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万年前的航海-跨越黑潮』实验计划,打造全新竹筏『IRA2号』,预计在东海岸试航,为2019年由台东长滨航向日本与那国岛的跨国航行做准备。(图/国立台湾史前文化博物馆提供)

『3万年前的航海-跨越黑潮』实验计划,打造全新竹筏『IRA2号』,预计在东海岸试航,为2019年由台东长滨航向日本与那国岛的跨国航行做准备。(图/国立台湾史前文化博物馆提供 下同)

记者王兆麟/台东报导

文化部所属国立台湾史前文化博物馆与日本国立科学博物馆2018年持续合作推动『3万年前的航海-跨越黑潮』实验计划,为证实「台湾冲绳海路」的研究,经过一整年的数据研究、调整和修正,并参照划手建议,打造全新竹筏『IRA2号』,预计6月初在东海岸(乌石鼻至宜兰、花莲外海)试航,为2019年跨国航行(台湾台东长滨航向日本与那国岛)做准备。日本NHK电视台更将于7月8日播出特辑,欢迎有兴趣的朋友们持续关注了解!

2017年跨越黑潮的「IRA1号」古竹筏,由阿美族工艺师LAWAI(赖进龙)负责打造,竹筏由11根巨竹组成,并以黄藤捆绑固定,总长11公尺、宽0.8公尺、重达7-800百公斤,经过航行后,海部阳介教授与划手们均认为船身太长也太重,影响船只转向与速度。因此,2018年重新改良制作『IRA2号』。『IRA2号』由7根巨竹组成,同样以黄藤捆绑固定,并增加埋沙的程序(防蛀与增强韧度),长约8.9公尺,宽约1.2公尺、重量估计约450-550公斤,与『IRA1号』相比,长度缩短、宽度增加、重量明显减轻。

此次试航的划手们,分别来自日本、台湾、纽西兰,领队是该计划的总指挥内田正洋先生,他是皮划艇和独木舟专家,划手分别是日籍的原康司、铃木克章、内田沙希、日籍台人宋元开,与纽西兰籍的Toiora Hawira。另候补划手日籍村松 稔(与那国岛人)、台籍划手庄子毅2名。正选划手中,有4位是去年参与跨越黑潮的划手,日本来的3位划手更同时参与2016年草船航海计划,所以今年是第3年参与实验航海计划。团队唯一的女生内田沙希,具有星海导航知识。划手之一的原 康司,具备有阿拉斯加及九州~韩国的航海经验;铃木克章也参与过2016草船航海计划;来自台湾的划手64岁的宋元开先生,则是团队中唯一曾经从台湾花莲划独木舟到过与那国岛的专家。

『3万年前的航海-跨越黑潮』实验计划,打造全新竹筏『IRA2号』,预计在东海岸试航,为2019年由台东长滨航向日本与那国岛的跨国航行做准备。(图/国立台湾史前文化博物馆提供)

日本国立科学博物馆「人类史研究群长」海部阳介先生指出:日本考古学界研究发现,史前旧石器时代人类进入日本列岛的路径有三,其推测路径分别为:(1).约3万8000年前的「对马海路」(从朝鲜半岛经由对马海峡,自九州登陆);(2).约2万5000年前的「北海道海路」(从欧亚大陆北部途经库页岛跨津轻海峡)及(3).约3万年前跨黑潮的「台湾冲绳海路」。近年冲绳列岛陆续出土颇多两万多年前人类骨骸,因此根据动物分布、海流、以及旧石器时代人类遗迹、人骨的DNA及人类社会行为等等因素推测,3万年即已居住在冲绳列岛上之史前人类,有极大的可能性系经海上航海而由台湾迁徙过去。

该项计划在2016年7月以「草制史前拟想船」,从「与那国岛」出发,航向距离75公里远「西表岛」,但因天候不佳,最后没能成功。2017年参考阿美族工艺制造『IRA1号』竹筏,从台东大武,成功跨越黑潮,航向41公里外的绿岛。2018年参照划手建议打造的竹筏『IRA2号』,预计6月初在东海岸(乌石鼻至宜兰、花莲外海)试航, 2019年终极目标为跨国航行,由台湾台东长滨航向日本与那国岛。

国立台湾史前文化博物馆副馆长林志兴表示:史前馆与日本国立科学博物馆透过本计划的执行,体现了史前时代人类的冒险精神,更体现了当代学者勇于向大自然与未知探索的精神。双方经由国际接轨努力寻找连结与创新意义,期望未来能为台湾历史开启新的扉页。亦期望共同解读日本民族来源及人类迁徙的研究,共同解开长滨文化人是否与航向琉球的那群人有关的谜团。

相关文章