開玩笑說:「有沒有想要立刻出名,只要在辜先生上樓梯時,把他的辮子剪掉,明天中外報紙一定競相刊載。」當然,這個名並沒有人敢出。

這條辮子這麼礙眼,辜鴻銘卻引以為豪。他留著辮子,但從不說一堆死忠的話。而時常以幽默化解人們對他辮子的好奇。

學生們嘲笑他的辮子。他平靜地懟了回去:「我頭上的辮子是有形的,你們心中的辮子卻是無形的。」

▲辜鴻銘怒懟時人對他留辮子的偏見

在一次飯局上,辜鴻銘主動跟胡適聊到,去年(1920)張勳過生日,辜送了他一副對子,上聯是「荷盡已無擎雨蓋」,他讓胡適猜下聯是什麼?胡適一時想不出好句,只好問他,「想不出好對,你對的什麼?」他說:「下聯是『菊殘猶有傲霜枝』。」

他又問:「你懂得這副對子的意思嗎?」胡適說:「『菊殘猶有傲霜枝』當然是張大帥和你老先生的辮子了。『擎雨蓋』是什麼呢?」他說:「是清朝的大帽。」

辜的日本友人薩摩雄次說,若有人問及辮子的事,辜就會搖頭晃腦地說:「這是我的護照。」

辜老先生,你這麼愛調侃你的辮子,有考慮過辮子的感受嗎?

辜鴻銘是一個狂傲的人。老實說,這種人不大好相處,但他的幽默個性恰好彌補了性格乖張的不足。所以他的同時代人,無論踩他也好捧他也好,都承認他是一個擅長搞笑的怪咖。

一天晚上,胡適的老同學王彥祖(不是吳彥祖哈)請法國漢學家戴彌微吃飯,陪客中有辜鴻銘。

入座之後,戴彌微的左邊是辜鴻銘,右邊是徐墀(北大教授,綽號徐顛子)。大家正喝酒吃菜,忽然辜鴻銘用手在戴彌微的背上一拍,說:「先生,你可要小心!」戴先生嚇了一跳,問他為什麼,他說:「因為你坐在辜瘋子和徐顛子的中間!」大家聽了,哄堂大笑。

那晚的飯局,辜鴻銘講了很多段子。有些段子,他還在不同場合反覆講,每次總添上新花樣,搞得胡適暗發牢騷:哥,這段子我都能背誦了。

▲辜鴻銘

辜鴻銘在飯局上大講他最得意的安福國會選舉時他賣票的故事。安福俱樂部當權時,規定一部分參議員須由中央通儒院票選,凡國立大學教授,凡在國外大學得學位的,都有選舉權。於是許多留學生有學士、碩士、博士文憑的,都有人來兜買。

辜鴻銘說,有個留學生小政客來運動他投一票。他稱文憑早就丟了,小政客不依不饒:說:「誰不認得你老人家?只要你親自來投票,用不著文憑。」

雙方討價還價,敲定了辜鴻銘現場投他一票可得四百元。

選舉前一天,錢和選舉入場證都送來了。辜鴻銘立馬跑去天津,把四百元花在了妓女身上,逍遙了兩天才回北京。

一回到家,小政客追上門大罵他無信義。辜鴻銘拿起棍子,指著小政客,說:「你瞎了眼睛,敢拿錢來買我!你也配講信義!你給我滾出去!從今以後不要再上我門來!」

說完這個故事,辜鴻銘對胡適說:「你知道有句俗話:『監生拜孔子,孔子嚇一跳。』我上回聽說□□□的孔教會要去祭孔子,我編了一首白話詩:

監生拜孔子,孔子嚇一跳。

孔會拜孔子,孔子要上吊。

胡先生,我的白話詩好不好?」

辜老先生,你這麼愛聊天,還不漏機鋒地把白話詩譏諷了一下下,有考慮過胡先生的感受嗎?

像辜鴻銘這樣的耿直boy,確實能hold住場面,反客為主。但也經常把天聊死。

1902年,辜鴻銘在湖廣總督張之洞幕府做秘書。是年慈禧生日,湖北各機構懸燈結綵,鋪張揚厲,費資鉅萬。張之洞邀請各國領事大開筵宴,並招致軍界、學界,奏西樂,唱新編愛國歌。

辜鴻銘在座陪宴,忍不住對兩湖書院院長梁鼎芬說:「滿街都是唱愛國歌,未聞有人唱愛民歌者。」梁鼎芬心想,這個聊天的開頭有檔次,就說:「要不你編一個試試?」

辜鴻銘想了一下,說:「余已得佳句四句,君願聞之否?」梁鼎芬說:「聽啊。」辜鴻銘說:「天子萬年,百姓花錢;萬壽無疆,百姓遭殃。」

當眾搞怪諷刺大領導,這個天別人沒法接啊,於是就聊死了。

在北京的一次宴會上,座中都是一些社會名流和政界大咖。有一位外國記者問辜鴻銘:「中國國內政局如此紛亂,有什麼法子可以補救?」

你猜,他怎麼回答?他說:「有,法子很簡單,把在座的這些政客和官僚,拉出去槍決掉,中國政局就會安定些。」

這……好吧,今天天氣哈哈哈。

▲1924年,來華訪問的泰戈爾與辜鴻銘(前排右一)合影。

辜鴻銘後來雖然被視為保皇黨,但他從不諂媚權貴。即便是總理、省長,只要看不順眼,照噴不誤。

人家說,中國將亡於外交失敗,或亡於無實業。辜鴻銘說,中國之亡,不亡於實業,也不亡於外交,而實亡於中國督撫之好吹牛逼也。「今日欲救中國之亡,必從督撫不吹牛逼做起。」

有人對辜鴻銘說:「你所發的議論,皆是王道。為什麼在世上行不通呢?」辜鴻銘回應:「天下之道只有二端,不是王道,就是王八蛋之道。孟子所謂『道二,仁與不仁而已矣』。」

藉機諷刺社會實行的是「王八蛋之道」。在清末不正一針見血嗎?

林語堂說,辜鴻銘是一塊硬肉,不是軟弱的胃所能吸收。

辜老先生,你這麼犀利,難怪在官場混不好。

都知道魯迅罵人厲害,文風似匕首。其實,辜鴻銘罵人的藝術一點也不比魯迅弱,而且更加形象、幽默。

辜鴻銘罵袁世凱,那是一如既往地罵,哪怕袁世凱權勢正炙。

1907年,袁世凱與張之洞以封疆大臣同入軍機。一次,袁對德國公使說:「張中堂是講學問的,我不是講學問的,只是辦事的。」

辜鴻銘後來聽說了,對袁的幕僚說:「這話說得很對,但要看所辦的是什麼事,如是老媽子倒馬桶,自然用不著學問。除倒馬桶之外,我不知道天下有什麼事,是無學問的人可以辦得好的。」

這境界,罵人真不帶髒字。最愛君每讀這段軼事,總是忍不住笑場。

辜鴻銘在洋人面前也罵袁世凱。一個洋人跟他討論西方人分貴種、賤種,辜鴻銘借題發揮說,對,人說袁世凱是豪傑,在辜某人看來,袁就是一個賤種。

這是近乎不留口德地罵了。辜老先生,你跟袁世凱什麼仇什麼怨啊。

後來,當了83天皇帝的袁世凱,還真的在罵聲中死去了。辜鴻銘尤為高興。北洋政府要求舉國上下哀悼三日,停止一切娛樂活動,辜鴻銘專門請來戲班子在家中唱戲三天,邀請中外友人一起嗨森。

辜老先生,最愛君就欣賞你這股到老依舊叛逆、不與紅人妥協的精神。

辜鴻銘的幽默不用來罵人,用來干點別的,效果也是杠杠滴。

比如,用來向洋人宣傳中國傳統。

▲這是辜鴻銘最經典的形象。

辜鴻銘在英國讀書時,每屆冬至,必在他住的房間內備陳酒饌,遙祭祖先,表示不忘本。他的英國房東太太等他叩拜祖先完畢後,必定笑嘻嘻地問他:「你的祖先什麼時候來吃喝你為他們備的這些酒饌?」

你猜,辜鴻銘怎樣回答?他說:「就在你們的祖先來聞你們所獻鮮花的時候。」

一次,辜鴻銘到一洋人朋友家中參加飯局。就他一個華人,眾洋人就推他居首座。席間,洋主人問辜:「孔子之教有何好處?」

辜鴻銘逮到發揮的機會了,說:「頃間諸君推讓,不肯居首座,此即是行孔子之教。若行今日所謂爭競之教,以優勝劣敗為主,勢必俟優勝劣敗決定後,然後舉箸,恐今日此餐,大家都不能到口。」

你看,幽默、會說話的人就是不一樣,這廣告無縫植入,堪稱完美。放在今天,辜鴻銘絕對是海外孔子學院首席發言人吶。

其實,這種幽默手法正是辜鴻銘的長項。無論日常生活還是教書著述,他憑藉淵博學識,都能就近取譬,博人一笑,又有所得。

他在北大教英詩就是這樣。據羅家倫回憶,辜講英國詩總是說,這是「外國大雅」,這是「外國小雅」,這是「外國國風」,這是「洋離騷」。

傳播新的知識思想需要就近取譬,實現語言的在地化讓人產生天然的熟悉感。辜鴻銘做到了。

最愛君突發奇想,假如讓辜老先生來解釋「共享經濟」,他會怎麼說?

以他老不正經的性格,肯定會說:共享經濟古已有之,青樓妓院是也。

最愛君為什麼要寫辜鴻銘?

這個問題,最愛君也在問自己。林語堂說過,辜鴻銘是一個怪物,但不令人生厭,因為他是具備一流才智的人,更重要的是他有見識和深度,不是這時代中的人能有的。

辜鴻銘學識足夠淵博,做人足夠幽默,閱歷足夠豐富,這些都是他的資本。但這些東西,終其一生,他都沒有拿來變現,比如變成一個滑頭的投機派,保皇興就頂保皇黨,共和旺就走向共和。他沒有這麼做,而是固執做那個最保守的人,簡直笨得可以。

但這一「守」,守住了真性情。

▲晚年辜鴻銘(右一)

保守,就是不隨大流。這在任何時候都是一個艱難的選擇。堅持終生不隨大流,則是難上加難。想想看,你一個人在路上走,往前走,往後走,都沒有壓力,但是,當你看到黑壓壓的人群往你相反方向跑,這時候你心裡不發毛?不想掉頭拔腿跟著他們跑?

近代以來,中國面臨三千年未有之變局。即便鴉片戰爭打了敗仗,舉國上下仍然堅定地認為洋人不過是炮艦做得好,要論文化和制度還是咱中國牛逼。大背景如此,做一個守舊的人是很容易的,趨新就很難了。這時候,有勇氣離隊自己走的人就值得敬佩。比如徐繼畲,一個地方政府官員,在《共產黨宣言》問世的同一年出版了《瀛寰志略》,告訴國人要正視西方制度優點。

到了清末民初,辜鴻銘主要活動的那個年代,整個社會風氣倒了過來,連最頑固的慈禧都開始搞新政了。這時候,趨新是很時髦的,守舊就很難咯。辜鴻銘的難得之處就在這裡,整個社會都往一個方向跑了,他自己給自己壯膽,偏偏選擇了反方向。

如果我們不開啟上帝之眼來評價歷史人物,僅就當時的社會情境來衡量一個活生生的個體,那麼,辜鴻銘無疑就是另一個維度的徐繼畲。他們的選擇都把他們推向了最難的處境,但他們都不在乎。內心這麼強大的人,多少要有點偏執症才頂得順吧。

做一個幽默、有趣、嬉笑怒罵無所忌諱的人,或許也是辜鴻銘為自己壯膽的一種方式。

寫到這裡,最愛君彷彿看到一個清瘦的老人拄著杖子走過,戴著標誌性的瓜皮帽,留著最傲嬌的小辮子,但他的背影那麼長,那麼孤獨。

他真的好像一條狗。


辜鴻銘何許人也。辜鴻銘(1857-1928)祖籍福建省惠安縣,生於南洋英屬馬來西亞檳郎嶼,學博中西,精通英、法、德、希臘拉丁馬來西亞語等九種語言,獲13個博士學位,號稱「清末怪傑」。他翻譯了中國「四書」中的三部--論語、中庸和大學,熱衷向西方人宣傳中國的文化和精神,併產生了重大的影響。他尊崇儒家思想,是封建帝制的忠實擁護者,對新文化運動及革命及其反感。

1924年,孤鴻鳴先生在日本東京大學做了一次演講,主題為《中國文明的復興與日本》,在演講過程中,辜鴻銘語出驚人,他提出了「日本人都不是真正的日本人,日本人是真正的中國人」這一觀點,那麼他為何出此言論呢,在這次演講中也進行了闡釋:

他認為,日本人才是真正的中國人,而且是唐代的中國人。中國盛唐時期的精神文化在日本得到了很好的保留和傳承,而中國本土由於蒙古人的侵入,中國一半的人已經被蒙古人同化,盛唐時代的中國精神早已經被破壞殆盡。

有人認為他這是親日言論,而我認為他恰恰是在頌揚中國古代的文化與文明。唐朝李世民時代所創建的大唐盛世,使中國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經濟文化技術帝國,當時,日本數次派遣唐使來學習和借鑒中國的先進文化和制度,並得以進行完美的保留與傳承,現代日本人的文化生活中到處都留有中國唐代的文化文明。也正是基於日本人善於學習和借鑒先進文明技術的精神,才使得日本迅速發展壯大,經濟實力文化文明遠遠超過當時閉關鎖國的清代王朝。

以史為鑒,雖然由於歷史原因使國人對日本有某種抵制情緒,但我們不得不承認目前日本的國民素質文化教育醫療水平經濟實力等方面遠遠超過我國。

我們要不忘國恥,但我們更要善於學習日本的先進文明與制度。目前日本政治穩定,在文化生活上與我國又有很深的淵源,使我們沒有違和感,不失為我們投資移民的優先之選。


看了一些回答,有的只有評價,缺乏事實依據。咱們要始終相信一點,評價常常會變(因為每個人看法不同,時代不同),但事實不會變,所以在提供事實的基礎上來評價,也許更合適。

辜鴻銘與蔡元培影視形象(圖注)

非常有錢。中國文人給人的印象往往是「酸腐氣」很重,但辜鴻銘身上似乎沒有,反而有一股「痞氣」(有點類似李敖),那是因為他有錢。辜鴻銘有個特殊的本事,很多文人都沒有——精通9國外語。這個本事為辜鴻銘帶來了一個好工作——外國幾家大銀行聘他為翻譯,薪水給得賊高,搞出同行許多。有了這份外快,辜鴻銘活得很瀟洒,大碗喝酒、大塊吃肉、大方找女人,還樂善好施,看到窮人乞丐隨便丟些銅板。

愛捉弄人。都說辜鴻銘學問高,他除了愛顯擺學問,還喜歡顯擺個性。政府高官賄選,打算花200元請辜鴻銘投一票,辜鴻銘故意抬價:200太少,至少500!對方覺得老辜太狠:400好吧?辜鴻銘說:好!到投票那天,不見辜鴻銘人影。原來他壓根沒去現場投票,而是嫖妓去了。可見,他根本不在乎那500元,就是想捉弄對方!他不僅捉弄政府高官,還捉弄外國友人,比如著名作家毛姆。辜鴻銘故意用漢語寫了一首詩送給毛姆(對方不懂漢語),毛姆很高興,拿去請人翻譯出來,才知道那是狎妓詩。

愛罵髒話。辜鴻銘被稱為大儒大師,按說應該溫文爾雅,謙謙君子,不料卻經常噴髒話。銀行的洋人同事取笑他辮子是「豬尾巴」,辜鴻銘用外語回敬:「你丫放屁!」罵完洋人,他還罵總統袁世凱:「人們都說袁世凱是豪傑,我看他就是一個賤種!」別人跟著罵袁世凱,辜鴻銘卻不高興:袁世凱是何許人也,你們也敢罵?只能我罵,也只有我配罵他!

辜鴻銘是一個言行都十分出格和怪異的人,很大程度上,這來自他的底氣——第一,我有才;第二,我有錢。


辜鴻鳴!

如果說,鴉片戰爭以來的歷史,是一部儒狗喪權辱國、賣國、誤國、亡國漢奸盛世史,辜鴻鳴僅僅是名不見經傳一條儒狗,被當下漢奸之後瘋狂意淫神吹一條既腐、又酸、又爛、又臭、讓人嘔吐一條儒狗!

如果說,幾千年中國史中,儒狗只是帝王家騸閹後豢養護家衛道劣等動物,御用太監,辜鴻鳴就是太監中尾巴搖的最歡,媚主更加不遺餘力一條最忠騸狗!

如果一部近代史,就是西方一部排華史,一部東亞、東南亞諸國近代史,就是一部排華、屠華、血腥罪惡史,只能說最該被宰的辜鴻鳴這類人渣,嗅到異族屠華血腥味道,不敢呆在出生地引頸待宰,跑到中國裝B逞能偷生!

如果眼不瞎、德沒缺,人沒騸閹、腦子沒進水的人,都會知道,正是儒狗閹黨徒子徒孫們長年意淫鼓吹的冥國大屍漢奸群體,與倭國扶植的漢奸同盟會國民黨集團主僕狼狽為奸,出賣、屠洗、搶劫、滅亡、淪陷整個中國,形成中國史上最大亡國滅族國難,和最昌盛的漢奸賣國賊盛世,那麼,與蔡元培、胡屍、獐胎閹、康有為、梁啟超、,,,,,等這類名牌倭狗酸儒比,辜鴻鳴僅僅是個帶尾巴儒狗中邁力又不起眼一員。


我們現在有很多人也自詡「學貫中西、博古通今」,但是實際上都是空皮囊,在小編看來,中國這一百多年來能夠擔得起「學貫中西、博古通今」的盛名的人沒有幾個,辜鴻銘是其中一個,因為有了辜鴻銘,中國近代文化思想就又增添了一道亮麗的色彩。

西方人一度把辜鴻銘與印度的泰戈爾並稱,認為他們倆都是東方學的代表性人物。一度有消息說他與泰戈爾曾經共同被提名為諾貝爾獎候選人,但是最終泰戈爾獲獎。辜鴻銘的出生也是非常中西合璧的,他是馬來西亞華裔,母親是葡萄牙人,父親是馬來西亞華人,曾經在英國人的橡膠園裡面擔任總管,辜鴻銘因為自幼聰明伶俐,因而被英國老闆認為義子,後來辜鴻銘被帶到英國接受教育。24歲那年,辜鴻銘回到馬來西亞,在馬來西亞見到了中國洋務派士人馬建忠,經過與馬建忠的交談,辜鴻銘深受影響,決定做真正的中國人。

1881年,因為偶然的機會,辜鴻銘來到中國,後來經人力薦,做了張之洞的幕僚,可以這樣說,張之洞的世界觀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受到了辜鴻銘的影響,辜鴻銘做幕僚的第一件事就是建議張之洞訂閱數十份外國報紙和幾百種外國雜誌。大大拓展了張之洞的視野,辜鴻銘先後跟隨張之洞長達19年,在「長江教案」、「庚子國變」等一系列重大事件中都為中國人挽回了一定的面子,他也因此被西方人所熟悉。

清朝滅亡後,辜鴻銘成為文化保守主義者,和王國維等人一樣,留了辮子,在民國初年的幾次復辟運動中,雖然參與程度不深,但是也的確留下了他的身影。

蔡元培主政北大後,辜鴻銘也被延聘到了北大,新文化運動中,他與陳獨秀等人辯論,為傳統文化張目。

辜鴻銘後來留下了諸如「遺老」、「愚忠」、「怪傑」等一系列名號,多元、保守、博學就是他一生的印記。


辜湯生,字鴻銘,號立誠,祖籍福建惠安。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臘,馬來亞等九種語言,獲得13個博士學位。論語第一個將中國的《論語》,《中庸》用英文和德文翻譯到西方。被印度聖雄甘地稱為「最尊貴的中國人」

他一生事迹的意義及其重要性在於溝通中西文化,並訴諸翻譯事業,為了讓西方人了解中國的孔孟哲學,精神道義,他勤於寫作,一生著述頗豐,且多用流利的英文寫成,使西方人了解進而尊重中國文化。

辜鴻銘才高八斗,學富五車,貫通中西,融合孔孟,他走遍歐洲,學會十幾種外語,然而卻不受重視。他真正認識中華文明的偉大和先進,但是意識過於超前,身處亂世之中,無幾人能理解他一生學術成就。只好用盡一切機會對外國人逞口舌之利,卻無助國家命運的改變。他對中國文化有著深厚的感情。引用一句對他的評價「辜鴻銘狂放的姿態,是他帶淚的表演,是以狂放來保護強烈的自尊」。


辜鴻銘,字湯生,號立誠,又別署為漢濱讀易者。1856年出生於馬來西亞的檳榔嶼。

12歲時隨著義父遠赴蘇格蘭接受西式教育。自稱是「中國受過歐洲教育的人中資格最老的一個」。他先後在英國,德國,法國讀書,期間還去過義大利,比利時,澳大利亞等國家遊歷,肚子里裝了不少西方的書和知識。他還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臘等九國語言。辜鴻銘獲得過英國愛丁堡大學,德國萊比錫大學,法國巴黎大學等歐洲著名高等學府的文、史、哲、理、工、神學等學科博士學位共計13個,堪稱「博士學位證書收藏家」。

辜鴻銘回國後對中國傳統文化十分著迷,後來被張之洞延請。張在湖北興辦漢陽兵工廠,聘請了一位西洋專家,後竟然被辜鴻銘打發回了上海。張大為惱火,辜卻說,「盛大人推薦來的那個伍爾茲根本不是辦兵工廠的材料,他學的是商科,現在上海辦洋行,大賺咱們中國人的銀子。打發他回去沒有治他矇混欺上的罪已經很客氣了。」

後來辜鴻銘一封電報請來自己的德國同學——威廉福克斯,德國克虜伯兵工廠的監督,來到了武漢。

辜鴻銘效命於清廷,後來改朝換代,辜披著那條代表愚忠的辮子躲入租界當中,後來被蔡元培聘任為北京大學教授,主講英國文學。也發生了很多讓人啼笑皆非的故事。

但辜鴻銘擁護一夫多妻制,在寫作中也有獨特的癖好。大抵才華橫溢的奇人總有些不同常人的地方吧。


一百年前,用中國文化征服西方世界,這位馬來西亞華裔才是真正明星

二十世紀初,西方人曾經流傳這樣一句話:到中國可以不看紫禁城,不可以不看辜鴻銘。

1857年,辜鴻銘出生在一個馬來西亞橡膠種植園裡,他父親送他去西洋留學時,對他的最後一句囑咐是:「不管你人在何方,都要記住,你是個中國人。」辜鴻銘把這句話記了一輩子。

在外國呆了14年的辜鴻銘來到了中國,在張之洞手下做了二十年的幕僚,主要工作就是幫助張之洞統籌洋務,同時精研傳統國學,終成學貫中西的一代學界泰斗。

關於辜鴻銘的奇聞趣事,大家比較熟知的段子有這樣幾個:民國留辮子、喜好小腳、用茶壺茶杯的比喻為納妾辯護。

越深入了解西方,越明白自家傳統文化的好處,辜鴻銘沒少捉弄西方人,而且是點名道姓。

辜鴻銘認為中國人的性格及其背後的中國文明有三大特徵——「深沉、博大和純樸,以及靈敏」。美國人博大純樸不深沉,英國人深沉淳樸不博大,德國人博大深沉不淳樸,法國人不博大不深沉不淳樸但靈敏,只有中國人全部具備。

關於日本人揚名世界的禮貌,辜鴻銘一針見血的指出:這是一種虛假的儀式化,下跪、鞠躬很容易學會,但不會給別人帶來任何真正的愉悅,像一朵漂亮但沒有味道的假花,而中國人的禮貌才是發自內心真實感情,使人愉悅和諧、如沐春風。

辜鴻銘把中國古典經籍《論語》、《中庸》、《大學》等譯成英文,介紹給西方讀者,其英文專著《中國人的精神》又被轉譯成德文、日文,在國際上享有盛譽。外國人普編反映相當扎心,《紐約時報》更有評論:有史以來,中國人直接用英文寫中國,最成功的有兩位,第一位便是辜鴻銘。

辜鴻銘在北大任教授時,英語法語德語拉丁語希臘語輪番上陣,學生們普遍反映,這個掛一條辮子的老古董跟八國聯軍開罵也永遠不會輸,這一段子被郭德綱使用。

學生們沒有評價錯,辜鴻銘有一次在倫敦街頭讀報紙,故意拿倒,過路英人譏笑,這個笨蛋!辜鴻銘用標準的倫敦腔倒念如流,邊念邊嘆氣,這英語太簡單,完全起不到鍛煉大腦的作用嘛!

辜鴻銘在六國飯店英文演講《中國人的精神》,票價兩塊,梅老闆當時的票價才一塊二,即使這樣,仍然高朋滿座,一個大廳全是老外。

辜鴻銘有一段話,至今讀來仍振聾發聵:「許多世紀以來,我們中國惟我獨尊的不以武力而用智慧管理國家,為什麼現在會遭到你們這些白種人的輕視和欺凌呢?因為你們發明了槍,那是你們的優點。我們是赤手空拳的群眾,你們能夠把我們完全毀滅,你們只知道用你們那可惡的發明來壓迫我們,卻不曉得我們中國人有機械方面的天才,不曉得在這國度里有四萬萬世界上最務實最聰明的百姓。當黃種人會造和你們白種人一樣的槍炮,而且和你們射的一樣準時,你們將面臨什麼呢?你們喜歡槍彈,你們也將被槍彈判決!」

這一幕似乎越來越接近現實,辜鴻銘有理由在墳墓中微笑。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